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淄博市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31 17:01:15 来源:淄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8次

(1992年3月7日)

1991年是“八五”时期的第一年,也是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按照市委“保持稳定,强化科技,加快开放,深挖潜力,全面发展”的方针,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克服种种困难,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在稳定中协调发展,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工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效益开始回升,农业生产取得丰收,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明显进步。全市整体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据初步统计,全市社会总产值达到3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国民生产总值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国民收入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一、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获得丰收。1991年,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围绕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进步步伐,取得重大成果。199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种植业产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林业产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牧业产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副业产值1.6亿元,比上年减少6.9%。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89.92千公顷,总产达166.9万吨,总产比上年增产13.5万吨,增长8.8%。每公顷单产5757公斤,比上年增产547公斤,增长10.5%。棉花、蔬菜、肉类、禽蛋等也比上年有所增产。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科技、生产服务体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吨粮田建设、旱作农业技术开发、百公斤皮棉开发都取得重大进展。1991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9.32万千瓦,农村用电量8.66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0.42万吨(折纯),现代化条件和农业抗灾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工业

工业生产紧紧围绕搞好大中型企业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开拓市场,调整结构,克服困难,保持了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经济效益的逐步回升。

工业生产全面稳定增长。1991年全市共完成完成工业总产值27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1%。完成年计划的106.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20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8%,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9%。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全民工业146.78亿元,比上年增长8.41%,集体工业60.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2%;轻工业5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9%,重工业1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5%。经济效益效益走出低谷,开始逐步回升。1991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8%,实现利税2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4%,均高于同口径产值增长速度。全年工业销售利税率达到14.8%,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为14.4%,与上年基本持平。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97天,比上年减少5天。扭亏增盈初见成效,亏损企业有所减少。在1367个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减少到253个,亏损面比上年降低6.0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1398元/人,比上年增长8.97%。其中:全民工业达到49357元/人,比上年增长6.17%。但工业净产值率比上年降低2.73个百分点,仅为25.68%。

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6.8亿元,出口产品产值16.5亿元,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市重点考核的30种主要产品中,完成年计划的16种,占53.33%。比上年增长的16种,其中:自行车、棉纱、铁矿石、生铁、钢材、硫酸、塑料等产品比上年增长20%以上。

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市重点考核的288项产品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达到94.44%,比上年增长2.24个百分点,全市优质产品产值达到75.5亿元,优质产品率由上年的33.80%提高到36.21%,国家、省监督抽查我市产品质量合格率91.25%,也比上年有所增长。

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8.13%。大中型工业达134个,比上年增加17个,其中:大型企业35个,中型企业99个,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已建立科技开发机构85处,从事技术开发人员5275人,全年共开发项目394个。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控制总量,保证重点,增加经济发展的后劲。1991年,全市全民和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37.20%。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55%,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3.25亿元,比上年增长76.10%。生产性投资完成2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90%,非生产性投资完成5.41亿元,比上年增长60.32%。全民基建完成16.59亿元,更新改造完成7.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46%和31.40%,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全市省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3.67%。其中:市、区县属完成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62.2%。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21项重点工程,共完成建设投资11.84亿元,基本达到计划进度要求,其中:南定玻璃厂5万吨引进生产线,张店水泥厂、磷酸一铵、邮件处理中心、周村变电站、柳泉路延伸等7项已经实现投产或竣工。丙烯腈、聚醚、建陶、色料釉4项工程已具备投料试车条件;引黄供水实现了简易供水,焦化煤气工程主要设备已安装80%。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85.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9.8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9.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25%,竣工面积62.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21%。

1991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26.46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新增的生产能力有:合成氨2万吨,丙烯3.5万吨,塑料14万吨,汽流纺3936头,水泥37万吨,铸铁件36万吨,瓶罐玻璃5万吨,自来水供水能力26.7万吨/日,学生席位12039个,医院病床780张。

四、公路交通、邮电

公路交通事业继续发展。199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062.5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1347.5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9.45%。全市的乡镇都达到晴雨通车,其中有108个乡镇铺设了沥青路面公路,占乡镇总数的88.5%。年末全市各类民用汽车达到3.72万辆,比上年增加0.51万辆。年内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43.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12.32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达1092.1万人,客运周转量74100万人公里,都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1991年,全市邮电业计量总量达到7274万元,比上年增长57.38%,年末电话装机总数达8.77万部,比上年增加0.52万部。

五、商业、物价

城乡市场货源充足、物价稳定、购销两旺,呈现了繁荣兴旺的景象。

1991年,以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了流通设施建设,全年建成各类市场和商业网点27万平方米,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达6万处,比上年增长4000处,促进了城乡市场的全面回升。

1991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4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2%,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32.58亿元,增长21.44%,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5.38亿元,增长32.3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5.93亿元,增长14.82%。各种经济类型商业都有很大发展,全民商业零售额15.90亿元,集体商业零售额17.18亿元,个体商业零售额8.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3%、22.01%和21.70%。主要消费品社会零售量多数都比上年增加,其中家用冰箱3.33万台,彩电4.72万台,自行车14.86万辆,都比上年增长12%以上。

城乡集市贸易继续发展,淄川服装城等许多专业市场已经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全市城乡集贸市场达到444个,全年成交额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61.96%。

市场物价涨幅控制在计划以内。1991年,全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为106.8%,比上年增幅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全市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6.8%,增长3.5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6.9%,比上年下降24.6个百分点。主要分类指数变化是:食品类109.9%,衣着类105.7%,日用品类107.1%,药及医疗用品类107.8%,书报杂志类105.3%。

六、财政、金融

财政工作狠抓促销增收,节约开支,实现了收支平衡。据初步估计,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2%;财政总支出7.37亿元,比上年增长8.29%。税收工作,通过培植税源,组织收入,完成了全年任务。

金融部门大力组织存款,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投向,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作用。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9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7.62%,各项贷款余额9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49%,流动资金贷款6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2%,城乡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储蓄余额55.54亿元,比年初增长25.13%,其中城镇储蓄余额37.12亿元,增长28.71%,农村储蓄18.42亿元,增长18.50%。

保险事业继续扩大,全年保险费收入13244万元,比上年增长23.89%,赔款支出4021万元,比上年增长54.00%。

七、外经、旅游

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1991年,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9.16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年内新批外资项目51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88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7万美元,新批三资企业44家,合同金额2438万美元。截至1991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82家,其中21家正式投产,199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48.74%。

旅游事业也有一定发展,全市年内共接待外国友人、华侨和港澳台胞3133人,比上年增长3.95%,旅游外汇收入人民币183.36万元,比上年增长8.2%。

八、城市建设

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强化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公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88.4平方公里,市内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1285公里,营运汽车646辆,比上年增加38辆,出租汽车318辆,比上年增加50辆,客运量达到9572万人次。年内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6.4万吨/日,用水人口97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人均日生活用水59.55公斤,基本满足需要。液化气供应总量12341吨,其中家庭用气12294吨,用气人口52万人,城市居民液化气普及率57.8%,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4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工程、焦化煤气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年末实有住宅建筑面积14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3226公顷,绿化覆盖率36.5%,居民小区和街心公园等园林建设大大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据初步统计,全市安排治理项目154个,投资16897.8万元,经消烟除尘的废气458.98亿标立方米,占燃烧废气排放量的57%,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3万吨,年处理4412万吨,城市环境有所改善。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1991年末,全市专业科研机构达到22处,厂办科研机构达到110处,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3.94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68万人,自然科学技术人员达到6.61万人,比上年增长5.78%。年内全市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54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97项,填补国内空白的62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工业加工——高新技术园区的开发建设开始取得成效。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122处乡镇已全部纳入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轨道。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0.31万人,普通中学325所,在校学生20.24万人;各种中等专业学校13所,在校学生0.84万人;农业、职业中学51所,在校学生1.92万人;小学2401所,在校学生32.2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48%。成人教育、职工培训又有新的发展。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1991年各级文化单位以文养文,促进了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电影院、影剧院和电影放映机构503个,公共图书馆、艺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60个,馆藏图书114万册;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日播出时间达24:15小时,和每周31:14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7.00%,社会、厂矿俱乐部,农村乡镇文化设施等的完善提高,大大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19个,其中医院194个,疗养院3个,门诊部、所558个;共拥有医疗床位1.33万张,各类卫生人员2.0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55%和1.83%,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8万人,医师及相当医师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9470人,都比上年有所增长。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水平有所提高。1991年全市少年业余体校发展到31所,其中体育中学一所,全市专职教练员,等级裁判员分别达到108人和233人,等级运动员达到897人。各级共举办运动会913次,参加人数达到27.64万人,比上年有较大增加,城市体育运动水平继续保持了全省上游水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据抽样调查,1991年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达到1651.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1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5元和8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略有提高;全市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提高到7.9平方米和21.2平方米。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79.3台、冰箱79.3台、照相机24.7架,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电视机78.94台,其中彩电17.26台,摩托车、照相机等也开始进入农民家庭。

劳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年末职工人数达到62.44万人,其中合同制职工14.1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23万人和1.55万人。年内新增各类职工3.90万人。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年职工工资总额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6%,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439元,比上年增加167元,增长7.35%。

十一、人口

1991年末,全市总人口383.72万人,比上年增加2.73万人,增长7.18‰。其中非农业人口达到101.60万人,比上年增加2.38万人,增长24.03‰。在总人口中,市区全部人口为247.70万人,比上年增加1.96万人,增长.97‰。,

市区非农业人口89.93万人,比上年增加2.18万人,增长24.79‰,全市人口出生率11.82‰,死亡率5.51‰,人口自然增长率6.31‰,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注:1.国民生产总产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绝对数为现行价格,增长速度系按可比价计算的;

2.农业总产值为1990年不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