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潍坊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6:58:14 来源:潍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599次

潍坊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潍坊调查队 (2009年2月12日)

2008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潍坊经济面临考验、接受挑战、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六三三”思路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着力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宏观经济健康协调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491.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7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455.0亿元,增长12.6%,其中工业增加值1339.4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755.1亿元,增长16.8%。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7.5和5.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8106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112美元),比上年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58.4:30.3。

2008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31.7亿元,寒亭区77.7亿元,坊子区66.2亿元,奎文区105.4亿元,青州市263.5亿元,诸城市362.6亿元,寿光市400.6亿元,安丘市142.7亿元,高密市239.6亿元,昌邑市192.5亿元,临朐县113.5亿元,昌乐县128.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5.7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86.3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22.8亿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16.8%,企业家信心指数108.8%。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募集资金78.9亿元。全年有歌尔声学、昱合股份、豪源集团等3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沃华医药、潍柴动力、晨鸣纸业和山东海龙等4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

名牌创建工作有新突破。2008年,全市新创15件中国驰名商标,新认定4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其中续展28件。到2008年底,全市共创32件中国驰名商标,认定20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共有10个省政府质量管理奖、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1个中国名牌产品,51个国家免检产品,201个山东名牌产品,17个山东服务名牌项目。

沿海开发工作成绩显著。加快推进北部沿海开发,配套园区150平方公里,开工项目115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8.2亿元。潍坊港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一类口岸开放通过省预验收,万吨级码头、防潮大坝、疏港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4.0%上升到55.2%;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21.2万户,增长10.7%;从业人员121.2万人,增长8.5%;注册资金942.7亿元,增长14.9%;纳税额173.1亿元,增长20.0%,占全部税收比重69.8%,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企业注册资本稳中有升。截止到12月底,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461.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国有企业52.7亿元;集体企业47.8亿元,增长16.71%;公司301.6亿元,增长12.42%。外商登记管理又上新台阶。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共352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4户,分支机构288户。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757起,死亡542人,同比分别下降24.3%和14.6%。

二、农业

2008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农民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运行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1.6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6.8%。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中有增。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49.3万亩,增长4.6%;粮食总产量491.2万吨,增长9.7%;棉花产量5.2万吨,下降0.1%;油料产量30.0万吨,增长1.1%;烤烟产量2.9万吨,下降8.9%。蔬菜产量974.7万吨,增长1.7%;水果产量101.5万吨,下降4.7%。

林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71.7万亩,新建农田林网45万亩,四旁植树3211万株,育苗12.85万亩。百处林场、北部沿海林网、荒山造林、村镇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进展迅速,建成生态林场30处。全市森林面积达49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27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0.6%。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全市生猪出栏538万头,比上年增长13.8%;家禽出栏3.5亿只,增长15.7%;肉类总产量104万吨,增长7.6%;禽蛋产量25.9万吨,下降10.0%;奶类产量21.6万吨,下降20.0%。

渔业经济持续发展。2008年,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9%;水产品总产量46.2万吨,增长28.2%。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0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农业机械总值72亿元,增长11%;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大型农业机械快速增长,联合收获机达到1.3万台,增长30%,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3383台,列全省第一。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57千公顷,机播面积868千公顷,机收面积693千公顷。

加强村镇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5.8%。新建改造道路2040公里,修建排水管沟1948公里,新建绿地685万平方米,初步完成了首批30个小城镇改造提升任务。全部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汽车、通电话;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30.2万人,完成改造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40万人。全年农村用电量54亿千瓦小时,下降6.4%;化肥施肥量(折纯)54.2万吨,下降11.9%。

三、工业

工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截至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348家,比上年增加36家;实现增加值1343.5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8.07%,比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及单位2008年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91.7-3.7

发电量(亿千瓦时)156.55.3

钢材(万吨)386.114.9

水泥(万吨)769.8-7.4

焦炭(万吨)120.04.2

烧碱(万吨)56.210.5

纯碱(万吨)214.22.5

原油加工量(万吨)325.823.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化肥(万吨折纯)66.20.7

合成氨(万吨)100.57.4

农业运输机械(万辆)3.6-28.7

小型拖拉机(万台)10.5-10.5

内燃机(万千瓦)6029.711.6

合成洗涤剂(万吨)8.9-12.6

服装(万件)33797.60.6

纱(万吨)65.410.0

布(亿米)29.18.1

印染布(亿米)15.2-6.5

原盐(万吨)1117.228.8

卷烟(亿支)200.00.0

饮料酒(千升)36.215.8

纸浆(万吨)89.819.5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298.112.4

轮胎外胎(万条)2985.838.9

塑料制品(万吨)35.924.0

工业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在建项目2361个,其中638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计划5000万元以上项目480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07个,当年完成投资294.9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19.7%。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4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利润282.0亿元,增长18.8%,实现利税425.4亿元,增长16.6%;实交税金175.2亿元,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3.89%,提高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0.1亿元,增长225.4%。产成品存货220.6亿元,增长17.8%,应收账款净额254.7亿元,增长16.0%,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4.2%。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08年,全市共实施十大节能工程重点项目81个,总投资98亿元,已建成投产36个,年可节能49万吨标准煤。严把源头、淘汰落后。全市对5个新增高耗能项目实行区域等量淘汰落后产能,共等量淘汰落后产能能耗16万吨标准煤。2008年,全市先后淘汰海化水泥等9家企业的水泥立窑生产线15条、144万吨熟料生产能力;淘汰了华阳钢铁125立方高炉;关停小造纸、小电镀、小铸造等企业139家;关停小火电29.5万KW。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499.9亿元,增长26.2%;规模以下投资完成23.5亿元,增长22.0%。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4494个,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3046个。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产投资完成45.2亿元,增长130.4%;二产投资完成646.8亿元,增长13.0%;三产投资完成807.9亿元,增长138.7%。城镇投资完成1174.5亿元,增长30.1%;农村投资完成325.4亿元,增长18.0%。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6.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住宅投资150.1亿元,增长27.0%。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8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3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全员劳动生产率123992元/人,增长9.1%。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2749.8万平方米,增长7.2%,占施工工程面积的74.3%。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56.1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6.3亿元;场站、港口、机场、地方铁路建设等完成投资9.8亿元。到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996公里(含村道140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2公里,公路密度达137.4公里/百平方公里。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12.2万辆,其中客车7662辆(含出租车4088辆);载货汽车56997辆;其他机动车及拖拉机57863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5620万人,旅客周转量102.6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6021万吨,货物周转量130.4亿吨公里。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53.2万吨。航空运输完成客运量28721人,货运量14158吨。青临铁路完成货运量50万吨。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4亿元,比上年增长5.3%。信函3725万件,增长5.7%;包裹26.0万件,下降8.9%;特快专递203万件,增长29.3%;报纸9469.9万份,增长20.7%;杂志156.5万份,增长154.8%。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31.3亿元,增长2.5%。

电信业保持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57.7亿元,比上年下降0.3%。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532.3万户,增长17.4%,固定电话用户数(含小灵通)236.3万户,下降8.2%。

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08年,在全国城市信息化50强评比中我市列41位。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67.3万芯长千米,互联网出口带宽90G,电话普及率92.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超过100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90万户,比去年增加20万户,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5%。

六、国内贸易与现代物流业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按销售地区分,城市零售额实现482.5亿元,增长23.5%,县零售额实现52.7亿元,增长24.6%,县以下零售额实现295.2亿元,增长22.2%。按行业分,批发贸易业零售额180.3亿元,增长37.0%;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30亿元,增长20.0%;餐饮业零售额75.5亿元,增长22.1%。

城乡市场网络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城区各类商业网点发展到3.6万处,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13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04个。全市新建改建“农家店”510个,累计达到4289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农村配送中心16个。各类农业生产资料村级服务站6592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到100处。

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2008年,全市物流企业发展到2100多家,物流总额过50亿元的企业发展到16家,过100亿元的5家。鲁东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速度加快,进园项目达到56个,配送范围覆盖到全省大部分地区。

七、对外经贸、招商引资与旅游

对外经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8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出口65.4亿美元,增长26.2%;进口18.4亿美元,增长38.8%。按企业性质划分,三资企业出口27.3亿美元,增长21.4%;集体、民营企业出口29.2亿美元,增长40.0%。按大类商品划分,机电产品出口14.4亿美元,增长6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亿美元,增长81.1%,化工产品出口11.9亿美元,增长40.0%,纺织服装出口17.2亿美元,增长21.3%,农产品出口10.2亿美元,下降5.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65个,合同利用外资7.56亿美元,增长37.3%,实际到账外资4.85亿美元,增长17.0%。完成对外承包劳务新签合同额17.5亿美元,营业额8.3亿美元,外派人员5842人次,分别增长11%、106%和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2008年,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673个,实际到位资金630.5亿元,同比增长35.1%。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共188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5%;旅游总收入148.5亿元,增长36.2%。接待国内游客1869.3万人次,增长32.2%;国内旅游收人143.6亿元,同比增长35.1%。

八、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完成25.2亿元,增长9.3%,营业税完成22.8亿元,增长24.2%,企业所得税完成12.4亿元,增长24.5%,个人所得税2.4亿元,增长5.7%。财政总支出完成182.3亿元,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60.4亿元,增长18.7%。在财政总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7亿元,增长13.5%,公共安全支出9.9亿元,增长24.5%,教育支出51亿元,增长32.2%,科学技术支出4.4亿元,增长20.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亿元,增长3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亿元,增长30.5%,医疗卫生支出8.7亿元,增长42.2%,环境保护支出4.1亿元,增长114.5%。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大幅增加,经营效益明显提高,支持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60.05亿元,比年初增加407.82亿元,增长24.7%。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332.46亿元,比年初增加287.36亿元,增长27.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1513.4亿元,比年初增加302亿元,增长24.9%。货币持续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42.8亿元。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大幅增加,实现盈利合计38.9亿元,同比增盈16.2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市产、寿险累计实现保费总收入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5.9亿元,增长16.6%;寿险实现保费收入40.7亿元,增长47.1%。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9.8亿元,增长27.3%;其中产险支付赔款8.6亿元,增长27.7%,寿险支付赔款1.2亿元,增长18.9%。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排名第36位,居地级市第15位,被评为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实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365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64项,争取资金8732万元。在全省首次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中,全市有64项产品通过认定。科技成果培育迈上新台阶。全市培育科技成果216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149项,有2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13个研发平台形成研发能力,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

专利工作成绩突出。2008年,全市共申请专利4858件,比上年增长26.4%;专利授权2586件,增长23.8%;发明专利申请623件,增长18.9%。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绩突出。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全市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8.6%,重点产品的采标率达70%以上。有3家企业顺利通过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确认,实现零的突破;通过AAA级确认的企业23家;AA级确认的企业135家,列全省各地市之首。能源计量工作措施到位。全市累计有165家企业通过计量体系确认,11家企业的266个产品获得C标志。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全市已有120家企业的360个监控点的视频图像接入产品质量监管和应急指挥系统。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8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26.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1%,比年初提高2.8个百分点。有8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7亿元,增长23.6%,完成工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17.1%。财政总收入23.9亿元,增长27.5%;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22.9%。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增长3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1亿元,增长32.5%。全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81亿元,增长28.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23%。2008年,全区专利申请284个、授权193件,同比分别增长14.6%、13.5%。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增长5.2%;实际利用外资7045万美元,增长50.8%;出口总额完成3.9亿美元,增长73.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3亿元,增长32.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0.7亿元,增长17.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9亿元,增长26.2%,完成工业利税32.6亿元,增长21.8%。

潍坊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6.7亿元,增长38.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8亿元,增长32.7%;出口创汇4.8亿美元,增长215.4%;财政总收入达到2.2亿元,增长1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20.1%。高新技术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企业4家,新增省、市级研发中心3个。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2个,总投资40.5亿元。

潍坊出口加工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51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673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值7683万元,增加值538万元;实现进出口额1586万美元,其中出口额1297万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6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7万元。

十、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共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56亿元,其中中心城市38亿元。中心城市突出抓好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一组团城市艺术馆竣工,二组团青少年宫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主体封顶,三组团图书馆和科技馆基础垫层全部完成;奥体中心地基基础和看台主体全部完成。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中心城市新改扩建福寿街、庄检路、民主街、金马路、泰祥街等31条道路,城市路网框架进一步完善。坚持“高大密厚多彩”绿化,以绿制胜的城市特色彰显。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为49.23%。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2008年,全市小学1347处,在校生58.2万人;初中348处,在校生28.2万人;普通高中63处,在校生17.4万人;普通高校10处,在校生11.3万人。初中升学率90%,高中段普及率持续上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地市级首位。中职招生实现重大突破,2008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多渠道招生54601人,占高中段招生数的比例为51.0%。新成立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48家,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过千万元项目16个。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万人。在省政府年度教育督导评估中,总分名列全省第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市卫生系统紧紧围绕“大众卫生”主题,以实施全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为主线,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健康保障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和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88所,实际开放床位30516张,卫生技术人员42733人。“小病社区低收费,大病住院有保险,防保服务政府管”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健全并启动运行。农村“525”工程积极推进,全市“10分钟就医圈”初步形成。新农合参合农民总数达到625万人,参合率97.6%。潍坊市建成国家卫生城市。

文化出版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全市已有70%的乡镇建成了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居全省前列。在市级以上刊物正式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900多件,其中省级以上奖励20多项。全市240余支放映队放映近9万余场次,圆满完成全市行政村放映覆盖面达到80%的任务目标。全市重点文化项目已达到122个,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75个,过亿元的项目48个。全年登记版权作品203件,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新闻出版产业总收入达36亿元,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全、功能较为完善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2008年,全市体育工作积极推进实施“奥运人才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和“体育设施工程”三大工程,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设施建设、十一运筹备及体育产业等都实现了新的突破。通过体彩公益金资助和发动社会力量,共完成了近300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使全市50%以上的农村社区都配有了体育健身设施。

十二、市场物价

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2%,同比上涨5.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和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13.4%、5.8%、5.6%、1.5%和0.7%,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分别下降1.2%、0.7%、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2.5%和8.9%。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分别上涨5.4%、15.5%和1.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7.8%,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10.7%。

十三、民生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抽样调查,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1元,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75元,增长7.2%;年末百户城区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5台,电冰箱103台,洗衣机100台,空调器88台,移动电话191部,家用电脑65台,家用汽车14辆。农民人均纯收入7072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828元,增长17.1%。年末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2台,电冰箱73台,洗衣机76台,移动电话146部,摩托车79辆。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404元,增长23.8%。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再就业0.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就业总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提高。2008年,继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年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净增34.5万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55.9亿元,基金支付49.2亿元,基本保持收支平衡。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30万人。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08年,全市出生77887人,性别比为107.4,合法生育率为94.9%,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01‰和3.25‰。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862.5万人。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89.54万人。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2009年潍坊统计年鉴》为准。

(3)交通客货运量数据为全国专项调查前原口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