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济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2-26 18:43:38 来源:济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255次

济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2012年2月24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困难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主题主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创新,抢抓发展机遇,扎实做好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健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96.7亿元(注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注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1.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535.9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009.6亿元,增长10.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4.5亿元,增长5.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88.1亿元,增长19.4%;金融业增加值73.2亿元,增长17.5%;房地产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3.7%、64.1%和32.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1:53.0:34.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3572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5533美元),比上年增加416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1%。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218.0亿元,增长3.0%;林业4.9亿元,增长1.1%;牧业97.4亿元,增长3.2%;渔业21.8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9.0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2.1:1.4:27.7:6.2:2.6。

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粮食播种面积1030.0万亩,比上年增加36.6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70.1万亩,比上年减少35.5万亩,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64:36。蔬菜瓜果面积349.8万亩,减少21.1万亩。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粮食总产487.2万吨,比上年增长4.8%,单产达到473公斤/亩,增长1.1%,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夏粮236.2万吨,增长1.6%,秋粮251.0万吨,增长8.0%。棉花产量12.7万吨,减少7.3%。油料产量21.7万吨,减少5.6%。水果产量28.0万吨,减少1.1%。肉类产量79.5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58.2万吨,增长3.5%。奶产量13.9万吨,与上年持平。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增造林面积18.7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达到2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养殖面积81.9万亩,增长17.2%。水产品产量37.2万吨,增长7.5%。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84万千瓦,增长5%;农用拖拉机11.2万台,增长1%;农用汽车2.1万辆,增长2%;联合收割机2.5万台,增长7%。小麦机播面积506.7万亩,小麦机收面积520.2万亩,占小麦收获面积的99%。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5.8万吨,减少1.8%。农村用电量14.0亿千瓦时,增长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61.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95.2%。机电井达到13.6万眼,其中已配套12.1万眼,配套率达到8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年初的1333家发展到1411家,增加78家,工业增加值(注3)同比增长13.8%。其中,制造业增长11.3%,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56.1%;采掘业增长17.1%,占35.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0%,占8.7%。国有企业增长24.2%,集体企业下降27.4%,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1.9%,股份制企业增长1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4.1%。轻工业增长11.5%,重工业增长14.6%,轻重工业比例为23.9:76.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751.0亿元,增长2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4%,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能源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高出全部工业增幅0.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7.4%,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稳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6.1亿元,增长20.5%;利税516.8亿元,增长10.1%;其中利润328.8亿元,增长9.9%;亏损面为5.5%,上升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0.6亿元,增长28.8%。总资产贡献率15.3%,下降1.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0.6%,下降22.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8%,提高2.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5次,降低0.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4.6万元/人,增长9.9%;产品销售率98.2%,提升0.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4.1%,提高2.2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67家,减少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2.8亿元,增长18.4%;实现利税22.4亿元,增长2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6亿元,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注4)完成1391.7亿元,增长20.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46.7亿元,增长22.9%。

投资结构更加优化。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1亿元,增长5.7%,占比为1.9%,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691.3亿元,增长18.5%,占比为49.7%,同比减少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674.2亿元,增长23.6%,占比为48.4%,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逐步协调。在建项目3123个,新开工建设项目1990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81个,竣工项目1822个。

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598.7亿元,增长20.1%,占工业投资的43.0%。部分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其中,机械电子工业投资245.2亿元,增长22.1%;医药制造业投资22.2亿元,增长32.5%。“双高一资”产业投资增幅放缓或下降,其中,煤炭工业投资26.3亿元,下降18.4%;电力工业投资23.9亿元,下降24.5%。纺织工业投资32.5亿元,增长12.5%;化学工业投资29.7亿元,下降5.9%,造纸业投资29.1亿元,下降16.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66.0亿元,增长35.6%,占工业投资的25.3%,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在服务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47.8亿元,增长28.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投资72.9亿元,增长22.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2.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102.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2.2亿元,增长31.7%。其中住宅投资138.7亿元,增长34.2%。房屋施工面积2001.8万平方米,增长23.2%;房屋竣工面积312.4万平方米,增长35.0%;商品房销售面积347.6万平方米,增长3.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15.6万平方米,增长0.2%;商品房待售面积45.7万平方米,增长91.2%。

五、国内贸易、民营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0.0亿元,增长17.3%。其中,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861.4亿元,增长18.4%;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68.6亿元,增长14.0%。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1024.5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5.6亿元,分别增长17.5%和14.4%。限额以上企业(注5)达到1764家,比上年增加234家,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57.5亿元,增长28.3%。年末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22处。

民营经济稳健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33.2万户,增长1.2%。其中民营企业3.0万户,增长1.4%;个体工商户30.2万户,增长1.2%。从业人员达到201.5万人,增长3.3%;注册资金592.2亿元,增长8.7%;上交税金220.4亿元,增长15.7%。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旅游业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向优发展。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7.5亿美元,增长28.7%。其中出口30.7亿美元,增长33.5%;进口26.8亿美元,增长23.5%,贸易顺差3.9亿美元。国有企业出口5.2亿美元,增长36.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2亿美元,增长49.4%;民营企业出口13.3亿美元,增长20.7%。一般贸易出口22.1亿美元,增长23.6%;加工贸易出口8.6亿美元,增长67.9%。对亚洲出口12.5亿美元,增长38.9%;对欧洲出口6.3亿美元,增长35.9%;对非洲出口4.1亿美元,增长40.2%;对北美洲出口3.7亿美元,增长31.5%;对南美洲出口3.0亿美元,增长6.4%;对大洋洲出口0.8亿美元,增长34.5%。出口商品结构向优发展。轻纺产品出口8.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7.8亿美元,医药品出口1.1亿美元,分别增长50.0%、57.1%和10.3%;农副产品出口7.9亿美元,减少0.8%;工矿产品出口3.0亿美元,增长89.5%。

外资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步伐加快。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6个,合同外资61540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73306万美元,增长60.1%。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发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9374万美元,增长82.6%;完成营业额25317万美元,增长48.8%;外派劳务6293人次,增长14.1%。境外投资企业达到18个,中方实际投资额86127万美元。

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年接待境外旅游者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国内旅游人数3617.9万人次,增长21.0%,国内旅游收入275.0亿元,增长23.9%。旅游社会总收入286.4亿元,增长22.8%。旅游创汇17767.1万美元,增长3.8%。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设投资80.51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400.2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25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23.7公里。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2.1亿吨,比上年增长8.1%,货物周转量451.6亿吨公里,增长11.8%;客运量9345万人,增长6.5%,客运周转量62.7亿人公里,增长6.0%。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2849万吨,增长5.5%;货物周转量119亿吨公里,增长3.5%。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5.5万门,下降15.9%;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6.3万门,下降16.9%;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949.5万门,增加103.1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1万户(包含小灵通用户),减少11.1万户。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52.3万户(包含小灵通用户),减少6.9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58.7万户,减少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57.1万户,增加87.2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61.4万户,增加12.8万户。邮电业务总量38.4亿元,其中电信业务量35.3亿元,邮政业务量3.1亿元。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税收较快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07.1亿元,增长22.4%。地方财政支出突破300亿元,完成300.4亿元,增长19.1%。国税、地税实现两税收入371.1亿元,增长13.8%。其中,国税收入205.3亿元,增长5.8%;各项地税收入(不含两税)165.8亿元,增长25.6%;两税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2.8%。

金融信贷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12.5亿元,比年初增加355.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56.8亿元,较年初增加18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13.6亿元,比年初增加249.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899.9亿元,较年初增加192.9亿元,同比多增63.4亿元;中长期贷款629.8亿元,较年初增加45.1亿元,同比少增71.7亿元。

保险业发展加快。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保险金额6016亿元,增长26.9%。其中人身险保险金额2297亿元,财产险保险金额3719亿元。全年各类保费收入77.5亿元,增长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8亿元,增长10.0%;人身险保费收入55.7亿元,增长4.8%。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17.7亿元,增长14.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4亿元,增长16.4%;人身险赔给付金额8.3亿元,增长14.0%。

九、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后期现回落态势。据调查,济宁市区居民生活消费价格(CPI)总水平上涨4.9%,涨幅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同比涨幅逐月回落,物价指数持续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1.9%,其中粮食上涨7.6%,肉禽及制品上涨22.6%,蛋类上涨20.8%,鲜菜上涨11.9%,油脂上涨26.7%,水产品上涨11.5%,干鲜瓜果上涨20.9%,在外用膳食品上涨5.2%。烟酒及用品上涨4.8%,衣着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3%,居住价格上涨2.4%,交通和通讯下降0.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上涨8.6%,二者“剪刀差”2.3个百分点。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回落至同比上涨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回落至同比上涨4.0%,均为全年最低涨幅。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58项,其中国家级52项,省级130项,市级276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00项,有12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2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市申请专利6732项,专利授权4312项。8项专利获第三届山东省发明创业奖。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市级433家。已建立6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26处产学研基地,4处国家火炬计划技术产业基地,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20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52所,在校生137.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研究生3430人,本专科在校生8.1万人;成人高校2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39所,在校生6.9万人,其中普通中专8所,在校生2.5万人,职业高中(中专)26所,在校生4.2万人,成人中专5所,在校生2827人;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12.6万人;普通初中247所,在校生28.9万人;小学1214所,在校生56.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1444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490所,在园幼儿21.7万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所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7个,纪念馆1个,文物保护机构13个。文化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共出版各类刊物8种,报纸5种。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69.52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5.2%,电视人口覆盖率94.7%。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6589个,其中,医院1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396个(含村卫生室、诊所、卫生所、医务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8个,其他15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5587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4196人。医疗床位32451张。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参赛备战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已形成1700人的参赛队伍,第23届省运会的筹备工作全面铺开,取得体育场馆建设新进展。成功举办济宁市第13届运动会,承办CBA全国青年俱乐部篮球联赛1-8名决赛。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参加全国比赛中,获金牌6枚,银牌9枚,铜牌4枚;在参加全省比赛中,获金牌36.5枚,银牌27枚,铜牌61枚。体育产业长足发展,体彩年销售突破5亿元大关;群众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全市投入使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00个,体育事业整体呈现可喜局面。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全市园林绿化完成投资13.4亿元,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883公顷,新增绿化面积321公顷,新增单位及居住地区、空闲地绿化面积899公顷,新增道路绿化面积181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9平方米。市政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2亿元,全年新修道路22条,新增道路长度27.8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35.1万平方米。维修道路72条,维修道路路灯3929盏,新安装路灯5423盏,累计维修人行道3.4万平方米。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910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市区日供水量达到30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941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96.6%。全年新增公交车辆240辆,增加延伸路线16条,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完成环保投资58.8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环保投资30.5亿元,“三同时”环保投资5.6亿元,老污染源治理投资20.4亿元,南四湖流域湿地生态建设及塌陷地复垦投资2.3亿元。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合格率及执行合格率均为100%;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27个,关停污染重、能耗高、浪费资源的企业78家。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全市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各主要河流、湖库COD浓度较上年下降10.4%,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大气污染指数为80,全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28天。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46.98万人(注6)。其中,男性人口434.91万人,女性人口412.0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92万人,出生率为10.56‰;死亡人口4.46万人,死亡率5.28‰;全年净增加人口4.4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28‰(注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5元,增长13.1%,人均消费支出12243元,增长17.4%。济宁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6元,增长13.0%;人均消费支出14692元,增长1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12元,增长16.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21元,增长12.0%。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6%,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8%。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7平方米。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4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35.8亿元,为14.1万离退休人员发付养老金26.3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9.8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5.9万人,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15.4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40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1.4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3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2959张,收养各类人员19177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22个,社区服务中心33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1308.6万元。

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全市已初步形成以低保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社区组织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体系。全市城市低保对象23323户、49069人,发放低保金14277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90529户、181462人,发放救助金25922万元;供养农村五保19769人,年投入供养资金6227.7万元。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省统计局核定的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宁统计年鉴-2011》为准。

3、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起提高工业统计起点标准,其中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对月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完善,即将月度投资统计的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将这一统计范围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6、全市人口数据为公安系统户籍人口数据。

7、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市计生委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