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日照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2-18 17:12:00 来源:日照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767次

日照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

(2012年2月17日)

2011年,全市人民和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蓝色机遇,把握主题主线,以开展“三力”建设年活动为总抓手,解放思想、变中求进、重点突破,着力保增长、强蓝区、转方式、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主要目标。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0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60.66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441.33亿元,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43205元,增长10.9%。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进出口总值突破200亿美元。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8:54.8:35.4调整为9.2:54.4:36.4。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拆除水泥磨机11台、落后发电机组3台,对水泥、石材等高耗能行业采取限电限产、停电停产措施;建成投运减排项目49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建设领域节能取得新进展。生产新型墙材16亿标块,占墙材生产总量的98%。建成节能建筑1300万平方米,占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45%;被确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和全国首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市,改造面积达115万平方米,通过墙改建筑节能,实现利废290万吨。城市节水取得新进展,全年城市节水485万立方米。蓝色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蓝色经济增加值515.93亿元,增长13.3%,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2.5%。有各类海洋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3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4.8万公顷。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3万人,累计实施各类培训4.03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8928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443人,比上年增长56.8%。年末登记失业人员1.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23个百分点。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87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到基层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8.9%。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0.2万人,增长1.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6.31亿元,增长13.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460元,增长14%。

文明创建取得新突破。成功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并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推进的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963个,年末投产280个,在建项目333个,实际到位资金398.2亿元。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35万户,注册资金31.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0.7%;从业人员16.67万人,下降1.7%;私营企业发展到1.69万户,从业人员28.76万人,注册资金662.84亿元,分别增长14.9%、8.8%和45.4%。

宏观经济景气向好。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34.65;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27.19,均继续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涨幅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9和0.5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5%,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4%、1%、2.7%和4.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6%、0.1%和3.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房价涨幅回落,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较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各级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实现增加值112.08亿元,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53.53亿元,林业增加值2亿元,牧业增加值28.94亿元,渔业增加值22.8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亿元。

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粮食生产克服百年不遇严重干旱,总产量连续七年超过一百万吨。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6.62万亩,下降0.6%;总产量118.87万吨,单产429.7公斤,分别下降1.1%和0.5%。油料作物产量25.1万吨,增长4.2%。全年猪出栏187.68万头,羊出栏85.98万只,分别增长16.6%和0.8%;牛出栏6.54万头,下降11.1%。全年肉类产量19.98万吨,增长15.8%;奶类产量1.62万吨,增长19.6%;蛋类产量12.18万吨,增长4%。

表1、2011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 万吨 118.87 -1.1

水果 万吨 20.40 0.4

夏粮 万吨 48.20 -9.0

烤烟 万吨 1.45 25.2

秋粮 万吨 70.66 5.1

茶叶 吨 6334 -20.2

棉花 吨 2248 40.5

蚕茧 吨 5087 -20.3

油料 万吨 25.10 4.2

肉类 万吨 19.98 15.8

蔬菜 万吨 96.53 -1.0

禽蛋 万吨 12.18 4.0

瓜类 万吨 8.29 -25.9

奶类 万吨 1.62 19.6

林业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969公顷,增长118%,均为荒山造林;新育苗681公顷,增长23%;全市已有6.87万公顷林地纳入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管理。森林覆盖率达到37.2%,提高1个百分点,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2.18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8.93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25万吨。

农村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2.7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3.41万台,农用运输车2.65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66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2万吨。年末自来水受益村2790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67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8.1万公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耕地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整理土地6.3万亩,新增耕地5630亩,耕地实现连续15年不减少;落实各类用地指标2.31万亩,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553亩。开发五莲管帅温泉第一井,井深1516米,水温56℃,日出水量3023立方米。

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大。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1.3亿元、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2亿元,及时兑现石油价格改革补贴5.19亿元,投入资金2.25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地方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4家,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35.43亿元,增长21.4%;集体企业完成8.18亿元,增长25.8%;股份制企业完成486.51亿元,增长1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74.78亿元,增长1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66.16亿元,增长9.3%;重工业完成461.47亿元,增长20.3%。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336.99亿元,增长17.3%。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7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153.26亿元,增长2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6%,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4%,其中,国有企业为99.75%,集体企业为97.89%,股份制企业为97.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96.8%;大中型企业为98.36%,国有大中型企业为99.38%。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实现利润136.44亿元,增长5.1%;利税合计196.35亿元,增长7.1%;企业亏损面4.7%,提高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47亿元,下降3.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市重点调度的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61种,占70.9%。其中,汽车用发动机、纸浆、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80%、111.5%和34.9%。

表2、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汽车用发动机 万台 53 80.0

LCD电视机 万台 27.52 66.7

低速载货汽车 万辆 60 13.6

水泥 万吨 742.53 8.3

粗钢 万吨 1120.11 4.2

纸浆 万吨 175.31 11.5

数字程控交换机 万线 197 4.8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74.5 92.5

小型拖拉机 万台 5.8 34.9

成品糖 万吨 75 55.0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50.2 2.0

啤酒 万千升 14.7 13.1

电力事业平稳发展。全社会用电量140.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工业用电量118.15亿千瓦时,增长11.7%。全年完成供电量128.82亿千瓦时,增长12.3%,售电量123.37亿千瓦时,增长12.2%。

建筑业生产效益协同增长。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7.08亿元,增长19.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53.93亿元,增长13.7%;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47.12亿元,增长14.5%;实现利润总额5.99亿元,增长12.2%。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55.83亿元,增长1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9.74万平方米,增长3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0.69亿元,增长23.7%。其中城镇投资665.24亿元,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516个,其中新开工1083个,增长25.9%;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199.3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2.3:43.3:54.4。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56.62亿元,装备制造业投资95.68亿元,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25.55亿元,分别增长48.5%、61.3%和42.5%;文教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7.17亿元、批发零售餐饮业投资57.3亿元,分别增长50%和113.4%。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2.9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投资54.6亿元,增长5.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27.46万平方米,增长31.1%;房屋竣工面积104.02万平方米,增长42.2%;房屋销售面积147.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0.9%。

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现代派沃泰年产汽车自动变速箱40万台生产线,原油输送管道47.2公里,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原油储站280万立方米,五征集团年产10万辆中卡生产线,丰华年产8万吨聚酯薄膜生产线,金石沥青年产200万吨高品质沥青生产线,广信集团年产30万吨聚丙烯生产线,港口改扩建生产性泊位1个、新增吞吐能力230万吨,新建防波堤8.8公里,10万吨级单项航道11.2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97.22亿元,增长18.2%;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68.22亿元,增长16.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37.12亿元,增长17.3%;住宿餐饮业实现28.32亿元,增长16.4%。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89.6亿元,增长25.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热点突出。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7.71亿元,增长20.9%;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35.44亿元,增长35.6%;金银珠宝类实现2.3亿元,增长67.3%。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3.31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6.74亿元;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24.2万台,实现销售收入8.85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成功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正式开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07.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9%。其中,出口39.07亿美元,增长76.7%;进口168.51亿美元,增长51.8%。钢铁、汽车发动机、水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5.1%、16%和14.3%。亚洲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54.3%,其中出口日本的比重最大,占出口总额的21.7%;美国、欧盟出口额分别占14.8%和16.8%。铁矿砂、大豆、煤炭为主要进口商品,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9.2%、24%和8.3%。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组织举办了赴日韩、港台、东南亚等招商经贸活动,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8亿美元,增长14.8%,实际到账外资3.8亿美元,增长10%。全市发展服务外包企业62家,接包合同数89份,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3063.3万美元,离岸执行额2261.89万美元,增长121.9%。

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加快。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561万美元,增长69.1%。昌华集团、鸿领贸易等企业到境外开采资源、设立办事机构,拓宽了发展空间。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交通、邮政电信、旅游

港口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54亿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日照港完成2.53亿吨,增长11.8%;煤炭及制品完成2979万吨,增长0.1%,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完成1139万吨,增长87.8%,金属矿石完成1.33亿吨,增长4.8%。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9.95万标箱,增长31.9%。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42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公路旅客周转量29.52亿人公里,增长3.3%;地方公路货运量1.1亿吨,增长7.1%,公路货运周转量271.64亿吨公里,增长7.1%;海上旅客吞吐量12.37万人次,地方海上货运量658万吨,增长7.9%,海上货运周转量75.92亿吨公里,增长8.5%;铁路发送旅客量104.15万人次,增长6.1%,铁路货运量6850.67万吨,增长1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日照港疏港高速公路和岚山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日照-仪征、日照-东明输油管线投入使用。日照机场列入国家“十二五”机场建设发展规划,机场选址和飞行程序设计报告通过专家预审查。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673公里,其中国道288.5公里,省道375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153公里,一级公路187公里,二级公路1079公里,三级公路354公里,四级公路4899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5.5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1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0.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1.36万辆,增长22.6%。民用轿车保有量12.7万辆,增长24.4%,其中私人轿车11.25万辆,增长25.2%。

邮政通信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9%,信函759.5万件,下降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85亿元,增长11.1%。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42.5万户,增长2.4%;移动电话用户237.9万户,增长21.6%;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31.19万户,增长33.2%。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45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内游客2425.9万人次,增长19.4%;入境游客25.5万人次,增长18.6%。在入境游客中,外国人24.7万人次,港澳台同胞7918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1.35亿元,增长23.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44亿元,增长24.1%;旅游外汇收入1.15亿美元,增长17.4%。日照市荣获携程网评选“2011年度最具活力旅游目的地”称号。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35家;旅行社117家,其中具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2家。全市有A级景区10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旅游强乡镇5处,旅游特色村2处。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境内财政总收入5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国税税收收入356.27亿元,增长49.9%(其中国内税收收入71.74亿元,增长11.1%;海关代征税284.53亿元,增长64.4%);地税税收收入43.44亿元,增长2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5亿元,增长23.2%,其中各项税收收入53.27亿元,增长23.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4.35亿元,增长31.1%。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支出增长30.2%,教育支出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21.9%、49.4%和48%。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161.07亿元,比年初增加157.24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147.65亿元,比年初增加153.8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51.75亿元,比年初增加93.7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107.14亿元,比年初增加144.90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986.85亿元,比年初增加152.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78.8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83.2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04.06亿元和30.33亿元。企业上市取得新进展,日照港股份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4.4亿元,凌云海糖业白糖产品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市保险公司22家,专业中介法人机构3家。实现保费收入24.47亿元,增长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88亿元,增长13.3%;寿险保费收入13.59亿元,下降3.1%。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8.75亿元,增长7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8.18亿元,增长78.9%;寿险赔付金额0.57亿元,增长24.3%(其中寿险赔款支出0.3亿元,增长29%)。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展览馆、植物园、香河公园、北海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日照国际海洋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全年完成城建投资64.13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3.4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89%,提高0.81个百分点。

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末城市道路长度1291.11公里,面积1649.36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1171.8公里。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6186.43万吨,增长14.7%,其中生产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分别为2838.69万吨和1840.95万吨。供水普及率100%。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18.39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1.09万吨,增长13%;供应天然气总量2464万立方米,增长13.3%;年末用气普及率达到99.26%。新增供热面积12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272.8万平方米,增长11%。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46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7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2%,提高2.02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39.97%。市区现有公园、动物园14个。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年末全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593辆,年客运总量6055万人次;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398辆,年客运量3266万人次。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获得省“污染物总量减排奖”、“2011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称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占93.2%。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7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0分贝。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089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40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45毫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末,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日照国家级海洋公园获批,规划保护利用面积27327公顷。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按照新的统计标准,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6%,提高1.27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量2541件,增长20.6%,专利授权量1840件,增长42.6%;发明专利申请量261件,增长38.8%,发明专利授权量45件,增长66.7%。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59项,其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2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8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35项;农业领域21项,工业领域18项,医疗、卫生领域92项,其他领域28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有全国驰名商标12件,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有5个农产品获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有山东名牌产品70个,增加6个;有山东省服务名牌17个,增加3个。拥有省级质检中心1家。

人才战略扎实推进。年末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新增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新增2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新评选市首席技师1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581人,其中新增技师、高级技师618人。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补助分别提高至800元和600元,落实1.26亿元资金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年末有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5.76万人,增长16.6%。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5所,在校学生3.33万人;普通中学116所,在校学生14.45万人;小学409所,在校学生19.5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9112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218人。幼儿园732所,入园幼儿2.61万人,在园儿童7.69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827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200处,其中影剧院3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3个,美术馆1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30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4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出版报纸1种。有广播电视台3座,5套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07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3.08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59.4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4.5万户,增长12%。

卫生保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48处,其中医院25处,乡镇卫生院48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处,卫生防疫机构10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防治机构6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0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148张),比上年末增加93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355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4819人,注册护士3837人。重点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病防治成效显着,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28年无霍乱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至76.97/10万。新农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均筹资额达到250元,其中政府补助200元/人。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门急诊621.06万人次,出院病人35.84万人次。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成功举办2011年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日韩国际帆船赛、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2013年激光级帆船世界级锦标赛申办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88枚,其中金牌34枚,银牌31枚,铜牌23枚;世界性比赛银牌1枚,全国性比赛14枚(金牌7枚,银牌5枚,铜牌2枚),全省性比赛73枚(金牌27枚,银牌25枚,铜牌21枚)。全市有业余体育运动学校4所,在校学生738人,专职体育教练42人。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69亿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公安户籍年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89.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04万人。人口出生率9.49‰,人口死亡率6.24‰,人口自然增长率3.25‰。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81.89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8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工资性收入15733元,经营性收入2304元,财产性收入486元,转移性收入276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56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工资性收入4127元,家庭经营性收入4299元,财产性收入125元,转移性收入20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781元,增长12.1%。其中,食品支出4195元,增长17.3%。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5台,冰箱104台,洗衣机90台,空调器83台,微波炉41台,摩托车38辆,固定电话43部,移动电话214部,家用电脑82台,互联网用户61户,家用汽车38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52元,增长5%。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03台,家用电冰箱82台,洗衣机60台。年末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12平方米。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安排资金2.67亿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4236套,竣工11366套;全市发放廉租补贴2317户,实现应补尽补;有662户住房困难户被确定为2011年度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发放对象,每户补贴标准为7.09万元。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共完工及在建农村住房26512户,危房改造9393户,分别占年度任务量的120.5%、110.5%。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新启动18个村居改造,拆迁房屋3058处、4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30.4万平方米。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32万人、73.73万人、15.72万人、24.30万人和18.73万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国家试点市域全覆盖,其中39.6万60岁以上的农民全部按时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参保缴费人数达110万人,缴纳参保费1.9亿元。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已建救助管理站3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处。日照市儿童福利院正式启用,结束日照没有专业儿童福利机构的历史。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6个,收养7581人。社会福利企业23个,安置残疾人员644人。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52个,总床位数6240张,集中供养率71.4%,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2500元和1700元。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3.46亿元。

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继续提高。城镇低保保障人数1.51万人,平均月保障标准达到每人320元,人均月补助192元,比上年提高22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4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7.90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均月补助9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增加181.49元,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516元。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760元上调到950元,小时最低工资由7.8元调整为9.8元。

平安日照建设进展良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04起,死亡人数150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4.5%。全年受理刑事案件立案数4629件,下降3.2%;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166起,下降7.5%。全市刑事警情、“两抢”警情在近年连续下降的基础上,2011年又分别下降9.7%和23.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