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聊城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11:09:13 来源:聊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60次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一二三四六”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团结奋进,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89.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0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95.80亿元,增长22.8%,其中工业增加值352.33亿元,增长24.9%,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165.21亿元,增长17.5%。人均生产总值12132元(按全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8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1%。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1.29:53.79:24.92调整为18.59:57.44:23.97,二、三产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7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1.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7%;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处于主导地位,拉动GDP增长11.3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22%,其中工业拉动10.6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14%;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7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02%。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67.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上缴税金10.75亿元,增长22.2%,实缴税金占国地两税的收入的比重为24.83%。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2005年全市共到位市外资金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完成全年目标的105.5%。全市共引进市外投资项目1236个,其中工业招商引资项目1021个。外来投资过亿元的项目7个。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7.2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6700人。全市安排2012万元资金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3.4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134元,比上年增长11.1%。

市场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涨幅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0%,居住上涨2.4%。生产领域价格涨势减缓。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势明显回落,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4%,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指数中的房屋销售价格上涨了5.2%,土地交易价格上涨了1.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技进步比较薄弱;农业的基础依然不稳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综合能力不强。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93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各业所占比重为:农业65.34%、林业1.53%、牧业30.22%、渔业1.76%。

农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市粮食总产量400.98万吨,比上年增长22.5%;棉花总产量8.09万吨,减少25.1%;油料作物总产量20.29万吨,增长0.4%;蔬菜瓜类总产量921.12万吨,减少9.7%;水果产量43.32万吨,减少16.1%。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播种面积为1004.80万亩,增长21.2%;棉花收获面积为104.86万亩,减少了27.0%;蔬菜瓜类收获面积292.05万亩,减少15.5%。

林业生产面积调整。由于保护耕地等措施的落实,当年造林有所减缓。全市造林面积14.81万亩,比上年减少57.4%。育苗面积3.70万亩,减少20.8%。森林覆盖率25.1%。

主要畜产品产量大部分保持稳定。全市猪、牛、羊、家禽出栏363.04万头、58.87万头、335.51万只、1.72亿只,分别增长15.4%、12.8%、4.4%、23.8%。肉类总产量62.20万吨,增长18.4%;禽蛋产量30.40万吨,下降6.6%;奶类产量4.09万吨,增长2.7%。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6.45万吨,比上年增长3.5%。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926.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全年农村用电量10.12亿千瓦时,增长3.5%;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3.15万公顷,减少0.7%,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8.59万公顷。全市通电话村数达到100%;通汽车村数96.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数占总数31.0%,提高2.8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5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6个,实现增加值288.79亿元,增长31.4%。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119.94亿元,增长17.8%;集体工业实现增加值6.21亿元,增长28.3%;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分别增长29.6%和19.3%。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6.01亿元,增长33.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2.79亿元,增长29.7%,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41.74:58.26变化为40.17:59.83。其中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2.66亿元,增长33.0%。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86%,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200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5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7.65%,比年初提高1.63个百分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迅速。2005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17.35亿元,增长144.2%。其中新材料与高效节能产品实现产值2.64亿元,增长19%。

主要工业品产量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发电量178.37亿千瓦时,增长15.5%;纺纱31.16万吨,增长41.9%;人造板103.86万立方米,增长18.6%;纸浆38.08万吨,增长26.5%;机制纸及纸板85.09万吨,增长12.7%;原油加工量5.83万吨,增长536.5%;硫酸95.74万吨,增长27.0%;合成氨77.23万吨,增长31.6%;尿素45.45万吨,增长12.8%;水泥191.86万吨,增长15.2%;钢材40.44万吨,增长64.9%;镀层板25.58万吨,增长69.6%;电解铝24.27万吨,增长40.3%;大型拖拉机1013台,增长112.4%;小型拖拉机19.20万台,增长112.4%;农用运输机械87.24万辆,增长3.6%;改装汽车1.95万辆,增长13.2%;电力电缆8.76万米,增长84.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9.31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实现利润62.01亿元,实现利税97.59亿元,分别增长49.1%和48.0%。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23.2%,与上年基本持平;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为3.14次,比上年加快0.46次。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99.44%,比上年提高23.76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工业占据半壁江山。全市9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841家,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6.02亿元,比上年增长70.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2%;实现利润29.40亿元,增长66.5%;实现利税48.46亿元,增长64.9%。其中,私营工业627家,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2.65亿元,增长106.4%;实现利税25.54亿元,增长103.8%。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尚待改善。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28家,比上年增加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实现利税1.57亿元,增长7.5%;实现利润0.49亿元,增长4.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15.58亿元,增长5.8%;实现利税0.45亿元,下降2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340.3亿元,增长35.1%。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13亿元,下降30.8%;第二产业投资283.7亿元,增长52.6%;第三产业投资55.5亿元,下降13.8%。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全社会投资额中,工业完成投资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51.5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0.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5.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3%。2005年我市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8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94.8%,

房地产开发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投资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0亿元,比上年下降20.5%,增速回落31.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分别完成76.6和38.6万平方米,分别下降2.5%和62.9%;商品房屋竣工面积99.5万平方米,下降3.9%;销售商品房118.9万平方米,增长19.8%,其中销售住宅占92.6%,销售商业用房占5.9%。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走高。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市实现零售额60.29亿元,增长16.1%;县以上城镇实现零售额85.29亿元,增长16.9%;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88.03亿元,增长14.1%。

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增长较快。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6.51亿元,增长15.4%。餐饮市场增幅居各行业首位,实现零售额32.62亿元,增长17.0%。

个体、私营贸易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7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比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的增幅高10.28百分点,市场份额达76.7%,提高1.2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37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出口46001万美元,增长26.4%;进口17787万美元,增长11.1%;实现贸易顺差28214万美元,增加7845万美元。出口骨干带动作用明显。全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0家,共出口2654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7%。完成出口退税2.96亿元,保障了企业利益,支持了外贸出口。出口队伍不断壮大,我市拥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累计达到328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60家,增加38家。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实际外商投资10943万美元,增长90.4%。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601.6公里,比上年增长0.7%。其中高速公路134.7公里,增长20.5%。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581万人次,增长13.0%;公路客运周转量195184万人公里,增长14.0%。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576万吨,增长18.0%;货运周转量249707万吨公里,增长19.0%。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年末交换机容量达到327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8.24万户,增长1.7%;无线市话20.5万户,增长22.0%;移动电话用户136.04万户,增长47.8%;互联网用户6.77万户,增长35.1%。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631.52万元,增长13.4%。函件2933.3万件,增长8.6%。特快专递79.2万件,增长33.7%。

旅游业实现大幅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40.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57亿元,增长16.7%。接待海外游客8260人次,增长54.3%;旅游外汇收入490万美元,增长74.4%。三个黄金周接待国内游客190.65万人次,增长9.5%,占全年接待国内游客的43.3%。入境旅游前五位客源地为港澳台、韩国、日本、东南亚、美国,分别占接待人数的18.2%、14.8%、11.5%、10.6%、9.4%。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实力提高幅度较大。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24亿元,同口径对比增长24.6%。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39303万元,增长32.7%;营业税49790万元,增长28.9%;企业所得税21165万元,增长5.3%;个人所得税7588万元,增长3.4%;契税5891万元,增长43.7%;房产税8359万元,增长25.1%。地方财政支出47.94亿元,增长19.3%。其中科技三项费支出5820万元,增长30.6%;城市维护费支出38041万元,增长11.7%;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支出41616万元,增长37.5%;教育事业费支出90397万元,增长13.9%。

存贷款稳定增长,效益改善。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27.94亿元,比年初增加61.3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67.16亿元,比年初减少2.5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359.15亿元,比年初增加39.7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15.91亿元,比年初增加49.48亿元。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短期贷款311.23亿元,比年初增加40.2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增加14.33亿元,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29.0%;中长期贷款81.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86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5.0亿元,占中长期贷款增加额的46.0%。全年金融机构实现当年结益5.51亿元,比上年增盈2.57亿元。

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有保险公司11家,比去年增加1家,保险代理公司3家。全年保费收入9.8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6亿元,增长12.2%,人身险保费收入7.59亿元,增长5.7%。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70亿元,增长15.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30亿元,增长15.7%;人身险业务支付赔款和给付0.40亿元,增长13.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显著。2005年争取国家各类计划项目31项,资金460万元。争取省级各类计划项目17项,资金425万元。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26项,其中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有87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有38项,省内先进水平的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807件,获授权专利253件,分别增加303和36件。

2005年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

全面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工程。共有1223名科技特派员和23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奔赴农村经济第一线。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5年全市本专科录取26250人,总录取率69.3%。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9513人,比上年增长25.6%;在校生3.31万人,增长13.8%。普通中学245所,招生数13.37万人,增长5.5%;在校学生达36.40万人,减少2.4%。普通小学1117所,小学招生数5.95万人,增长2.5%;在校学生36.66万人,减少8.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43%。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48人。职业学校招生1.47万人,在校学生4.40万人。

文化出版广电事业继续发展。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在国内演出801场。公共图书馆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全年共出版报纸4种、杂志2种。全市有县市级广播电台9座、电视台9座。广播平均每日播出时间104小时26分,电视平均每周播出时间679小时。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0.14万户,增长21.2%。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39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6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9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1576张,卫生技术人员1512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015人。全市有11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口54.8万人次,占参加总人口的47%。加强了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增强。建立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492个,乡级以上疾控机构普遍联网,全部实现了网上直报。

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性的各类比赛中获得10枚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在全省比赛中获得7枚金牌、11枚银牌,9枚铜牌。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我市建国以来的第一届运动会。承办了中国乒乓球超级聊城赛区的比赛。承办了山东省中国式摔跤锦标赛。群体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2%。

九、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全市市政公用设施完成城建投资22.3亿元,比上年增长40.0%,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76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87%。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处理率5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3.5平方公里。年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5%,比上年提高2.48个百分点

全市自来水供应总量13500万吨,其中生活用水7100万吨,生产用水5590万吨。供热面积1510万平方米,新增123万平方米。

生态市建设开局良好。各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8个。建成生态功能保护区1个,面积60平方公里。受保护的国土面积7处,面积38.17千公顷。

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各地继续大力治理脏乱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显著。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1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4.2分贝。

环境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面积157.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5个,面积183.3平方公里。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0.099毫克/立方米、0.057毫克/立方米和0.028毫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环境监测网络继续完善。全市累计建成2个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深入开展了环境空气、城市降水、河流湖库、城市环境噪声和污染源监测。

十、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总人口569.5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47‰,死亡率5.05‰,自然增长率4.42‰。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9元,比上年增长1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8平方米。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3448元,增长12.4%。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3.2平方米。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26.5万人,比上年增长9.5%,收缴率100%。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46502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社会化发放率为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9.3万人,增长4.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3万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1.5万人,发放保险金310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6万人,收缴医疗保险费2.34亿元,支付医疗保险费1.55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7万人,增长37.7%。农村养老保险稳步发展,参保农民达31.7万人,领取养老金农民有7.63万人。

注:1.2005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聊城统计年鉴--2006》为准。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