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日照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09:44:55 来源:日照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00次

日照市统计局

(2004年1月30日)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克服了“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总体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好于上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超过200亿元的基础上,2003年突破300亿元,达到31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114.93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0.4:41.4:38.2转变为18.5:44.6:36.9,二、三产业比重合计首次超过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元,达到11211元,比上年增长16.8%。非公有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非公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2003年第四季度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34.8,反映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36.6。

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深化。各级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发展经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在招商引资、旧城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会展经济等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多赢”。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新进展。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公司制企业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市乡及乡以上企业完成改制887家,改制面达到98.1%。市属企业已完成改制139家,改制面达98.6%。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各级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构和网络,落实目标责任制,积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共计引进合同以上外来投资项目1954个,合同投资额786.85亿元,其中投资额1亿元到10亿元的35个,10亿元到100亿元的1个,过100亿元的3个。年末已投产项目1055个,在建项目735个,实际到位资金86.3亿元。

园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日照经济开发区、岚山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积极争引大学及科研机构来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有山东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7所高校落户我市,已完成总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设计在校学生8万人,已有在校学生2万人。

城市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初步实现了市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提高、城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管理秩序明显变化的目标。连续五年获得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地级市组第一名,顺利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验收。在国家环保总局7月份公布的全国97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行榜中,我市名列第三,成为江北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城市。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参保登记企业1090家,参保人数达12.8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1.87亿元。机关事业参保单位达990个,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达6.16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9507万元。收缴企业失业保险金767.5万元,收缴机关事业失业保险金513万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380元。失业救助金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等不断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1274个,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11万人,累计筹集基本医疗金8534万元。年末共有社会敬老院185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共有床位2826张,收养2424人。发放救灾扶贫款440万元,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15205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6003人。社会福利企业35处,安置残疾人630人。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低;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二、农业

全市各级深入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方针政策,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品种,优化结构,优化布局,实现了农村稳定,推进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7.74亿元,比上年增长5.2%。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粮食作物面积15.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8.2%,粮食总产量84.2万吨,下降2.6%;油料产量19.56万吨,增长18.4%;蔬菜产量139.36万吨,下降8.3%;瓜类产量16.96万吨,下降15.4%;烟叶1.15万吨,下降21.6%;茶叶2460吨,增长29.1%;水果20.79万吨,下降5.2%;蚕茧9212吨,增长11.5%。粮经比例由上年的47.51:52.49调整到45.24:54.76。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加快沿路、沿海和山区林业发展,推广种植林木新品种,发展新型林业经济,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25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9.86%。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年末全市规模养殖小区已达490个,畜牧业生产单位11796个,规模养殖农户11795个,畜禽养殖大棚9921个。全年猪出栏119.71万头,增长2.7%;羊出栏133.86万只,增长8.2%;牛出栏6.58万头,增长23.1%。全年肉类总产量15.39万吨,增长2.6%;禽蛋总产量10.47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4666吨,增长75.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3.40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0.86万吨,增长3.7%;淡水产品产量2.54万吨,增长19.2%。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0.8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57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9.42万台,农用汽车1956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88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8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25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上下进一步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围绕冶金、粮油加工、液体化工、木制品加工、浆纸、能源临港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培植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链,以招商引资膨胀工业规模,以技术改造优化现有工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2亿元,下降8.5%;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5亿元,下降5.0%;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20亿元,增长5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67亿元,增长19.3%。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18亿元,增长13.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2.85亿元,增长27.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8.19亿元,增长36.5%。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0%,比上年上升0.8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为97.67%,集体企业为95.72%,股份制企业为96.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100.11%。大中型企业为99.15%,国有大中型企业为98.5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为98.25%,重工业为97.23%。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出口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9.7%;工业品出****货值增长32.4%。全市重点调度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食用植物油14.34万吨,增长56.8%;软饮料2150吨,增长124%;水产加工品14.13万吨,增长41.2%;原盐1.95万吨,下降34.3%;白酒6608吨,下降54.9%;啤酒8.07万吨,增长22.6%;布产量9609万米,下降4.8%;丝产量1417吨,增长28.3%;服装1826万件,增长25.8%;纸浆15.05万吨,增长189.8%;机制纸及纸板20.97万吨,增长46.0%;发电量44.79亿千瓦时,增长1.1%;水泥326.5万吨,增长38.1%;自来水生产量4281万吨,增长2.1%;电话单机19.12万部,下降36.7%;农业运输机械25.99万辆,增长83.0%;摩托车7099辆,增长22.3%。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5.38亿元,比上年增长49.1%;实现利润8.39亿元,增长68.4%;利税合计15.37亿元,增长43%。企业亏损面23.32%,提高3.8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87亿元,增长19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5.29%,提高4.4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8.58%,提高0.3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6.75%,降低5.3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4.61%,提高0.4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3841元/人,增长24.0%。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19家,施工单位工程1427个,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29.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竣工单位工程777个,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18.13亿元,增长5.4%;施工房屋建筑面积347.3万平方米,增长24.9%,其中投标承包面积299.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63.1万平方米,增长1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经营城市理念,大力改善投资的软硬件环境,积极引进内资、外资,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总量增加,各类投资全面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24亿元,比上年增长54.0%,全社会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6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8.6%,其中,国有及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86亿元,增长81%。在全社会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2亿元,增长106.3%。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2.04亿元,增长87.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0.40亿元,增长13.7%;其他投资完成4.25亿元,增长54.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16亿元,增长163.9%。

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施工项目27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0个,增加19个;在建项目总规模214.7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01个,建设项目投产率36.6%,新增固定资产77.3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6.7%。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省、市30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8.73亿元,其中建成投产12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日照钢铁厂一期工程年产60万吨H型钢,山东新粮油脂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油脂和豆粕,日照大海油脂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油脂和豆粕,凌云海糖业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纯白糖和白砂糖,岚桥集团公司年产650万件木制品,黄海粮油工业(山东)有限公司、日照三木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五征农用车有限公司、山东金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扩大了生产能力;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工程61公里,奎山南工业区二期供水工程日供水10万吨,220千伏岚山输变电工程,山海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曲师大日照校区二期工程学生席位5000个等。

五、交通、邮电、电业

交通设施水平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6公里,其中国道209.4公里,省道433.4公里;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顺利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9.6公里。一般公路中,一级公路31.3公里,二级公路1020.6公里,三级公路299.2公里,四级公路915.3公里。客货运输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23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旅客周转量14.90亿人公里,增长5.7%;公路货运量1676万吨,增长10.5%,货运周转量8.01亿吨公里,增长12.9%;地方海上货运量89万吨,增长4.6倍,海上货运周转量11.48亿吨公里,增长5.1倍;铁路客运量34.97万人次,增长19.8%,铁路货运量3324.86万吨,增长8.9%;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506.5万吨,增长18.4%,其中日照港3683.5万吨,增长17.5%;岚山港823万吨,增长23%;港口集装箱运量9.62万标箱,增长53.5%;日照至平泽航线顺利开通,下半年共完成出入境旅客1.95万人次,集装箱运量2461标箱。

邮政、电信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6亿元,增长7.9%。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36亿元,增长38.0%。年末全市长途电路73728路,增加4525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0661路端。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59.2万门,本地网电话用户达48.8万户,增加8.8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17.5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4.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2.98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电力事业快速发展,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用电量27.25亿千瓦时,增长20.5%,其中工业用电量18.68亿千瓦时,增长23.9%。全年完成供电量21.73亿千瓦时,增长14.0%;售电量20.4亿千瓦时,增长14.1%。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市商贸流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着力改善商品供给结构,坚持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9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7%,其中城市零售额52.30亿元,增长16.2%;县零售额18.34亿元,增长12.7%;县以下零售额18.27亿元,增长12.4%。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8.04亿元,增长15.2%;餐饮业零售额7.12亿元,增长11.8%;其他行业零售额3.75亿元,增长8.3%。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0.43亿元,下降3.5%。其中城市7.34亿元,下降11.1%;农村53.09亿元,下降2.4%。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287处,其中农副产品市场69处,生产资料市场12处。

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批合同利用外资项目67个,合同利用外资2.21亿美元,增长119.5%;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增长137.7%。特别是日照至韩国平泽客货班轮的通航,首届茶博会、房博会、中韩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安东卫海货节暨中国岚山渔业博览会的举办,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扩大了全市的对外交往,提高了对外开放的水平。

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我市狠抓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1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进口5.10亿美元,增长103.5%;出口7.81亿美元,增长16.1%。扣除中煤日照分公司出口额,全市进出口总值为9.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3%,其中出口4.17亿美元,增长43.5%。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25份,合同额4925万美元,增长31.0%;完成营业额3224万美元,增长30.0%。外派劳务2386人次,期末在外2520人,分别增长29.0%和18.9%。

受“非典”影响,国内旅游人数、收入有所下降。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95.5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1.5%。其中,国内旅游者392.67万人次,下降11.8%;海外旅游者2.87万人次,增长36.7%,其中,外国人28558人次,港澳台同胞224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7.29亿元,下降10.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6.89亿元,下降11.7%;旅游创汇500.82万美元,增长45.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收支平衡。各级财税部门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地方财政支出16.10亿元,增长8.9%。全年日照境内财政总收入46.24亿元,增长27.0%。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针对性地扩大贷款力度,年内全市各项存贷款余额均突破2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居民个人消费的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227.24亿元,比年初增加44.7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9.34亿元,比年初增加15.1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3.45亿元,比年初增加20.18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合计222.05亿元,比年初增加44.2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211.35亿元,比年初增加45.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4.1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0.1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84.38亿元,比年初增加40.53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5.8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5.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43亿元,下降0.2%;人身保险费收入4.32亿元,增长30.7%。保险赔款支出0.90亿元,增长0.9%。其中,财险支出0.74亿元,下降0.3%;人身险支出0.16亿元,增长7.2%。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年末城市道路长度598公里,面积999万平方米。全年新安装路灯2500盏。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558辆,运营线路长度260公里,年客运总量3210万人次。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5390万立方米,非农业人口用水普及率99.9%。非农业人口用气普及率达到98%。集中供热面积539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30.5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95.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7%。全年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量18.7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各级致力生态建市,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清理检查和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大力开展了“抓双创,防非典”活动,建立了环卫长效机制。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55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9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25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年末市区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面积4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噪声达标区6个,面积35.8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7.8%。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各级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95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3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45项。有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105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3.9亿元,增长50.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68%。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5万人;普通中学157所,在校学生21万人;小学576所,在校学生1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2787人;中等职业学校18所,在校学生2万人;幼儿园997所,入园儿童3.4万人,在园儿童6.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698人。

文化和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系统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强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年末全市共有艺术团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艺术馆1个,美术馆1个。广播电台1座,转播电台2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9.07%,电视人口覆盖率9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卫生事业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全市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4个,医院病床5387张。卫生技术人员679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026人,注册护士1873人。农村卫生及预防保健工作成绩斐然,重点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传染病发病率降为77.35/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除“四害”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有业余体育运动学校4所,在校学生365人,专职体育教练31人。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抗击“非典”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全国乒乓球俱乐部乙A比赛、全国青少年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山东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山东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等多次国家、省级体育比赛项目,共有近4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来我市参加比赛,进一步扩大了我市的影响。竞技体育再创新辉煌。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80枚,比上年增加30.78枚。其中金牌36枚,银牌17枚,铜牌27枚;全国性比赛13枚(金牌12枚,银牌1枚),全省性比赛67枚(金牌24枚,银牌16枚,铜牌27枚)。

十、市场物价

全市进一步加大了价格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市场物价监控工作,市场物价总体水平有所回升。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3%。其中非食品价格下降1.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1%,消费品价格下降0.5%。在调查的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与上年相比,食品类价格上涨3.4%,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3.8%,衣着价格下降6.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升1.2%,交通和通讯上升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升1.2%,居住类上升1.0%。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3.4%,其中,轻工业产品上升4.1%,重工业产品上升1.9%;生产资料上升3.3%,生活资料上升3.6%。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7.8%。

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升11.5%,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19.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5.9%;土地交易价格上升26.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就业

年末全市总人口278.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6万人。人口出生率10.29‰,人口死亡率5.87‰,人口自然增长率4.42‰。

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875元,增长6.1%;人均消费支出5844元,增长10.0%。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3台,电冰箱89台,洗衣机88台,空调器40台,照相机50架,摩托车64辆,影碟机62台,固定电话96部,移动电话92部,家用电脑24台,互联网用户9户,家用汽车3辆。

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06元,比上年增长5.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8元,增长1.8%。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67台,家用电冰箱23台,洗衣机14台。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6.2平方米。用市场化手段改革经济适用房补贴办法,首批解决城市住房困难户572户,提高了群众受益面和受益程度。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组织职业介绍洽谈会21次,多渠道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3.16万人,其中安置困难群众再就业231人,新增劳务输出1.6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6%。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6.63万人,与上年持平;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98亿元,增长7.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29元,增长9.9%。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指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3、人口数字为公安年报数。

4、本公报同时在日照统计信息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