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潍坊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3-02-22 16:58:31 来源:潍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646次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潍坊”建设和“一六四三”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且持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4012.43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0.6%。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9.1%、9.6%、10.5%、10.6%,呈现平稳上升且持续向好发展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5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166.17亿元,增长11.7%,其中工业增加值1952.43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74亿元,增长10.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61.9%和33.2%,分别拉动GDP增长0.5、6.6和3.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43681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6950美元),比上年增长9.8%。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14:55.38:34.48调整为9.73:53.99:36.28,三产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2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87.5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154.1亿元,坊子区104.3亿元,奎文区143.2亿元,青州市449.1亿元,诸城市581.6亿元,寿光市618.1亿元,安丘市221.2亿元,高密市445.8亿元,昌邑市298.0亿元,临朐县181.4亿元,昌乐县214.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68.1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180.2亿元,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20.5亿元。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2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2%上升到55.5%。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36.8万户,增长10.6%;从业人员161.8万人,增长8.6%;注册资金2218.6亿元,增长15.9%;纳税额398.1亿元,增长13.9%,占全部税收比重75.8%,较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2%。

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据全面统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04.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552.0万吨,增长3.4%;棉花产量4.9万吨,减少2.4%;油料产量24.4万吨,减少2.7%;烤烟产量3.8万吨,增长29.1%;蔬菜产量1153.0万吨,增长2.1%;水果产量89.5万吨,增长1.2%。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肉类总产量142.4万吨,增长5.2%;禽蛋产量26.2万吨,减少2.3%;奶类产量31.1万吨,增长12.1%;大牲畜年末存栏39.9万头,同比减少5.9%;猪年末存栏465.7万头,增长3.5%;家禽年末存栏12597万只,增长4.9%;生猪年末出栏800万头,增长9.8%;家禽年末出栏51139万只,增长3.3%。

渔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38.5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9%。水产品总产量53.0万吨,增长6%。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38万千瓦,增长2.8%;联合收获机达到2.2万台,增长4.7%。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1056万亩,机播面积1438.5万亩,机收面积1305万亩,机耕水平、机播水平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84.1%、76.3%。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围绕沿海绿化、水系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等重点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造林35.4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3.3万亩,四旁植树3423万株,中幼林抚育70万亩,育苗21.6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485.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35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5.2%。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22.9%。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6.8万亩,同比增长4.6%;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4.5万亩,同比增长17.1%。

三、工业

工业整体增长平稳。至2012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254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比上年增加19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集体企业增长4.6%,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17.9%,股份制企业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5%。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2%,轻工业增长15.4%。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84.4亿元,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545.5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总额837.4亿元,增长5%;全年产品销售率为98.5%。全市海洋化工业、动力机械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电子信息业、造纸包装业六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83.8亿元,增长14%。其中,海洋化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4.1亿元,增长14.5%;动力机械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2.8亿元,增长7.8%;食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1.9亿元,增长22.4%;纺织服装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1.6亿元,增长10.9%;电子信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4.4亿元,增长17.6%;造纸包装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9亿元,增长21.6%。

统计的219种主要产品产量,有13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或持平,电动自行车、乳制品、钢化玻璃、软饮料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质量提高。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174.1亿元,增长22%。1162个在建项目中已有570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计划投资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89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55个,实际完成投资831.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6%。节能降耗项目成为亮点,有17个项目经国家批复列入节能奖励项目计划,28个项目受到省级财政资金奖励。全市14家企业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目标,已全部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3979个投资施工项目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3899个,占总数的98%。按产业分类分,一产投资完成117.8亿元,增长18.1%;二产投资完成1178亿元,增长22.1%;三产投资完成1717.2亿元,增长22.8%。按区域分,城镇投资完成2391.0亿元,增长21.0%;农村投资完成621.9亿元,增长27.9%。

科学投入亮点显现。科学投入中,现代农业完成投资113.5亿元,增长42.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8%;文化产业(核心层)完成投资528.3亿元,增长50.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7.5%;惠民工程完成投资927.5亿元,增长28.5%,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0.8%;新兴产业完成投资428.5亿元,增长20.0%,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6.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开发投资趋缓。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68.8亿元,增长15.5%。其中,住宅投资336.9亿元,增长7.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27.2亿元,下降4.3%;商品房销售面积1107.9万平方米,下降10.8%。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市501家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578亿元,增长10.2%。全员劳动生产率23.4万元/人,增长23.8%。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8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其中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4975.5万平方米,增长9.2%,占施工工程面积的77.9%。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

交通基础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95.5亿元。其中,公路累计完成投资50.8亿元;港航、客货运场站、管道建设、城市公交等完成投资44.7亿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45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53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14.4万辆,其中线路客车(含旅游)3136辆,载货汽车111385辆,出租车4601辆,其他机动车及拖拉机24552辆。海运船舶结构趋于大吨位、专业化,运力达到91.0万载重吨。2012年,全市道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2.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8.4亿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2.3亿吨,货物周转量738.4亿吨公里;水上运输完成货运量1264.3万吨,货物周转量100亿吨公里。潍坊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31.4万吨。航空运输完成旅客运送量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万吨。青临铁路完成货运量120万吨。市公交公司累计完成客运量1.4亿人次。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9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国内包裹21.8万件,增长10.1%;报纸杂志11254.1万份,增长3.1%。全市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63.3亿元,同比增长6.4%。电话用户总数为1101.5万户,普及率达121.2%,同比增长11.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75.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9.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926.0万户,其中3G用户151.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441.4万户,其中无线上网用户339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6%;通信光缆总长度126万芯长千米;互联网出口带宽520G。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8%,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39万户,比上年增加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160万户。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8.5%。

六、国内贸易与商贸服务

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按城乡市场分,城镇零售额实现1118.6亿元,增长14.8%;乡村零售额实现433亿元,增长15.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97.7亿元,增长15.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3.9亿元,增长14.2%。

商贸服务繁荣发展,诚信商贸企业创建成效显着,城乡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举办规模以上展会45场次,成交额296.9亿元。在建的60个物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4家,总数达到12家。12343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功能完善提升,8个县市及坊子区、寒亭区、高新区、滨海区都建成了Ve12343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县市区分中心,建成109个社区综合家政服务中心。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进度加快。各类市场发展到1017处,其中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141处,营业面积737万平方米,交易额突破910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农产品流通中心1处,乡镇商贸中心11处,标准化农家店600个,信息化农家店580个。生猪屠宰企业资质清理审查步伐加快,定点屠宰企业由118家压减到81家。“放心早餐”工程、“农超对接”等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农超对接”超市发展到166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420家,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站亭210个。中心城区“放心早餐”供应网点达到330处。

七、对外经贸与旅游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149.8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109.7亿美元,增长5.8%,列青岛、烟台之后跃居全省第3位,比上年提升1个位次;进口40亿美元,增长7.5%,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从主要市场看,对美国出口增长17.2%,对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10.2%、21.4%、4.3%。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数量居全省第一。

“海外潍坊”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9亿美元,增长30.6%。外派劳务5050人次,增长12.9%。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机构)58个,新增境外投资额3.8亿美元,增长114.3%。援外项目取得新突破,福田雷沃援助蒙古国8000台套农机具等3个援外物资和培训项目成功实施。以桑莎集团为主建设的柬埔寨(山东)工业园正式挂牌,成为我市第一家境外工业园区。潍柴动力先后并购意大利法拉帝和德国凯傲公司,其中对凯傲公司投资7.4亿欧元,是我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一笔直接投资。

利用外资量质齐升。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6个,合同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25.2%。实际到账外资7.7亿美元,增长6.5%,其中,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17个,占新批项目总数的37%。

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4256万人次,增长17.2%。其中,国际入境游客34.8万人次,增长20.5%;国内旅游人数4221.2万人次,同比增长17.2%。旅游总收入384.6亿元,增长2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68.6亿元,增长22%;国际旅游收入2.5亿美元,增长23%。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6.1亿元,增长20.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6.4亿元,增长15.8%,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5%,居全省首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个主体税种完成135.5亿元,增长12.3%,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4.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25.6亿元,增长18.8%。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教育、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强农惠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到23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6.1%,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增长较快,经营效益明显提高,支持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437.8亿元,比年初增加688.9亿元,增长18.4%。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3531.9亿元,比年初增加530.4亿元,增长17.7%。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大幅增加,实现盈利111.5亿元,同比增盈13.7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资本市场取得新进展。新增上市公司2家,共达电声和同大股份分别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共募集资金5.9亿元。歌尔声学顺利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3.8亿元。我市有10家企业在天交所潍坊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家企业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7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拟在“新三板”挂牌融资。

保险业健康发展。2012年,驻潍市级保险机构由上年的52家增加到58家,县市区保险机构由上年的241家增加到311家。全市实现保费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5.6%,各项赔给付27.4亿元,增长1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人身险保费收入57.5亿元,比上年降低0.9%,赔给付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承担社会经济风险12663.1亿元,增长12.3%。

九、科学技术、质量监督及人才工作

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实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491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7项。全市培育优秀科研成果450项,评审出市级科技进步奖150项,95%以上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3项,其中联兴炭素的“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余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2项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承担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7项,争取无偿经费3.2亿元,项目、资金数均居全省首位。其中,盛瑞传动8AT自动变速器等3个项目获科技部重大专项扶持资金3871万元,浪潮华光SIC衬底外延制备高校白光LED技术等3个项目新列入国家“863”计划,争取资金4937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9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家,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1家,盛瑞传动等20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豪迈科技等21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寿光卤水综合利用、诸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被科技部批复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达到6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隆起带和示范区。高新区宝兴孵化器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寿光软件园等3家孵化器认定为省级孵化器。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12家,其中省级孵化器发展到6家,国家级4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全市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628家,其中省级118家。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2家。

专利工作成绩突出,拥有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2012年全市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万件大关,专利申请总量11115件,授权专利总量7386件,增幅分别达29.5%和50.0%,均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51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00件,增幅分别为44.6%和29.9%。从申请主体看,企业专利申请量6312件,增幅36.0%;大专院校专利申请量321件,增幅26.9%。全市共拥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家,省企事业单位专利创造能力培育单位3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63家,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28家。

质量技术监督和商标注册工作成效显着。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6个生产基地获得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10家企业获得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全市共拥有272个山东名牌产品,44个山东服务名牌。安丘市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全国标准化示范市。食品质量监管不断加强。组织开展了乳制品等7类产品的监督抽查和食品添加剂等3类产品的专项抽查,共抽查产品3120批次,对140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了处理。全市27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97个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13个服务项目获山东省服务名牌。全市拥有驰名商标96件,山东省着名商标355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3件。

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2年,我市有5个项目获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成功举办了中国(潍坊)创新创业峰会,全市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469名,引进外国专家480余名。与来自13个国家的留学人员签署了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协议。成功申报全国百家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城市,组织“金蓝领”项目培训955人,评选表彰第四批有突出贡献技师60名。全市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700人。技工院校招生达到1.5万人,连续十年招生过万人。职称评审工作规范有序,有1063人取得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73人取得了中级任职资格。组织职业技能鉴定9万人次,新职业考试1.2万人。

十、城乡建设、安居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中心城区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日益提升。鲁台会展中心建成使用,圆满承接了第18届鲁台经贸洽谈会,该项目成为全国首批立项、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绿色施工类科技示范工程。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达到使用条件。虞舜公园基本建成。乐川街虞河桥现有工作面全部完成,友爱路(玄武街—北宫街)、乐川街(四平路—虞河路)、玉清街(四平路—虞河路)、永安路(北宫街—玉清街)等道路已开工路段实现通车。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开工各类保障房项目26763套,开工率为125.8%。其中新增廉租住房334套,公共租赁住房9241套,经济适用住房1985套,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4873套,垦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30套。竣工保障房16531套,竣工率为183.7%。新增租赁补贴606户,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4.7%。

小城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2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0亿元。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市所有镇街建成垃圾转运站(设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全市有9个省级“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建设农村连片建设住房6.4万户,改造危房8600户。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42万人,农村自来水人口普及率达到97.5%。我市人口城镇化率为49.75%,较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

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围绕总量减排、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源达标排放三个目标,将工业COD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分别控制在1.8万吨和12.8万吨以内,完成了2012年污染减排年度计划。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全市23条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5.8%、25.6%。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100多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二氧化硫去除率达到80%,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明显降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安全贮存、处置率达到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1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711起、死亡347人,同比分别下降6.8%和8.4%。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3所,在校学生1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2所,在校学生17.6万人;普通高中50所,在校学生19万人;初中292所,在校学生28.4万人;小学946所,在校学生55万人;幼儿园1724所,在园幼儿22.2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00%。2012年,全市投资2.98亿元配备新型安全校车1767辆,有乘车需求的14多万名学生基本实现全覆盖。投资32.5亿元,使459所农村小学达到省定标准化建设标准,40多万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为期4年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投资达到79.6亿元,新建、改建校舍786.4万平方米。全市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投资9.65亿元,15所国办中职学校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投资7.9亿元,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普惠性幼儿园396所,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2.4%,学前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市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40多亿元,新建全日制民办中小学15所。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和机器人大赛获奖数量连续8年蝉联全国地市级之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建成10个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品牌和实习实训基地,驻潍高校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院校建设项目学校达到5所,被教育部确定为“依靠制度创新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国十大教育改革先进典型之一。我市被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1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16个,床位50856张,卫生技术人员678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人员24722人。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参合农民总数达到609万人,参合率达到99.97%,人均筹资额提高到308元,全市共筹集基金18.7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新农合补偿方案和标准统一,保障水平显着提升,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儿童先心病等30多种重大疾病提高到30万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乡、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全覆盖”。全市214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4家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纳入省、市统一规划设置的3185处村卫生室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人均医药费负担同比下降3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面落实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省首推公共卫生项目“第三方”考核。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复审。8个县(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启动,试点数量全省最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步伐,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设施投入使用,图书馆、科技馆陆续建成。寿光、诸城、高密文化中心建成使用,坊子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全市40%的镇街综合文化站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标准,60%的行政村建起了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大院,85%的镇街和65%的社区建成文化共享工程规范化服务站点。建成标准化公共电子阅览室108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任务。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8%。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700万元,为118个镇街文化站添置了必要文化设备。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第21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有序开展。市体育运动学校建设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举办了2012年度田径、游泳、排球等21个项目的全市锦标赛。组队参加全省锦标赛和冠军赛,取得金牌230.5枚,银牌92枚,铜牌84枚。举办了“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希望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滨海国际风筝冲浪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大型赛事。并承办了全国青年古典跤锦标赛,全国女子足球联赛山东主场比赛及山东省男子跆拳道,击剑锦标赛等赛事。全年投入资金1167万元,建成全民健身工程796处。

十二、市场物价、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物价水平年内小幅上涨。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涨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2.7%、2.1%、0.3%,同比分别回落7.3、1.8和0.6个百分点。居住类、衣着类分别上涨4.0%、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4%和3.2%。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17.5元,比上年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100元,增长6.1%,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0.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11796.9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87元,增长17.3%,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1.5%。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6.8平方米。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万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21.4%和12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低于控制目标0.7个百分点。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930场,累计为2.3万家用工单位提供了招聘服务,通过报刊、网络发布招聘信息9万余条,新增网上人才信息库会员5万余人。全市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带动4206人自主创业,组织创业培训1.4万人次,创业成功率达到62.5%,带动开发就业岗位4万个。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154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7万人次,培训就业率达到85%。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4.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6607人。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2012年,社保基金当期征缴总收入150.3亿元,支出128.7亿元,当期结余21.6亿元。将7400多人纳入企业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妥善解决了我市养老保障遗留问题。连续八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全市2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养老金234元,增幅超过1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镇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全面建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和大病医保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4.8万元,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由41种增至62种。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明显提高,伤残津贴最高增幅达255元/月,生育医疗费报销达到3600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医疗报销费用、工伤抚恤金、生育补贴等实现了社保卡发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逐步落实养老机构建设网络化,扶持政策配套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运行模式多样化。潍城区、安丘市、诸城市3个市区被命名为首批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建立“三无”人员生活救助制度及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发放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和购买服务补贴制度。扩大儿童福利保障范围,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福利彩票发行销售量达11.4亿元。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100%。“村改居”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有4个社区被表彰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个社区被表彰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2年全市出生人口92381人,合法生育率97.6%,人口自然增长率3.69‰,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7.7,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到5.5‰以下。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人口878.87万人。据人口抽样调查,全市年末常住人口921.61万人。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2013年潍坊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