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泰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09:29:44 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64次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市委确定的“一个目标、三大重点、四个坚定不移”的思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7.2%,增幅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05.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477.9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272.6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8个、11.6个和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明显上升,达到55.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49.0%,提高5.1个百分点,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1.3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浮。今年以来,价格调控成效显著,2005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涨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全年分别上涨3.3%、0.8%、2.1%、2.3%和6.6%;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3.0%、1.9%、2.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分别比上年回落9.5和4.4个百分点。

劳动力就业成效显著。全年新增就业再就业7.8万人,新增市外劳务输出9.2万人,在外务工人数达47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3%。全市在岗职工49.3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6.1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371元,增长13.0%。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新成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6256人,转移就业1369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4.22%。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9630户,从业人员15.8万人,注册资金1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5.8%和14.7%;私营企业发展到10919户,从业人员23.7万人,注册资金137.6亿元,分别增长16.1%、31.9%和26.2%。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45.1亿元,增长39.8%,占GDP的52.0%。实现税收34.6亿元,增长45.9%,占全部税收的61.5%。民营经济在各经济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工业生产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20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9%。投资领域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171.4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34.4%。市场销售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232.6亿元,市场份额达85.0%。科技领域中,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459家,实现产值84亿元。外贸领域中,民营及其他企业出口18248万美元,增长15.3%,占出口总额的33.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消费率偏低。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种植业增加值7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林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6.7%;牧业增加值25.9亿元,与上年持平;渔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11.6%。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继续突出农产品区域特色优势,新增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5万亩,设施大棚5万亩,高值田面积10万亩。加快发展有机食品,新增有机食品基地面积4.9万亩,累计17万亩,其中有机蔬菜面积13.2万亩。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28.6万亩,基地面积达到48.7万亩,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奶业富民”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大幅度增长,奶牛存栏10.6万头,增长75.5%;牛奶产量20.7万吨,增长110.2%。

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增长。全市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喜获丰收,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油料、蔬菜因种植结构调整产量有所下降,畜产品有增有减。

渔业、林业稳步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1.4万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7.5万吨,增长4.2%。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5.9亿元,增长0.1%。

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4.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其中,联合收获机6973台,增长11.6%。机耕作业面积490.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5.2%。水利有效灌溉面积349.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4.0%。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到2298个,占全部行政村的63.9%,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了62.5%,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创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增速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增长25.4%;集体增长37.4%;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分别增长36.6%和98.5%。轻重工业分别增长66.2%和30.9%。大中型工业实现增加值217.5亿元,增长37.2%。

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统计的150余种工业产品中,120余种产品比上年增长,90余种产品增幅超过20%。

工业经济效益高速攀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8.9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利润63.1亿元,利税117.6亿元,分别增长83.0%和72.7%;实交税金总额45.8亿元,增长53.5%。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用比下降,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6.1%下降到22.6%。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78.7%,同比提高34.6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2005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2亿元,比上年增长4.2%。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09.8亿元,增长4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39.3亿元,增长54.1%;实现利税8.6亿元,增长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78.2亿元,增长44.7%。大项目对投资增长支撑力度增强,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10个,比上年增长54.6%,完成投资279亿元,增长56.8%。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机械电子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优势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86.2和35.6亿元,分别增长80.4%和78.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迅速攀升,投资额36.9亿元,增长71.8%。第三产业投资提速,完成投资139.2亿元,增长48.4%,同比提高35.9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24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38.0%;新增固定资产96.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36.7%。固定资产投资率由上年的51.6%上升到58.3%。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4亿元,比上年增长53.1%;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51.1%,住宅投资增长54.7%。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增长7.4%;竣工面积150.6万平方米,增长26.8%。商品房销售面积108.1万平方米,增长24.7%。商品房销售额19.1亿元,增长36.7%。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全年房屋销售价格、土地交易价格、房屋租赁价格分别上涨8.9%、13.4%、1.2%。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持续走高。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178.8亿元,增长15.0%,市场份额为65.4%;农村94.8亿元,增长16.7%,市场份额为34.6%。餐饮业26.5亿元,增长15.3%;批零业236.6亿元,增长15.2%。

汽车渐为消费新宠。2005年,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9%。汽车已由以往生产消费为主转变为生活消费为主,成为居民家庭消费升级换代的标志性商品。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4580.8公里,比上年增加189.6公里,公路密度59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4.2公里。全市公路货运量5347万吨,货运周转量25.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9%和15.8%;客运量3855万人,客运周转量24.2亿人公里,分别增长8.8%和18.4%。

民用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8.7万辆,比上年增长23.8%;其中私人轿车1.8万辆,增长31.6%。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3.3亿元,分别增长18.1%和12.9%。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312.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29.2万户,增长9.4%。移动电话106.9万户,增长25.8%。上网用户34.9万户,增长1倍多。其中宽带用户6.7万户,增加2.6万户。

七、对外经济、旅游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744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出口54476万美元,进口19984万美元,分别增长21.0%和32.5%。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38722万美元,增长30.3%,占出口总值的71.0%;加工贸易出口15485万美元,增长1.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8.4%。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50090万美元,增长23.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10348万美元,增长38%,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占工业制成品的21%,提高2.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12771万美元,增长26.7%,初级产品4385万美元,下降1.7%。农副产品出口5200万美元,增长7.2%。

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27个,合同外资额781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3%。实际利用外资52786万美元,增长72.8%。

对外劳务合作形势良好。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44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5072万美元,外派各类劳务和研修生5584人次,期末在外人员1367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5.4%、66.5%、66.9%和43.1%。

旅游业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3亿元,分别增长29.7%和35.1%。其中:国内游客1001.2万人次,旅游收入63.3亿元,分别增长29.9%和35.4%;国外游客9.8万人次,增长21.0%,旅游外汇收入3740万美元,增长28.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各项税收28亿元,增长39.5%,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9.0%,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49.1%和34.1%。国、地两税实现收入55.6亿元,增长31.7%,其中,国税35.1亿元,地税20.5亿元,分别增长29.1%和36.6%。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证。全市地方财政支出63.7亿元,增长23.7%;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49.4%,科技三项费用增长28.3%,农业支出增长29.5%。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36.3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01.7亿元,增长18.7%;各项贷款余额为427.3亿元,可比口径比年初增长21.1%。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农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新增农业贷款24.8亿元,中长期贷款24.1亿元,分别占全年新增贷款的31.5%和30.7%。

保险业加快发展。全市保险公司已发展至13家,比上年增加4家,分支机构达到48个,增加7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险收入3.1亿元,增长20.1%;人身险收入12.2亿元,增长13.3%。全年赔付额3.1亿元,增长24.7%。

九、科技和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全市40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00项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科研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63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全市80%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技术开发机构,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达到26家。专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10件,比上年增长81.0%,专利授权294件,增长12.0%。科技市场较为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187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2143人。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56项,增长9.8%;合同金额1.5亿元,增长31.0%。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新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7家,累计604家,其中国家级23家,省级17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13个,累计1002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45.6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8%,提高2.0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普通高校共招生2.4万人,在校生8.1万人;21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8万人;710所小学在校学生27.3万人;35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4万人。全年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0.9%,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1.0%,分别比上年提高0.1、10.8和1.0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9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9家,拥有藏书256万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春节文化活动20余项,参与群众20万人次。艺术创作表演喜获丰收,创作编排神话剧《碧霞元君》和大型组歌《日出泰山东方红》。各类艺术团体演出场次1万次。年内,10篇小小说荣获第二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1部电视专题片被全国总工会、中央电视台评为二等奖。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档案、广电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档案馆10个,馆藏总量56.3万卷,比上年增长1.1%,本年利用档案1.2万卷次,增长0.9%;广播电台节目6套,日播音时间达到84小时35分,增长16.7%。电视台节目6套,周播时间636小时01分,下降5.9%。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9%和96.0%。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88所,其中,医院74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所,妇幼保健机构7所,卫生院8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172张,卫生技术人员1887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358人,注册护士6080人,新型合作医疗人数309万人。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在国际比赛中,荣获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2枚。在国内比赛中,荣获奖牌总数96枚。群众健身活动成就显著,在全国老将田径比赛、少儿体育舞蹈公开赛和全省中国象棋、围棋、乒乓球、钓鱼、冬泳等多项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9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达1亿元。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以创建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为目标,实施了城市道路、垃圾和污水处理、开放式游园等重点建设工程及容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年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10.7亿元,新增道路面积18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天平湖公园、南湖公园相继对市民开放;第二污水处理厂竣工投产,梳洗河上游防洪通道和下游清淤工程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年末,城区公交标准运营车辆325标台,出租车1292辆,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31万立方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万立方米/日。

环境保护继续加强。全市完成环保污染治理投资7亿元,增长11.4%。本年竣工项目新增设计治理废水能力2万吨/每日,治理废气能力110万标立方米/时,治理固体废物能力788吨/日。淘汰改造4吨及以下燃煤炉灶近千台。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优良天数360天,烟尘控制区面积、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为165平方公里和89平方公里,分别增长95.3%和63.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二氧化硫达标率、工业废气烟尘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8%、96.7%、94.0%和88.1%,比上年提高0.4、0.1、0.3和0.5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育苗面积0.4万公顷,农田林网面积1.4万公顷。全市8处市级以上森林公园,建成6个义务植树基地,完成义务植树39万多株。年末森林面积1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3%,提高2.1个百分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加大,新增耕地面积845.4公顷。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73.2%、粪便无害化处理率74.2%,均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年内,泰安被评为山东省园林城市。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年末总户数165.9万户,总人口550.8万人,其中男性279.6万人,女性271.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50.8:49.2。年内,全市出生5.9万人,人口出生率10.8‰;死亡3.5万人,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加2.4万人,自然增长率4.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7元,比上年增长16.4%;人均消费性支出7211元,增长12.8%,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4.4%,下降0.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124元,增长11.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2元,增长24.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1%,下降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1.8平方米,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1.1平方米,钢混砖木结构住房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92.6%。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加强。全市最低保障救助2.4万户、5.6万人,发放低保金3013万元;其中城镇1.2万户、3.1万人,发放低保金2549万元;农村1.2万户、2.5万人,发放低保金464万元;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5处,床位5738张,收养各类人员5212人;社会福利企业115家,安置残疾人员2898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573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49万元。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收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8.8亿元,同比增收4.3亿元,增长30%。全市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达47.8万人,收缴保险费11.8亿元,为8.4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7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万人,收缴保险费1591万元,为3.5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347.1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4.2万人,为3.5万名失业职工支付失业保险金6509.5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2万人,支付医疗保险费4.4亿元。参加工伤保险25.5万人,支付工伤保险费5506万元。参加生育保险36万人,支付生育保险费1700万元。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所列人口数为公安户藉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