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泰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3-26 20:35:00 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379次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部署,紧扣主题主线,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运行触底回升。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突破2500亿元,达到254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7%,各季度生产总值增速稳步提高,经济呈现“下行—触底—回升”的运行轨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3.1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1290.5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1023.4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52.2:38.5调整为9.1:50.7:40.2,人均生产总值46130元,增长10.4%。

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连续七年实现增速和比重双提高。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0.2%。我市连续第五年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

物价运行先扬后稳。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1.9%,比上年和年初分别回落2.5个和4.0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烟酒类、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1.8%、2.5%、2.9%、1.0%、4.9%、1.4%、0.6%和1.4%;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4%。

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全市在岗职工达到66.6万人,增长7.4%。全年新增就业再就业7.9万人,其中安置就业特困人员94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72%,低于3.5%的控制目标。年内新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园区16个,扶持创业项目541个,为2181名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亿元,帮扶创业2.1万人,带动就业9.2万人。

民营经济发展平稳。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80.7亿元,增长11.9%,占GDP的62.1%。实现税收161.4亿元,增长14.5%。年末,实有个体工商户14.7万户,从业人员30.8万人,分别增长7.6%和8.6%,注册资金46.9亿元,增长11.5%;实有私营企业2.5万户,从业人员29.9万人,注册资金603.2亿元,分别增长9.5%、10.6%和16.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外向型经济还比较低,节能减排压力依然存在,民生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增长。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3.1亿元,增长4.7%。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2.9%;林业4.9亿元,增长3.2%;牧业69.7亿元,增长8.2%;渔业8.7亿元,增长3.2%。

农业结构调整富有成效。新发展有机食品5.3万亩,其中有机蔬菜3.1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2个,面积5.4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0个,面积12.8万亩,总面积达到231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业园区216个。“泰山绿茶”地理标志获国家农业部认定。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提高。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1.7万亩,比上年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7.9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8.8万亩,增长1.7%;棉花播种面积10.2万亩,减少5.0%。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达到303.9万吨,大多数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见表1)。

林业、渔业增长平稳。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3155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5965公顷,防护林面积5102公顷。全市森林面积24.3万公顷,增长3.0%。活立木蓄积量1342.3万立方米,增长5.5%。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全年水产品产量8.7万吨,增长4.3%。

新农村建设成就斐然。2012年,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31.0亿元,增长19.8%,增速高于财政支出3.3个百分点。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69家;规范流转农村承包土地65万亩;落实各类农业补贴资金6.3亿元。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取得新进展。截止年底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2.7万个,沼气产量5579.9万立方米,增长5.6%,每百户农村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达到58台,增加4台。100%的行政村实现通电话、柏油路和汽车,98.9%的行政村实现通自来水。

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大。全市农机化投入资金3.1亿元,增长11.0%,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1.0万千瓦,增长4.5%,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1.5%,机耕作业面积40.4万公顷,机播面积44.8万公顷,机收面积44.6万公顷。年内投入资金13.4亿元,完成农田水利工程8540处。水利有效灌溉面积达26.2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16.6万公顷,分别增长1.5%和3.5%。年内加固除险水库14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8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7%,增幅呈逐月加快态势。其中,国有工业下降1.5%;集体工业增长14.2%;股份制工业增长13.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长9.5%。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4.3%和12.3%。

七成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在全市统计的120余种工业产品中,90多种实现同比增长,占75%以上,增长超过20%的有40余种,占33%以上(见表2)。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市16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利润418.5亿元,利税670.5亿元,分别增长16.0%和15.4%。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339.1%,提高31.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783.8亿元、140.3亿元和816.4亿元,增长28.9%、30.9%和31.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6个、9.7个和10.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2.8%、2.6%和15.0%,提高1.9个、0.2个和1.2个百分点。利润、利税增长均大幅度高于全部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7家,比上年增加18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69.5亿元,增长24.5%,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3.1%,比年初提高1.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发展平稳。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11.6亿元,增长11.0%,实现增加值179.6亿元,增长7.4%。预计实现利税60.5亿元,增长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42.4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484.9亿元,增长22.9%;农村投资完成289.6亿元,增长17.8%。从投资项目建设性质看,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完成1063.4亿元,增长21.6%,新建项目投资561.0亿元,增长25.0%。

投资结构更趋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9.2亿元,增长21.0%。第二产业完成832.8亿元,增长16.0%,其中,工业投资829.1亿元,增长15.7%。服务业投资得到加强,完成投资882.4亿元,增长26.7%,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金融业投资增幅分别为256.5%、59.8%、54.0%、50.4%、49.8%。部分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5.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下降66.9%。

民间投资更具活力。民间投资完成15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全部投资的88.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投资719.9亿元,增长32.7%;股份制经济投资387.5亿元,增长25.2%;集体经济投资405.4亿元,增长14.4%。

房地产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8.9亿元,增长26.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21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7.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22.1万平方米,增长6.9%,商品房销售额139.2亿元,增长6.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3亿元,增长15.1%。其中,城镇812.2亿元,增长15.3%,市场份额为87.5%;乡村116.1亿元,增长13.4%。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219.7亿元、586.1亿元、19.3亿元、103.2亿元,分别增长29.8%、10.1%、15.1%、17.0%。

热点商品持续旺销。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金银珠宝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销售额分别增长36.5%、38.9%、32.5%、61.5%、和71.3%。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4208公里,比上年增加28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8.8公里。公路、水路货运量11553万吨,货运周转量157.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9.1%和10.5%;客运量6087万人,客运周转量46.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3.9%和8.6%。年内更新环保型公交车300辆,城市公交网络覆盖率、出行分担率分别达到61.6%、19.9%。

邮电通信业平稳运行。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1.1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电信业务总量28.3亿元,增长13.4%。函件3094.4万件,增长32.3%;汇票34.2万张,下降16.3%。年末固定电话户数96.7万户,下降3.8%;移动电话557.4万户,增长16.0%;宽带上网用户59.8万户,增长11.9%。

七、对外经济、旅游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7亿美元,增长19.0%。其中,出口12.2亿美元,增长3.2%;进口9.4亿美元,增长48.5%。一般贸易出口9.4亿美元,下降0.8%;加工贸易出口2.9亿美元,增长18.9%。

利用外资大幅提高。全年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2个,比上年增加17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4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982万美元,增长69.5%。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力度加大。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额94780万美元,增长16.0%,完成营业额76084万美元,增长16.0%;外派各类劳务和研修生27874人,增长4.8%;期末在外45957人,增长14.8%。

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2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35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7.5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1.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316.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3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1.9%。接待入境游客40.6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6亿美元,分别增长15.1%和17.8%。方特欢乐世界、花样年年和水浒影视城接待游客分别达到155.6万人次、51.0万人次和210.6万人次,增长7.3%、13.3%和30.2%,实现门票收入2.7亿元、3050万元和3150万元,增长11.9%、60.3%和29.5%。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28家,其中5A级1家,4A级6家。旅行社达156家,比上年增加9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8.9亿元,增长15.0%,其中各项税收103.8亿元,增长11.0%,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5.3%。各项税收中,增值税15.1亿元,营业税23.2亿元,企业所得税9.2亿元,分别增长6.7%、13.3%和1.2%。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42.7亿元,增长16.5%;用在民生和转方式、调结构领域的支出力度加大,教育、科学技术、文体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的支出分别为47.7亿元、3.4亿元、3.6亿元、28.6亿元、22.5亿元、6.7亿元和5.4亿元,分别增长17.3%、23.6%、22.8%、15.4%、12.8%、96.4%和89.7%。国、地两税实现收入(不含契税、耕地占用税和水利基金)178.4亿元,增长9.3%,其中,国税93.2亿元,地税85.2亿元,分别增长4.9%和14.5%。

金融信贷规模大幅提高。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934.2亿元,比年初增长23.7%,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185.9亿元,增长22.6%。各项贷款余额为1219.6亿元,比年初增长16.9%,其中,采矿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六大行业新增贷款130.0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0.3%。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保险公司增至38家,增加7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1.6亿元,增长6.0%。其中,财险收入12.1亿元,增长8.4%;人身险收入39.5亿元,增长5.3%。全年赔付额11.5亿元,下降5.4%。

九、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获奖科技成果15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2项,省级科学进步奖49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0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863”科技成果产业基地2家;全年申请专利8586件,比上年增加890件,授权2710件,增加484件,其中发明196件;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02项,比上年增加347项,合同金额40086万元,增长395.7%。

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各类人才创新平台16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3家,新增10家,工程技术中心33家,新增5家,院士工作站15家,新增4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8所普通高校共招生2.8万人,在校生9.7万人,专任教师5383人;2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1万人,专任教师2291人。义务教育实现较高水平。174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9万人,专任教师2.0万人;611所小学在校学生35.1万人,专任教师2.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均达到100%,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66.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所3个;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馆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6处,农村文化大院3286家。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291个;列入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名录共126处。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6个,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提高0.2个百分点。

档案、广电事业呈现新气象。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2992场,实现全市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有线电视用户81.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5.6%;年内建成数字影院11家;新建农家书屋1152家;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1431个。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888所。其中,医院92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7所,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所,卫生院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4所,门诊部、所692所,村卫生室2806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5845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村卫生室人数)283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160人,注册护士11018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2012年,我市运动员在省以上比赛中夺得金牌69枚、银牌39枚、铜牌49枚。年内累计举办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运动会、登山节登泰山比赛、东平湖龙舟赛等规模赛事活动80余项次,组队参加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20余项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全民健身中心日均接待健身人群1000余人次。泰山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登山基地”。年内新建公园、社区、居民小区健身设施46处、农村健身工程420处、乡镇健身中心18处、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市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1处,全市配建体育设施的乡镇(街道)发展到29个,占34%,社区41个,占26%,行政村1156个,占32%。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发展到489个,年内销量4.2亿元,增长51.9%。

十一、城市建设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6%,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村住房建设成效显着。完成村镇建设投资7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房建设纳入常态化管理,集中建设农房4.8万户,改造危房1.4万户。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45个,全市新增整治达标村庄650个。

城市基础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市建设投资完成41亿元,增长6.2%。当前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38.0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4%,其中泰城达94.0%;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17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日供水能力67.8万吨;新增供热面积59万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达到99.99%和99.87%。新增道路面积19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40公顷。泰城路灯完好率和亮灯率达99%。

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0万套,开工率124.4%,竣工1.1万套,竣工任务完成率156.5%;新增租金补贴889户,补贴任务完成率254%。年内3个项目获得国家、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优秀工程项目。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12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2%,万元GDP电耗下降9.0%。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同比增长4.6%,煤炭、炼焦、化工、非金属、有色金属等五个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0%,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达到87.4%,提高4.8个百分点。在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调查的31种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19种下降,下降面达61.3%。

建筑领域节能扎实推进。继续实施建筑节能闭合式管理,新型墙材在城镇规划“禁实”(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达到100%,新开工项目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全年应用新型墙材12亿标块,节地1900亩,节标煤6.3万吨。在新型农村社区大力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和天然气,促进农村节能稳步发展。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卓有成效。2012年,全市上报国务院、省政府审批建设用地2.3万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2万亩,使用存量土地0.1万亩,保证了全市建设用地需要。整理复垦土地面积2.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2万亩,农业用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等级为优良的天数254天;大汶河王台桥断面和东平湖湖心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光府河侯店断面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2012年,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项目76个,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4714吨、214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项目26个,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15607吨、54吨。全市已建成6家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全面启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已累计发放环保合格标志15万余张。

生态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共有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5%,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已有51个乡镇获得生态乡镇命名,其中全国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44个,有366个村获市级生态村命名。建成绿色社区6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5个;建成绿色学校16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8个。泰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专家考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和国家卫生城复审。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45起,死亡22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5.0%和13.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9人,下降19.7%。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52.9万人,增长0.27%。其中城镇人口290.6万人,增长2.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9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消费性支出16734元,增长12.4%;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2.7%。农民人均纯收入10194元,增长1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88元,增长15.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9993元,增长12.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达到115个,拥有床位17272张,年末收养人数14389人,新增社区服务中心8个。全市最低保障救助10.5万户,18.5万人,发放低保金34895万元;其中城镇1.2万户、2.5万人,发放低保金9248万元,月人均保障标准380元,比上年提高80元;农村9.3万户、15.9万人,发放低保金25646万元,月人均保障标准173元,比上年提高49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6397万元,增长10.0%,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010万元,增长34.8%,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172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收缴各项保险费100.5亿元,同比增长22.9%,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5.0万人、199.2万人、50.1万人、81.3万人和70.8万人,收缴保险费分别为53.7亿元、27.8亿元、3.3亿元、3.2亿元和1.5亿元,5个险种10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95%以上。全市发放各项社会保险金70.5亿元,增长23.0%。支付职工医疗保险费18.7亿元;支付居民医疗保险费2.1亿元;为2.2万名失业职工支付失业保险金1.2亿元;支付工伤保险费2.9亿元;支付生育保险费7973万元;为73.2万名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5.3亿元。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