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德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4-08 21:09:03 来源:德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783次

德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德州调查队

(2011年3月4日)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步增长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实干、创新有为,取得了经济发展比预期快、发展态势比预料好、发展成果比预想大的显着成绩,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5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5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899.55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547.76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4:54.6:32.0调整为12.7:54.3:33.0。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0.9个百分点,各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3.8%、15.7%、13.5%和13.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4.1%。

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3.1%,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居住类全年分别上涨9.4%、2.7%和4.0%;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3%、0.4%、1.2%、0.2%和1.1%。

商品零售价格上升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7.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4.4%。

劳动力就业形势稳定。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7.3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2万人,安置就业特困人员48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3.8%的控制目标。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万人。在岗职工37.0万人,增长6.0%,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8.7亿元,增长14.5%。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市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2.64万户、49.72万人和494.2亿元,分别增长11.77%、17.93%和增长25.79%。民营经济上缴税金62.28亿元,增长21.9%,民营经济总收入达到5442.52亿元,增长21.9%。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4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可比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35.35亿元,增长0.5%;林业产值10.33亿元,增长8.4%;牧业产值166.99亿元,增长6.5%;渔业产值11.11亿元,增长5.4%。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704.1万吨,比上年下降2.3%。主要农牧产品产量见下表:

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 万吨 704.1 -2.4

夏粮产量 万吨 335.9 -2.3

秋粮产量 万吨 368.2 -2.4

棉花产量 万吨 13.51 -37.1

油料产量 万吨 1.72 -9.9

蔬菜产量 万吨 450.1 18.54

水果产量 万吨 42.52 -15.2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331.99 13.3

牛年末存栏 万头 156.3 -2.5

羊年末存栏 万只 185.21 5.3

肉类产量 万吨 59.33 7.8

禽蛋产量 万吨 37.5 7.1

奶类产量 万吨 16.16 10.0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造林面积2.13万公顷;植树5253万株。年末实有林木折实面积30.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9.2%。

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达0.85万公顷,同比增长5.2%;水产品产量8.1万吨,增长7%。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302.45万千瓦,增长4.7%。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5.14万台,联合收割机19982台。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用电量7.8亿千瓦时,塑料薄膜使用量2.3万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12.94万吨。农村生活设施不断完备,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村5269个,通自来水村452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3418家,实现增加值1023.18亿元,增长16.0%。其中,轻工业增长13.1%,重工业增长18.8%。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18.30亿元,增长16.1%。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增加值(亿元) 增长(%)

全市总计 1023.18 15.99

在总计中:轻工业 492.28 13.13

重工业 530.90 18.81

在总计中: 制造业 979.47 16.14

在总计中:国有企业 47.57 17.03

集体企业 7.11 76.92

股份合作企业 2.24 17.02

股份制企业 588.56 14.9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67.75 15.36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309.94 17.24

在总计中:国有控股企业 86.77 13.18

在总计中:非公有制企业 918.30 16.13

在总计中:私营企业 683.90 16.94

在总计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353.62 12.25

其中:国有企业 41.73 19.84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减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8.81亿元,增长23.4%;实现利税469.53亿元,增长19.1%;实现利润253.61亿元,增长24.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64.02%,比上年提高 9.74个百分点。全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44家,实现利税过亿元的企业50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97.32亿元,增长3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太阳能热水器和功能糖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10家,比上年减少16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4.76亿元,增长2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026.27亿元,增长23.9%;农村投资完成114.32亿元,增长54.2%。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1232.11亿元,增长27.7%。其中,自筹资金861.46亿元,增长16.9%,占到位资金的69.9%。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 5.7:57.5:36.8调整为1.5:57.9:40.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均有所上升。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投入不断加大,科研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下降40.7%、30.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0.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12.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6%。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增长20.0%,占全部住宅投资的17.0%;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23.6%,占全部住宅投资的3.8%。商品房建设规模平稳增长,施工面积1032.63万平方米,增长45.5%。商品房销售面积457.83万平方米,增长56.5%。住宅销售额占商品房销售额总量的92.3%。

五、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市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569.1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全市公路密度为187.32公里/百平方公里,107个乡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公路的行政村3081个。全市公路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10006万人,增长6.1%,客运周转量569750万人/公里,增长5.6%;完成货运量14303万吨,货运周转量3031842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3%、5.4%。

邮电通信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15亿元,增长11.6%;电信业务总量28.73亿元,增长7.8%;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295万户;固定电话102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5.44亿元,增长29.4%;接待国内游客965.5万人,增长23.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5.6亿元,增长16.2%,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1.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0亿元,增长36.4%,拉动零售总额增长3.9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607家,增长31.3%。

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全市商贸流通市场年交易额过亿元的109处,全市亿元市场贸易成交额1151.4亿元,增长4.5%。

非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继续增强。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市场份额达80.3%,是市场繁荣活跃的支柱力量。其中,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419.1亿元,增长42.8%,市场份额为64.9%。

七、对外经贸

对外贸易下滑。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9.46亿美元,增长35.5%。其中,出口13.36亿美元,增长39.9%;进口6.1亿美元,增长26.8%。全市外派劳务人员1840人,增长51.2%。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下降6.3%。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132.64亿元,增长24.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91亿元,增长31.9%。其中,税收收入54.26亿元,增长29.5%。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全市财政支出154.91亿元,增长34.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27亿元,增长30.3%;教育支出28.39亿元,增长2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31亿元,增长33.9%。全市国、地两税收入实现102.27亿元,增长18.3%。其中,国税收入56.18亿元,增长11.6%;地税收入46.09亿元,增长27.6%。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6.91亿元,比年初增加198.4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8.66亿元,比年初增加50.7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7.18亿元,比年初增加99.35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09.84亿元,比年初增加136.64亿元。短期贷款578.58亿元,比年初增加78.03亿元。其中,单位贷款及透支391.39亿元,比年初增加38.67亿元;中长期贷款317.33亿元,比年初增加67.77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12.66亿元,比年初增加33.23亿元。现金投放量增加,全年现金收入3084.23亿元,现金支出3087.20亿元,货币净投放2.97亿元。

保险业加快发展。全市22家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6.81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财险收入10.9亿元,增长41.4%;人身险收入35.90亿元,增长27.4%。全年赔付额7.34亿元,增长15.7%。其中,财险赔付4.43亿元,增长40.6%;人身险赔付2.90亿元,增长8.1%。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有证券经营机构2处。股民达到9.2万户,下降9.5%。客户保证金余额4.7亿元,年交易额553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20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2项,国际先进水平20项,国内领先水平83项,国内先进水平14项,省内领先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 1688件,比上年增长14.7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242件,增长6.92%。专利授权量1528件,增长 65.7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2件,增长 75%。年末全市各类技术贸易机构721个,全年签订技术贸易合同 1620件,完成技术贸易合同额2.2亿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当年招生1.15万人,在校生3.9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2所,(其中,调整后中职学校30所,成人中专2所),在校生7.92万人,其中,调整后中职学校在校生71433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167人,其他机构7578人;普通中学203所,在校生25.1万人;小学960所,教学点37个,在校生44.66万人;幼儿园376处,在园、班儿童8.4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99%。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8530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2160人。

文化事业全新发展。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场所10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 家,全年共演出1098场次;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133个;公共图书馆12处,藏书109万卷(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1个。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8座,调频转播发射功率13.0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电视转播发射功率55.8千瓦。广播播出节目10套,全年播音时间39177小时;电视节目4套,全年播出时间20399小时。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4.9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4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76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所、站)20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030人,注册护士5626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15309张。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7个县市区先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药物实行零加成销售,药品价格下降3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全部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421.13万人,参合率达到99.54%,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至6万元,全年报销补偿5.57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达到62.99%。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5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4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承办1项国家级比赛,4项省级比赛。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32枚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全市市区建成区面积60.0平方公里;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2515.11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301.96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11636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930吨;市区集中供热面积1380万平方米;年末已有59万城市人口用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率38.6%,人均公共绿地20.0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城区道路长度314公里,城区道路面积754.2万平方米;市区公交营运车辆765辆,年客运量10006万人次。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全市减排项目32个,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13个,共实现消减量16456吨;二氧化硫减排项目19个,共实现消减量6063吨,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947起,死亡267人,其中,较大安全生产事故0起,死亡0人。道路交通事故768起,比上年下降6.6%,受伤666人,比上年下降15.1%,死亡249人,比上年上升5.5%,直接财产损失430万元,比上年下降9.5%。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70.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1.87万人,非农业人口168.3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97万人,出生率12.3‰;死亡人口3.22万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6.6‰。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0.48元,增长10.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28.18元,增长14.4%。其中,食品支出3804.32元,增长7.2%;衣着支出1461.04元,增长13.7%;交通和通讯支出1634.12元,增长64.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593.12元,下降7.6%;居住支出1405.88元,增长40.1%;医疗保健支出582.95元,下降0.7%。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87平方米。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钢琴 架 2 摄像机 架 5

微波炉 台 41 照相机 架 54

电冰箱 台 96 空调器 台 146

消毒碗柜 台 4 固定电话 部 72

淋浴热水器 台 99 移动电话 部 224

洗衣机 台 100 健身器材 套 8

彩色电视机 台 118 助力车 辆 94

组合音响 套 28 摩托车 辆 31

家用电脑 台 73 家用汽车 辆 7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8.21元,比上年增加890.04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44.6元,增长7.1%。其中,食品支出1333.09元,增长10.8%;衣着支出189.14元,增长5.2%;居住支出512.38元,下降8.0%;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92.07元,增长13.3%;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57.46元,增长19.1%;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25.19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4.02平方米,增长6.3%.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家用电脑 台 6 照相机 架 3

电冰箱 台 40 空调器 台 13

排油烟机 台 1 固定电话 部 78

热水器 台 26 移动电话 部 119

洗衣机 台 66 助力车 辆 61

黑白电视机 台 1 摩托车 辆 64

彩色电视机 台 105 汽车(生活用) 辆 21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25处;完成各类就业培训7.7万人次;全年向市外输出劳务人员13.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全市在岗职工37.0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8.7亿元,平均工资23930元,分别增长14.5%和10.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2万人,增长6.75%,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12.45亿元,增长89.5%。享受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7.54万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1.94亿元,分别增长6.2%、30.5%,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38万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6029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957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56万人,收缴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金5.9亿元,支付医疗保险费5.49亿元。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8004人,其中,城市54368人,农村193636人。五保供养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共有五保对象13121人,供养支出3145.5万元。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71个,床位17741张。社会福利企业29家,安置残疾人员473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快报数字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