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莱芜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09:58:48 来源:莱芜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12次

莱芜市统计局

二OO一年二月二十日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0年,我市投资与出口拉动效果明显,消费稳步回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外贸出口增长迅速、消费价格止跌回升,财政增收,金融形势稳定,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提高。经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4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55.4亿元,同比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12.5%。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2.3:49.9:37.8发展成为11.8:50.2:38。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截止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7206户,注册资金22179万元,从业人员7.0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1.32%、49.83%、42.33%。私营业户发展到1889家,注册资金58788万元,从业人员2.24万人,分别增长37.68%、7.26%、29.88%。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农民消费仍难启动,固定资产仍主要靠国家投资,民间投资活力不足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

2000年我市各级继续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生产保持了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86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农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6.5%,农副产品出口创汇782万美元,同比增长64.3%。

种植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经济作物达到55.78万亩,比上年增长23.74%,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6.59万亩,增长30.79%,蔬菜总产达到130.6万吨,比上年增长28.09%。“三辣”生产大幅度增长,据统计,“三辣”种植面积达到27.1万亩,比上年增加6.99万亩,总产达到56.5万吨,增长34.3%,其中生姜13.26万亩,比去年增加4.91万亩,总产达到34.05万吨,增长58.9%,大蒜10.83万亩,比上年增加1.88万亩,总产15.85万吨,比去年增长7.25%,大葱3万亩,比上年增加0.19万亩,总产6.62万吨,增长12.54%。黄烟种植0.71万亩,增长52.73%,总产914吨,增长69.89%。粮食作物面积减少,由上年101.78万亩减少到92.23万亩,减少9.55万亩,粮食总产35.77万吨,比上年减少12.79%。

林果业:共完成造林面积3995公顷,其中,经济林2367公顷。水果总产8.24万吨,比上年增加0.94万吨,干果总产0.78万吨,同比增加0.25万吨,其中花椒总产达4367吨。

畜牧业:今年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猪牛羊家禽等存出栏增加。猪出栏36.08万头,牛出栏0.37万头;羊出栏18.8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1%、1.6%和6.5%;猪存栏34.84万头,增5.8%;牛存栏1.76万头,增1%;羊存栏37.54万只,增6.1%。畜牧业总产值5.19亿元,比上年增长9.8%;肉类总产达到3.86万吨,较上年增长4.5%。

渔业: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716吨,较上年减少0.4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8.1万千瓦,比去年增长3.4%,其中排灌总动力达到14.31万千瓦。农村用电量达到2.6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2.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9万吨,增长14.9%。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3.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3千公顷。

三、工业

2000年全市工业运行出现重要转机,工业生产速度逐月加快,并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市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57.61亿元,比去年增长17.15%,工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14.0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2.73亿元,工业增加值37.06亿元,分别增长17.28%和14.17%。省以上工业快于地方工业发展。省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66%,地方工业增长15.07%。非国有工业生产增长迅速,国有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国有工业生产增长7.81%,集体工业、股份制工业和股份合作制工业分别增长19.61%、176.08%和13.3%。产品出口形势趋好。出****货值达到14.08亿元,同比增长32.3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进一步好转。产销率达到98.25%,同比提高0.64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8.61亿元,同比增长14.85%,利税10.1亿元,同比增长44.68%,利润总额3.97亿元,增长36.8%。反映工业整体效益水平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月回升,由一季度的84.19%、二季度的94.36%、三季度的95.85%发展到全年的98.25%。七项效益指标除资产负债率有所提高(逆指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略有下降外,其它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改善。

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全年发电量50.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0.22%;全社会用电量25.64亿千瓦时,增长3.62%,其中工业用电23.02亿千瓦时,增长2.5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69亿千瓦时,增长10.45%。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城市电网改造正在加紧进行。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亿元,比去年下降5.2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更新投资得到重点加强,基建投资下降。全年国有单位更新改造投资达到6.26亿元,比去年增长60.81%;国有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63亿元,同比下降24.45%。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农村私人建房快速增长,分别比去年增长126%、29.77%。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政府确定的3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1.9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74.02%,目前已有莱城电厂一期工程、广寒宫啤酒扩建、雪野水库加固二期工程等14个重点项目完成年计划投资,部分已成为新增生产能力。

全市五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57%。国有建筑企业施工建筑面积29.4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5万平方米,竣工率52.70%。

五、运输、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22.7公里,新增87公里。等级公路达到99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公里,一级公路50.8公里,二级公路200.1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91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02%,公路客运周转量3859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72%;公路货运量820.7万吨,比上年增长10.8%,公路货运周转量4095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4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312万元,比上年增长39.6%;电话用户达126748户,比1999年增长48%,其中市话用户47937户,农话用户78811户,分别增长33.43%和58.51%,电话普及率达33.5%,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移动通讯增势强劲,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62715户;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发展快速,年末上网用户已达14378户。

六、国内贸易

今年以来,国家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引导消费,我市的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中趋旺的运行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3%。分行业看,餐饮业零售额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共实现零售额6.62亿元,同比增长14.88%;其次为批发零售贸易业25.65亿元,同比增长13.27%;制造业和农业生产者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缓慢,比去年同期仅增长1.25%、1.12%。分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增长较快,国有经济增长缓慢。全年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比去年增长13.3%和12.24%,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仅增长6.87%。

七、国际贸易

2000年随着国际经济整体走强,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出口政策,全市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据海关统计,全市自营进出口总值21483万美元,同比增长55.4%,其中出口16868万美元,增长66.8%;地方自营进出口总值10132万美元,同比增长78.4%,其中出口8171万美元,增长124.7%。出口市场多数集中在亚洲、北美等地;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主要有生姜、大蒜等农副产品、纺织品、钢材、机电产品等。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1个,增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26万美元,比去年增长6.4%。

对外经济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际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341.46万美元,新设海外企业及办事机构3家,外派人员243人,期末在外人数325人,分别比去年增长16%和23%。

八、财税金融

随着全市经济效益的回升,税源的不断扩大,税收保持稳定增长。全市税收总收入达到10.93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17.02%。其中国税59371万元,地税46852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1.98%、24.98%,农业四税3036万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42006万元,同比增长12.53%,其中增值税10291万元,营业税5480万元,企业所得税3041万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60841万元,比去年增长8.15%,其中支农生产支出增长71.83%,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增长193.1%,科技支出增长23.11%,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11.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17.1%。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储蓄存款平稳增长,贷款投入增长加快。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7.02亿元,较年初增加7.5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1.6亿元,储蓄存款增加3.1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74.13亿元,较年初增加12.47亿元,同比多增1.67亿元。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总收入14222万元,比上年增长11.55%,其中,保费收入13526万元,增长13.22%;实现保险业务支出5341万元,增长44.59%。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综合服务与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共投入城建资金101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年末城市道路长度达到188公里,比上年增加9公里;绿化覆盖面积872公顷,比去年增加131公顷。全年供水量5135万立方米,供热总量26万吨,集中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供气总量1252万立方米。全市拥有公共汽车运营辆数达到384辆,比去年增加137辆,客运总量达168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7万人次。年末有污水处理厂3座,日污水处理能力4.9万立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效。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面、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也达到100%。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

十、社会事业

2000年我市大力贯彻科技兴莱战略,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转化步伐,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项;有2个科技项目(陶瓷复合刀具、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被列为国家“863”计划;被省政府列入全省三大特色新材料(粉末冶金、磁性材料、陶瓷刀具)生产基地。全年申请国家专利109项,比1999年增长51.39%。

气象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常规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关键性、转折性重要天气预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缓解旱情,增加淡水存蓄量,共实施人工降雨23次,增加降水4000余万立方米。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全年共向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932人,其中本科生1204人。各类学校达到437所,专任教师达到11442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1437人;技工学校2所,在校生1929人;普通中学66处,在校生9.66万人;小学364处,在校生6.9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职业技术教育取得新突破,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设施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全市卫生机构达217个,医(卫生)院49所,医(卫生)院床位3444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14人,其中医生2528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图书馆馆藏量达13万件,档案馆馆藏量9.5万册。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音14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117.5小时。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年共组织文艺演出150余场次。

体育事业捷报频传。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30枚,银牌22枚,铜牌20枚。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体育设施显著改善,共投资1000多万元,新改建体育健身场所30多处,健身路径9套。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12.03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6.71万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0.31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实施。

十一、市场物价

受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影响,我市的物价水平呈回升趋势。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新高。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自4月份由降转升,一直呈稳步回升态势,其中6月份较去年同期上涨4.7%,9月份上涨2.9%,12月份上涨5.8%。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指数达到101.8,所统计的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中,服务消费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比上年上涨了17.7%。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4,下滑趋势逐渐减缓,比前三季度分别回升2.3、0.5、0.3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人口123.19万人,增加0.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39万人,增加0.54万人。年内出生人口14430人,死亡人口7680人,人口出生率11.75‰,人口死亡率6.25‰,人口自然增长率5.4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32.32元,比上年增长17.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6元,比上年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26.04元,比上年增长11.3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1.59元,比上年减少241.27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4546元,比上年增加233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29平方米。劳动就业稳定,工资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为13.83万人,比上年减少0.53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156元,比上年增长14.98%。

注:公报中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指标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