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临沂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2-07 14:30:14 来源:临沂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077次

2011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四三二一”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工作,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70.45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0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05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109.39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0.1:49.9:4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2011年12月20日临沂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业增加值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林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4.1%;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5.8%;渔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5.3%。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总产量达到477.4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夏粮211.4万吨,秋粮266万吨;粮食亩产419公斤。油料、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继续增加。花生总产82.5万吨,增长2.1%;水果总产198.5万吨,增长8.5%;蔬菜总产600.5万吨,增长4.1%;烤烟产量3.6万吨,增长10.2%;棉花产量1.3万吨,与去年持平。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造林43.6万亩,其中,用材林8.39万亩,经济林11.95万亩,防护林22.11万亩。

牧渔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91.1万头,家禽存栏7032.8万只,分别增长3.5%和15.6%。全年生猪累计出栏572.3万头,增长4.3%;家禽出栏1.8亿只,增长11%。肉类总产量72.6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29.2万吨,增长2.3%;奶类产量10.5万吨,增长11.4%。水产品产量13.2万吨,增长6.8%。畜牧养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区发展到3133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区15个,省级34个,市级728个。生态环保养殖覆盖面达63%以上,占全省总量的40%左右。生态环保养猪场(户)1975处,环保养禽场1665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39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市级106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807个。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91万千瓦,增长3.2%。农用运输车9.84万辆,拖拉机40万台。新增稻麦联合收获机96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45台,分别达到6988台和2275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4.92万亩。全年新增8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4家。新认证绿色产品119个、有机产品31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三品”认证累计达到798个。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累计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28个。全年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63.11万亩,年末达到483万亩。全年累计发放良种补贴1.05亿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5.6亿元。全年农药使用量1.6万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43.1万吨。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30.7亿元,增长16.4%,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3.4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27.3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9.6%。传统型优势产业持续扩张,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市七大传统型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完成增加值891.8亿元,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5%。“四新一高”产业完成增加值15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5%,增长22.6%。着力壮大骨干企业实力。重点扶持50户骨干企业、50户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双50”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6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4%,增长16.7%,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纳入统计范围的178种工业产品中,有137种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7%。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完成产值116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6%,占比比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17.2亿元、利税491.5亿元、利润340.3亿元,分别增长32.1%、32.7%和34.1%。941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增加215家,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45家,增加6家。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4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1.4亿元,增长23.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8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43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8.6亿元,增长23.9%。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008.9亿元,增长23.5%;续建项目完成投资599.7亿元,增长25.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3亿元,下降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2.1亿元,增长33.6%,其中工业投资832.3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6.2亿元,增长15.4%。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大幅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41.5亿元,增长133.7%,其中新开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9.9亿元,增长115.7%;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07亿元,增长32.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全年过亿元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463个,同比增加170个,完成投资589.8亿元,增长52.1%。其中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72个,同比增加116个,完成投资339.2亿元,增长91.6%。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0.7亿元,增长20.5%。按投资用途分,全年住宅开发完成投资140亿元,增长16.7%;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9.4亿元,增长51.6%;其它完成投资21.3亿元,增长12.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40.4万平方米,增长39.5%。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6.1亿元,增长18.1%。其中,城镇零售额1048.4亿元,增长18.7%;乡村市场零售额317.7亿元,增长16%。传统消费品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进一步显现,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全市吃、穿、用类商品年均增长分别为37.7%、37.6%、32.4%,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4.7%、26.4%、39.5%。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88.5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1%。全年销售轿车22.2万辆,实现销售额193.3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商品交易市场形势良好。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72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686个,生产资料市场24个。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8个,总数比去年增加4个,实现年交易额804.9亿元,比去年增加112.3亿元,增长1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累计上涨4%;土地交易价格上涨4.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0.5%;物业管理价格上涨3.3%。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8.39亿美元,增长43.5%,其中出口额36.24亿美元,增长28.2%;进口额32.15亿美元,增长65.7%。外经企业新签承包劳务合同19份,营业额1.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33.2%。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6个,实际利用国外资金2.69亿美元,同比下降17.7%。

五、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在生产、消费、投资等方面均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1044.5亿元,增长16.5%;民间投资1419.9亿元,增长32.9%;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3.26万家,个体工商户24.23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925.1亿元,增长21.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78.3%。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加。全市累计引进在建市外3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512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50.5亿元,增长29.2%。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48个,实际到位197.2亿元。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设投资14.8亿元。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262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2.2亿人次,同比下降12.3%,旅客周转量99.5亿人公里,与去年基本持平;货物运输量3.1亿吨,货物周转量894.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和10.5%。航空客运量66.6万人次,增长22.3%;货邮量3194.6吨,增长51.5%。

旅游业发展迅速。年末A级旅游景区57家,其中,4A级景区1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6家;省级旅游强县4个,省级旅游强乡镇1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旅行社92家,其中全国百强旅行社1家;星级酒店59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星级餐馆29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3364.37万人次,增长20.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67万人次,增长21.3%。实现旅游总收入2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入境旅游收入9057.1万美元,增长17.3%;国内旅游收入287亿元,增长23.3%。

七、财税、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地方财政收入1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从组织收入看,国税部门组织26.3亿元,增长18.6%;地税部门组织83.7亿元,增长22%;财政部门组织31.3亿元,增长26.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06.1亿元,增长20.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1%。地方财政支出284.9亿元,增长20.5%。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7.6%,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5.2%,教育支出增长39.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1%。

国地税收入完成246.6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国税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20.2%;地税收入104.3亿元,增长45.3%。全市纳税百强企业(集团)纳税100.93亿元,占国、地税收入的41%,其中有27家企业(集团)纳税额过亿元。

金融业形势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97.8亿元,比年初增加382.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625亿元,比年初增加234.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96.6亿元,比年初增加26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27.1亿元,比年初增加169.7亿元;中长期贷款583.3亿元,比年初增加73亿元。全市新增1家上市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5家,其中境外上市19家。全市企业首发上市融资、上市企业再融资、拟上市企业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累计达36.45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达27家。注册资本总额27.4亿元,新增担保额102.5亿元,在保余额7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1%、34.9%和13.3%。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9.63亿元,增长4.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72亿元,增长16.15%;人身险保费收入51.91亿元,下降0.99%。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4.17亿元,增长16.2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11.83亿元,增长17.06%;人身险业务赔付2.34亿元,增长9.13%。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45项,争取国家级项目71项,省级141项。其中,争取“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4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2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省级1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1家;省国际(港澳台)研究中心7家;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岗位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0项,获省科学技术奖1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全年申请专利3473件、授权专利2486件。全市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2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省级1家。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全面战略合作;组织了由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临沂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共同主办的“2011大使科技创新论坛”;推荐2个项目申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其中临沂华盛中天的“新型非道路用四冲程汽油机关键技术合作研究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5.1万人,初中生12.5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68%,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保持在100%,巩固率分别保持在99%和98%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招收高一新生6.2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9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5.9万人,65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9.8万人,高中段在校生26.5万人,301所初中学校在校生39万人,1632所小学在校生77.7万人。

文化艺术繁荣。市级“三馆”均达到了国家一级馆的建设标准。市图书馆正式开馆运行,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万余册,中外文报纸230种,中外期刊1000余种;市博物馆新馆开馆运营,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是一座集历史、艺术、民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新馆举行落成典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村级文化大院1575个,累计建成6051个;新建农家书屋1262个,累计建成4730个。成功举办了临沂市第十一届民间秧歌会和临沂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跟着共产党走”红歌系列演唱活动暨临沂市第十一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新编红色柳琴戏《沂蒙情》作为迎接中国“十艺节”的重点剧目推出;改造提升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先后三次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全市累计举办文艺演出、文艺会演比赛2000余场次,送戏送书画下乡450余场次。广播电视有线数字“户户通”工程入户率达到76%,开展了广电直播卫星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达标率65%,完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215个的试点任务,为下一步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农村电影放映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放映,保证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要求,实现放映近8.6万场次。年末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87%和97.9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运动员共取得省级以上金牌43枚,承办省级以上比赛4项。举办了2011年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中国临沂站、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中国临沂站和首届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了500个村居健身工程的安装,全市健身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达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新增社区、农村活动站点5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万人。体彩销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销售实现5.56亿元,体彩公益金近4000万元。

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突出做好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划定1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巩固提升流域污染治理水平,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市辖淮河流域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8.11%,36个市控断面达到96.17%。

质量强市战略加快实施。全市共有省长质量奖1个,中国名牌7个,山东名牌109个、省服务名牌11个。新认证中国驰名商标6件,总数达到25件;新认定山东省着名商标42件,总数达到159件。累计成立24个标准联盟,发布29项联盟标准。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72起、死亡316人、受伤371人,经济损失393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4%、9.7%、24.6%。

十、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0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127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8018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696元,增长19.3%。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7.5平方米和32.3平方米,分别提高0.5和0.1平方米。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5.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2万人次。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9.7万人、22.3万人、198万人、48.7万人、86.9万人、44.6万人和557.3万人,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含城乡居民)89.6亿元。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稳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7.5万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4.9万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9.4万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9万份。劳动争议仲裁进一步完善,全年受理并结案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825起。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