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枣庄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5:45:01 来源:枣庄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65次

枣庄市统计局

2008年1月31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效益稳步提升,活力明显增强,民生逐步改善。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926.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0.5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5.27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1.05亿元,增长17.1%。三次产业比例为8.7:64.2:27.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462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3536美元),比上年增加4417元。

景气指数进一步提升。反映企业家信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达到144.56%,上升1.54点;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44.15%,上升0.22点。

非公有(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504.18亿元,增长18%,占GDP比重为54.4%,提高1.1个百分点;户数11.31万户,增长10.4%;从业人数47.69万人,增长8.2%;注册资金247.18亿元,增长11.3%;纳税额53.55亿元,增长43.1%,占税收总额的69.2%,上升12.9个百分点。

全社会用电量总量稳步上升。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8.46亿千瓦时,较上年增加6.4亿千瓦时,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3.52亿千瓦时,增长27.8%;第二产业73.89亿千瓦时,增长7.2%;第三产业4.40亿千瓦时,增长0.6%;居民生活用电6.65亿千瓦时,增长9.3%。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6%。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8.45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接续替代产业有待尽快培育壮大;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节能减排的压力还很大;经济外向度偏低,对外开放水平亟待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低收入家庭数量较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49.01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比例为62.0:2.5:28.0:2.2:5.3。粮经比例为65.3:34.7。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平均降雨938.7毫米,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8.41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41.27万公顷,下降0.5%。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21.09%,下降2.3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94万公顷,增长2.4%;粮食总产量167.84万吨,下降6.6%。全年新造林7275公顷,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048公顷,新育苗558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49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0%。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129.34万头、5.06万头、192.02万只和7222.20万只。年末生猪存栏89.84万头,牛存栏9.77万头,羊存栏133.31万只。水产养殖面积7608公顷,增长1.8%;水产品产量4.61万吨,增长6.0%。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年末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6万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20万公顷,增加除涝面积0.1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24万公顷。农用机械总动力218.97万千瓦,增长4.8%。农用汽车0.41万辆,拖拉机3.7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799台,占拖拉机保有量的26.1%。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4237台,增长10.3%。落实区(市)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08万元,带动农民农机投资1.5亿元。全年农村用电量21.94亿千瓦时,增长1.5%。化肥使用量(折纯)20.92万吨,下降3.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万吨 167.84 -6.6

棉花 吨 3521 2.4

油料 万吨 12.30 -6.7

蔬菜 万吨 505.23 -7.5

瓜类 万吨 33.44 -6.7

水果 万吨 22.14 1.0

生猪出栏 万头 129.34 -0.5

家禽出栏 万只 7222.20 -1.4

肉类 万吨 23.69 -1.1

禽蛋 万吨 11.08 -3.9

奶类 万吨 2.87 20.9

水产品 万吨 4.61 5.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3.85亿元,增长21.5%。其中,轻工业127.07亿元,增长24.5%;重工业356.78亿元,增长20.1%。主要行业逐渐壮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28.0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3.82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6.85亿元,纺织业20.41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17.2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0家,比年初净增183家;资产869.61亿元,增长21.8%。

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8.55亿元,增长4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3%,比上年提高3.04个百分点。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    品 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万吨 3281.57 7.2

洗煤 万吨 1873.61 18.7

纱 万吨 15.81 29.3

服装 万件 48687.48 43.9

机制纸及机制纸板 万吨 101.37 10.6

焦炭 万吨 329.18 -6.0

合成氨 万吨 34.91 -9.8

水泥 万吨 3099.66 -14.7

数控机床 台 2159 52.3

电动工具 万台 8.42 -38.4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53.97 16.1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40%,上升0.2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696.97亿元,增长31.6%;利税227.04亿元,增长26.4%;利润125.19亿元,增长29.4%。

骨干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煤炭、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电力、纺织五大行业增加值262.15亿元,增长15.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4.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9%,拉动贡献率41.4%。通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三个行业增加值60.16亿元,增长36.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0%,拉动贡献率18.4%。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93.23亿元,增长2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幅理性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24亿元,增长24.3%。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5.18亿元,增长24.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投资7.19亿元,增长21.5%;第二产业投资257.45亿元,增长31.8%;第三产业投资100.54亿元,增长11.1%。

重点建设成就显著。1000万元以上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79.3%。90个计划过亿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99.6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34.7亿元,增长41.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1亿元,增长18.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城市市场实现154.2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实现87.8亿元,增长17.0%。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190.3亿元,增长17.7%;住宿餐饮业实现42.4亿元,增长23.8%。

限额以上企业增长迅速。限额以上企业数量228家,比上年末增加128家,实现零售额34.7亿元,增长42.1%,比上年提高27.6个百分点。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7.3%,拉动总额增长5.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在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369个,其中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217个,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21个。全市重点考核的45个竣工投产的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累计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其中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9个。

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9%。股权并购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榴园水泥、悟通香料两个项目成功实施外资并购。项目单体规模扩大。全市新批28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1.9亿美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683万美元。新批总投资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7个、过2000万美元的项目3个。

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出口5.41亿美元,增长30.2%;进口1.02亿美元,增长73.7%。

外经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完成合同额2135万美元,完成海外营业额1361万美元,自营外派海外劳务116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88%、497%和44%。承包海外工程实现了多年来零的突破。新增对外工程承包权企业2家。新设境外企业1家。外派劳务迈出新步伐。滕州被定为省级外派劳务基地县。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公路客运量6101万人,旅客周转量368842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6.3和32.1%;公路货运量6231万吨,货物周转量42121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8.3%和14.0%。水路货物运输量1134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37732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555%和271%。港口货物吞吐量13773万吨,增长57%。

公路运力结构优化。营业性机动车34374辆。其中,客车2562辆,增加286辆,其中客运出租汽车1168辆,增加236辆;货车31812辆,增加695辆。

民用汽车发展加快。年末全市民用汽车153311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5223辆。年末私人汽车123609辆,其中新注册12151辆。年末私人轿车29865辆,其中新注册6685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927.5万元。其中,国省干线投资37643万元,农村公路投资16499.5万元,公路水路场站投资9040万元,专项工程投资12745万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64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115公里,一级公路253 公里。年末累计完成村村通油路改造工程4750公里,95%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水泥)路。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电信业务总量52.8亿元,增长26.8%。固定电话用户72.8万户,下降28.6%。移动电话用户170.7万户(含小灵通12.5万户),增长30%。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75万户。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境外入境人数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3%;旅游创汇收入14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八、财税、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税收收入大幅提高。税收收入77.38亿元,增长16.4%。其中,国税收入42.39亿元,增长11.0%;地税收入34.99亿元,增长23.7%。税收占GDP的比重8.3%。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境内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84.58亿元,增长1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23亿元,增长22.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10.5%,营业税增长28.3%,企业所得税增长20.3%,个人所得税增长7.3%。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4.9%,与上年持平。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6.62亿元,比年初增加65.25亿元。其中,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88.94亿元,增加27.39亿元。年末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46.26亿元,比年初增加56.6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53.23亿元,增加33.01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11.26亿元,比上年增加1.96亿元,增长21.3%。其中财产险收入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寿险保费收入8.09亿元,增长13.6%。保险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新增4家保险公司和3家中介机构,经营主体发展到23家,另有2家保险公司,1家代理公司进入筹建阶段。其中已开业的保险公司15家,中介机构8家。

证券交易增长迅速。年末股民交易户数6.8万户。全年股票交易额625亿元,增长347.7%。

九、科学技术

科技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29项,获国家、省扶持资金1106万元;安排市级各类计划196项,扶持资金86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科技研发资金2.6亿元。

技术引进与科技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签订技术合作合同108项,科技投资合同36项,引进资金15亿元。

科技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培育农业高新技术园、马铃薯栽培特色园、食用菌推广示范园、科技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8个,科技示范镇7个,示范村30个,示范户500个。开发了省级星火计划项目3项,推广了200余项农业技术。

科研开发取得新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125项,全部为应用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82家,国家级4家,省级82家(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技术产品55个。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专项计划2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3项,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已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7家,民营科技企业100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5人。年末全市共拥有国家级研究中心(基地)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

十、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枣庄学院和枣庄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继续扩大,教职工人数共计1598人,招生4930人,其中本科1241人,专科3689人。职业与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全面推进,中等专业学校招生8542人,毕业5494人,在校生24523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3536人,毕业9043人,在校生35912人。普通高中招生27943人,毕业28135人,在校生80052人。初中招生56458人,毕业72434人,在校生178619人。小学招生45146人,毕业56381人,在校生284326人。普通高考录取率73.3%。其中,24人考入北大、清华。技术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有技工学校8所,教职工1067人,招生8578人,毕业5545人。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年末专业演出场所4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6个,档案馆8个,向社会开发档案卷数36361卷。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中波转播台1座,电视差转台8座,广播电视监测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中心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5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82%,有线电视传送43套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用户达35.5万户。国内统一刊号的出版社5家,出版报纸2582万份,出版国家正式刊号的图书46种9.2万册,出版省内部资料12种。职称工作稳步发展,专业技术人员6516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72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074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36260人。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58个,床位10852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3970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332人。 其中医院67座,床位8264张,卫生技术人员8931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804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56个,床位1977张,卫生技术人员3762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879人;妇幼保健院7座,床位403张,卫生技术人员668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6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技术人员407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86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50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586人。村卫生室201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015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世界级比赛中获2枚金牌,全国比赛中获10枚金牌。成功举办了2007年全国老年门球精英赛暨中日韩门球挑战赛、中国o枣庄城市体育舞蹈(国标舞)公开赛、第三届苏鲁豫皖少年游泳锦标赛、省太极拳(剑、扇)比赛、省游泳锦标赛等5项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大型体育比赛。群众体育再创辉煌。中老年健身秧歌队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三届"迎奥运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勇夺两项冠军和总分第一。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比赛场馆暨滕州奥林匹克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投资100余万元,为150个村庄安装健身路径,争取了240个村(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省体育局立项。枣庄西郊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争创全省"特色体育县"工作成绩显著。山亭区、薛城区和滕州市顺利通过省体育局验收,分别被批准为山东省篮球特色县、长跑特色县和太极拳特色县。

测绘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C级GPS网和Ⅲ等水准网通过国家联网平差计算,批准起用。测绘队伍发展到30家,全自动测绘专用设备共523台(套),其中GPS机34台(套),全站仪59台,影象图形扫描仪、绘图仪56台,网络交换机7台(套)。测绘单位职工人数485人,全年完成平面控制测量354点,高程控制测量358.5平方公里,绘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1243幅/1205平方公里,数字化724幅/456兆比特。向社会提供各种地图11967幅,全年完成产值1880.5万元。"数字枣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框架开始建设,为枣庄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质量进一步提升。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认定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省名牌产品5个,山东服务名牌1个,山东质量管理奖1个,山东名牌农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329家企业的370个产品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防震减灾水平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达5台5项8套,达到地震前兆监测能力A类;测震台网监控到1.8级,定位精度达到Ⅰ类 。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城市建设投资53.5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9.5亿元,较上年增长18.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4亿元,较上年增长25.9%。新增城镇供热面积178万平方米,公交车91辆,一户一表改造6000户,道路面积48万平方米,绿地面积395公顷。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燃气普及率达到99.6%,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8标台,人均道路面积12.7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2%,全市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8座,日处理城市污水30万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长度153公里。全年共销售新建商品住宅116万平方米,销售额25.9亿元,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3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万平方米。全市新型墙材实际应用量为10.1亿块标砖,占建筑墙材总量的98%,完成建筑节能竣工面积200万平方米,占民用建筑量的70%。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

土地结构基本稳定。全市土地总面积456.32千公顷。其中,农用地335.75千公顷、占总面积的73.6%;建设用地109.24千公顷、占总面积的23.9%。

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强。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36种,现已开采32种,其中煤、石膏、石灰岩是优势矿产,天青石是全省唯一的矿产地。已探明煤矿区98处,总资源储量19.78亿吨。探明铁矿资源储量4884.3万吨,探明铜矿矿石量资源储量15.7万吨,探明铝土资源储量164.5万吨,探明石膏资源储量4.8亿吨。

污染减排力度加大。新建脱硫设施42套,年形成脱硫能力6.5万吨,完成了21家电力企业50台锅炉的限期治理任务;完成了92家工业企业的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制定了10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的关停计划,先后关停了滕州新源电厂、武所屯电厂的小发电机组和薛城区发电厂,关停发电机组5.7万千瓦机组,爆破拆除了山东安厦水泥有限公司的9条10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对华电十里泉发电厂12.5万千瓦机组实施了秸秆发电技术改造;对22家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审核,争创了3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7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家企业获得了"省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投资610多万元,建成了市环境监控中心;安装在线监测仪102台(套),全部与省、市监控中心联网,并实现了第三方运营;环境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了规划环评和园区环评暨"三同时"制度自查和整改活动;全年共审批新建项目395个,环评执行率94.4%,环保验收率为60.3%。否决重污染项目29个,建议调整11个新建项目的拟选厂址,处罚违法企业15个,停建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8个。

环境质量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331天。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有了进一步改善,污染物排放量较上年有了大幅度下降,环境噪声实现功能区达标。

十三、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9%,涨幅较上年高出2.6个百分点。在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中,有五大类价格上涨,分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14.2%、居住类价格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03%;价格下降的有三大类,分别是衣着类价格下降7.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2%。

工业品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20%,较上年高3.2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74%,较上年高3.52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价格稳步上升。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土地交易价格上涨6.3%。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380.1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6992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97.39万人,女性182.80万人。出生率9.30‰,死亡率4.82‰,自然增长率4.48‰。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5元,增长14.2%;人均消费性支出7632元,增长21.1%;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9台、电冰箱97台、空调器97台、洗衣机102台、固定电话90部、移动电话179部、家用电脑57台、淋浴热水器84台。农民人均纯收入5161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28元,增长11.0%;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1台、电冰箱23台、空调器11台、洗衣机82台、摩托车64辆、影碟机60台。

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全年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5.6亿元,增长19.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1.2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61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37.52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82.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71.5%。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社区服务中心17个,乡镇敬老院56个,城市社会福利机构7个,接受社会捐赠1305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2235人。年末福利企业22个,安置残疾职工近400人。中国福利彩票年销售额2.06亿元。

注:1、GDP为初步核算数,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为50万元以上项目在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5、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为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在20人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在60人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住宿业为星级宾馆、饭店;限额以上餐饮业为年销售额200万元及以上,年从业人员40人及以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