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聊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7-26 10:08:45 来源:聊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861次

2010年是我市的“全面提升年”,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社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6.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6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935.70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449.17亿元,增长15.7%。“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92.08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606.51亿元,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4:58.7:26.9调整为13.8:58.2:28.0,第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6和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1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涨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呈现“六升一平一降”态势。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7.6%、7.6%、2.0%、1.0%、0.7%和3.6%,衣着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3%。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9.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2.7%。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9.4%。计划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26个,完成到位资金162.10亿元,增长22.0%,其中计划投资十大产业项目个数432个,到位资金115.20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的比重为71.1%。

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9.43万户,从业人员19.98万人,注册资金23.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22.8%和12.6%;私营企业1.78万户,从业人员16.06万人,注册资金486.51亿元,分别增长13.2%、12.8%和34.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万人,比上年增长5.5%。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4.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万人,在外务工人员115万人以上。年末在岗职工人数33.94万人,增长1.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全市各类安全事故2323起,直接经济损失0.18亿元。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5.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约束加剧、上行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控制物价上涨面临较大压力,自主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2010年全市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91.89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1.91亿元,增长14.6%;牧业产值98.30亿元,增长4.5%;渔业产值4.70亿元,增长6.9%。

种植业形势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种植结构出现新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其他作物有所下降。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00.23万亩,比上年增长4.0%,其中,粮食作物总面积为1164.21万亩,增长7.7%;蔬菜、油料、棉花面积分别为14.99万亩、3.48万亩、6.24万亩,分别比上年下降0.8%、10.5%、9.4%。粮食产量连续第八年丰收,全年总产量519.94万吨,增长10.9%;单产446.60公斤/亩,增长3.0%。蔬菜、油料、棉花产量分别为853.15万吨、14.19万吨、8.25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0.8%、14.5%、13.9%。

林牧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零星植树1405万株,比上年增长29.0%;活立木蓄积量1194万立方米,增长10.8%;森林覆盖率达到31.26%,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畜牧业形势良好。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48.96万吨、31.91万吨、8.8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6%、24.8%、20.8%。主要畜禽存出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142万头、38万头、145万只、4458万只,分别增长6.7%、0.6%、9.6%、9.0%;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235万头、30万头、224万只、15674万只,分别增长4.4%、-1.7%、0.1%、9.4%。渔业稳步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1.74万亩,增长4.3%;水产品总量6.62万吨,增长6.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通电话村数5751个,通汽车村数5747个,自来水受益村数4948个,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100%、99.9%、86.0%。农业机械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机总动力1041.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735.92万亩,增长0.1%。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93.34万亩,除涝面积330.60万亩,分别增长7.8%、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2437家,比上年增加180家;实现增加值1072.22亿元,增长18.1%。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3.47亿元,增长17.7%;集体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45亿元,增长2.2%;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0%和16.8%。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97.72亿元、674.50亿元,分别增长13.9%和20.7%。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34.9:65.1调整为37.1:62.9,重工业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24.62亿元,增长32.3%。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03%。全年工业用电量188.20亿千瓦时,增长9.6%。“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88.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72.22亿元,年均增长20.1%。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91.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59%,比年初提高2.01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品产量大部分保持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90.32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为274.66亿元和402.25亿元,分别增长36.9%和34.9%。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02户,比上年增加302户。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37户,增加11户。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20.25%,下降1.0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为4.25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317.57%,提高37.7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923家,比上年增加71家;实现增加值285.25亿元,增长30.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5.64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实现利润65.55亿元,增长38.3%;实现利税96.39亿元,增长39.0%。

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较快。全市拥有非公有制工业企业234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96.1%,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74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26.00亿元,增长34.0%;实现利润218.19亿元,增长38.8%;实现利税310.83亿元,增长36.8%。其中,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8.07亿元,增长22.4%。

50户重点工业企业平稳发展。50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90.32亿元,增长32.5%;实现利润274.66亿元,增长36.9%,实现利税402.25亿元,增长34.9%。

建筑业生产效益快速增长。今年以来,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全市建筑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拥有三级资质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0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89亿元,增长45.2%;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48亿元,增长51.6%。建筑企业承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5.43万平方米,增长29.7%。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6.04万元/人,人均比上年增加3.2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扩张明显。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521.56亿元,增长24.7%;农村投资完成309.67亿元,增长24.2%。项目建设资金充足,全年到位资金959.48亿元,增长25.8%,高出投资总量71.80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78.89亿元,年均增长21.1%,投资总量是“十五”时期的2.81倍。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1.4:78.4:20.2。三次产业投资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5.7%、29.1%、20.1%。工业投资主导地位加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74.10亿元,增长27.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5.9%,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的贡献进一步加大,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为77.7%,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投资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快速发展,分别增长39.3%和22.6%。

房地产市场繁荣旺盛。201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6.45亿元,比上年增长74.0%,增幅高于全部投资5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房屋销售市场旺盛。2010年全市房屋销售面积为242.39万平方米,增长36.5%,比上年多销售64.78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58.76亿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8.02亿元,增长26.9%。“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05年的234.0亿元增至2010年的536.77亿元,年均增长18.1%。

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2010年全市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994家,比上年增加467家;实现零售额160.00亿元,增长45.0%,拉动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0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全市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城区市场实现零售额120.18亿元,增长30.3%。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10.70亿元,增长17.6%。

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基本生活类商品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9.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9.6%,日用品类增长43.0%。消费升级类商品中,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70.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1.3%。汽车类增长38.6%。

对外贸易恢复较好。进出口增长明显,201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6.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2%。其中出口总值12.89亿美元,增长54.2%;进口总值23.42亿美元,增长51.2%。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10.9%。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1.41亿吨,比上年增长7.5%;货运周转量357.79亿吨公里,增长2.5%。公路客运量8439万人,增长4.9%;客运周转量47.05亿人公里,增长3.7%。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46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5公里,一级公路394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72亿元。函件2935万件。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0.75亿元,增长5.8%。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567.07万门,增长4.8%。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5.25万户,其中市话30.69万户,农话44.57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15.68万户,增长15.7%。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6.59万户,增长26.9%。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0年接待国内游客872.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20亿元,增长24.8%。接待海外游客3.52万人次,增长36.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综合实力逐步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143.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50亿元,增长27.3%。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5.58亿元,增长24.9%;地税部门完成30.67亿元,增长28.9%;财政部门完成24.26亿元,增长26.9%。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44.60亿元,增长34.8%。其中,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48.9%、31.4%、39.6%和42.4%。

金融业稳健运行。2010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32.43亿元,比上年少增79.5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3.56亿元,少增63.8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2.49亿元,少增13.70亿元。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19.65亿元,少增15.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26.20亿元,少增33.23亿元;中长期贷款282.34亿元,多增15.12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完善。2010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3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16亿元,增长52.2%;人身险保险保费收入25.78亿元,增长17.2%。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7.45亿元,下降2.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4.58亿元,增长29.3%;人身险给付金额2.87亿元,下降30.3%。赔付率为19.6%。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力量显着增强。2010年全市取得科技成果204项。其中国际先进16项,国际领先5项,国内领先153项。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专利申请1779件,其中发明专利364件。专利授权134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7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9家,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水平逐步提升。2010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学202所,在校生27.69万人,毕业生9.6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9所,在校生5.43万人,毕业生2.23万人;小学782所,在校生41.44万人,毕业生6.1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普通中学和小学教职工分别为2.36万人和2.4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分别为2.00万人和2.32万人。

文化出版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数177个,文化事业人员1088人;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团体人员283人;影剧院6个,博物馆7个,图书馆8个。全年共出版各类图书27种、报纸4种、杂志5种。有线电视用户75.5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37万户。

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农民参合率99.73%;人均筹资标准13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参合农民次均住院报销费用1394元;受益率为141.5%,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8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9所,卫生防疫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9所;拥有床位1.84万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04万人,其中职业及助理医师0.77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聊城体育代表团在二十二届省运会上夺得金牌23.5枚、银牌2枚、铜牌7枚,优秀运动员金牌榜列全省第12位。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聊城籍运动员孙昭稳获得赛艇男子四人单桨无舵手项目金牌,潘婷婷获得女子帆船项目第四名,结束了聊城籍运动员亚运会无金牌的历史。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2010年建设市级全民健身体育公园项目1处,县级全民健身中心2处、县体育公园1处,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6处,城市社区健身苑2处,农村社区健身苑1处,农村健身工程300个。体育彩票全年总销量1.40亿元,比上年增长30.4%。

九、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水平显着提升。古楼保护与改造已完成楼东大街临街建筑和综合管沟,楼西大街、西城门和北城门框架主体基本完成;运河四期、铃铛湖、状元岛、葫芦岛等工程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完成。2010年全市完成农村新居建设12.1万户,危房改造1.5万户,启动千户社区140个、城中村改造86个、整村改造356个。新增廉租住房补贴814户,新开工廉租住房608套、经济适用房1372套、公共租赁房184套,棚户区改造3462户。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2010年全市3条主要河流水质实现COD浓度≤60毫克/升、氨氮浓度≤6毫克/升,达到“有水就有鱼”的水质目标,被省政府授予“重点流域治污工作先进市”。截止到2010年,东昌府区、东阿县、莘县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临清市、阳谷县、茌平县、高唐县创建成省级生态示范区,建成34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截止到2010年,全市共有116所“绿色学校”和33个“绿色社区”,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学校”41所、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社区”15所、国家级“绿色家庭”1个。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6.64万人,增长1.1%。其中男性人口302.84万人,女性人口294.6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4‰,死亡率为6.26‰,自然增长率6.68‰。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9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生活费支出12767元,增长9.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77元,增长1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42元,增长11.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7平方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616元/人,增长19.8%。“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019元增至2010年的178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448元增至2010年的6377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4.7%和13.1%。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市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5万人,增长7.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6万人,增长3.4%;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5.9万人,增长85.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3万人,增长2.5%。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电信业务收入为电信公司、铁通公司、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业务收入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