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枣庄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7-04-17 12:57:57 来源:枣庄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744次
枣庄市统计局
 
2017年2月10日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引领发展新常态的主线,把抗下行稳增长作为最紧迫的阶段性任务,主动作为,奋力攻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实现了“十三五”的平稳开局。
 
一、综合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413.23万人。据2016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常住人口391.56万人,出生率15.66‰,死亡率5.33‰,自然增长率10.3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放宽迁户限制,全市共办理进城落户3.6万人,增长32.1%。
 
经济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142.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0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97.91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882.66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52.7:39.7调整为7.6:51.2:41.2。
 
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8%。新增就业困难人员2243人,帮扶246户“双零家庭”动态消零。全市支出各类就业创业资金8317万元,增长5.7%。
 
物价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涨幅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8%,涨幅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表1: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2016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7
 
食品烟酒101.5
 
衣着100.9
 
居住102.8
 
生活用品及服务101.2
 
交通和通信99.2
 
教育文化和娱乐102.3
 
医疗保健104.8
 
其他用品和服务101.5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34万户,新增加注册资本37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48.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着力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我市获准筹建中小机床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实现了省长质量奖“零”的突破,塑造枣庄工业产品新形象。过剩产能化解持续推进。全市过剩产能化解率达到80%以上,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3.8%。库存去化成效显着。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下降9.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2.1%;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9.8%。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8%。发展短板加快补齐,民生投入保持强劲增势。与群众获得感紧密相关的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3.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6.7%、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3.6%。
 
二、农林牧渔业和农村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完成99%,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4994家、854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9%。建立全省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二级市场,127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发展到131家,顺利通过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中期评估。
 
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农业增加值122.94亿元,增长4.1%;林业增加值1.63亿元,下降2.2%;牧业增加值32.33亿元,增长4.9%;渔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3.9%。
 
农产品产量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81.80万亩,总产量163.25万吨,单产427.58公斤/亩;植树造林面积8573公顷,林木蓄积量641万立方米;肉类总产量25.40万吨,下降3.8%;水产品产量9.6万吨,增长5.5%。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
 
粮食万吨163.25-2.8
 
棉花吨3249-34.0
 
油料万吨9.19-4.1
 
蔬菜万吨469.490.6
 
瓜类万吨20.45-0.7
 
园林水果万吨24.50-7.1
 
生猪出栏万头181.550.4
 
家禽出栏万只6726.67-8.1
 
肉类万吨25.40-3.8
 
禽蛋万吨12.8514.1
 
奶类万吨5.246.7
 
水产品万吨9.65.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用机械总动力374.96万千瓦,增长3.7%。
 
林业平稳发展。广泛开展植树增绿,新增造林面积15.2万亩,新建绿道36公里,枣庄环城国家生态公园纳入国家建设试点。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村(居)道路“户户通”完成2016公里,城乡公交乡镇通达率达到90%。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滕州市、台儿庄区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示范社区创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完成10.3万户,新建103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全部投入运营。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573个,占规划村(居)总数的27.7%。
 
三、工业、建筑业和邮电
 
工业生产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其中,轻工业增长7.1%;重工业增长5.8%,轻工业快于重工业1.3个百分点。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大力推进“265”产业集群发展,薛城能源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瑞达化工聚丁烯一期、十电扩建、八一热电二期等20个转型重点项目年内投产运营;中材科技锂电池隔膜、丰元化学募投、泰和水处理HEDP、东方光源光纤棒拉丝、海王康力医疗器械、维信诺科技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9.5%、8.6%、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7%、4.5%、6.1%和4.3%,拉动贡献率分别为17.6%、6.9%、8.1%和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主要产品生产相对稳定。5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0种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4.5%。乙烯、金属切削机床、橡胶轮胎外胎、电动自行车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
 
乙烯万吨18.2722.0
 
中成药万吨1.6919.0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16.4217.7
 
橡胶轮胎外胎万条1191.3517.0
 
电动自行车万辆12.8114.6
 
纯苯万吨21.5412.7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万吨176.5211.2
 
锂离子电池万只(自然只)4240.0510.4
 
精甲醇万吨169.429.2
 
白酒(折65度,商品量)万千升3.076.6
 
冰乙酸(冰醋酸)万吨78.565.6
 
水泥万吨2138.924.4
 
硅酸盐水泥熟料万吨2004.064.2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万吨17.953.0
 
合成氨(无水氨)万吨22.86-1.6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1752.85-3.2
 
金属成形机床万台0.61-4.7
 
布亿米2.63-8.7
 
矿山专用设备万吨14.03-11.2
 
啤酒万千升24.18-13.8
 
钢化玻璃万平方米258.14-14.6
 
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42.08亿元,增长5.8%;利润174.81亿元,增长1.3%;利税280.81亿元,下降6.3%。
 
建筑业增长稳定。建筑业增加值115.12亿元,增长4.1%。年末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18家,比上年减少10家。签订合同额377.62亿元,下降4.6%。完成产值270.44亿元,下降3.2%。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64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9家,产值过10亿元的5家,占全部企业个数的比例分别为29.4%、4.1%和2.3%。
 
“互联网+”加快发展。“互联网小镇”已入驻电子商务、信息产业企业32家;投资20亿元的鲁南数据中心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我市成为省内第三个宽带接入一级节点城市,被工信部认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邮政通讯业稳步发展。邮政行业业务收入5.09亿元,增长32.7%。电信业务总量4.52亿元,下降8.4%。移动电话业务总量58.09亿元,增长10.6%。固定电话用户26.31万户,下降24.2%。移动电话用户349.27万户,增长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88.51亿元,增长1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9.43亿元,增长15.6%;第二产业投资961.01亿元,增长11.1%,其中工业投资887.42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投资798.06亿元,增长8.5%。
 
表4: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幅
 
单位:亿元
 
行业2016年比上年增长(%)
 
合计1788.5110.0
 
(一)农、林、牧、渔业40.000.8
 
(二)采矿业27.5628.4
 
(三)制造业753.688.7
 
(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8.5029.3
 
(五)建筑业73.595.9
 
(六)批发和零售业119.78-10.1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7.06-9.8
 
(八)住宿和餐饮业21.53-8.7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618.0
 
(十)金融业5.499.8
 
(十一)房地产业184.56-14.3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1.88-9.8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49-61.0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4.6195.8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3067.9
 
(十六)教育33.4040.2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36.37108.9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82-27.2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28-18.5
 
重点项目不断推进。总投资30.7亿元的庄里水库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同步规划的总投资约7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争取纳入国家选点规划。投资4.8亿元的峄城港区魏家沟作业区试运营,万年闸复线船闸、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分别完成投资2.2亿元、19.6亿元。枣庄学院新校区选址确定,枣庄机场选址工作即将完成,高铁换乘枢纽完成地下通道工程设计并与济南铁路局签订代建协议,新城至滕州BRT与S345省道同步推进,枣木高速东延开工建设,枣菏高速枣庄段、新台高速等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新开工投资过亿元项目98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12个。57个市级重点项目入库50个,完成投资186.23亿元。
 
房地产投资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158.92亿元,下降14.9%。房屋施工面积1841.91万平方米,下降18.3%;竣工面积220.78万平方米,下降54.5%。商品房销售面积418.69万平方米,增长22.1%;商品房销售额172.08亿元,增长29.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3亿元,增长10.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75.2亿元,增长9.4%。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685.8亿元,增长9.9%;乡村零售额206.5亿元,增长14.0%。分行业,批发零售业788.6亿元,增长10.6%;住宿餐饮业103.7亿元,增长1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主要商品销售较好。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44.7亿元,增长16.5%;饮料类零售额6.3亿元,增长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2.7亿元,增长7.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8.4亿元,增长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2.3亿元,增长22.0%;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4.8亿元,增长8.8%,;中西医药品类零售额5.5亿元,增长31.4%;汽车类零售额68.5亿元,增长7.8%。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组织23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日本东京食品展等43个国内外知名展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89.85亿元,下降9.4%。其中,出口81.21亿元,下降7.0%;进口8.64亿元,下降27.5%。商品出口至168个国家和地区,对北美洲、欧洲分别出口13.25亿元、13.64亿元,分别增长11.3%、8.2%。对俄罗斯、中近东等新兴市场出口逐步复苏,分别出口2.2亿元、12.86亿元,增长54.4%、0.7%。有238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较上年增长6.7%,共计出口28.9亿元。
 
利用外资成效良好。新批外资项目10个,增长11.1%,合同利用外资95834万元,下降23.3%。新批制造业项目4个,合同外资43160万元,下降47.8%;服务业项目6个,合同外资48261万元,增长15.5%。实际到账外资69421万元,增长11.0%。
 
境外投资稳步推进。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3家,合同境外总投资805万美元。以境外工程承包为重点,多层次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拓展工程承包业务范围、提升业务规模,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275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412人。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7.40亿元,可比增长3.8%(按照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体制划分及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基金调整上年基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6.87亿元,增长4.4%。其中,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3.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2.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3.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6.7%;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3.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2.0%。
 
税收收入回落明显。国、地税收入158.59亿元,下降9.6%。其中,国税收入70.83亿元,增长5.2%;地税收入87.76亿元,下降18.8%,剔除营改增因素,同比增长5.6%。税收占GDP的比重7.4%,比上年下降1.2个点。
 
加快完善地方金融市场体系。青岛银行、日照银行、亚太财险、陆家嘴国泰人寿、安信证券等在枣分支机构正式运营。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丰元化学成功上市,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72.73亿元,增加235.9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04.46亿元,增加121.97亿元。年末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100.32亿元,增加19.20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实现保费收入68.05亿元,增长14.3%。其中,财产险收入14.13亿元,增长11.5%;人身险收入53.93亿元,增长15.1%。赔款与给付20.24亿元,增长35.7%。其中,财产险7.35亿元,增长27.6%;人身险12.89亿元,增长40.8%。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较好。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评出市科技进步奖120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57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总数达到99家;认定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总数达到206家;鲁南技术市场技术贸易登记610项,技术交易额8.51亿元,技术交易额增长16.7%。争取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8个、资金5500余万元。实施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券113个,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5亿元。
 
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在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办院的基础上,共建康养学院事宜列入议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叶片磨削阵列机床研发基地落户枣庄,并采取政企校联合办院模式,成立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枣庄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工业经济技术转移中心挂牌运营;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的山东维度孵化器2.0科技创新产业园,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火炬滕州市玻璃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山东枣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得科技部批准;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个,新建产学研合作平台6个,新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个。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新认定国家“万人计划”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首批遴选公布“枣庄英才”24人。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利申请4642件,增长1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81件;专利授权2531件,增长3.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0件,增长62.0%。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76件,比上年年底净增243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3件/万人,增长45.0%。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6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80.32亿元,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2.62%,比上年提高2.79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1707人,毕业7858人,在校生34024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9499人,毕业14883人,在校生50462人。普通高中招生25030人,毕业25642人,在校生73698人。普通初中招生41629人,毕业40187人,在校生118136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8.97%。小学招生62250人,毕业42588人,在校生345015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儿童94505人。
 
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枣庄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举办竞赛项目67项次。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其中,举办了3项国际赛事;国家级赛事活动20项,省级赛事活动6项。扎实推进新城体育中心建设,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竣工,体育场进行体育工艺施工。1046名运动员参加了38项目省级锦标赛、冠军赛,获金牌35枚、银牌45枚、铜牌54枚。有757名甲组运动员、1470名乙组运动员通过资审,获得24届省会参赛资格。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庆祝建党95周年暨枣庄市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700余场,参与群众近百万人次。建成开通了全省首家电视图书馆,文化惠民工程“一年一村一场戏”送戏下乡2116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5436场。超过63.91%的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征集65部舞台剧本,《战情》入选全省舞蹈优秀作品展演,柳琴戏《战火丹心》入选庆祝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196个省定贫困村已完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改建、扩建、提升181个。
 
文化资源依法保护。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累计登录文物信息77690件/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申报与保护,滕州市柴胡店镇葫芦套村、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两处试点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完成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标志碑的制作、安装工作。传统古琴制作技艺等8个项目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播事业健康发展。拥有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中波转播台1座,电视转播台2座。有线电视用户达43.51万户。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枣庄广播电视台、滕州广播电视台、台儿庄广播电视台和山亭区广播电视台电视发射(转播)台设备安装任务基本完成,建成后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率将达90%以上。
 
卫生服务条件改善。卫生机构达到2529家,其中医院71家,卫生院47家,卫生防疫机构8家,妇幼卫生机构7家。卫生技术人员数22877人,其中执业医师7284人,执业医师(助理)8526人,注册护士1044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332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204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0689张,其中医院15144张,卫生院3750张。乡镇卫生院机构47家,床位3750张,人员3855人。
 
十、城乡建设
 
城镇化水平加快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47%,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2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207平方公里,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项目153个、生态水系建设项目11个。对匡泉街等51条背街小巷进行集中整治,对君山西路、茂源路、光明西路等80余条主次干道和支路进行改造提升,中兴大道、青檀路公铁立交桥、厦门路重大道路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大力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新城厦门路、滕州上善大道、高新区宁波路等地下管廊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开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2.15公里、建成6.4公里,分别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1.3%、107%。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开工项目24个、汇水面积6.94平方公里,已累计建成海绵城市汇水面积6.35平方公里。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全面启动,5条黑臭水体开工治理,3条已完成。
 
公共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共普查供水、燃气等20余类地下管线7871.19公里,新建改造水气热等各类市政地下管线218公里。新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开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06%。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初步具备运营条件。“气化枣庄”工程已基本完成,累计铺设中低压管网339.69公里。做好供热保障工作,建阳热电二期工程、十电第1台660MW机组建设、鸿阳热力厂区三期扩建项目已完工,八一热电第1台35万KW机组土建工程已收尾、安装工程已完成85%,新增城市供热面积320万平方米。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巩固提高水污染治理成果,8条省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要求,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52毫克/升和0.49毫克/升,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空气环境质量趋稳好转。开展大气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对66家露天储煤场、87家砖瓦企业、52家非法港口码头全部进行关停拆除,环境空气中四项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年均浓度分别为81、141、38和31微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改善11.96%、11.3%、39.7%和13.9%,均实现了明显改善。全年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69天,比上年增加44天。
 
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积极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完成了154个减排项目,预计四项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减少2.7%、2.7%、5.4%和5.4%,全面完成年度减排目标。
 
生态建设取得成效。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达到48个,占应创建乡镇(街道)总数的80%。完成60个村庄的综合整治工作。完成34处贫困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
 
全社会用电量小幅增长。全社会用电量126.57亿千瓦时,增长3.4%,其中工业用电量87.88亿千瓦时,下降0.2%。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6起,增长3.1%,死亡53人,增长3.9%。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4元,增长8.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93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08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32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8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73元,增长7.3%。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4平方米。
 
表5:2016年每百户城乡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单位数量
 
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家用汽车辆334921
 
摩托车辆522771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电冰箱(柜)台9310187
 
洗衣机台10611996
 
热水器台9310385
 
空调台12821760
 
彩色电视机台119133108
 
摄像机台471
 
照相机台36738
 
计算机台689448
 
中高端乐器架351
 
固定电话部273024
 
移动电话部236260217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2.7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792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1.95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4.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60.08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4.48万人;提供公益性岗位1032人,灵活就业人员2.21万人。
 
社会服务全面展开。提高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保障标准,城市低保对象3.6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1.7万人,农村五保对象1.79万人。各类养老机构123家,床位2.2万张,入住老年人1.45万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31.1张。深化“四社联动”,打造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社区20个,建立社区协商示范点26个。建成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处,农村幸福院53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0处,社会组织培育中心5处。
 
脱贫攻坚步伐加快。强化精准识别,摸清贫困对象底数,确保在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37亿元,其中市级资金1亿元、比2015年增长2.6倍。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实施特色种养加、转移就业、光伏、乡村旅游、农村改革、家庭孝善养老等“六大增收脱贫工程”,在1416个村落实扶贫项目1316个,覆盖贫困户3.3万户、贫困人口6.2万人。扎实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活动,实现单位帮村、干部帮户“两个全覆盖”,制定各类帮扶措施12.7万项。脱贫攻坚5万人年度目标完成5.62万人。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枣庄统计年鉴2017》公布的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在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4、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
关闭
关注公众号 获取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