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东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6:21:56 来源:东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62次

2006年是东营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经济运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改善,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5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27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2.66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4.38亿元,增长20.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81.7%和16.6%。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3:82.28:13.59调整为3.67:82.23:14.10。人均GDP 74048元,比上年增长15.8%,按现行汇率折算为9490美元。

农林牧渔业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实现稳定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业产值47.8亿元,比上年增长3.8%;林业产值1.1亿元,下降4.1%;牧业产值26.4亿元,增长17.1%;渔业产值21.7亿元,增长9.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亿元,增长2.4%。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全市粮食作物面积180.8万亩,比上年增加17.5万亩,增长10.7%。其中,夏粮78.7万亩,增长15.7%;秋粮面积102.1万亩,增长7.1%。全年粮食总产量76.7万吨,增加11.8万吨,增长18.2%。其中夏粮总产32.7万吨,增长16.9%;秋粮总产44.0万吨,增长19.1%。

棉花产量大幅增加。由于棉花种植效益相对较高,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达到155.2万亩,增长11.8%;棉花总产12.4万吨,增长18.4%。

油料、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全市油料面积2.6万亩,比上年减少7.7%;产量0.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面积52.6万亩,下降0.2%;产量212.4万吨,增长1.4%;瓜类面积4.6万亩,下降2.2%;产量13.1万吨,下降2.1%。水果产量9.6万吨,增长18.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生态市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突出了荒地、沿路、沿河、沿海和环城绿化。全市人工造林面积6.0万亩。其中,用材林0.2万亩,经济林2.1万亩,防护林3.7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20.6%。

畜牧业生产实现新发展。全市年末牛存栏总量23.4万头,下降3.0%。其中,奶牛存栏2.9万头,增长2.7%。羊存栏103.9万只,增长4.1%。生猪存栏44.5万头,增长3.3%。肉类总产量21.5万吨,增长16.1%。禽蛋产量12.5万吨,增长14.9%。奶类产量9.1万吨,增长9.5%。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名优新品种养殖不断扩大。水产品总产量45.0万吨,比上年增长7.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4.8吨,增长7.9%;淡水产品产量10.2万吨,增长4.7%。南美白对虾、海参、大闸蟹、泥螺等优质水产品养殖规模明显扩大。大闸蟹养殖面积50万亩,年繁育大闸蟹苗种2万公斤,商品蟹5000吨,扣蟹3.5亿只。海参养殖面积5325亩,产量26吨。水产品加工产量1.7万吨,增长7.6%;远洋渔业产量2790吨,增长39.5%;休闲渔业收入0.4亿元,增长24.9%。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4处, 认证无公害水产品20个。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村基本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4.2亿千瓦小时,增长6%。化肥施用折纯量13.0万吨,增长5.7%。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30.4万亩,增长4.8%。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7.9万亩,增长24.2%。建成旱涝保收农田135.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96.7万千瓦,增长3.2%。主要农机具普遍增加,其中自动联合收获机1377台,增长18.8%。全市1781个行政村均实现了村村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440.4亿元,增长42.0%。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03.0亿元,增长52.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004.6亿元,增长20.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5.2亿元,比上年增长6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8.9亿元,比上年增长47.5%。优势产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37.0%;石油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17.3亿元,增长31.8%;橡胶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增长53.0%;纺织业实现增加值35.5亿元,增长46.7%;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增长60.6%。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22.0,比上年提高68.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41.8亿元,增长17.0%。其中地方119.8亿元,增长55.2%。实现利税769.8亿元,增长29.9%。其中地方173.8亿元,增长5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14%,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小麦粉、轮胎外胎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建筑业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员劳动生产率13.4万元/人,增长14.1  %;利润总额6.0亿元,增长7.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增幅比上年回落14.2个百分点。当年新增固定资产507.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3.2 %。 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8亿元,增长3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7.1亿元,增长27.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82.4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6.0亿元,增长5.3%。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272.1亿元,其他经济完成投资337.8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1091个,施工项目1214个,竣工项目924个,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76.1%。

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显现,房地产投资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93亿元,下降10.8%。其中住宅投资27.8 亿元,增长3.9%,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6.3%。房屋施工面积553.9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469.4万平方米,增长28.9%;房屋竣工面积229.5万平方米,下降2.5%,其中住宅191.6万平方米,增长2.0 %。全年商品房销售166.0万平方米,增长2.7%。商品房销售额39.1亿元,  增长21.3%。

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现代商业加快发展。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5亿元,增长16.5%。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29.2亿元,增长29.0%;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0.2亿元,下降3.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1亿元,下降13.5%。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1亿元,增长83.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5.8亿元,增长58.9%;汽车类零售额5.9亿元,增长59.5%;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7.1亿元,增长3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9.8亿元,增长50.7%;化妆品类零售额1.8亿元,增长13.7%;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0亿元,增长40.9%;日用品类零售额2.6亿元,增长2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9亿元,增长65.4%。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1个,成交额3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外经贸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出口11.2亿美元,增长31.2%。进口7.6亿美元,增长20.9%。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初级产品0.3亿美元,下降19.8%,仅占出口额的2.7%;出口工业制成品10.9亿美元,增长33.5%,占出口额的97.3%。主要出口商品情况:橡胶轮胎出口2.3亿美元,增长124.2%;纺织服装出口2.1亿美元,增长20.7%;激光电子产品出口1.8亿美元,下降36.5%;石油机械设备出口1.7亿美元,增长118.3%;纸张出口0.8亿美元,增长16.9倍;化工产品出口6841万美元,增长58.8%。

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引资结构调整优化。全年新批外资项目41个,合同外资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

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取得新突破。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3.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亿美元;劳务输出1113人,比上年增长16.8%。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较快增长。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7322.6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832.8公里,县、乡道及专用公路里程3208.3公里,村道里程为3281.5公里。全年共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6134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公路货运周转量761748万吨公里,增长11.2%;水路货运量66万吨,增长6.5%;港口货物吞吐量54.2万吨,增长7.0%;民航货运量176吨。全年共完成公路旅客运输总量2908万人,增长12.5%;公路客运周转量198637万人公里,增长7.8%;航空客运量3.6万人,增长50.6%。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增长20.1%;电信业务总量22.2亿元,增长7.9%。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76.6万门,增长8.1%;固定电话用户为59.0万户,下降1.6%;小灵通用户14.8万户,增长22.0%;移动用户158.7万户,增长22.2%;互联网用户17.1万户,增长23.7%。

积极打造旅游品牌,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培育精品,大力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接待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市共有星级酒店21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旅行社45家,比上年增5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2.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4亿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692人,其中外国人2630人,港澳台游客2062人,过夜人数4320人,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38.4万美元。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境内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分级次,中央级完成274.3亿元(含胜利油田北京缴纳部分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省级完成39.3亿元,增长31.3 %;市级以下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8.1亿元,增长24.8%,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增长17.1%。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城市维护费支出5.9亿元,增长18.6%;农业支出3.2亿元,增长25.6%;水利和气象支出1.3亿元,增长0.2%;医疗卫生支出2.4亿元,增长28.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7亿元,增长34.6%。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不断强化。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业运行稳健,存贷款稳步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1.6亿元,比年初增加109.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426.1亿元,比年初增加41.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6.4亿元,比年初增加96.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354.4亿元,比年初增加65.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40.7亿元,比年初增加32.7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98.8亿元,比年初增加10.4亿元。保险事业健康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17家,各类保险机构96家,全年保费收入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4亿元,增长19.1%;人身险保费收入14.3亿元,增长21.1%。全年保险赔款支出4.4亿元,增长15.7%。其中,财产险赔款3.8亿元,增长15.5%;人身险赔款0.6亿元,增长16.3%。

市场价格

消费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5%。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0.1%,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6%,衣着类下降6.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1%,交通和通信类与上年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1.7%,居住类上升8.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9%。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升10.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5.6%。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上升2.9%,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上升1.2%,房屋租赁价格指数上升0.2%。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枢纽型、功能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0亿元,东营港、飞机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观海栈桥、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场馆建设已启动。积极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1%。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和设施不断完善,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市内公交线路65条,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1462公里。公交运营车辆528辆。全年更新公交车81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4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

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推进,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了居民水表“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改造工作,累计改造近3万户,出户改造率达98%以上;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市安居工程管道直饮水项目。对辽河、海河等9个住宅小区6099户气表进行了改造,目前东城辖区内全部使用了智能IC卡表;顺利完成了市安居工程区域10542户居民住宅天然气的通气调试工作。全市全年新增用气人口2万人,供热面积199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71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15公顷。全年全市用电量116.0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2亿千瓦小时,增长19.8%。

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4项,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12657.5万元。全市有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26.8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1个,面积89.6平方公里。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4.2%。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主要污染物全部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河流水质进一步改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各类噪声均符合相应功能区划要求。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学技术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事业全面推进。全市科技活动机构179家,其中国有事业性科研机构6家,省级研究推广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高等院校省部级科研机构2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115家。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4.2亿元,较上年增长8.2%。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7项,其中省级70项,国家级37项;14项新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6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火炬计划;取得科技成果110项,21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7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312件,专利授权1048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100份,技术交易额8.8亿元,较上年增长2.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24家,新增20家;其中国家级13家,新增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5.6%,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全市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新增7家;省级研究推广中心5家。

科技创业园区实现新突破。全市建成各类科技创业中心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家;孵化面积2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57家,吸引科技创业人员460余名。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入。全市引进高新技术项目65个,聘用人才102名。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年末,全市有高等院校5所,研究生招生1108人,在校生3312人,毕业生549人。普通高校招生13923人,毕业生8492人,在校生41300人。成人高校、网络教育招生21934人,毕业生11614人,在校生50724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市普通中专学校1所、其他学院(校)附设中专部5处,招生2032人,毕业生1626人,在校生5483人。职业高中学校8所,招生5362人,毕业生336人,在校生12838人。技工学校1所,招生1412人,毕业生788人,在校生3650人。普通高中29所,招生17041人,毕业生14519人,在校生48600人。普通初中82所,招生20082人,毕业生28724人,在校生71523人。小学220所,招生24455人,毕业生17889人,在校生13935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28人,毕业生26人,在校生299人。幼儿园501所,在园幼儿57295人。全市初中入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为99.5%和75.0%。推出了《天南地北中国行》、《经济信息联播》、《交警直播室》、《0546》、《民生在线》等一大批精品栏目。现代吕剧《马书记上任》在第四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获一等奖。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作品50多件在全国全省刊物发表,其中王秋林创作的《欲望城》获得全国第20届田汉戏剧奖二等奖。全年累计送电影下乡1000场,累计送戏下乡800余场,观众达到50万人次。东营日报精心策划实施了《走进新农村》、《春夏秋冬看东营》、《环渤海采访行》、《记者油田采风》、《“双十工程”摄影系列报道》、《巩固创城成果大家谈》、《文明市民话荣辱》、《公民道德系列话题》、《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宣传。获省以上各类新闻奖项105个,其中山东新闻奖一等奖1个,二、三等奖8个。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公共卫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8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436张,卫生技术人员833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共有卫生院52个,床位1680张。 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在实施省“360”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每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达两千”、设备配备“五个必备”、技术骨干培训“七个一”的标准进行了建设装备。年内建成省级卫生镇5个,市级卫生镇4个,省级卫生村32个,市级卫生村140个。全市120院前急救网络单位达到22家、急救车42部、从业人员400多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3059例,下降14.12%,丙类传染病1147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全市未发生重点传染病爆发流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全部建立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全市共接种乙肝疫苗178.49万针次,目标人群全程免疫率达到95.94%。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在山东省21届运动会上我市获得17枚金牌,7.5枚银牌,5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由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李燕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女子25公里场地记分赛上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市运动员获得全运金牌后的又一个历史性突破。

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小幅增长。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户数为60.6万户,人口为181.8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男性人口92.3万人,女性人口89.5万人。全市全年出生人口1.7万人,死亡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5‰。年末暂住人口15.0万人,其中男性9.0万人,女性6.0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41.9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工薪收入15331.0元,增长10.4%。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697.8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706.1元,增长3.3%;衣着消费支出1767.7元,增长17.1%;家庭设备用品服务消费1003.2元,增长60.4%;居住消费1271.7元,增长69.3%;医疗保健支出697.9元,下降9.4%;交通通讯支出1056.7元,下降3.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799.0元,下降2.4%。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5.3%。全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1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8辆、摄像机14架、空调器119台、微波炉40台、家用电脑60台、健身器材13套、钢琴3架、照相机74架、影碟机76台。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57.1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纯收入2737.0元,增长16.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07.0元, 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112.2元,增长10.2%;衣着消费支出216.7元,增长16.7%;居住消费支出740.9元,增长2.6%;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38.9元,增长51.4%;交通通讯消费支出497.4元,增长3.0%;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450.7元,增长9.7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7%。全市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0.5平方米。年末农民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4辆、摩托车74辆、影碟机51台、移动电话68部、彩电95台、电冰箱31台、洗衣机54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各项社会保险总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亿元,各项保险费征缴率均达到95%以上;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19万人、43.6万人、8.7万人、29.8万人、6.2万人;继续巩固“两个确保”,为10985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1937万元,为497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249万元。全市有46165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占应纳入人数的99.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763人,征缴养老保险费32399万元,全年为10324名离退休人员、2923名遗属支付养老金29791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5772.5万元,办理小额贷款18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0万人,征缴保险费554.1万元。就业和再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4.5万人,比上年增长2.0%;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3亿元,增长5.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577元,增长6.0%。其中地方22210元,增长8.3%。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37905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4839人,其中“4050”人员2808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3%。全市有福利院、敬老院43所,床位数4288张,福利院收养人数3474人。40812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8632人,农村32180人。接受社会捐赠913.3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