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德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10:59:05 来源:德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42次

德州市统计局

(2006年1月27日)

2005年,是全市上下奋发图强、干事创业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超常发展、跨越前进”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两大“天字号”工程和其他重点工作,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增速加快、质量提高、需求旺盛的良好局面,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31.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2%,人均GDP达到1509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59.04亿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245.69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3:55.2:29.5,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市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9.95万户、84.88万人和250.33亿元,分别增长13.7%、8.7%和16.7%。民营经济上缴税金23.76亿元,增长26.0%。

宏观景气指数良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28;企业景气指数为125.39。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好于上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5.17亿元,增长8.2%,其中农业增长3.1%,林业增长18.8%,牧业增长20.2%,渔业增长9.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3.1%。粮食总产实现大幅增长。全年粮食总产443.5万吨,增长24.6%;单产435.3公斤,减0.55%;粮食种植面积1018.7万亩,增长25.7%。棉花总产20.2万吨,减22.9%;棉花单产92公斤,增长4.5%;棉花种植面积219.4万亩,减26.4%。蔬菜总产544.7万吨,减16.8%;水果总产102.8万吨,增长72.8%;油料作物总产4.1万吨,减23.1%。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造林面积0.75万公顷;植树1697万株;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3.03万公顷,增长4.4%;森林覆盖率为28.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牧渔业生产稳定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58.39万吨,增长9.6%;禽蛋产量45.13万吨,增长0.7%;奶类产量12.83万吨,增长24.8%。猪年末存栏256.7万头、出栏458.6万头;羊年末存栏251.5万只、出栏270.4万只;大牲畜年末存栏195.1万头,其中奶牛5.5万头;家禽年末存栏3947.7万只、出栏11578.4万只。年末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65万公顷,淡水水产品产量9.4万吨,增长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961.8万千瓦,增长6.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9.8万千瓦,减1%;农用拖拉机20.3万台,增长7.7%;联合收割机2819台,减19.5%。农村用电量7.8亿千瓦时,增长4%;塑料薄膜使用量2.5万吨,增长2%;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23.6万吨,增长2.2%。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4.3万公顷,其中机耕地面积53.4万公顷;配套机电井8.8万眼,增长2.2%;有效灌溉面积43.5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0.04万公顷。年末,全市8220个村通汽车,通电话村8303个,自来水受益村3627个。

三、工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已发展到1782家,比年初增加370家,资产合计达到896.29亿元,增长41.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7.16亿元,增长33.4%。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7.27亿元,增长6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25%,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72.4亿千瓦时,增长23.3%。

工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7.06亿元,增长53.1%;实现利税161.71亿元,利润102.76亿元,分别增长52.9%和51.2%。亏损面为1.91%,比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66亿元,下降36.8%。产成品存货29.6亿元,增长33.4%,应收帐款净额34.82亿元,增长28.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0.51%,同比提高19.8个百分点。生产销售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76%。在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22.5%,增长2.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55.12%,增长21.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3%,下降4.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9.6%,下降0.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96次,加快0.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1.1万元/人,增长18.0%。全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有17家;实现利税过亿元的企业有21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2.51亿元,增长35.0%。其中城镇投资完成436.86亿元,增长39.3%;农村投资完成145.65亿元,增长23.5%。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第二产业投资393.99亿元,增长31.1%;第三产业投资177.18亿元,增长47.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开工投资项目132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33个,5千万-1亿元项目236个;在建项目1729个,竣工项目600个,在建项目总规模达到1076.1亿元。开工建设了晨鸣齐河板纸有限公司高档文化纸、群力塑胶有限公司PVC保鲜膜、夏津华芳工业园、禹城市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功能糖科技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晶华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恒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重油催化、东麦兹(德州)皮制品有限公司皮毛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定提高。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8.28亿元。全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达188家,完成施工产值56.6亿元;实现利润3.76亿元,比上年增长5.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8.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6.9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78893元/人。

五、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全市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4023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比上年增长2.4%,其中汽车专用公路378.9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38.7公里/百平方公里,126个乡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公路的行政村8403个,“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14371.4公里,增长29.4%。全市公路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3858万人,增长24%,客运周转量174331万人公里,增长28%;完成货运量3261万吨,货运周转量311073万吨公里,均比上年增长4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32亿元,增长9.0%;计费函件3480万件,增长21.7%。固定电话业务总量6.4亿元;移动电话业务总量36.15亿元;全市市话交换机容量41.26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85.67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2部/百人。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3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8.56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2.48亿元,增长46.6%;接待国内游客336.56万人次,增长43.4%。

六、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较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21亿元,增长15.9%。其中市的零售额128.16亿元,增长17.1%;县的零售额72.22亿元,增长15.9%;县以下零售额81.83亿元,增长1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实现零售额37.8亿元,增长24.6%;个体经济零售额190.37亿元,增长14.9%;私营经济零售额28.8亿元,增长22.4%;其他经济零售额23.97亿元,增长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6.74亿元,增长16.0%;餐饮业零售额31.89亿元,增长24.4%;其他行业零售额23.58亿元,增长5.0%。全市各类市场发展到840处,比上年增长1.7%,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93处,全市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03亿元,增长32.5%。全市五大商贸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5.5亿元,增长35.8%,实现利税7152万元,增长53.4%;全市五大市场实现交易额281亿元,增长14.2%;全市商贸流通系统新增投入70亿元,增长46%。

七、对外经贸

外经贸势头良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35亿美元,增长24.3%,其中出口5.52亿美元,增长21.4%;进口1.83亿美元,增长33.8%。全市外派劳务人员11032人,增长20.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55.39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收入30.7亿元,增长26.2%。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收入3.81亿元,增长89.2%;营业税收入5.31亿元,增长31.4%;企业所得税收入1.75亿元,增长18.8%;行政性收费8.96亿元,增长58.5%。全市财政支出50.39亿元,增长25.2%。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3.65亿元,增长29.1%;农业支出3.5亿元,增长25.8%;行政管理费7.41亿元,增长22.3%;教育支出8.71亿元,增长8.2%。县级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全市有11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其中齐河、临邑超过4亿元。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4.66亿元,比年初增加90.3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7.79亿元,比年初增加7.4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8.49亿元,比年初增加44.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7.06亿元,比年初增加60.92亿元。其中工业贷款74.47亿元,比年初增加17.46亿元;商业贷款94.39亿元,比年初增加7.98亿元;乡镇企业贷款18.27亿元,比年初减少0.29亿元;农业贷款98.52亿元,比年初增加20.78亿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10.47亿元,比年初增加0.95亿元;其他短期贷款32.86亿元,比年初增加3.6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1.1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亿元。现金投放量增加,全年现金收入2438.83亿元,现金支出2492.82亿元,货币净投放53.99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有9512家企业参加财产保险,9.63万户居民参加家庭财产保险。全市保险业财产险保费收入3.21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8.93亿元。全年财产保险共支付赔付款(给付)1.85亿元,人寿保险共支付赔付款(给付)0.42亿元。

证券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有证券经营机构2处,股民4.29万户,客户保证金余额0.68亿元,年交易额36.8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65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8项,国内领先水平76项,国内先进水平49项,实现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4项。经省评定高新技术企业76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474件;年末全市各类技术贸易机构678个,全年签订技术贸易合同1296件,完成技术贸易合同额1.8亿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72万人,全年接收、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512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60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智力成果3项,组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3项。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当年招生10509人,在校生28797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生1.51万人;普通中学265所,在校生34.28万人;职业中学28所,在校生3.86万人;小学1130所,在校生31.71万人;幼儿园、学前班391处,在园、班儿童6.8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96%,毕业生升学率99.37%。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2134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2017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599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家,全年共演出1181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文化站111个;公共图书馆12处,藏书71.1万卷(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功率12千瓦;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调频发射功率2.1千瓦;广播播出节目11套,全年播音时间35236小时;电视节目4套,全年播出时间1830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0.39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7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58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21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407人,注册护士3294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9572张;建立医疗帮扶点25个。全年举行大型义诊30次,诊疗80.2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内全市共承办2项国家级比赛,5项省级比赛。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20枚金牌、29枚银牌、31枚铜牌,进入4—8名的有70人。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472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957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2547万立方米,增长27.8%,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081吨,增长0.2%;市区集中供热面积798万平方米,增长8.1%;年末已有42.13万城市人口用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增长4.7%;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586.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525.4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2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687.5公顷,增长12.3%;城市道路长度418.2公里,城市道路面积733万平方米;市区公交营运车辆384辆,增长3.2%,年客运量1540万人次,增长8.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我市加强对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全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万吨,下降33.1%;废气中烟尘排放量2.92万吨,下降39.7%;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1.21万吨,下降22.5%。全市污水治理设施运转率10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市区烟尘控制区面积48.5平方公里;市区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7.47平方公里。

十一、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稳中略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为99.5%,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7%,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1%。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价格下降的有: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及通讯分别下降5.6%、0.5%、4.6%;价格上升的有: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为上升3.0%、5.6%、1.9%、1.5%、4.0%。

工业品价格平稳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6%,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3.8%。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55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7.21万人,非农业人口145.4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7万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3.07万人,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6.6‰。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人数36.87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9.65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69元,增长18.5%。再就业机制不断完善,全市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94处,全年城镇安置就业6.02万人,安置下岗失业职工1.61万人,完成各类就业培训1.66万人次。全年向市外输出劳务人员12.8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85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6%。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6.37元,增长12.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737.21元,增长14.4%。其中食品支出2164.29元,增长10.4%;衣着支出889.33元,增长2.2%;交通和通讯支出887.1元,增长46.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60.2元,增长23%;居住支出594.6元,增长20.2%;医疗保健支出436.79元,增长40.8%。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屋使用面积22.2平方米,增长1.9%。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比上年增加420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33元,增长10.5%。其中食品支出730.88元,增长4.8%;衣着支出101.02元,增长8.9%,居住支出300.76元,增长1.6倍;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79.27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19平方米,增长7.4%。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保障对象4.8万人,保障支出金额3095.1万元。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41万人,增长6.7%;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3.65亿元;享受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5.47万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4.36亿元。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18万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7035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74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37万人;收缴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金17952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14355万元。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床位139张,共有社会福利企业42家,安置残疾人员566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快报数字或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