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泰安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3 09:10:47 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19次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乡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6.3亿元(根据上级新的核算要求,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由344.3亿元调整为32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6.1亿元、162.8亿元和127.4亿元,增长2.7%、13.1%和12.9%。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全市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加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11.0%的经济增长率中,第二产业拉动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6.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兼顾,发展较快,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99年,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18.55:45.69:35.76,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上升0.03和1.95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截止到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3万户,从业人员47.2万人,注册资金1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4.4%、和13.3%;私营企业发展到4144家,从业人员5.8万人,注册资本(金)13亿元,分别增长4.3%、7.4%、和11.1%。私营企业大户迅速增加,雇工在100人以上的业户已达到15家;注册资本(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业户达到163家,其中超过千万元的有5家。个体私营经济纳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3.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全市4848户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已改制3751户,改制面为77%。其中,国有企业494户,已改制333户,改制面为67.4%;集体企业4355户,已改制3418户,改制面为78.5%。改制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股份有限公司20户,有限责任公司221户,股份合作制292户,企业兼并54户,出售拍卖619户,承包经营714户,租赁经营931户,分立经营49户,托管经营16户,企业破产68户,合伙制55户。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今年被省政府正式批准并完成发起设立的有1家,经省体改委批准筹建的有2家,全市累计被省政府正式批准并完成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试点的已达8家。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成效显著,上市公司配股、企业间接上市等募集资金近6亿元。债转股工作开局良好,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实施“债转股”,其资产负债率由80%降到25.5%。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企业中,有27.6万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36.2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社会保险覆盖面达95%。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效能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城乡保障对象2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459万元。泰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的每月人均140元调整为180元。全市建立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284个,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56.5%。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普遍调整,泰山区、新泰、肥城由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260元,郊区、宁阳、东平由160元调整为220元。

住房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年市场销售住房面积4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1%,其中销售给个人28.5万平方米,增长24.3%,个人购买住房占63.5%。房改出售公有住房累计590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归集率达到79.5%。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增长7.9%,林业下降11.0%,牧业增长5.7%,渔业增长8.2%。农林牧渔总产值比例为69.6:3.2:23.7:3.5。

主要农产品收成较好。全年粮食总产量266.7万吨,比上年增长1.1%,属历史上仅次于1996年的第二个丰收年。经济作物中,蔬菜、爪类总产560.7万吨,增长7.5%;水果产量45.7万吨,增长8.1%;受干旱和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油料和棉花总产分别下降1.1%和39.1%。

种植结构逐步优化。粮食作物全年播种面积38.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7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为0.6万公顷,减少0.4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为4.8万公顷,增加0.2万公顷;蔬菜、瓜类播种面积12.5万公顷,增加0.7万公顷。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共完成成片造林1.37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2.4万公顷,育苗面积0.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1.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563万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畜牧业生产逐步回升。据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69.2万头,比上年下降4.5%;牛存栏31.3万头,增长1.4%;羊存栏184万只,增长11.0%;家禽存栏2212.8万只,增长4.2%。全年生猪出栏187.8万头,下降3.7%;牛出栏11.2万头,增长10.6%;羊出栏150.6万只,增长11.5%;家禽出栏2885.4万只,增长0.5%。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1.9万吨,比上年下降3.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为17.7万吨,禽肉产量4万吨。禽蛋产量14.6万吨,增长12.0%。奶类产量为0.9万吨,增长19.8%。

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市水产品产量5.9万吨,比上年下降1%。水产养殖面积1.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9%。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25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7.2万千瓦,增长10.9%;联合收割机3114台,增长1.1倍。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8.1万吨,增长4.2%。年末耕地面积32.9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1.1万公顷。农村通电、通车、通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又有较大提高。到年底,全市通电户数已达100%,通车村庄达到99.6%,通电话村庄达到96.3%,自来水受益村庄达到51.3%。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49.2亿元,增长10.9%;集体工业完成19.2亿元,增长15.8%;股份制工业完成24.1亿元,增长16.0%。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1.7亿元和59亿元,增长15.4%和13.5%。市属及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52.7亿元,增长17.5%,快于省及以上17.4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61.3亿元,增长12.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0%,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8.5%,大中型工业为98.0%。非国有工业中,集体工业产销率为90.8%,股份制工业为97.1%,股份合作制工业为9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为96.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为92.4%。重工业产销率为97.3%,高于轻工业4.1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降明显。在全市统一调度的150余种工业产品中,有100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原盐23万吨,增长74%;化肥(折纯)31万吨,增长25.8%;石膏板2649万平方米,增长22.5%;水泥320万吨,增长11.9%;内燃机408万千瓦,增长54.6%;小型拖拉机10.3万台,增长122.5%;农用运输机械14.3万辆,增长26.2%;电力电缆8890公里,增长8.3%;发电量74.7亿千瓦时,增长3.2%。比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产品有:原煤2093万吨,下降3.1%;白酒6.1万吨,下降6.4%;啤酒11.1万吨,下降14.3%;轻革106.8万平方米,下降43.3%;变压器103.9万千伏安,下降3.2%。

工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市及以下工业实现176亿元,增长17.7%;实现利润5亿元,增长13.3%,市及以下工业实现6.4亿元,增长60.6%;实现利税18.2亿元,增长9.1%,市及以下工业实现15.7亿元,增长29.8%;工业亏损面为14.1%,比上年下降7.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9.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缩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9亿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县以上单位完成投资38.6亿元,下降11.3%。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7.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县以上投资的比重为18.9%,提高2.6个百分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在县以上投资中,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邮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完成12.7亿元,增长6.4%,所占比重为32.9%,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在建重点工程16项,完成投资8.3亿元。在确定的国家、省和市重点建设项目中,京沪高速公路化临段和济泰段,以及泰曲路共完成投资5.6亿元。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初步测算,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334个,完成施工产值80.1亿元,增长4.5%。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95亿元,增长58.4%;利税总额5.6亿元,增长54.4%;全员劳动生产率38154元/人,增长1.4%。

五、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237.7公里,比上年新增54.5公里,增长1.3%。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里程3317.4公里,增加88.4公里,增长9.8%;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0.9公里,增加72.4公里,增长1.1倍。公路密度达54.6公里/平方公里,比上年增0.7公里。全市营业性货运量0.4亿吨,货运周转量17.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0.7%和3.0%;客运量0.2亿人,下降3.2%,客运周转量10.9亿人公里,增长1.2%。

邮政电信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501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国内函件2027.5万件,增长26.2%;特快专递12.8万件,增长37.7%。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4亿元,比上年增长40.3%;长途电路9121路,净增4228路。电话普及率达到7.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3部。移动通讯迅速扩张,移动电话用户8.7万户,增长1.2倍。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3亿元,增长6.5%,市场份额达34.4%;县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82.5亿元,增长7.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3亿元,增长8.6%;餐饮业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0.8%,市场份额由上年的8.1%提高到8.4%。

集贸市场商品成交活跃。1999年底,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488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73个,生产资料市场15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1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城市市场成交61.6亿元,增长0.2%;农村市场成交105.6亿元,增长20.2%。

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实现利税1.1亿元,增长58.3%;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2亿元,比上年减亏0.25亿元,亏损面为28.9%,下降1.4个百分点。

七、对外贸易与合作

外贸出口形势转好。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13331万美元,其中,出口90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贸易顺差4791万美元。在全部出口中,获权企业出口5090万美元,增长37.5%,三资企业出口3971万美元,下降13.6%;一般贸易出口4372万美元,增长25.4%,加工贸易出口4673万美元,下降4.8%。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市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8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6项;实际利用外资1808万美元,增长10.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07万美元,增长37.1%。

对外承包劳务业务扩大。全年累计批准对外承包劳务合同74份,合同总额4785万美元,增长5.0%;完成营业额3403万美元,增长17.0%;年内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199人次,年末在外人数3080人。

旅游业进一步活跃。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9%,其中外国人2.4万人次、港澳同胞2.2万人次、台胞0.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84.9万美元,增长78.1%。国内游客428.8万人次,增长5.9%;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19.8亿元,增长17.8%。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GDP的比重达到4.8%,提高0.2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22亿元,增长7.0%,其中,灶内支出20.2亿元,增长8.2%。全市财政收支相抵,已连续13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在主要收入项目中,各项税收完成12.7亿元,增长12.2%,其中,增值税2.6亿元,增长14.9%;营业税2.3亿元,增长3.8%;企业所得税2亿元,增长23.8%;农业各税1.6亿元,增长22.0%。在灶内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4亿元,增长11.3%;支援农业及综合开发支出0.6亿元,增长16.0%;文体卫生广播事业费支出1.8亿元,增长2.9%;教育事业费支出4.4亿元,下降1.5%。

金融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42.5亿元,比年初增长8.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6.8亿元,增长6.3%;农村存款余额6.9亿元,增长44.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74.5亿元,增长6.7%。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为223.6亿元,比年初增长6.0%,其中,短期贷款为149.6亿元,中长期贷款为40.7亿元。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累计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现金支出663.8亿元,增长14.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科学技术

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共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96项,其中国家级24项。全年取得市以上重要科技成果275项,129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奖励,其中,省科技进步奖14项,省星火奖3项。科技信息网络一期工程建设8个网络节点,培植76个工作点。全年申请专利246件,完成科技、专利信息检索查新160项,专利代理110件。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区企业57家。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年市、县两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市直增长45.8%;科技贷款2.3亿元;争取项目补助经费拨款446万元;建立了1500万元的高新技术发展基金。

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突出。全市科技贡献率达49.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6亿元。通过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推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90%,共创建良种产业化开发样板700余个;全国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泰安基地已初具规模,应用CAD的企业发展到30余家;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技术贸易机构80家,全市累计达到726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实现产值24亿元,技工贸收入24.6亿元。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泰城建设日新月异。泰城西区开发建设陆续展开,集标志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泰山大街工程建成通车。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倍;建城区面积达39平方公里,增加1.9平方公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76.7%;公交运营车辆达到255辆,比上年增加7辆;市内出租车达到1621辆,增加341辆。城区供水总量6173万立方米,增长6.7%;日综合生产能力26万立方米,与上年持平。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增加,气化率在95%以上;城市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2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2.9%。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控双达标”取得较大进展,完成了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12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全市369个工业污染源中已有318个实现达标排放,达标率为86.2%。其中,85个废水污染源中有84个达标排放,达标率为98.8%;284个废气污染源中有234个达标排放,达标率为82.4%。全市投入污染治理资金5779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达64.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33.8平方公里。全市废气净化处理率97.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0.6%,工业废水处理率97.0%、达标率74.8%。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5所,招收本专科学生0.8万人,在校生2.2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1所,在校生7.5万人,其中普通中专17所,在校生2.5万人,增长3.1%。普通高中在校生为5.2万人,增长15.2%;普通初中在校生为32.9万人,增长8.8%;小学在校生49.9万人,减少14.3%。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园儿童达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50人。市属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801人,在校学生357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4747人,在校生1.4万人。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各类医院及卫生院217所,拥有病床1.4万张。全社会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其中医生7675人,比上年末增加448人;护师3751人,增加257人。全市中医医院拥有病床867张,比上年末增加17张;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228人,增加74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有两项作品获省第五届精品工程奖;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档案馆7个,馆藏总量35.9万卷(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拥有有线电视光缆814公里。全市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达到39小时30分,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147小时35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5%和96.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向省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50多名优秀运动员,在参加国内外各类比赛活动中,有16人次进入录取名次,其中,有5人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冠军,1人获得第三名,1人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米跳板冠军。全市有10人被评为一级教练,7人被评为二级教练,2人被评为三级教练。

十二、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2.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8%;生活费用价格下降1.0%;农产品成交价格下降10.7%。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五类下降,分别下降3.7%、3.0%、0.4%、1.3%和5.6%;服务项目、居住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三类消费价格上升,分别上升30.3%、3.2%和0.5%,成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十三、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84.5元,比上年增长9.6%。居民消费倾向有所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925.7元,比上年增长7.6%。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高档耐用品、医疗、娱乐教育文化、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需求仍呈现旺盛的势头。全年人均食品支出1464.8元,比上年下降2.8%;衣着消费支出515.8元,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支出377.3元,增长34.1%;医疗保健支出227.4元,增长26.3%;交通通讯支出232.4元,增长6.4%;娱乐教育文化支出517.3元,增长12.0%;居住支出377.2元,增长13.2%。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3.7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9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104台、电冰箱88台、洗衣机69台、照相机53架、摩托车49辆、影碟机33台、空调器10台、微波炉10台、电脑6台、淋浴热水器53个。

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50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3元,比上年减少179元,下降10.3%。其中,食品支出813元,下降6.3%;衣着支出105元,下降7.1%;居住支出204元,下降38.7%;耐用品支出108.2元,增长14.0%;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54元,增长1.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4.1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全市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39台、电冰箱9台、摩托车39辆、洗衣机8台、照相机7架。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1999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53.9万人(不包括乡办、村办、私营和个体),比上年减少1.9万人,下降3.4%。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1.6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898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

社会福利、救灾捐赠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38处敬老院供养老人5031人,集中供养率50%。全市社会福利企业234处,职工1.2万人,其中残疾职工5242人。全市累计向灾区捐赠款物价值470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904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10.9‰,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5.0‰。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38.6万人,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3.7%。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54.2万人,占总人口的28.6%;农业人口384.4万人,占总人口的71.4%。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3)本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