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日照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3-03 13:59:18 来源:日照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102次

日照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

 

(2015年2月4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个率先、五个日照”的奋斗目标,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抢抓“蓝红金”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抓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强蓝区、优生态、惠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4年,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民经济在稳增长、促转调和改革创新中实现平稳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1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个和1.3个百分点,居全省17市第三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1%,上半年增长10%,前三季度增长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9.3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11.39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660.64亿元,增长12.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6349元,比上年增长9.3%。

 

发展方式转变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7:52.3:39.0调整为8.6:50.4:41.0,服务业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蓝色经济取得新成效。全市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770.47亿元,增长13.0%,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7.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9.93亿元,增长12.5%,占GDP的比重达到47.1%。

 

市场主体增势良好。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16.08万户,注册资本(金)2155.08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7.4%、33.3%。其中,内资企业(非私营)2897户,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注册资本(金)243.83亿元,增长0.9%;外资企业466户,增长3.6%,注册资本(金)32.68亿美元,增长7%;私营企业发展到2.87万户,从业人员29.61万人,注册资本(金)1605.84亿元,分别增长30.1%、18.4%、43.7%;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46万户,从业人员21.22万人,资金数额64.87亿元,分别增长15%、14.7%、45.4%;农民专业合作社4163户,出资总额41.18亿元,分别增长30.6%、54.1%。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比全国、全省分别低0.2和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五升三降”。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3.8%、3.0%、1.2%、0.9%、0.8%;烟酒、家庭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2.5%、0.9%、0.8%。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4.9%,降幅比上年扩大2.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2%,比上年扩大3.5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增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才和创新支撑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经济等“短板”仍然存在,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实现增加值139.34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增加值69.6亿元,增长3.9%;林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4.6%;牧业增加值32.23亿元,增长2.6%;渔业增加值28.91亿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6.8%。

 

种植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总产量连续十年超过一百万吨。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3.9万亩,总产量100.17万吨,单产410.69公斤/亩,比上年增长0.1%。莒县阎庄镇承担的袁隆平院士超级水稻百亩片区高产攻关项目亩产达到968.37公斤,创我国杂交水稻最高纬度亩产新纪录。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2.4万亩,产量24.34万吨,比上年减少1.1%。特色种植业面积突破140万亩,其中茶叶种植面积达2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达到322个。

 

畜牧业和渔业健康发展。全年猪出栏206.8万头,比上年增长2.2%;羊出栏85.4万只,增长4.1%;牛出栏7.63万头,增长0.6%。全年肉类产量21.07万吨,下降0.4%;奶类产量2.46万吨,增长12.8%;蛋类产量11.8万吨,下降3.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8.44万吨,增长3.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4.89万吨,增长4.2%,淡水产品产量3.55万吨,下降10.1%。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荒山植树造林力度加大,造林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显着,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427公顷(新育苗1309公顷,增长15%)。其中,经济林面积3988公顷,防护林面积3056公顷,用材林面积1383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522万立方米,有7万公顷林地纳入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管理。森林覆盖率达到40.3%,提高1.1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各级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25.69亿元,增长2.1%,占财政支出的15.3%。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7.3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9.13万台,农用运输车3.71万台。农机专业合作社170家,服务农户4.8万余户。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4.56万公顷,机播面积20.67万公顷,机收面积18.84万公顷。年末自来水受益村庄2852个。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2.5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66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趋稳回升。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3家,其中,产值过100亿元的7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30.5亿元,增长6.1%;实现工业增加值7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增幅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6和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0.4个百分点。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72.0亿元,增长17.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37.2亿元,增长5.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9.0%,制造业增长1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6%。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28.7亿元,增长9.2%。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7.61亿元,增长11.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01%,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269.2亿元,增长1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6%,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521.72亿元,增长12.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4%,超过钢铁行业3.1个百分点,在2013年产值总量首次超过钢铁行业的基础上,领先优势扩大2.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8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钢铁、石化、水泥、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52亿元,下降2.8%。

 

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市5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信息化建设部门的占70%,有信息化规划的占31%,有服务器的占51%,使用ERP的占10%,开展电子商务的占44%,OA普及率达27%。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50,处于全省平均水平。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装备300个机柜的云计算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入驻用户50家,建成虚拟云桌面终端400个。

 

工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5.7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润83.74亿元,增长9.3%,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9.31亿元,增长16.0%;实现利税122.49亿元,增长0.5%。盈利大户增长较快。利润前20名企业共实现利润67.15亿元,增长45.1%;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58家,比上年增加12家,实现利税122.84亿元,增长7.2%。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生产低速载货汽车90.9万辆,增长17.4%;汽车发动机75.8万台,增长4.6%;自动变速箱107.2万台,增长41.4%;精制食用植物油319.2万吨,增长13.4%;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1.36万台(套),增长6.4%。高耗能产品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粗钢产量1241.3万吨,下降2.1%;水泥产量1171.5万吨,下降9.2%;纸浆产量175.5万吨,下降1.2%。

 

电力供应形势稳定。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68.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业用电量139.61亿千瓦时,增长5.2%。全年完成供电量88.68亿千瓦时,下降14.4%,售电量84.20亿千瓦时,下降14.5%(按照供电部门新的统计口径,企业自发自用电量不再纳入供电量和售电量统计)。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5.99亿元,增长19.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33.42亿元,增长18.0%。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127.78亿元,增长47.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31.41万平方米,增长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4.75亿元,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10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89个,增长6.8%,完成投资1045.76亿元,增长4.7%;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21个,完成投资549.98亿元,增长31.1%;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925.41亿元,增长14.8%。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一、二、三产业投资之比为1.7:41.0:57.3,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85.81亿元,增长6.8%,占全部投资的23.1%;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1.82亿元,增长14.5%,占全部投资的6.6%;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97.13亿元,增长39.0%,占全部投资的7.8%。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1.93亿元,增长27.6%。其中住宅投资64.15亿元,增长18.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18.52万平方米,增长3.1%。房屋竣工面积47.9万平方米,下降50.5%。房屋销售面积147.24万平方米,下降7.8%。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9.31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127.93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133万平方米,下降7.9%。房屋销售额72.78亿元,下降10.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98亿元,增长12.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75亿元,增长11.5%。从城乡居民消费情况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34.35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01.63亿元,增长14.5%。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实现496.13亿元,增长12.7%;餐饮收入实现39.85亿元,增长10.4%。受国际基础能源和矿砂价格走低、国内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全年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1445.8亿元,增长10.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9个百分点。

 

主要商品销售良好。吃穿用等生活基本需求类商品增长较快,实现零售额91.73亿元,增长23.2%。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74.25亿元,增长2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7.48亿元,增长14.3%;日用品类零售额4.55亿元,增长4.0%。全年家具类零售额0.98亿元,增长82.2%;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06亿元,增长18.3%;汽车销售40.8亿元,增长3.7%。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全年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0.46亿元,下降3.7%;五金、电料类零售额1.20亿元,下降24.3%。

 

六、对外经济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出口较快增长。我市被列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中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47.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增幅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89亿美元,增长23.5%,增幅高于全省15.6个百分点;钢铁、水产品、变速箱、发动机、纺织服装、柠檬酸及衍生物等为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额分别占40.6%、10.6%、7.0%、6.2%、4.3%、3.6%;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占15.4%、12%、11.3%、6.9%、6.7%、4.2%、3.0%。进口299.80亿美元,增长2.8%,增幅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大豆、铁矿石、煤炭、精炼铜、机械设备及木材等为主要进口产品,进口额分别占30.2%、27.2%、7.1%、6.4%、5.6%、2.8%;澳大利亚、巴西、美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进口市场,进口额分别占21.9%、21.3%、12.9%、9.9%、3.6%、3.3%。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6个,增长18.2%,实际到账外资5.73亿美元,增长8.1%。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亚太森博、现代威亚发动机、华润地产、万盛港业、泰森食品等大项目合计到账外资5.23亿美元,占全部到账外资的91.2%。实际到账外资来源地以亚洲为主。其中,新加坡2.21亿美元,占全部的38.6%;韩国1.51亿美元,占26.4%;香港1.58亿美元,占27.5%。实际到账外资集中在第二产业,合计5.55亿美元,占96.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境外投资快速发展。全市核准境外投资额2.74亿美元,增长108.3%,绝对值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九位和第二位。主要项目有:岚桥集团并购澳大利亚西部能源项目、日照港增资香港公司项目、凌云海集团新西兰农场项目、金禾生化匈牙利柠檬酸项目、七海贸易墨西哥铁矿项目、豪美贸易增资美国游艇项目、三木冶金矿业马来西亚铁矿项目等。全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955人。

 

七、交通、邮政电信、旅游

 

港口生产较快发展。沿海港口新建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生产性泊位4个,新增吞吐能力3350万吨;全市生产性泊位达到59个、年通过能力1.86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9个。全年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53亿吨,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金属矿石1.49亿吨,下降2.9%;石油天然气及制品4323.79万吨,增长16%;煤炭及其制品3541.9万吨,下降2%;木材1754.16万吨,增长3.7%;粮食1166.87万吨,增长21.5%;钢铁781.46万吨,增长26.1%。日照港集团公司荣获第五届省长质量奖。日照至韩国平泽客箱班轮复航,日照口岸获得国际联运过境货物运输业务资质,新开通运营日照至韩国釜山外贸集装箱航线。内贸集装箱航线达到37条,其中新开通8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2.03万标箱,增长19.4%。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302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4%;公路旅客周转量20.39亿人公里,下降1.3%。地方公路货运量7096万吨,增长0.5%;公路货运周转量155.12亿吨公里,增长4.6%。地方海上货运量845万吨,增长8.8%;海上货运周转量93.81亿吨公里,增长12.6%。铁路发送旅客量136.38万人次,增长15.8%;铁路货运量5978.4万吨,下降13.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日照民用机场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加快建设。我市第一条高速铁路--青日连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开工建设;日照至临沂城际铁路列入《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2014-2020年)调整方案》,并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总长1260公里的国内首条一次性建设的万吨重载铁路--瓦(塘)日(照)铁路(原称晋豫鲁铁路通道)全线建成开通;胶新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送电通车。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209.72公里。其中,国道298.73公里,省道375.12公里,农村公路7535.87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162.86公里,一级公路231.80公里,二级公路1112.42公里,三级公路393.74公里,四级公路6308.89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0.0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08万辆,不包括摩托车和挂车),比上年末增长14.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71万辆,增长17.8%。全市民用轿车保有量23.62万辆,增长16.6%,其中私人轿车22万辆,增长18.6%。

 

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8.98亿元,增长2.3%;邮政业务总量2.92亿元,增长28.6%;快寄业务量903.76万件,增长60.7%,实现业务收入0.96亿元,增长14.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8.84万户,下降14.4%;移动电话用户277.47万户(非沉默用户),下降7%,其中3G用户83.69万户,增长25.1%。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7.9亿元,增长13.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30.1亿元,增长13.7%;旅游外汇收入1.28亿美元,增长3.0%。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453.2万人次,增长9.5%。其中,国内游客3426.2万人次,增长9.6%;入境游客27.0万人次,下降3.9%。在入境游客中,外国人25.6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4万人次。

 

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31家;旅行社130家,其中出境组团社4家,国内旅行社126家。全市A级景区21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4个,旅游强乡镇13处,旅游特色村21处。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年境内财政总收入829.48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国税收入527.01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国内税收收入85.5亿元,增长10.6%);地税收入70.41亿元,增长1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07亿元,增长1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87.71亿元,增长15.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7.77亿元,增长6%。财政支出继续优化,全市用于民生支出108.19亿元,增长13.9%,占财政支出的64.5%。其中,科学技术、节能环保、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1.9%、23.0%、9.6%,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21.4%、9.8%、12.6%.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921.49亿元,比年初增加141.42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880.62亿元,比年初增加143.09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861.28亿元,比年初增加98.7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887.57亿元,比年初增加398.1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558.24亿元,比年初增加286.33亿元)。其中,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1310.28亿元,比年初增加265.6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31.29亿元,比年初增加131.80亿元。全市信用总量2977.42亿元,比年初增加205.43亿元。证券行业股票交易额811.85亿元,增长167.0%。有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零突破。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市保险公司30家,专业中介法人机构4家。实现保费收入38.33亿元,增长1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46亿元,增长15.5%;寿险保费收入20.87亿元,增长14.4%。全市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3.68亿元,增长21.9%。其中,财产险赔付8.44亿元,增长22.0%;寿险赔款及各项给付5.24亿元,增长21.9%。

 

九、城市建设

 

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市政设施,中心商务区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海岸带整治基本完成。全年完成城建投资108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9.6平方公里。年末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7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城市载体功能增强。年末城市道路长度1463.92公里,面积1980.64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1472.25公里。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7325.18万吨,增长9.1%。城市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煤制气总户数达到19.4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1.20万吨,下降7%;供应天然气总量1.06亿立方米,增长46.1%;年末用气普及率达到99.4%。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70万平方米,增长3.5%。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49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4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8%,建成区绿地率40.94%。市区现有公园、动物园23个。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年末全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733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50辆,增加184辆),年客运总量7292万人次;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398辆,年客运量3068.4万人次。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汽车8.77标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资源、环境

 

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认真落实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节能形势较好。钢铁、石化、水泥、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4.6%。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能够确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加快推进省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全年整理土地6.43万亩,新增耕地6656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连续1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大项目征地工作,保障了青日连铁路、日照机场、山钢集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全年落实各类土地指标2.71万亩。稳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完成了9个项目区建设任务,节余建设用地指标472.73亩,实现土地资本化1.4亿元。储备土地15宗,总面积2683.88亩;出让储备土地5宗,面积421.17亩,成交价款18.07亿元,实现政府收益17.30亿元。招拍挂出让土地843宗,面积10734亩,成交价款66.1亿元。

 

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深入推进生态日照建设,全年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4分贝,市区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32毫克/立方米、0.036毫克/立方米、0.111毫克/立方米、0.059毫克/立方米,分别位居全省第三、第二、第四、第三位,同比分别改善15.8%、10.0%、7.5%、10.6%,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790.5万元,位居沿海四市第一。全年空气质量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为283天,列全省第四位。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年末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生态功能区1个;命名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9个,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总投资37.9亿元的10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进展顺利。我市海洋环境保护被国家海洋局作为全国唯一地市级项目,推荐申报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1.5万吨/日,15台燃煤机组建成脱硝设施,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均建成投运烟气脱硝工程。新增领域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实施畜禽养殖治理项目72个,关停畜禽养殖场500余户,淘汰“黄标车”16871辆,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淘汰任务,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全年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39项、扶持资金2392万元。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395件,下降26.2%;发明专利授权量167件,增长33.6%;电子申请率达到87.7%。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1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4项、国际先进水平8项、国内领先水平25项、国内先进水平2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颁发市级科技进步奖77项。

 

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年”活动,倡导驻日高校及日照市区域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组织成立了日照市科技合作促进会。全市有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1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8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8家。其中,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新认定市级工程实验室18家。年末全市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联盟2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准予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6个。年末拥有山东名牌产品93个,增加3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1个,增加1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2个;拥有省级质检中心2家。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日照分市场揭牌成立。日照市技师学院被人社部、财政部批准为201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日照港铁运公司技师工作站成功创建省技师工作站,日照市技师学院被确认为省金蓝领培训基地。“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新增1人;日照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0人。洁晶集团和五征集团通过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认定,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4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在站博士后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831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778人,新评选市级首席技师10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6.21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4所,在校学生4.04万人;普通中学100所,在校学生14.07万人;小学310所,在校学生19.3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5112人。幼儿园605所,入园幼儿2.87万人,在园儿童8.77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92%,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29%。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772人。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在全省17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日照成绩居第五名。

 

县域义务教育更加均衡。推进城镇教师农村服务期制度、骨干教师农村联系点制度、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市直学校教师农村支教制度和农村教师顶岗制度。全年城乡校长、教师交流796人,新招聘教师571人。全年投入9.61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94处,新建楼房149栋、建筑面积58.75万平方米;投资9658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运动场199个;投资4553万元,新购图书396.6万册;投资7446万元,配备教育教学设备728.8万台(套);投资3173万元,新购体卫艺设备55.6万件;投入8000余万元,配备信息化设备和终端1.1万余台(套),为10个乡镇配备一体化远程实时课堂教学设备,建成了50个数字校园。东港区(含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国际海洋城)、岚山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80处,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个、美术馆1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9家。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新建市、县文化设施2处;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4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有广播电视台3座、5套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19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3.11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46.7万户,下降15.0%,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6.7万户,增长21.0%。无线网络电视用户达到5.8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提升”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共完善提升1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文化中心,重点提升了205个庄户剧团、社区文艺表演团队,发展文化义工680名,培训文艺骨干2200名,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2230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被列为省级试点,有9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97%的行政村(居)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70%的行政村(居)建有文化小广场,培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示范项目)30个,城乡“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7%。“日照农民画精品展”入选“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文物安全“天网工程”被列为省级试点。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7处,其中,医院30处,乡镇卫生院48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处,卫生防疫机构10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防治机构7处,门诊部、诊所等419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193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422张。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792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5283人,注册护士5608人。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明显,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重点传染病无暴发流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诊疗713.37万人次,出院病人44.11万人次。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编制了《日照市主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布点规划》,全年共完成全民健身工程648处。组织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推广普及道德广场舞。向31所中小学校、15个幼儿园捐赠了体育健身器材。组织了日照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健步行、“我要去航海”等品牌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开创新局面,乡镇(街道)体育总会组织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量达到3.51亿元。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就。成功举办第23届省运会日照赛区帆船帆板比赛,我市体育代表团获金牌榜全省第十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112.5枚,其中金牌52.5枚、银牌37枚、铜牌33枚;全国性比赛11枚(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3枚);全省性比赛101.5枚(金牌41.5枚、银牌30枚、铜牌30枚)。全市有业余体育运动学校5所,在校学生447人,专职体育教练43人。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9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06.69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22‰,人口死亡率7.13‰,人口自然增长率14.87‰。省内迁入15103人,省外迁入9066人。年末常住人口287.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40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其中,工资性收入21744元,增长8.9%;经营净收入3697元,增长17.6%;财产性收入681元,增长43.7%;转移性收入3803元,增长8.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2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35元,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6907元,增长14.7%;家庭经营纯收入4751元,下降0.1%;转移性纯收入802元,增长120.8%;财产性纯收入175元,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48元,增长11.9%。

 

保障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6546套,其中公租房2214套(含廉租住房10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4332套。基本建成8460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2174套、棚改安置房6286套。自2006年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来,已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042万元,解决了11512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其中2014年1038户,平均每户补贴2213.4元。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在创业扶持政策、工作机制方面实现突破创新。设立4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启动市级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学和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暨零工市场建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7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0.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6万人。累计实施各类培训2.59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1%,低于省年度控制目标1.49个百分点。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率和就业服务覆盖率均为100%,实名登记就业率94.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89万人、35.84万人、23.42万人、33.57万人和26.61万人,分别增长30.4%、7%、9.3%、6.7%、5.4%。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44.5万人和254.39万人。突出抓好“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和“提升城乡医疗保险保障能力”两项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有10.71万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其中7.55万人享受职工退休待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7%和70%。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780元提高到850元。

 

社会救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救助管理站4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4个,收养7801人。社会福利企业25个,安置残疾人员685人。现有乡镇敬老院51个,总床位数6078张,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4200元/人/年和3200元/人/年。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达5.6亿元。

 

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1220元上调到每人每月1350元,小时最低工资由12.5元调整为13.5元。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城市低保对象8596人,保障标准提高到430元/人/月,人均月补助280元,提高40元。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2700元的困难群众均纳入保障范围,保障对象80731人,人均月补助150元以上,提高15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连续10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56.5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平安日照建设深入推进。全年刑事案件立案7329起,比上年下降0.26%;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843起,增长2.60%。全市查处治安案件16374起,下降20.99%。全市接报警总量下降14.41%,违法犯罪警情下降23.21%。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6起,死亡人数53人,分别下降7.0%和13.1%。

 

注: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