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日照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09:43: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913次

日照市统计局

(2003年1月21日)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生态建市”战略,加快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2年,全市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扩大内需;对外实施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大力吸引外资,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中趋快的发展态势。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1.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3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99.80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2.2:40.2:37.6转变为20.4:41.4:3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421元,比上年增长12.2%。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2002年第四季度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32.48,反映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31.27。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通过精简机构和压缩人员编制,提高了各级政府机关的工作效能。同时,各级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市乡及乡以上企业完成改制879家,改制面达到97.2%。其中市属企业已完成改制138家,改制面达97.9%。企业改制上市初见成效,有两家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同时,加强了改制企业的监督管理,促进了公司制企业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各级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构和网络,落实目标责任制,积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推进的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有120个。年末已投产项目894个,在建项目595个,实际到位资金42.38亿元。

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委、市政府把争引大学作为缓解科技和人才瓶颈制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口,设立了大学科技园及其管理机构,出台了配套政策。清华、北大、南农大、山大等高等院校在日照设立了教学和研发基地,其中,曲师大日照校区、山东体育学院一期工程已建成开学,在校生总数达5235人。另有两所大学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非公有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年末全市有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83万户,从业人员4.95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2812家,从业人员4万人。非公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5%。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参保登记企业618家,参保人数达11.2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1.45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达6.07万人,参保单位达1261个;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达3.03万人,参保单位923个。累计收缴养老保险金7557万元,收缴失业保险金351万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340元,上调到每人每月380元。失业救助金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等不断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1162个,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9万人,累计筹集基本医疗金5941万元。年末共有社会敬老院184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共有床位2926张,收养2423人。发放救灾扶贫款563万元,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12861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11699人。社会福利企业48处,安置残疾人859人。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全市各级深入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方针政策,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种植结构、品种结构的调整力度,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逐步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5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受种植结构调整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粮食减产,但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效益提高。全年粮食作物面积16.4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6%,粮食总产量86.45万吨,下降6.5%;油料产量16.52万吨,下降12.5%;蔬菜产量151.90万吨,增长6.5%;瓜类产量20.06万吨,下降18.8%;烟叶1.47万吨,增长49.5%;茶叶1906吨,增长28.7%;水果21.92万吨,下降2.3%;蚕茧8260吨,下降20.9%。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16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66%。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肉、禽、蛋等畜禽产品产量增加。据抽样调查推算,2002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5.08万吨,增长5.2%;禽蛋总产量9.98万吨,增长5.3%;牛奶产量2661吨,增长42.1%;全年猪出栏116.61万头,增长3.6%;羊出栏123.72万只,增长7.8%;牛出栏5.35万头,增长4.6%。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1.2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9.05万吨,增长2.6%;淡水产品产量2.14万吨,增长4.2%。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1.1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86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9.18万台,农用汽车1719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42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042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31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各级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积极争引项目和资金,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经营管理,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2.4%;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7亿元,增长7.9%;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95亿元,增长3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37亿元,增长12.3%。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28亿元,增长10.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4.27亿元,增长22.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33亿元,增长16.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94%,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为100.94%,集体企业为96.85%,股份制企业为95.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97.28%。其中,大中型企业为99.42%,国有大中型企业为101.9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为97.30%,重工业为96.4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品产量有增有降。全市重点调度的工业产品中,全年布产量9516.9万米,增长15.0%;丝产量1382.4吨,增长30.1%;服装1451.2万件,增长14.2%;原盐2.97万吨,增长11.2%;白酒1.81万吨,下降3.1%;啤酒6.51万吨,增长9.6%;机制纸4.96万吨,下降8.2%;发电量44.29亿千瓦时,下降4.4%;化肥(100%)1.85万吨,增长2.8%;水泥235.79万吨,增长33.9%;自来水生产量4191万吨,增长1.6%;电话单机30.21万部,下降46.4%;农业运输机械13.90万辆,增长34.3%;摩托车5806辆,增长64.8%。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实现利润4.93亿元,增长2.8%;利税合计10.60亿元,增长2.7%。企业亏损面17.67%,降低1.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3亿元,增长7.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7.87%,降低8.6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8.04%,降低1.4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32.07%,下降39.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4.56%,降低0.6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2609元/人,增长14.7%。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资质等级五级及五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38家,与上年持平;施工单位工程1969个,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22.40亿元,比上年增长4.8%;竣工单位工程1103个,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17.20亿元,增长15.2%;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增长8.3%,其中投标承包面积21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4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房屋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率32.6%。在总投资中,县及县以上单位完成投资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国有及其他单位完成投资55.72亿元,增长27.3%。分项目种类看,在全部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15亿元,增长24.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36亿元,增长21.6%;其他投资(含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2.37亿元,增长8.3%。

县及县以上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施工项目40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90个;在建项目总规模71.13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68个,建设项目投产率41.8%,新增固定资产21.7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35.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省、市23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7.39亿元,其中建成投产9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农网改造二期工程、日照国家粮食储备库二期工程、莒县热电厂一期工程、五莲热电厂等。

五、运输、邮电、电业

全市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业改革,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运输能力,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17公里,其中国道148.3公里,省道412.2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78.5公里,一般公路中,一级公路10公里,二级公路999.9公里,三级公路299.2公里,四级公路929.5公里。客货运输有较大增长,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22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旅客周转量14.10亿人公里,增长15.6%;公路货运量1517万吨,增长11.9%,货运周转量7.10亿吨公里,增长12.2%;地方海上货运量16万吨,增长171.2%,海上货运周转量1.88亿吨公里,增长154.8%;铁路客运量29.18万人次,增长17.3%,铁路货运量3053.47万吨,增长17.6%。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805万吨,增长8.5%,其中日照港3136万吨,增长6.9%;岚山港669万吨,增长17%。港口集装箱运量62645标箱,增长49.3%,其中日照港60070标箱,增长48.1%,岚山港2575标箱,增长82%。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年末全市长途电路69305路,比上年增加1148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3842路端,增加2169路端。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49.22万门,本地网电话用户达40.12万户,比上年增加7.64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14.5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4.8万户。

电力事业继续发展。全社会用电量21.9亿千瓦时,增长12.9%,其中工业用电量14.4亿千瓦时,增长14.1%。全年完成供电量19.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4%;售电量17.9亿千瓦时,增长14.9%。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城市零售额46亿元,增长13.8%;县零售额14.21亿元,增长12.3%;县以下零售额14.71亿元,增长13.6%。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6.68亿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6.37亿元,增长26.7%;其他行业零售额11.87亿元,增长2.0%。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2.63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城市8.26亿元,下降23.9%;农村54.37亿元,下降0.5%。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270处,其中农副产品市场19处,生产资料市场9处。

在入世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全市对外经济贸易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进出口总值9.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进口2.51亿美元,增长71.6%;出口6.73亿美元,增长8.1%。扣除中煤日照分公司出口额,全市进出口总值为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6%,其中出口2.9亿美元,增长24.3%。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0052万美元,增长176.5%,实际利用外资5583万美元,增长55.1%。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6个,增长57.1%。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39份,合同额3760万美元,增长13.9%;完成营业额2480万美元,增长15.3%。外派劳务1850人次,期末在外2120人,分别增长14.2%和14.6%。全年累计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44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者445万人次,增长15.6%;国际旅游者2.1万人次,增长12.9%。在国际旅游者中,外国人20558人次,港澳台同胞539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9.4亿元,增长15.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12亿元,增长15.5%;旅游创汇344.23万美元,增长9.1%,其中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创汇的比重为14.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收支平衡。各级财税部门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0.4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4.0%;地方财政支出14.79亿元,增长15.7%。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全市金融系统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扩大贷款投放,提高经营效益,存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82.51亿元,比年初增加3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4.18亿元,比年初增加8.30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合计177.83亿元,比年初增加29.2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65.75亿元,比年初增加33.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1.5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3.1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43.83亿元,比年初增加28.94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0.64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43亿元,增长18.0%;人身保险费收入3.45亿元,增长48.1%。保险赔款支出0.89亿元,增长11.0%。其中,财险支出0.74亿元,增长10.4%;人身险支出0.15亿元,增长13.7%。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年末城市道路长度498公里,面积675万平方米。全年新安装路灯5700盏。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13辆,运营线路长度159公里,年客运总量3050万人次。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3520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99.5%。年末已有27.5万人用上了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5500吨,用气普及率达到95.2%。集中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25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358.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全年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量12.7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68%。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各级致力生态建市,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清理检查和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53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24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年末市区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40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噪声达标区5个,面积27.8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7%。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各级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73项。其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1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48项。有8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93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学生在内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8427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4841人;普通中学156所,在校学生21.9万人;各类职业中学10所,在校学生0.8万人;小学600所,在校学生18.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257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841人。幼儿园1157所,入园儿童3.7万人,在园儿童6.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701人。

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文化、广播电视系统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强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年末全市共有艺术团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艺术馆1个,美术馆1个。广播电台1座,转播电台2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9.39%,电视人口覆盖率93.21%。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2个,共有病床4860张。卫生技术人员7860人,其中医生3221人,护师、护士1906人。妇幼保健和预防保健工作成绩斐然,重点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全市已连续21年无霍乱疫情、14年无脊髓灰质炎、5年无麻疹病例发生,传染病发病率降至41.99/10万。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有业余体育运动学校4所,在校学生360人,专职体育教练32人。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成功争取了2005年国际欧洲级帆船世界锦标赛、2006年国际470级帆船世界锦标赛承办权。成功举办了“日照杯”2002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第20届省运会公路、场地、山地自行车比赛和沙滩排球赛等国家、省级体育比赛项目。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49.22枚,比上年增加22.22枚。其中金牌26.22枚,银牌12枚,铜牌11枚;全国性比赛7枚(金牌5枚,银牌2枚),全省性比赛42.22枚(金牌21.22枚,银牌10枚,铜牌11枚)。

十、市场物价

全市以清费治乱为重点,认真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活动,进一步加大了价格结构调整力度,市场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其中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7%,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0.2%,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3%。在调查的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与上年相比,食品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2.2%,衣着价格下降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1.8%,交通和通讯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3%,居住类上升1.6%。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1.1%。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1%,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6%;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0.7%。

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升12.0%,房屋租赁价格下降2.5%。

十一、居民生活与人口

全市各级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工资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3元,增长13%;人均消费支出5316元,增长10.3%。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1台,电冰箱88台,洗衣机86台,空调器29台,照相机50架,摩托车60辆,影碟机59台,固定电话95部,移动电话81部,家用电脑16台,互联网用户2户,私人轿车也开始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元,比上年增长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43元,增长16.5%。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49.5台,家用电冰箱22.3台,洗衣机8.5台。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7.1平方米。

居民储蓄继续保持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达113.27亿元,比年初增加13.7亿元,增长17.2%。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市累计组织职业介绍洽谈会295次,办理求职登记26965人次,办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4814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8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6.62万人,比上年下降2.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77亿元,增长8.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322元,增长10.8%。

年末全市总人口277.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3万人。人口出生率10.18‰,人口死亡率5.83‰,人口自然增长率4.35‰。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指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3、人口数字为公安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