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潍坊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6:51:03 来源:潍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52次

潍坊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4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三个确保”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投入,全市经济保持了速度加快、活力增强、效益提高、后劲倍增的良好发展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初步核算,2004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246.41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6.9%,增幅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4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83.49亿元,增长25.7%,其中工业增加值618.49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增加值382.52亿元,增长7.3%,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6、12.8和2.5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467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775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趋明显。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5.5:50.5:34调整为14.5:54.8:30.7,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提高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

2004年各县市区生产总值(GDP)完成情况:潍城区41.19亿元,寒亭区40.75亿元,坊子区37.11亿元,奎文区37.08亿元,青州市125.64亿元,诸城市176.36亿元,寿光市193.01亿元,安丘市90.44亿元,高密市102.00亿元,昌邑市99.00亿元,临朐县60.53亿元,昌乐县60.02亿元。

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41.9%,企业家信心指数143.8%。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较好成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企业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前三年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年上市融资目标。2004年,市属企业累计完成改制、破产重组324户,改制面达95%。国有大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公益性企业改制合资取得重大突破,市直10家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合资全面展开。2004年全市企业上市公司增加到10家企业、11支股票。全年从证券市场融资到位资金45亿元。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2004年,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7.0%上升到51.0%;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16.7万户,增长8.7%;从业人员78.9万人,增长10.7%;注册资金390.6亿元,增长32.1%;纳税额63.2亿元,增长30.8%,占全部税收比重65.74%,提高3.34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提高11.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中心之中心,重点之重点”来抓,以招商引资推动全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和广度空前增加,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全市共到位市外资金5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6%,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34.6%。合同利用市外资金81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3%;2004年全市到位资金项目5222个,其中工业招商引资项目3823个;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5个。

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2004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72.91万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人数为59.31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1.99亿元,收缴率达98.77%;全年共支付养老金10.41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7.4万人,收缴保险费348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达到7363家,职工62万人,共向4.14万名失业职工支付失业保险金8269.9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71.38万人,收缴医疗保险费5.52亿元,支出4.23亿元。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0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开展“安全生产落实年”活动为主线,以防堵重大安全事故为目标,狠抓安全专项整治、重大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督查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全市杜绝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了一般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了“平安潍坊”建设。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722起,死亡874人,受伤4259人,直接经济损失195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2.3%、5.5%、4.2%和5.3%。

二、农业

2004年,全市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取消除黄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4亿元,落实粮农直补资金6780万元,农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331.3万吨,比上年增加37.6万吨,增长12.8%;棉花产量5.2万吨,增长11.7%;花生产量25.3万吨,增长3.0%;烤烟产量2.5万吨,减少26.4%。瓜菜产量1032.2万吨,减少2.5%,其中蔬菜产量1144万吨,减少1.4%;水果产量120.2万吨,增长5.8%。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27.8亿元,同比增长9.7%;生猪出栏615.9万头,增长18.6%;家禽出栏4亿只,增长13.7%;肉类总产量120万吨,增长13.1%,禽蛋产量38.3万吨,增长0.4%,牛羊奶产量24.2万吨,增长30.5%。

水产品产量略有增长。全市水产品产量59.1万吨,增长1.7%,其中海水产品53.2万吨,增长0.9%,淡水产品5.95万吨,增长9.6%。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21.7万千瓦,增长7.5%;农业机械总值51.4亿元,增长6.8%;农机投入显著增加,全市共投入农机化资金4亿元,增长10%。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联合收获机总量达到6602台,其中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新增369台,增长12%。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保持稳定,共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094万亩、机播638万亩、机收466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36.1亿元,增长7.8%。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市196.1万农户实现户户通电,9471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汽车,通电话村数9467个,比重达99.9%;自来水受益村数6314个,比重达66.7%。全年农村用电量41.4亿千瓦小时,增长16.5%;化肥施肥量(折纯)54.6万吨,增长4.2%。年末耕地面积673.6千公顷。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2004年,全市完成村庄规划87个,小城镇规划86个,其中中心镇规划26个,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43亿元,其中小城镇建设投资22亿元,占51%,新建各类建筑73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房319万平方米,公共建筑92万平方米,生产建筑322万平方米。新上自来水120个村,自来水普及率累计达到92%。道路硬化率累计达到45%,其中小城镇达到67%,村庄达到4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

工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2004年,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振兴工业经济,加大投入,膨胀规模,加快改造,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搞活机制,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截止200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2911个,比上年增加941个;实现增加值501.3亿元,同比增长31.7%,增幅比上年高4.7个百分点。重工业生产明显快于轻工业。受投资大幅增长的拉动,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3.6%,比轻工业快19.2个百分点。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竞相增长。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33.3亿元,增长35.0%;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71.2亿元,增长3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实现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21.0%。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7.87%,比上年同期提高0.2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统计范围内的181种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125种,占69.1%。

工业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83亿元,其中过1000万元的项目1933个,完成投资额533.9亿元;工业基本建设项目1113个,完成投资293.9亿元;更新改造项目820个,完成投资额240亿元。全市过5000万元工业项目459个,完成投资310.1亿元;过亿元工业项目189个,完成投资213.8亿元。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806.2亿元,增长49.4%;实现利润101.4亿元,增长54.9%,实现利税169.8亿元,增长44.9%;实交税金77.6亿元,增长26.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0.96%,提高18.3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3.94%,提高1.2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36.99%,提高11.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64次,加快0.2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97%,提高0.2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91%,下降1.4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1524.5元/人,增长31.54%。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1.89%,下降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54亿元,下降38.1%。产成品存货111.6亿元,增长39.8%,应收帐款净额128.4亿元,增长13.9%,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5.1%。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5.1亿元,比上年增长59.6%。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782.2亿元,增长60.4%,规模以下投资完成42.9亿元,增长45.9%;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2405个,增长25.8%;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5488个,增长13.8%。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28项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3.6%。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住宅投资33.5亿元,增长29.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3.5亿元。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149.5亿元,增长11.7%;全员劳动生产率71826元/人,增7.7%。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1384.9万平方米,增长4.8%,占施工工程面积的80.1%。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18.3亿元,其中公路投资17.5亿元。到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673.7公里(不含村道737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4.5公里,一级路700.1公里,二级路1963.5公里,三级路1893.6公里,四级路2902.7公里,公路密度达48.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6.5万部,其中客车6183部(含出租车3301部),货车26719部。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887万人,增长19.1%,旅客周转量34.0亿人公里,增长16.5%;货运量6866万吨,增长12.0%,货物周转量39.9亿吨公里,增长15.2%。水上货运量157万吨,增长174.9%,货物周转量30.8亿吨公里,增长409.9%。潍坊港完成吞吐量298万吨,增长5.7%;航空客运量34765人,增长210.9%。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75亿元,信函4011.1万件,包裹32.8万件,国内特快专递89万件,国际特快专递3.6万件,报纸8905万份,杂志557.7万份。邮政储蓄余额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电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部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1%。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217.9万户,比上年增长36.5%,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235.4万户,增长17.7%。

六、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按销售地区分,城市零售额实现231.9亿元,增长17.3%,县零售额实现17.1亿元,增长18.8%,县以下零售额实现156.2亿元,增长14.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2.7亿元,增长16.6%;餐饮业零售额41.3亿元,增长22.2%。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据海关统计,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进口9.2亿美元,增长48.6%,出口21.3亿美元,增长29.8%;三资企业出口9.2亿美元,增长25.9%。按出口国别分,对日、美、欧、韩四大市场出口14.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5%,同比增长30.8%。

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年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378项,合同外资额14.6亿美元,增长90.2%;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增长101.9%。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84亿美元,外派劳务5056人次,增长99%。

对外交往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游客3.1万人次,创汇收入903.1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71.4万人次,旅游收入42.1亿元,分别增长30%和30.9%,旅游总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31%。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2004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7.8亿元,增长2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6亿元,增长34.6%,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六位。地方收入中,增值税完成8.3亿元,增长20.8%,营业税完成8.9亿元,增长24.9%,企业所得税完成4亿元,增长31.5%。个人所得税1.6亿元,增长16.1%。财政总支出完成73.6亿元,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支出完成68.8亿元,增长24.1%;财政总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4.5亿元,增长42.4%,科技三项费用完成1.3亿元,增长44.6%;教育事业费用完成19.4亿元,增长14.2%;行政管理费支出完成9.8亿元,增长20.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1亿元,增长41.5%。财政收支相抵,当年净节余118万元,累计净节余4166万元,市本级及15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全市已连续18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存、贷款总量大幅增加,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明显提高,较好的支持了全市经济的发展。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6.4亿元,比年初增加154.5亿元,同比增长16.8%,同比多增38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增量居全省第3位。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708.2亿元,同比增长14.0%,比年初增加87.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773.5亿元,较年初增加118.7亿元,增长17.1%,同比多增31.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量居全省第3位。货币持续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37.1亿元,同比多回笼7.5亿元。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大幅增加,实现盈利本外币合计4.5亿元,同比增盈6.2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产、寿险保费总收入达到26.9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产险实现保费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22.9%;寿险实现保费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23.7%。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5.4亿元,其中产险支付赔款3.3亿元,赔付率同比增长12.0%;寿险给付与赔偿保险金2.2亿元,赔付率同比增长38.1%,有效地发挥了保险业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安定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九、科学技术

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全市有100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14项,市级85项。

科技计划实施顺利。全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1项,投入研发经费2753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省计划107项,争取项目经费1763万元。一批国家“863”、“十五”攻关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21家。建设了寿光、诸城、青州、坊子4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县,其中,海化集团被确定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并列入国家“863”计划;山东晨鸣、北汽福田、新郎西服、潍坊四棉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山东省示范企业,寿光市被列入全省重点示范县市。我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联系市。

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1240家,其中经省认定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92家。

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按全口径统计,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5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出口创汇23379万美元,增长4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13659万美元,增长577%。高新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82.1%;实现税收收入16.1亿元,增长45%。全年共引进项目203个,总投资416亿元,增长81%。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9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93亿元,比上年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新立项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22项。申报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申报火炬计划项目8项,总投资10000万元,落实资金10000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末累计达70家。

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按地域统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1.4亿元,同比增长71.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26.1%,实际利用外资1510万美元,增长69.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11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4.1亿元,利税8.2亿元,分别增长99.45%、93.48%、85.78%。

2004年,潍坊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软环境建设“四个重点”,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按地域统计,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8.8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1.5亿元,增长1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167%;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增长32%;完成财政总收入5277万元,增长8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08万元,增长47.5%。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实现了新突破,全年引进项目60余个,总投资45亿元,其中境外项目17个,投资过亿元项目18个,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22个。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修建城市道路40余公里,新建月河路高架桥、民主街白浪河桥等14座大小桥涵。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跨跃式发展。2004年,全市共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总投资28.5亿元,新增道路面积1970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890公顷,供热面积24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15.9亿元,竣工总面积254万平方米,高标准新、改(扩)建了东风街、北海路、安顺路及安顺广场、张面河、人民广场、北宫街、机场广场等部分城市道路及其绿化工程建设,成为我市城建史上投资最大、标准最高、速度最快、效果最明显的一年。

环保工作成效明显。2004年全市外排化学需氧量控制在5.06万吨以下,二氧化硫和烟尘分别控制在14.2万吨和4.3万吨以下;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9%;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1%,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615.87平方公里,生态示范区面积达到6037.6平方公里;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级别为二级,良好率为97.3%。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河流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城市环境噪声按功能区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普通高考持续高位运行,本科上线人数突破3万人,其中文理重点本科上线7968人,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加快改造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市区中小学解困工程开展顺利,农村高中进城战略正式启动。素质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全市中小学配备计算机达到13.5万台,建成3425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全市有1341处学校实现“校校通”工程,占到学校总数的55%。昌邑实验中学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及电脑机器人竞赛”亚军。省级规范化高中达到31处。全市现已建成11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教育硕士(学士)流动工作站。全市现有民办中小学93处,涌现出寿光现代中学、昌乐二中、高密康成中学等一批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的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9万余人,占全日制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8.06%。有21处职业学校被命名为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8处职业学校被命名为市级重点职业学校;潍坊职业学院被列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对口就业率超过80%;有7324人参加高职升学考试,上线6450人,其中本科907人,占到全省总数的23.6%。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卫生系统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看上病、看起病、看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大众卫生,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健康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确保了全市卫生事业的良好运行。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474所,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262所;医院床位21107张;卫生技术人员28542人,其中医生12344人,护士8844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系统在市以上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发表、播出各类文艺作品2000多件;举办了风筝会文化艺术节、鲁台经贸洽谈会十周年庆典暨世界风筝小姐大赛等多场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市共查处取缔黑网吧30多家,查处非法音像制品16余万盒(盘),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体育工作有了较大突破。我市运动员邢慧娜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夺得万米比赛金牌。参加全省24个大项的年度锦标赛,共获得110.5枚金牌,总成绩明显优于去年。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外田径、武术、跆拳道等项目的交流。全民健身工程总投资84万元,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正式启用了潍坊市国民体质测定示范站,为指导全市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了场所。开展了“全民健身月”活动,参与人数17万人。

十二、市场物价

2004年,物价指数有所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7%,同比上涨2.7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0.6%。分类别看,食品类、居住类、烟酒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依次上涨8.9%、2.6%和2.5%、1.5%,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6%、3.2%、2.6%和0.4%。扣除食品涨价影响,非食品价格指数下降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7.2%和9.1%。

十三、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据抽样调查,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97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消费性支出6821.8元,增长11.4%;年末百户城区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4台,电冰箱(柜)115台,洗衣机95台,空调器53台,移动电话115部,家用电脑33台,家用汽车3辆。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25元,增长30.2%。

劳动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工资水平有所提高。2004年,全市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0.1万人,完成省计划的14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万人,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4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7%。2004年,举办招聘洽谈会387场次,全市共培训城乡各类人员7.37万人。年末在岗职工人数59.2万人,增长1.7%;全年工资总额72.7亿元,增长14.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317元,增长14.3%。

社会福利、城乡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城镇低保人数达到3.95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救灾捐赠工作成效显著,捐助网络不断完善,全市共投入救济资金3600多万元;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社区服务也逐步向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发行社会福利彩票2.36亿元,发行总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总投资9600万元的67个第三批“星光计划”服务项目全部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全市为老服务设施达到167处。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据统计,全市出生人口85067人,合法生育率达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4.61‰,性别比108。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人口85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7.9万人。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2005年潍坊统计年鉴》和《第一次经济普查公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