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日照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09:42:07 来源:日照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96次

日照市统计局

20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生态建市”战略,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1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94.0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88.2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到24.3、39.1、36.6转变为22.2、40.2、37.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76元,比上年增长11.5%。按现行汇率折算,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全面推开,通过精简机构和压缩人员编制,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政府机关的工作效能。同时,各级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市乡及乡以上企业完成改制869家,改制面达到96.1%。其中市属企业已完成改制122家,改制面达97%。医药、价格、住房等各项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各级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构和网络,落实目标责任制,积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2001年已开工建设、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招引市外、国外的项目)达48个。

争引大学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市委、市政府把争引大学作为缓解科技和人才瓶颈制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口,设立了大学科技园及其管理机构,出台了配套政策。清华、北大、南农大、山大、山体、曲师大等6所大学的合作项目已开工建设。

个体私营经济继续发展。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7万户。从业人员4.23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2073家,从业人员3.11万人。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参保登记企业1041家,参保人数达11.1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1.29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达5.95万人,参保单位达1047个;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达3.35万人,参保单位680个。累计收缴养老保险金6164万元,收缴失业保险金255万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260元/人,上调到340元/人。另外,失业救助金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等不断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625个,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3.7万人。累计筹集基本医疗金2062万元。年末共有社会敬老院184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共有床位2818张,收养2416人。发放救灾扶贫款480万元。社会福利企业76处,安置残疾人1405人。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利用外资工作进展不平衡,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全市各级深入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种植结构,品种结构的调整力度,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逐步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但受上半年干旱和8月23日影响,部分农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5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粮食总产量92.51万吨,比上年下降19.4%;油料产量18.88万吨,下降1.0%;蔬菜瓜类产量167.29万吨,增长6.7%;烟叶0.98万吨,下降33.1%;茶叶1481吨,增长26.5%;水果22.4万吨,下降22.8%;蚕茧10443吨,增长30.2%。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58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6.88%。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肉、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增加。抽样调查推算,200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4.3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9.5万吨,增长10.8%;猪年末存栏99.6万头,下降3.8%;羊年末存栏95.1万只,增长2.8%;大牲畜年末存栏量12.1万头,下降29.9%。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9.9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海水产品47.8万吨,增长2.8%;淡水产品产量2.1万吨,增长13.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2.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04台,增长19.1%;小型和手扶拖拉机8.78万台,增长21.8%;农用载重汽车1602辆,增长23.2%;化肥施用量(折纯)13.55万吨,下降0.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1万吨,下降3.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各级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积极争引项目和资金,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经营管理,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市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62亿元,增长7.7%;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21.7%;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3亿元,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3亿元,增长22.0%。其中,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14亿元,增长9.5%。新产品增加值0.57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8.17亿元,增长15.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4.77亿元,增长13.3%。

工业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95%,比上年下降0.7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为99.44%,集体企业为94.99%,股份制企业为99.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96.95%。其中,大型企业为97.43%,国有大型企业为102.1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为96.29%,重工业为100.06%。

主要工业品产量有增有降。全市重点调度的工业产品中,全年布产量7413.7万米,增长18.9%;丝产量1083.61吨,增长10.8%;服装1310.44万件,增长15.5%;原盐2.67万吨,增长0.7%;白酒3.21万吨,下降5.8%;啤酒5.98万吨,增长11.1%;食用植物油2.21万吨,增长35.3%;机制纸5万吨,增长3.6%;发电量46.31亿千瓦时,增长17.1%;化肥(100%)1.8万吨,下降28.7%;水泥188.75万吨,增长31.9%;自来水生产量4127万吨,下降5.3%;电话单机56.37万部,增长11.4%;农业运输机械10.35万辆,增长9.7%;摩托车3522辆,下降67.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实现利润4.68亿元,增长117.3%;利税合计10.46亿元,增长56.7%。企业亏损面19.62%,降低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42亿元,下降47.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3.88%,提高16.8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9.28%,降低0.22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71.57%,提高59.9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6.51%,降低0.2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625元/人,增长6.7%。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资质等级五级及五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38个,施工单位工程1922个,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20.94亿元;竣工单位工程1368个,竣工产值14.46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52.73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48.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房屋建筑面积98.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地方完成投资73.7亿元,增长12.7%。总投资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9亿元,与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率32.2%。分项目种类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更新改造完成投资7.34亿元,增长29.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1亿元,增长77.8%;其他建设完成投资29.9亿元,增长1.6%。

施工项目增加,建设规模扩大。县及县以上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施工项目391个,比上年增加3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88个,增加34个;在建项目总规模103.4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07个,建设项目投产率52.9%,新增固定资产24.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5.9%。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省、市15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1.2亿元,其中当年建成投产6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新日线荷日段复线工程40公里,日照国家粮食储备库一期工程新建库容3万吨,莒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扩容工程新增库容1.5万吨。

五、运输、邮电、电业

全市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业改革,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运输能力,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43公里,其中国道148公里,省道414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78.5公里,一般公路中,二级公路903公里,三级公路215.5公里,四级公路646公里。客货运输有较大增长,全市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1988万人,比上年增长14.3%;客运周转量12.2亿人公里,增长16.1%。地方公路货运量1356万吨,比上年增长16.8%;货运周转量6.33亿吨公里,增长24.4%。地方海上运输货运量5.9万吨,下降81.2%;货运周转量0.74亿吨公里,下降91.2%。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506万吨,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933万吨,增长9.7%;岚山港完成573万吨,增长28.0%。港口集装箱运量达到41967标箱,增长18.6%。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年末全市长途电路68317路,比上年增加60321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1533路端,增加3341路端。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43.25万门,本地网电话用户达32.7万户,比上年增加8.4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12.2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4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5万户。

电力事业继续发展。全社会用电量19.41亿千瓦时,增长5.6%,其中工业用电量12.58亿千瓦时,增长3.8%。全年完成供电量16.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售电量15.54亿千瓦时,增长5%。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市的零售额40.41亿元,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5.61亿元,增长14.0%。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餐饮业零售额5.03亿元,增长26.1%;其他行业零售额11.63亿元,增长8.5%。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城市10.16亿元,增长7.7%;农村54.66亿元,下降1.0%。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293处,比上年末增加6处。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2处,生产资料市场15处。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拉力减弱的情况下,全市对外经济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进出口总额7.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进口1.46亿美元,增长46.3%;出口6.22亿美元,增长36.0%。扣除中煤公司出口额,全市进出口总额3.80亿美元,增长31.6%,其中出口2.34亿美元,增长22.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0%。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2个,合同利用外资3636万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39份,合同额3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营业额2150万美元,增长14.9%。年末在外人员1850人,增长14.8%。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86.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5%。其中,国内旅游者385万人次,增长7.4%;海外旅游者1.86万人次,增长12%。在国际旅游者中,外国人18193人次,港澳台同胞440人次。全年旅游收入16.88亿元,增长13.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6.6亿元,增长13.1%;旅游创汇315.48万美元,增长2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收支平衡。各级财税部门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财政支出12.78亿元,增长13.1%。

金融形势稳定。全市金融系统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扩大贷款投放,提高经济效益,存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60亿元,比年初增加22.91亿元,增长18.2%,比上年多增加10.4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76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3.37亿元,比年初增加19亿元,增长20.1%,比上年多增加9.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1.9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9.95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1.19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3.54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21亿元,增长21.4%;人身保险费收入2.33亿元,增长47.2%。保险赔款支出0.81亿元,增长16.8%。其中,财险支出0.67亿元,增长12.4%;人身险支出0.13亿元,增长46.1%。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年末城市道路长度472公里,面积657.6万平方米。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03辆,运营线路长度144公里,年客运总量2010万人次。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3065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99.18%。年末已有26.32万人用上了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5088吨,用气普及率达到94.07%。集中供热面积163.2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48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32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1%。全年垃圾粪便年无害化处理量8.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5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各级致力生态建市,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清理检查和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年内全市率先在全省通过环境保护“双控达标”验收。受天气干旱和北方沙尘暴的影响,市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156毫克/立方米,每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0.027毫克,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为0.015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年末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4个,面积35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3个,面积23.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8.2%。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各级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0项。其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3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38项。有3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71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2114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5249人;普通中学158所,在校学生22.40万人;各类职业中学15所,在校学生0.85万人;小学633所,在校学生19.2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2233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950人。幼儿园1088所,入园儿童6.1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594人。

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文化、广播电视系统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强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年末全市有艺术团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艺术馆1个,美术馆1个,广播电台2座,转播电台2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电视人口覆盖率95%。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9个,共有病床4809张。卫生技术人员6531人。其中医生3068人,护师、护士1810人。妇幼保健和预防保健工作成绩斐然,重点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全市已连续20年无霍乱疫情、13年无脊髓灰质炎、4年无麻疹病例发生,传染病发病率降至64.29/10万。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有业余体育运动学校5所,在校学生568人,专职体育教练58人。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全市获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27枚,比上年增加12枚。其中金牌7枚,银牌10枚,铜牌10枚;国际性比赛4枚(金牌2枚,银牌2枚),全国性比赛5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1枚),全省性比赛18枚(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9枚)。

十、市场物价

全市以清费制乱为重点,认真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活动,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0.5%,衣着类价格上升0.5%,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6%,医疗保健用品类上升6.5%,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8.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8.8%,居住类价格上升1.8%,服务项目类价格上升8.3%。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上升0.3%。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0%。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8%,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升0.4%;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2.3%;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2.1%。

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7.5%。

十一、居民生活与人口

全市各级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工资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996元,增长7.6%;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4818元,增长2.1%。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6台,电冰箱93台,洗衣机89台,照相机47架,摩托车58辆,影碟机44台,空调器16台,微波炉12台,电脑6台,移动电话34部,淋浴热水器43个。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82元,增长4.9%;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738元,增长21.4%。年末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彩电48台,家用电冰箱21台,洗衣机7台,照相机3架,摩托车37辆,电话机36部。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14.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9平方米。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岗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市累计组织职业介绍洽谈会77次,办理求职登记6172人次,办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3681人次。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17.11万人,比上年下降3.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48亿元,增长8.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424元,增长11.5%。

年末全市总人口276.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3万人。人口出生率10.46‰,人口死亡率5.72‰,人口自然增长率4.74‰。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指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3、人口数字为公安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