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威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7:14:22 来源:威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37次

威海市统计局

2009年2月18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的奋斗目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8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2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8.56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559.51亿元,增长16.5%。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7∶61.78∶30.15优化为7.43∶61.14∶31.4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519元,增长11.8%。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51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8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5%。初步统计,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7.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8.97亿元,增长12.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187元,增长14.5%。

价格总水平逐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4.6%,涨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1.3、2.6和3.5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消费品价格上涨5.3%。八大类价格指数呈现“七涨一落”格局,食品类上涨12.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8.7%、衣着类下降4.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3.3%、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4%、居住类上涨2.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从生产价格看,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涨幅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3和2.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3%,涨幅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下行、出口下降、效益下滑,财税和居民增收困难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就业形势和节能降耗的压力加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59.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64.6亿元,增长6.1%;林业产值1.9亿元,下降5.1%;牧业产值49.46亿元,增长2.1%;渔业产值139.53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3亿元,增长31.1%。全年粮食总产量100.13万吨,增长5.2%,其中,夏粮产量44.19万吨,增长5.7%;秋粮产量55.94万吨,增长4.8%。花生总产量26.43万吨,增长5.6%;水果总产量75.1万吨,增长10.3%。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7276公顷,农田林网新增和改善面积3593公顷,四旁(零星)植树605.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38.2%。年末实有林业自然保护区3个,总面积12704公顷。

畜牧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8万吨,增长13.3%,其中,猪肉7.79万吨。奶类总产量26.35万吨,增长3.5%。禽蛋类总产量10.64万吨,增长11.4%。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05.64万吨,增长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02.53万吨,增长4%;淡水产品产量3.12万吨,增长8%。水产养殖面积51301公顷,增长8.3%;养殖产量达122.41万吨,增长7%。海洋捕捞产量83.23万吨,增长0.1%。

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26.06万千瓦,增长30.3%;农用排灌机械动力34552台,增长19.6%;农用拖拉机298154台,增长33.4%;农用汽车4839辆,减少1218台。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9.47万公顷,机播面积19.48万公顷,机收面积17.06万公顷。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农村用电量22.01亿千瓦时,下降4.7%。全年化肥施用折纯量11.55万吨。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91.95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51.21千公顷,增长0.3%,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01.21千公顷,增长3.3%。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善了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工程,改造农村公路392.6公里,新增通油路村425个;更新改造165个村的自来水工程。新建户用沼气1.7万户,户用沼气达到3.08万户,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19.4%,提高10个百分点。推进农村中小学“食暖行”工程,改善了117所学校的设施条件。为300个村安装体育健身设施。加强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放“家电下乡”补贴710万元,惠及3万农村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8.8%,农村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建成率达到95.7%,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654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到2017家,实现增加值1003.26亿元,增长10.8%。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4.21亿元,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85.75亿元,分别增长9.4%和8%;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增加值70.16亿元,增长19.8%;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55.17亿元,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65.9亿元,增长14.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12.08亿元,增长11.4%。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42.41亿元,增长7.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14.49亿元,增长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88.77亿元,增长12.3%。

工业效益状况较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196.47亿元,增长19%;实现利税总额293.87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总额192.69亿元,增长14.9%。产品销售率98.73%,成本费用利润率5.2%,全员劳动生产率170762元/人,增长11.7%;资本保值增值率119.6%,总资产贡献率19.1%,资产负债率52.8%,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33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2.36。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利润增幅超过平均增速。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在全部422家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中,有施工任务的37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79亿元。全市建筑业共实现增加值76.59亿元,增长2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6.14亿元,增长23.7%。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93亿元,增长3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1.73亿元,增长5.9%,其中完成工业投资425.4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4.48亿元,增长46.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较快。重点支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36.56亿元,增长36%,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1108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1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31.7%,新增固定资产468.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0.6%。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150.22亿元,增长58.5%。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133.93亿元,增长58.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22亿元,增长4.1%;办公楼投资0.52亿元,下降58.5%;其他投资9.55万元,增长229.1%。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340.22万平方米,增长25.6%;竣工面积311.45万平方米,增长19.1%;商品房销售面积345.57万平方米,增长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98%。商品房销售额103.74亿元,增长12.6%,其中住宅销售额占到97.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20.5公里(含农村公路),增长0.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旅客周转量46.36亿人公里,增长13.5%,其中,铁路2.6亿人公里,增长10.8%;公路41.46亿人公里,增长15.96%;海运2.3亿人公里,下降14.2%。完成货物周转量189.73亿吨公里,增长12.8%,其中,铁路6278.5万吨公里,下降28.6%;公路81.3亿吨公里,增长64.8%;海运107.8亿吨公里,下降8.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客运量5979.3万人次,增长18.7%;货运量8455.4万吨,增长16.2%。港口货物吞吐量3700万吨,增长16.4%;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箱,增长20%。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主营业务收入18.8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主营业务收入2.53亿元,电信业务主营业务收入16.3亿元。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03.5万门,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90.2万门,增长24.9%。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19.66万户,减少2.45%;移动电话用户190万户,增长19.7%。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5部/百人。

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1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8.82亿元,分别增长16.6%和21.5%,其中,国内游客1585.96万人次,旅游收入149.21亿元,分别增长16.8%和23%;国外游客28.83万人次,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3733万美元,增长10.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在居民收入提高、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及消费需求多样化等多重因素的带动下,消费市场不断升温。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62亿元,增长23.2%,增幅创10年来新高。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1.07亿元,增长24.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0.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0.51亿元,增长17.1%,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2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2.03亿元,增长9.1%,拉动零售总额增长0.3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城乡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355.02亿元,增长23.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8.6亿元,增长21.6%。

非公有贸易经济更趋活跃。非公有贸易经济总量、经营领域、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非公有贸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8.76亿元,增长2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2.1%,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私有贸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8.4亿元,增长2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0%,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大幅攀升,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58.5%,日用品类增长40.8%;住房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6%,家具类增长31.3%,金属材料类增长60.9%;汽车消费持续升温,实现零售额20.8亿元,增长19.7%;油品类消费处于高位,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4.4亿元,增长82.7%。

七、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增势放缓。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深化,国际市场外贸需求明显减少,我市外贸进出口明显放缓。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8.05亿美元,增长10%,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额43.5亿美元,增长10.8%;出口总额74.55亿美元,增长9.6%。全年对韩国、欧盟、美国和日本四大传统市场出口额56.2亿美元,增长4.1%,占出口总额的75.4%,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市对非洲、东南亚、南美洲、中近东、独联体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45.7%、24.1%、52.6%、18.6%和103.5%。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额26.96亿美元,增长15.8%,占出口额的36.2%;加工贸易出口47.34亿美元,增长6.6%,占出口额的63.5%,其他贸易出口0.24亿美元,下降19%,占出口额的0.3%。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35.49亿美元,增长12%,占出口总额的47.6%,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快速发展。全年实际外汇到账外资5.26亿美元,增长31.3%。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快境外投资步伐,新增境外企业26家,创出历史最好水平。新增项目中中方投资额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有6个,其中过1000万美元的有3个。全年对外承包劳务业务保持良好态势,完成营业额32919万美元,增长15.7%。

对内招商引资持续发展。全年引进国内资金287.64亿元,增长10.7%;内资项目609个,其中,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22个,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政税收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0.63亿元,增长15.6%,其中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93.67亿元,增长14.2%,占GDP比重为5.3%,提高0.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6.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一般预算内财政支出122.22亿元,增长18.3%。

全年共实现两税全部收入126.44亿元,增长10.6%。其中,实现税收收入124.29亿元,增长10.6%;海关代征8.95亿元,下降3.7%。

金融业运行健康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56.25亿元,比年初增加158.15亿元,增长15.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126.37亿元,比年初增加153.15亿元,增长15.7%。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700.51亿元,比年初增加116.88亿元,比年初增长20%,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242.99亿元,比年初增加6.55亿元,增长2.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791.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8亿元,增长14.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778.45亿元,增长16%。短期贷款370.29亿元,增长2.7%,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农业贷款比年初分别增长17.9%和5.2%,商业贷款下降19.9%;中长期贷款323.95亿元,增长24.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业增长较快。全年所有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0.8亿元,增长30.8%,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4亿元,增长22.6%;人身险保费收入22.4亿元,增长34.1%。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0.5亿元,增长9.1%,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和给付4.9亿元,增长32.4%;人身险支付赔款和给付5.6亿元,下降5.6%。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39项,增长31%。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际先进水平25项、国内领先水平105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97项,其中,省级奖励12项。首次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2924件,增长52.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00件,增长149.2%。专利授权1079件,下降8.6%,专利实施量1182件,增长5.7%。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新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总数达到106家,其中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总数达到54家;企业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03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9%,比年初提高1.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8.9亿美元,增长10.4%,占出口总额的25.4%。

“名牌战略”稳步推进。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9个;山东名牌产品达到107个,新增16个;全国驰名商标达到12个,新增2个;山东著名商标达到74个,新增10个。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49665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9642人;成人中专8所,在校学生3728人;职业高中20所,在校学生17445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43628人;普通初中91所,在校学生113949人;小学139所,在校学生11085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93人,在校生40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4702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8个,博物馆7个,电影公司5个,其中电影院4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不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25所,其中,医院23所,卫生院64所,门诊部1所,采血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3所,疾病防疫中心(防疫站)5所,妇幼保健机构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513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9613张。卫生技术人员13843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596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80枚,其中,金牌65枚,银牌60枚,铜牌55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92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全年发电量62.27亿千瓦时,下降1.5%。实际用电量70.43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工业用电量47.23亿千瓦时,增长1.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25亿千瓦时,增长8.2%,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5.92亿千瓦时,增长9.2%。全年供水总量5954万立方米,下降5.9%。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30万人,用气普及率99.63%,天然气供气量2980万立方米,增长52.9%。集中供热面积达1897万平方米,增长7.8%。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49条,线路网长度190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648公里,公共汽车822辆,增长12%。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944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4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425辆。

环保事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70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面积1406平方公里。水环境功能区11个,水环境功能区划河长423.6公里,面积2351.7平方公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污染减排项目34个,投资额6.2亿元。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负增长。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6.85‰,人口死亡率7.64‰,人口自然增长率-0.79‰,连续10年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2.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20.78万人,占总人口的47.9%;农业人口131.45万人,占总人口的52.1%;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1.1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7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8495元,增长9.8%;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07%和35.84%,分别下降0.82个和0.8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521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01元,增长6.2%。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9.7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9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3平方米,增加2.28平方米。

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单位70家,共有床位13888张,收养8037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市有55.9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0.3万人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60.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4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有8017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大病救助数额分别提高到4万元和2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由44元提高到80元。发放政府助学金4354万元,受助学生4.2万人。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为低收入群众提供5998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威海统计年鉴-2009》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本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畜牧业产量、水产品产量及其产值增长速度的计算基数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做了相应调整。

5、常用耕地面积因统计渠道发生改变,与上年不可比,本公报所列数据取自2008年威海市国土资源局统计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