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德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10:57:57 来源:德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90次

德州市统计局

(2004年1月17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超常发展、跨越前进”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两大“天字号”工程等重点工作,努力克服“非典”、旱涝灾害等诸多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56.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6%,是六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人均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1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279.89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174.19亿元,增长13.6%。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市二、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80%,三次产业结构为18.4:50.3:31.3。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指数为138.5,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8.23,分别比上年提高14.1和4.25个百分点;反映全市企业综合生产总量和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38.98和137.11,分别比上年提高22.7和3.9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底,全市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7.08万户、161.24万人和290.05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8.5%。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高新技术企业少,服务业活力仍需增强,经济外向度不高,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性发展。2003年,全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大目标,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克服了严重旱涝灾害,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96.17亿元,增长13.7%,其中农业增长7.6%,林业增长211.3%,牧业增长12.0%,渔业增长5.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长31.8%。

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3.77万亩,减5.8%;粮食总产312.24万吨,减1.6%,单产398公斤,增4.4%;棉花播种面积294.46万亩,增62万亩,棉花总产22.76万吨,单产77公斤,分别增27.1%和2.4%;蔬菜种植面积238.79万亩,总产677.35万吨,减7.5%;水果总产量69.98万吨,增11.4%;油料作物总产6.58万吨,减16.7%。

林业生产取得新突破。全市各级把林业作为“三农”工作的亮点来抓,植树造林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造林面积2.11万公顷,植树4000万株,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8.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4.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良好。全市畜牧业生产呈稳定发展态势。

水产品生产稳定提高。年末水产品养殖面积1.88万公顷,增长14.3%;淡水水产品产量7.5万吨,增长7.1%。全年水库养殖面积666公顷。

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871.55万千瓦,增长6.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5.44万千瓦,减0.3%;农用拖拉机18.48万台,增长4.4%;联合收割机达0.28万台,增长22.5%;农用汽车4810辆,增长3.0%。农村用电量6.74亿千瓦时,增长24.6%;塑料薄膜使用量2.21万吨,减34.2%;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15.91万吨,减0.8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3.83万公顷,其中机耕地面积50.11万公顷;配套机电井8.49万眼,增长2.8%;有效灌溉面积43.49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9.95万公顷。年末,全市7812个村通汽车;通电话村8312个;自来水受益村3271个。

三、工业

2003年,我市坚持“大上工业、上大工业”,不断加大投入,工业经济亮点频现,工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已发展到1157家,比上年增加337家,资产合计达到508.8亿元,比上年增加107.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8.13亿元,增长29.8%。其中国有工业完成28.74亿元,增长16.7%;集体工业完成15.55亿元,下降9.2%;股份合作企业完成5.61亿元,增长48.5%;股份制企业完成56.34亿元,增长4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2.74亿元,增长42.7%;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39.16亿元,增长39.6%。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96.47亿元和81.67亿元,分别增长28.3%和37.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1亿元,增长39.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9.9%,比上年提高2.6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47.87亿千瓦时,增长17.9%。

工业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0.33亿元,增长44.2%,实现利税71.38亿元,利润42.75亿元,分别增长42.2%和49.6%。亏损面为3.26%,比上年减少0.5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3亿元,减少57.2%。产成品存货19.54亿元,增长13.4%,应收帐款净额24.15亿元,增长19.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28%,增长12.69个百分点,在七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22.09%,增长1.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3.04%,增长4.5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24%,增长1.3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9.04%,增长0.5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13次,加快0.23次;全员劳动生产率5.65万元/人,增长16.5%。

生产销售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比上年提高3.1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8.9%,提高3.78个百分点;重工业98.6%,提高2.34个百分点。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工业99.6%,提高1.06个百分点;集体工业105.9%,提高12.8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99.6%,提高2.82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工业98.7%,提高6.14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在全市重点调度的十六种产品中,比去年增长的有十五种,增长较大的有:服装1450万件,增长83.5%;平板玻璃372.11万重量箱,增长96%;较去年同期下降的产品是:液压元件18.25万件,下降25.4%。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89亿元,增长98.4%。县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231.06亿元,增长90.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3.92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4.85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21.16亿元,分别增长88%、84.9%和86.2%。在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7亿元,增长756.3%;第二产业完成124.87亿元,增长86.9%;第三产业完成104.82亿元,增长93.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县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563个,投资进度达到80%以上。有204个项目竣工,其中齐河莱钢永锋轧钢一期、陵县银河5万纱锭及千台布机等11个超亿元项目和临邑恒源1万吨叔丁醇、禹城贺友10万方高密度纤维板等11个超5000万元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3.8%。全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达104个,完成施工产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建筑工程25.8亿元,增长19.7%;竣工产值19.91亿元,增长1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3.9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6.44万平方米。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0854元/人,增长2.9%。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基础建设继续稳步增长。全市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3911.2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比上年增长2.3%,其中汽车专用公路367.5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37.8公里/百平方公里,70个乡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公路的行政村8403个。全市公路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1590万人,增长5%,客运周转量91305万人公里,增长3%;完成货运量1870万吨,货运周转量16.32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2%。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97亿元,增长3.7%;计费函件4093.71万件,增长10%;包裹28.2万件,减少7.4%。固定电话业务总量5.73亿元,增长9.1%;移动电话业务总量22.86亿元,增长90.8%。全市市话交换机容量39万门,增长2.6%;农话交换机容量76万门。市话用户净增3万户,达到36万户,增长9.1%;农话用户净增12万户,达到69万户,增长21.1%。电话普及率达到19.32部/百人。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53.5万户,增长19%。信息多媒体业务发展较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5.75万户,增长54.6%。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8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61万人次。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74亿元,增长14.9%。城市零售额达100.74亿元,增长15.9%;农村零售额达58亿元,增长1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22亿元,增长17%;个体经济108.98亿元,增长15.2%;私营经济13.21亿元,增长12.2%;其他经济17.33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6.32亿元,增长16.5%;餐饮业15.24亿元,增长7.4%;其他行业7.18亿元,增长3.9%。全市各类市场发展到805处,比上年增长4.2%,其中年交易额超过亿元的市场80处。全市十大商品流通部门(集团)完成销售收入206.7亿元,增长20.1%,实现利税4.2亿元,增长17.4%;全市五大流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6.1亿元,增长119.6%,上缴税金1154万元,增长77.3%;全市五大市场实现交易额165.6亿元,增长53.2%,上缴税金6560万元,增长63.6%。全市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482.9亿元,增长37.7%。

七、对外经贸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市合同利用外资5.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3.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

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55亿美元,增长63.4%,其中出口3.86亿美元,增长59.3%;进口1.69亿美元,增长73.8%。全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额1.24亿美元,增长18.5%,外派劳务人员6785人,增长98%。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37.26亿元,增长12.6%。地方财政收入22.71亿元,增长21.1%。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收入2.12亿元,增长12.9%;营业税收入3.21亿元,增长59.1%;企业所得税收入1.3亿元,下降16%;行政性收费4.55亿元,增长39.7%。全市财政支出36.73亿元,增长17.4%。其中企业挖潜改造3.06亿元,增长44.5%;农业支出2.9亿元,增长20.3%;行政管理费5.32亿元,增长19.5%;教育支出7.56亿元,增长6.4%。县级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全市有10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其中2个县市区超过两亿元。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31.55亿元,比年初增加82.15亿元,比上年多增28.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7.96亿元,比年初增加24.96亿元,比上年多增8.1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2.44亿元,比年初增加37.53亿元,比上年多增13.27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6.55亿元,比年初增加77.45亿元,比上年多增37.5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4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1.53亿元;商业贷款93.2亿元,比年初减少1.48亿元;乡镇企业贷款18.81亿元,比年初增加2.25亿元;农业贷款61.6亿元,比年初增加15.63亿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7.33亿元,比年初增加4.92亿元;其他短期贷款32.91亿元,比年初增加4.64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6.71亿元,比上年多增17.49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9.61亿元。现金投放量增加,全年现金收入1743.03亿元,现金支出1784.62亿元,货币净投放41.6亿元。

证券市场健康运行。年末,全市有证券经营机构2处,股民4万户,客户保证金余额0.87亿元,年交易额25.9亿元。

保险业日益兴旺。全年有2308家企业参加财产保险;4.72万户居民参加家庭财产保险;175.3万人参加人身保险;全市全年承保金额573.83亿元,保费收入9.83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4亿元,增长21.4%;人身险保费收入7.79亿元,增长47%。全年共处理赔付案件7.52万件,增长27.9%;支付赔款1.67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共处理赔付案件2.32万件,支付赔款0.99亿元,财产保险赔付率48.5%;人身保险共处理赔付案件5.2万件,支付赔款0.68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58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8项,国内领先水平80项,国内先进水平45项。实现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6项;经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2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2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23件,增长30.4%;全年签订技术贸易合同1258件,完成技术贸易合同额1.75亿元。年末全市各类技术贸易机构649个,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99万人,全年接收、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618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31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智力成果2项,组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5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当年招生6019人,在校生14549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当年招生3870人,在校生10974人;普通中学267所,在校生35.73万人;职业中学23所,在校生1.89万人;小学1366所,在校生36.26万人;幼儿园、学前班519处,在园、班儿童5.4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2%,毕业生升学率98.7%。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357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1211人,特殊教育学校12所,在校生645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03年底,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家,全年演出场1023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文化站100个;公共图书馆12处,藏书62万卷(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功率12千瓦;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调频发射功率2.1千瓦;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播出节目套数10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97小时;电视节目套数4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90小时35分,比上年增加50小时5分。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2.42万户,比上年增加6.8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6%。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2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69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21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4988人,执业助理医师1383人,注册护士3249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9048张。全年举行大型义诊138次,诊疗65万人次。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年内全市承办了4项国家级比赛,6项省级比赛,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33.5枚金牌、31枚银牌、26枚铜牌,进入4—8名的有93人。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为38平方公里,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431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200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1480万立方米,增长8.2%,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210吨,增长1.4%;年末已有39.2万城市人口用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增长7.8%;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19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16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1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07公顷;城市道路长度285公里,面积549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244辆,增长10.9%,年客运量765万人次,增长4.8%。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我市继续加强对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2万吨,下降5.5%,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3.0万吨,下降3.2%;废气中烟尘排放量3.0万吨,下降11.8%,其中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9万吨,下降13.6%。全市污水治理设施运转率100%,工业废水处理率93%,工业废气处理率100%。

十一、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温和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为98.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0%,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4%。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价格下降的有: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烟酒及用品分别下降6.9%、2.5%、3.7%、0.1%、0.1%。价格上升的有: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为上升4.9%、2.7%、0.7%。

工业品价格上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9%,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107.3%。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546.02万人,比上年增长0.4%;其中农业人口420.08万人,下降1.1%;非农业人口125.93万人,增长6.1%。全年出生人口5.9万人,出生率10.95‰;死亡人口3.71万人,死亡率6.83‰;人口自然增长率4.12‰。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全市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9处,全年城镇安置就业4.96万人,安置下岗失业职工1.47万人,完成各类就业培训1.95万人次。全年向市外输出劳务14.3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9.3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72.8元,增长8%。其中食品支出1738.04元,增长5.9%;衣着支出734.24元,增长14.2%;交通和通讯支出575.2元,增长33.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843.54元,增长14.8%;居住支出434.42元,下降7.8%;医疗保健支出258.98元,下降6.6%。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2.4平方米,增长6.3%。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5元,比上年增加270元,增长9.9%。农民生活消费支出1343元,增长10.8%。其中食品支出647元,增长10.2%;衣着支出84元,增长6.4%,居住支出221元,增长8.4%;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57元,增长15.4%。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8.15平方米,增长3.4%。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城乡居民保障对象达6万人,比上年增长7.7%;保障支出金额2902.7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支出粮食790万斤,比上年增长64%。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6万人,增长16%;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2.85亿元,收缴率98%;享受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4.8万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3.57亿元。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5万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770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417.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7万人;收缴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金9983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8680万元。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床位590张,共有社会福利企业41家,安置残疾人员415人。

注: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字为快报数字或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