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临沂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10:22:45 来源:临沂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25次

临沂市统计局

2001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突出六个重点”,“实现四个突破”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扩大投资,启动消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95.9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208.3亿元,增长13.6%。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9.1%、47.5%和33.4%,继续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的态势。农业方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由上年的63.8:6.3:27.5:2.4调整为63.4:6.2:27.8:2.6。种植业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了粮食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之比由上年的65:35调整为62:38。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50万亩,有15种农产品被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工业结构围绕改造、壮大、培植、转移淘汰“四个一批”的调整思路,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了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撑力,食品、纺织、化工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优势得到发挥,对全市新增利润的贡献率达到69%。消费市场多种经营业态竞相发展,超市、连锁店发展较快。出口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市场进一步拓宽,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年末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17.03万户,从业人员58.35万人,注册资金61.82亿元,分别增长12.26%、17.17%和41.27%。出现了以山东金锣集团、山东大陆集团、山东翔宇集团、东方双山锁业集团等十大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私营企业群体。

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建市场7处,市场总数达到999处;全年市场成交额423.24亿元,增长7.6%,其中临沂批发城成交额255亿元,增长9.8%。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7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46亿元,增长22.3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6.5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集中的电子行业和医药行业增长迅速,两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2%。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封闭管理体制进入实质性运作,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开发区,全年自营出口359万美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全年落实市外资金项目1308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61.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57亿元。其中国内市外项目1127个,合同利用资金46.44亿元,实际利用资金23.42亿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基础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外贸出口面临挑战;物价水平较低,通货紧缩的压力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二、农业

种植业发展平稳。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全年粮食面积1116.3万亩,比上年减少60.1万亩;油料作物面积211万亩,增加6.54万亩;棉花面积7.7万亩,增加1.2万亩;蔬菜面积170.5万亩,增加24.3万亩;药材面积2.2万亩,增加0.5万亩;水果面积195.2万亩,增加2.1万亩;瓜类面积26.5万亩,增加3.6万亩。粮食总产减少,单产提高。全年粮食总产374.3万吨,下降2.6%。其中,夏粮总产128.5万吨,下降7.5%;秋粮总产245.8万吨,增长0.1%。夏粮亩产256公斤,增加5公斤;秋粮亩产401公斤,增加7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均有增加。油料总产58.9万吨,增长4.6%;棉花总产0.66万吨,增长37.2%;水果总产108.1万吨,增长4.1%;蔬菜总产461.7万吨,增长8%;瓜类总产110.3万吨,增长23%。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年底林木蓄积量777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20.8%。

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生猪出栏444.7万头,增长8.4%;牛出栏24.5万头,增长16.5%;羊出栏230万只,增长6%;家禽出栏7529万只,增长27.7%。肉类总产量53.6万吨,增长6.4%;禽蛋产量22.3万吨,增长11.1%;牛奶产量1.43万吨,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349.1万头,增加11.3万头,增长3.3%;大牲畜存栏59.3万头,增加1.6万头,增长2.8%,其中奶牛存栏0.55万头,增长40.6%;家禽存栏5194万只,增加910万只,增长21.3%。

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年末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44.8万亩,网箱养鱼4.8万箱。全年水产品产量8.62万吨,增长16.9%。名优新水产养殖品种达到20个,养殖面积17.8万亩,占养殖水面的39.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564万千瓦,增长6%。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08万千瓦,增长1.4%;农用汽车达到9820辆,增长31.6%;农用拖拉机26万台,增长9.3%。全年农村用电量17.2亿千瓦时,增长4.4%;化肥使用量(折纯)37.4万吨,增长3.2%。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7.55万亩。年末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400平方公里,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84.6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903.4亿元,增长15.9%;增加值251.4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3.4亿元,增长15.8%;增加值109.9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20亿元,增长16%;增加值141.5亿元,增长13%。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合计34.12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总额17.12亿元,增长17.8%。亏损状况改善。年末亏损面为14.8%,下降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3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11.6%,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贡献率为10.37%,提高0.3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1.95%,下降0.3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6.97%,上升2.1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02次,加快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77%,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9060元/人,提高9.96%。

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一是工业经济规模继续壮大。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均完成工业总产值31.95亿元,比上年增加16.6%。二是产销衔接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2%,同比提高0.78个百分点,是九五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水平。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产品销售率在95%以上。三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村工业增长迅速。农村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25亿元,增长24.6%,高出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四是骨干企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1年全市有64家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比上年增加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41.79亿元,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3.1个百分点;64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实现利税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9个百分点。山东金锣企业集团、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盛集团总公司、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兰陵企业集团、郯城纸板厂、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7家企业利税过亿元。五是工业产品出****货值大幅度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36.1亿元,增长29.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1亿元,增长1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88.85亿元,增长2.7%;集体单位完成42.7亿元,增长22.6%;城乡个体单位完成44亿元,增长15.1%。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3.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7.7亿元,增长6.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8亿元,增长44.2%。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提高。全市全行业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36.89亿元,增长10.4%;其中293家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6.83亿元,增长13.4%;实现利税4.24亿元,增长15.6%;全员劳动生产率4.76万元/人,增长8.6%。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6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7公里,一、二、三级公路5458公里。年末机动车辆保有辆70.8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959万吨,货运周转量15.4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和4.3%;客运量270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2.52亿人次公里,分别增长11.2%和18.3%。航空业进一步发展。临沂机场开通7条航线,航空货邮量742.8吨,增长22.2%;客运量5.76万人次,增长4.5%。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8亿元;增长15.5%;函件总量3650.9万件,增长38.3%。完成固定电信业务总量6.62亿元,增长13%。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超过143万门,电话用户110万户;移动电话装机容量86.5万门,用户68.4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增长11%,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市三区的零售额86.9亿元,增长11.3%;县城的零售额52.8亿元,增长10.6%;县以下零售额54.2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2.6亿元,增长11.9%;餐饮业零售额19.2亿元,增长15.1%;其它行业零售额52.2亿元,增长7.6%。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2%,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99.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1.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上升0.3%,衣着类上升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3.1%,居住类上升1.8%,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3.5%,医疗保健类下降0.3%,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2.0%。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旅游

进出口额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2928万美元,增长45.1%,其中出口32361万美元,增长43.6%;进口额20567万美元,增长47.6%。从出口企业分类看,内资企业出口17506万美元,增长48.8%;外资企业出口14855万美元,增长37.9%。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4856万美元,增长56.8%;加工贸易出口7505万美元,增长12.3%。年底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81家,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6家。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90项,合同利用外资额101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38万美元,分别增长8.4%、50.6%和53%。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海外旅游人员5022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72.57万美元,分别增长13.4%和27.8%;接待国内旅游人员478.06万人次,旅游收入24.52亿元,分别增长31.5%和44.6%。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85亿元,增长2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5亿元,增长23.1%。全年财政支出39.8亿元,增长17.2%。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3.29亿元,增长11.99%;营业税3.31亿元,下降5.21%;企业所得税7.85亿元,增长162.2%;个人所得税2.47亿元,增长85.39%。财政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城市维护费、抚恤和社会保障、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98.96%、19.12%、56.79%和70.01%。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0.64亿元,比年初增加57.4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12.44亿元,比年初增加35.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0.28亿元,比年初增加43.74亿元。全年现金回笼130.1亿元。

九、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1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8项。新实施“星火计划”项目9项。年末全市技术贸易机构1466家,全年签定技术合同480项,技术贸易年交易额1.6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年末,全市各类学校3943所,在校学生184.7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入学儿童巩固率均达到100%。各类民办中小学校93所,在校学生41176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类卫生机构319处,其中医院57处,卫生院202处,专科防治所(站)17处,卫生防疫机构12处;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458张,卫生技术人员20090人。各级医院、卫生院共完成诊疗人数1126.4万人次,入院人数68.7万人次。

文化事业繁荣。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物管理机构18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全年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为群众演出700余场次,放映电影5万余场次。年末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0.94%和88.23%。临沂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出节目35小时以上;临沂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节目374小时,全年自制电视节目453小时;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4.65万户。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金牌20枚。九届运会上,我市以3金1银的成绩列全省第5名,被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

十、人口、居民生活

年末全市家庭总户数为303.16万户,总人口为1005.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4.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7‰。

职工工资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146元,增长12.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3.5元,增加530.5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485元,增加125元,增长5.3%。居民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教育、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支出的比重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41.2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03.9元,增长10.7%。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16.8平方米和23.9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256.9万元,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884.1万元,代缴社会养老保险费448万元;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64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26万人,当年征缴养老保险费3.05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2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4亿元。医疗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参保人数达到32万人,征缴医疗保险基金1.3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