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威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7:12:20 来源:威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89次

威海市统计局

2006年1月27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1161”发展目标和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9.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12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25.42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336.22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2%、62%和28.8%。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1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8%,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7.92万人,增长5.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9.4亿元,增长28.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785元,增长19.8%。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5.3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

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在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居民消费价格中,非食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6%,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居住等项目价格分别上涨3.1%、1.5%、0.8%、0.4%和5.1%,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等项目价格分别下降3.1%和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与上年持平。在生产领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今后尚需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

农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94.97万吨,增产4.1%,其中夏粮产量43.88万吨,增产5.3%;花生总产量24.58万吨,增产1.7%;果品总产量58.03万吨,增长5.4%。

畜牧业发展良好。肉类总产量达到11.56万吨,增长9.2%,其中猪肉8.49万吨,增长12.2%。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水产品产量达252.21万吨,增长3.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48.38万吨,增长3.3%。水产养殖面积63443公顷,增长2.8%;养殖产量达139.85万吨,增长0.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71.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8890台,增长1%;农用拖拉机20.22万台;农用汽车5932辆,增长14.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8万吨,增长2.7%;农村用电量19.2亿千瓦时,增长23.3%。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64.91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3.03千公顷,增长7%。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国有及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均为此口径,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72.32亿元,增长29.3%。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4.94亿元;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47.36亿元,增长15%;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3.49亿元,增长43.5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20.57亿元,增长23.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12.53亿元,增长53.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3.5亿元,增长20.5%。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56.86亿元,增长18.5%。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07.63亿元,增长28.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64.7亿元,增长29.6%。

“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22.1%,比“九五”时期提高9.4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在重点考核的33种产品中,较上年同期增产的有22种,其中增幅前五名的产品分别是:传真机166%,纱164%,机制纸及纸板163%,中成药155%,农业运输机械146%,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氮肥、交流电动机、布、平板玻璃、服装、通信及电子网络电缆、皮鞋、泵、橡胶轮胎外胎也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62.02亿元,增长38.3%;实现利税总额200.12亿元,增长33.5%;实现利润总额135.84元,增长36.6%。产品销售率98.59%,下降0.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73%,下降0.0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30002元/人,增长24.7%;资本保值增值率134.46%,提高18.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0.94%,提高1.4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43%,下降3.09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67次,下降0.03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城镇规模以上投资490.6亿元,增长26.6%;农村规模以上投资173.3亿元,增长21.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8.3亿元,增长27.7%。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47.8%,新增固定资产291.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3.9%。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23.8万平方米,增长34.4%;竣工面积188.6万平方米,增长21.4%;商品房销售面积190.3万平方米,下降2.9%。商品房销售额37.1亿元,增长5.1%。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

“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866.4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4.7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48.9%,比“九五”时期提高40个百分点。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增长迅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80.4公里,比上年增加152.1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40.6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8.1%,其中铁路1.77亿吨公里,下降19.9%;公路40.3亿吨公里,增长27%;海运98.6亿吨公里,增长81.3%。旅客周转量完成32.9亿人公里,增长12.7%,其中铁路1.6亿人公里,增长6.5%;公路29.3亿人公里,增长13.8%;海运2亿人公里,增长3%。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219.2万吨,增长41.8%。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01.3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1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17.7万户,移动电话104.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7.1部/百人,增长17.7%。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8亿元,增长15.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4.79亿元,增长15.9%;餐饮业零售额32.38亿元,增长17.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发展较快,零售额为75.36亿元,增长30.8%;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为7.37亿元,增长47.6%。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1.8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7倍,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3.7%。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外贸进出口增长迅速。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75.47亿美元,增长34.9%,其中进口总额28.13亿美元,增长31.1%;出口总额47.34亿美元,增长37.2%。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额16.09亿美元,增长33.6%;加工贸易出口31.24亿美元,增长39.3%。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初级产品出口额7.56亿美元,增长25.8%;工业制成品出口39.78亿美元,增长39.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8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9.88亿美元,增长45%,占出口总额42%。

“十五”期间,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224.7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年均增长30.4%;外贸出口142.3亿美元,年均增长29.3%。

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915项,增长6.6%;批准利用外资额40.68亿美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额13.8亿美元,增长22.8%。

“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2.6亿美元,年均增长41.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全年新签订劳务输出合同额13800万美元,增长6%;完成营业额13454万美元,增长22.2%。外派劳务6017人次,增长33.4%;期末在外人数10517人,增长18.1%。

对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2005年引进国内资金229.74亿元,增长48.6%;全年引进内资项目516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69个,实际到位资金60.6亿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98.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5亿元,分别增长15.1%和19.9%。其中:国内游客981.2万人次,旅游收入79.7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8.8%;国外游客16.88万人次,增长38.6%,旅游外汇收入7200万美元,增长41.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形势喜人。财政总收入110亿元,增长30.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55亿元,增长35%(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3.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2.39亿元,增长23.7%。

“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358.3亿元,年均增长29.8%,比九五时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196亿元,年均增长33.1%,比“九五”时期提高了8.2个百分点。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704.53亿元,比年初增长15.6%;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57.37亿元,比年初增长15.8%;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449.91亿元,比年初增长14.7%。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731.12亿元,比年初增长14.8%;年末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473.92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69.07亿元,比年初增长13.6%。

保险事业高速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19.9亿元,增长21.5%;赔款支出3.18亿元,下降0.2%。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11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项,国内领先水平102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93项,省级以上奖励15项。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单位15家,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数230人。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1487件,比上年增长了38.1%,专利授权518件,比上年下降了12.5%,专利实施量644件。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22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达8503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3项,合同金额6687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29028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11399人;成人中专7所,在校学生4985人;职业高中27所,在校学生20200人;普通高中23所,在校学生49988人;普通初中87所,在校学生117468人;小学190所,在校学生12910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8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7个,其中电影院4座。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4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64个,门诊部10个,采血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9个,妇幼保健院4个,疾病预防中心(防疫站)4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0507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6498张。卫生技术人员9821人,其中医生4286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95枚,其中金牌38枚,银牌19枚,铜牌38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绿地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8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1%,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8.64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发电量67.27亿千瓦时,增长6%;实际用电量55.18亿千瓦时,增长16.5%。其中工业用电量37.87亿千瓦时,增长20.7%;城乡生活用电量8.17亿千瓦时,增长23.1%;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4.02亿千瓦时,增长14.6%。全年供水总量5287万立方米,增长4.2%。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20.3万人,用气普及率99.1%,天然气供气量727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量11016吨,增长3.8%。集中供热面积达1150万平方米,增长9.3%。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40条,线路网长度163公里,线路总长度483公里,公共汽车486辆,增长4.9%。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7143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19.6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511辆。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57人。完成限期治理项目6项,完成限期治理投资额120万元。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97.9平方公里。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36.9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81‰,人口死亡率7.17‰,人口自然增长率-1.3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49.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17.74万人,占总人口的47.27%;农业人口131.35万人,占52.73%。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5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6083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89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40元,增长22.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0.7%,高于“九五”时期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9.6%,高于“九五”时期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7.7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36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单位70家,共有床位5947张,收养3385人。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全市有45.2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9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4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4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有3212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注:1、本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