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泰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09:13:02 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04次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重点加快民营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0.0亿元、178.1亿元和148.3亿元,增长4.6%、12.6%和12.5%。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继续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处主导地位,在11.1%的经济增长率中,第二产业拉动6.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17.66:44.92:37.4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1.66个百分点,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89和0.7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截止到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6.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5792户,比上年增加1600户;个体企业6.3万户(不包括农村专业户),比上年增加1.2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额达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私营企业大户不断增加,雇工在100人以上的业户已达到14家;注册资本(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业户达到183家,其中超过千万元的有8家。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27.4%,占GDP的比重达到25.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交税金4.4亿元,增长68.1%,实交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23.1%,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全市地方国有企业已有30%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今年我市又有1家企业被省政府正式批准并完成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试点,2家企业经省政府批准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全市共有股份有限公司35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募集设立公司18家,发起设立公司11家,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家,股本总额达到28.41亿元,累计募集资金21.19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15.39亿元,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定向募集和发起设立等方式直接融资5.8亿元。

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目标顺利完成。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全市9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降到13.8%,低于国家最高标准1.2个百分点,列入国家重点考核的30户亏损企业已有24户摆脱困境,脱困面达80%,高于国家标准13.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3.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通过银行就近及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全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3亿元,机关事业单位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1亿元。全市企业参保职工27.9万人,覆盖面达93%,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10.9万人,覆盖面92%。34.5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医改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准备工作正全面展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效能不断增强,全市社会救济对象13.2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共有3.2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548万元。

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累计出售公有住房742.2万平方米,占可销售量的91%,归集售房款3.6亿元。房屋租金提租率达90%以上。累计筹集住房公积金3.4亿元,住房公积金归集率达到83.0%。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市化进程还不够快,经济外向度低,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制约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环境改善还不明显,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偏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70.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增长4.0%,林业增长2.7%,牧业增长5.2%,渔业增长5.6%。农林牧渔增加值比例为72.9:3.6:19.2:4.3。

粮食减产,经济作物收成较好。受干旱和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今年夏、秋两季粮食均有一成多的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34.3万吨,较上年减少32.4万吨,减产12.2%。经济作物中,蔬菜、瓜类总产632万吨,增长12.7%;水果产量47.1万吨,增长3.2%;油料产量19.2万吨,增长7.5%;棉花产量3639吨,减少13.4%。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全年播种面积36.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3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为0.4万公顷,减少0.1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为5.1万公顷,增加0.3万公顷;蔬菜、瓜类播种面积14.1万公顷,增加1.7万公顷。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0.6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0.3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5.3万公顷,育苗面积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3%,林木蓄积量525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据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87.1万头,比上年增长10.6%;牛存栏30.5万头,减少2.4%;羊存栏201.7万只,增长9.6%;家禽存栏2827.8万只,增长27.8%。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5.2万吨,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为20.5万吨,禽肉产量4.6万吨。禽蛋产量16.7万吨,增长14.7%。奶类产量为1.2万吨,增长40.5%。

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水产品产量6.5万吨,比上年增长9.6%。水产养殖面积1.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2%。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27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3%。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89.2万千瓦,增长2.3%;联合收获机4221台,增长35.5%。全年农村用电量6.9亿千瓦时,增长8.2%。化肥施用量(折纯)17.5万吨,减少3.4%。塑料薄膜使用量1.0万吨,增长18.9%。年末耕地面积32.8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3.9万公顷。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3.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52.1亿元,增长6.7%;集体工业完成17.7亿元,增长15.7%;股份制工业完成33.0亿元,增长10.4%。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3.1亿元和60.4亿元,增长15.5%和6.9%。市属及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61.6亿元,增长11.7%。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62.1亿元,增长8.2%。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销率为98.5%,大中型工业为98.4%,分别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非国有工业中,集体工业产销率为93.5%,股份制工业为97.2%,分别提高4.9和0.6个百分点。轻工业产销率为94.9%,重工业为98.0%,分别提高3.2和0.5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降明显。在全市统一调度的150余种工业产品中,有104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主要有:原盐20.2万吨,增长32.1%;白酒12.3万吨,增长62.9%;小麦粉20.3万吨,增长50.4%;机制纸13万吨,增长8.1%;纱5.1万吨,增长24.8%;布5321万米,增长24.4%;服装1973万件,增长15.5%;石膏板3893万平方米,增长47%;水泥325万吨,增长12.2%;化肥(折纯)36万吨,增长16.3%;内燃机468万千瓦,增长14.4%;电力电缆1.3万公里,增长48%;通讯电缆117万对公里,增长55.3%。比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产品有:原煤1823万吨,下降20.6%;煤气1988万平方米,下降28.2%;小型拖拉机10.1万台,下降2.3%;农业运输机械9万辆,下降36.7%;轻革63.4万平方米,下降38.3%。

工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市及以下工业实现198.4亿元,增长18.3%;实现利税22.5亿元,增长26.0%,市及以下工业实现18.2亿元,增长27.3%;实现利润6.5亿元,增长60.1%,市及以下工业实现7.7亿元,增长40.6%;工业亏损面为15.4%,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0亿元,下降20.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1.5%,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提高24.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达22.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县以上单位完成投资55.5亿元,增长45.5%。

在建规模有所放大。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包括农村和房地产投资项目)496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327个。施工项目在建总规模达183.2亿元,增加69.9亿元,比上年增长61.7%,为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积蓄了后备力量。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6%,占县以上投资的比重为21.3%,提高2.4个百分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在县以上投资中,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邮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完成21.2亿元,增长53.5%,所占比重为38.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平稳。初步测算,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323个,完成施工产值82.6亿元,增长3.1%。由于受工程款拖欠严重和工程转包层次太多等因素影响,全年实现利润2.4亿元,下降40%;利税总额5.5亿元,下降1.6%;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38722元/人,增长1.5%。

五、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生产和建设持续增长。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247.4公里,比上年新增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0.9公里,一级公路95公里。公路密度达54.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营业性货运量3854万吨,比上年下降9.0%,货运周转量19.4亿吨公里,增长13.0%;客运量2229万人,客运周转量11.7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6.8%和4.7%。

邮政电信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5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函件1708.4万件,下降15.9%;特快专递19.7万件,增长54.5%。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4亿元,增长22.9%;长途业务电路11113路,净增1992路。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43.7万户,比上年新增15.4万户,主线普及率8.1线/百人,增加2.6线。上网用户达到5万户,增加4.5万户。移动通讯扩张迅猛,移动电话用户22.2万户,增长1.5倍。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1亿元,增长6.5%,市场份额达34.2%;县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88.5亿元,增长7.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3.0亿元,增长8.9%;餐饮业零售额11.8亿元,增长11.4%,市场份额由上年的8.4%提高到8.8%。

批零贸易经济效益有所下滑。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利润4453.7亿元,下降10.5%;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066.6万元,比上年增亏561.1亿元,亏损面为29.1%,上升7.9个百分点。

集贸市场商品成交活跃。2000年底,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48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70个,生产资料市场17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178.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城市市场成交59.9亿元,下降2.7%;农村市场成交118.9亿元,增长12.5%。

七、对外贸易与合作

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05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1%。其中,出口13652万美元,增长50.7%,进口6897万美元,增长61.5%,全年贸易顺差6755万美元。在全部出口中,获权企业出口7587万美元,增长49.2%,三资企业出口6047万美元,增长58.1%;一般贸易出口7981万美元,增长82.5%,加工贸易出口5667万美元,增长21.3%。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市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9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7项;实际利用外资2596万美元,增长43.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232万美元,增长38.9%。

对外承包劳务业务扩大。全年累计批准对外承包劳务合同75份,合同总额4832万美元,增长1.0%;完成营业额4170万美元,增长22.5%;年内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109人次,年末在外人数2961人。

旅游业进一步活跃。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外国人2.9万人次、港澳同胞2.6万人次、台胞0.8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00万美元,增长91%。国内游客443.4万人次,增长3.4%;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21.8亿元,增长10.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财政总支出24.8亿元,增长12.5%,其中,灶内支出22.5亿元,增长11.5%。全市财政收支相抵,已连续14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在主要收入项目中,各项税收完成13.5亿元,增长6.1%,其中,增值税2.7亿元,增长1.5%;营业税2.5亿元,增长10.9%;企业所得税2.6亿元,增长27.7%;农业各税1.8亿元,增长9.8%。在灶内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9亿元,增长30.2%;支援农业及综合开发支出0.7亿元,增长13.7%;文体卫生广播事业费支出1.9亿元,增长5.6%;教育事业费支出4.9亿元,增长10.9%。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2.8亿元,增长12.7%;农村存款余额7.8亿元,增长12.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94.9亿元,增长11.8%。全市各项贷款余额为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短期贷款为148.7亿元,中长期贷款为28.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累计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现金支出740.3亿元,增长11.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0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9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69项;全年申请专利270件,授权216件,累计申请专利2209件,被确认为“全省专利工作试点市”;新建技术研究中心3个,科技成果推广中心7个;共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59项,补助经费741万元,贷款规模2.4亿元;全年市、县两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20%,其中市级科技三项经费1080万元,增长35%。

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进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2家,其中今年新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认定省级软件企业4家,新认定省级软件产品17项。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一区多园”的总体框架,大学科技园、归国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基地相继挂牌,浪潮科技园、巨菱工业园正式动工建设;开发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进区企业90家,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9亿元,区内高创中心孵化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2家。

科技兴农成效显著。引进选育农业良种20个,全市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农业技术组装配套开发应用普及率50%以上;有两项农业良种项目在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重大项目招标会上中标;8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初具规模;80万亩甘薯实现了脱毒栽培;肉牛杂交改良率40%,瘦肉猪良种化率90%,肉羊改良率43%,奶牛年平均产奶量提高到3000千克以上;20.3万亩水产养殖新品种更换率65%。

CAD技术应用取得新突破。我市被推荐为“国家CAD应用示范城市”,新认定“国家CAD应用工程示范企业”5家,市级CAD示范企业10家,全市应用CAD技术的企业已发展到60多家。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泰城建设日新月异。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4万平方米。建城区面积达41.2平方公里,比上年底增加2.1平方公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完成投资3.8亿元。公交运营车辆达到225辆;市内出租车1292辆。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31万立方米,增加5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面积达522万平方米。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增加,气化率达98%。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4%;污水处理率达42%。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一控双达标”任务基本完成,501个工业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其中依法关停的8个,自然达标的107个,限期治理达标的386个,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12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也全部完成。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提高,泰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值0.20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54毫克/立方米,下降8.5%。全市本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2.1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达67.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51.1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98.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2.8%,工业废水处理率98.6%、达标率83.8%。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1万人,在校生2.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1所,在校生6.8万人,其中普通中专18所,在校生2.3万人。普通高中31所,在校生6.5万人,增长24.2%;普通初中201所,在校生34.2万人,增长3.8%;小学1428所,在校生40.0万人,减少19.8%。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428人,在校学生3413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4201人,在校生1.1万人。在园儿童达6.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8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3%,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16所,拥有病床1.4万张,其中医院及卫生院159所,拥有病床1.3万张。全社会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其中医生7878人,比上年末增加203人;护师3905人,增加154人。全市中医医院拥有病床877张,比上年末增加10张;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06人,增加78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档案馆7个,馆藏总量36.9万卷(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拥有有线电视光缆1339公里。全市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达到31小时35分,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140小时18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9%和96.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省以上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组队参加的省比赛中,获得金牌16枚、银牌18枚、铜牌26枚,有40人次获得4至6名;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年内参加的全国比赛中有18人次进入单项比赛前6名,其中5人获得全国单项锦标赛冠军。积极承办各类大型比赛,圆满完成了三场“足协杯”主场比赛和一场中朝足球友谊赛的承办工作,完成了“山东省男子柔道锦标赛”和“山东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的承办工作。体育彩票发行工作进展顺利,成功地完成了两次即开型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筹集彩票公益金40多万元,积极向上级争取电脑彩票发行工作,首期51台电脑售票机已在全市一次试机开通。

十二、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2.1%;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4%;生活费用价格上升0.3%;农产品成交价格下降8.9%。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六类下降,分别下降2.2%、1.6%、0.3%、4.4%、5.5%和1.5%;服务项目和居住两类消费价格上升,分别上升21.8%和2.5%,成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十三、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支大幅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22.7元,比上年增长19.6%,增幅扩大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倾向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066元,比上年增长29%,增幅扩大21.4个百分点,高出可支配收入增幅9.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高档耐用品、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居住等方面的需求呈现旺盛的势头。全年人均食品支出1630.7元,比上年增长11.3%;衣着消费支出614.5元,增长19.1%;家庭设备用品支出715.9元,增长89.7%;医疗保健支出235.3元,增长3.5%;交通通讯支出375.3元,增长61.5%;娱乐教育文化支出699元,增长35.1%;居住支出511.8元,增长35.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4.6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9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111台、电冰箱94台、洗衣机83台、照相机55架、摩托车55辆、影碟机33台、空调器21台、微波炉17台、电脑10台、淋浴热水器62个、移动电话7部、组合音响18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82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增长5.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88元,比上年减少75元,下降4.8%。其中,食品支出756元,下降7.0%;衣着支出86元,下降18.3%;居住支出209元,增长2.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89元,下降17.8%;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62元,增长5.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2平方米。全市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39台、电冰箱7台、摩托车39辆、洗衣机8台、照相机4架。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提高。2000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49.8万人(不包括乡办、村办、私营和个体),比上年减少4.1万人,下降7.6%。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961元,增长18.0%。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52.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社会福利、救灾捐赠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38处敬老院供养老人4727人,集中供养率51.2%。全市社会福利企业188处,有残疾职工4338人。全市累计向灾区捐赠款物价值133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64万元。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3)根据国家规定,人口数据待第五次人口普查汇总完成后公布。

(4)本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