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菏泽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04 13:52:22 来源:菏泽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89次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积极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初步统计测算,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8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2.95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54.94亿元,增长11.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8%上升到52.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农业

2001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使我市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由于上半年天气干旱,粮食总产下降,但棉花、油料及主要畜产品的增产抵消了粮食减产带来的影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08亿元,可比增长6.2%。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造林1.69万公顷,年末实有农田林网化面积67.68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7.1%,年末木材蓄积量1257.57万立方米,比年初增长6.3%。

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肉、禽、蛋产品产量增加。主要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情况如下:

渔业生产规模扩大。2001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19万公顷,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0.67万吨,增长1.6%。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764.01万千瓦,增长8.4%。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7.54万台,农用拖拉机9.95万台,农用运输车35.39万辆。年末耕地面积69.48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9.44万公顷,机耕地面积61.95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12.12亿千瓦时。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1.43万吨。地膜覆盖面积15.59万公顷。

二、工业

企业改革力度加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1年,全市工业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引项目和资金,加强技术创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2001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78亿元,可比增长14.5%。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利税8.55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亏损企业亏损额1802万元,比上年减少50.5%。几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8.4%,资产负债率72.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6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0363元/人,增长15.1%;产品销售率97.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1.9%。一些主要工业品的生产能力得到加强。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投资规模扩大。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县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9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3.53亿元,下降19.2%;按投资种类分:基本建设投资16.86亿元,比上年下降9.6%,更新改造投资7.89亿元,增长55.7%,其他投资7.64亿元,下降15.5%。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投资完成9.21亿元,用于电力生产和供应的6.30亿元。其中,更新改造用于增产措施的投资3.81亿元,用于增加产品品种的投资0.96亿元,用于节约能源的投资0.66亿元,分别占全部更新改造投资的48.3%、12.2%和8.4%。房地产投资得到加强。2001年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2.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城镇私人建房投资2.68亿元,减少8.4%.

四、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2001年全市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850万人,比上年增长13.1%,旅客运输周转量192145万人公里,增长12.2%;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415万吨,增长8.5%,货物运输周转量124065万吨公里,增长6.5%。截止年末,我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191公里。其中:省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1329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57.3%。局用固定交换机容量121.40万门,比上年增长71.6%;年末固定话机总数达93.61万部,比上年增长96.6%;移动话机总数达28.5万户,增长45.0%。计算机网络服务及无线寻呼业务得到不断拓展。

五、内外经贸、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稳健增长,市场供应充足。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消费品市场中县以下实现零售额41.72亿元,增长11.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5.76亿元,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8.69亿元,增长16.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实现零售额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个体私营实现零售额54.86亿元,增长12.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份额达65.2%,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对外经贸活动活跃。2001年全市实现出口商品总值102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3%;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50个,协议外资金额73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0%;客商实际投资52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5%。

2001年,全市价格总水平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101.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3%。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01年各级财税部门依法征税,积极培植财源,坚持增收与节支并重,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企业所得税完成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2%;增值税完成1.39亿元,增长16.4%;营业税完成1.31亿元,增长2.8%;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分别完成0.59亿元和1.27亿元。全年财政支出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1.98亿元,教育事业费支出5.67亿元,行政管理费支出3.65亿元,文体、广播、卫生事业费支出2.19亿元,财政调控能力增强。

金融形势发展平稳,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7.49亿元,比年初增加26.09亿元,增长12.3%;在各项存款余额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3.52亿元,比年初增加19.57亿元,增长11.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07.30亿元,比年初增加13.57亿元,增长7.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全市各类保险金额达140.99亿元,比上年减少18.9%;保险费收入2.26亿元,增长47.0%;赔款支出0.84亿元,减少7.3%。保险结构优化,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七、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研实力得到加强。2001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72项,其中省级及以上计划26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20项,其中有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高新技术领域出现新亮点,截止年末,我市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42家企业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西北工大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年共签各类技术合同212项,合同金额3358万元。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专利工作受到充分重视,2001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73项,比上年增加20项。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01年全市共向本专科院校输送新生14612人。其中:本科生6474人,比上年增加1236人。年末全市拥有高等院校3所,在校生5911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生1.49万人;各类中学(含职业中学)404所,在校生74.01万人;小学共2394所,在校生86.35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7.8%,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全市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受到重视。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书画院1处,博物馆3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0个,艺术馆1处,文化馆9处。图书馆9处,藏书总量60.3万册(件)。艺术表演团体11个,乡镇文化站165处。全市拥有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8座,有线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9%和71.4%。

八、卫生、体育、计划生育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01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床位达13261张,比上年增加1049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312人。其中:医生8319人。全市每万人中已拥有医生9.7人,拥有医院病床床位15.5张,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共有业余体校10所,在校生2195人,年内共向上级单位和体育院校输送人才81人。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55枚、银牌39枚、铜牌45枚。我市拳击、散手、女子跆拳道代表队在全省比赛中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着。2001年,全市共施行各种节育手术12.14万例,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达146.65万人,节育率为90.9%,晚婚率96.5%,计划生育率97.8%,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保障。妇女儿童监测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九、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01年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6377元,比上年增加644元,增长1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425元,比上年增加4.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85元,比上年增加118元,增长5.7%。全市人均居民储蓄存款2260元,比年初增加229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42元,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9元。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全市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达52.82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1.35万人。拥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01个,可容纳6342人,年末在院人数达4869人。全市干部、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34.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环境保护能力增强。2001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116.68万吨,排放达标率83.6%;全年安排工业污染治理项目8个,完成投资总额2435万元。新增加的治理污染设计能力有:治理废水4670吨/日,治理废气7.80万标立米/时。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856.47万人,出生率10.76‰,死亡率4.37‰,自然增长率6.39‰。

注:(1)本文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所列数字部分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