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青岛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4:54:24 来源:青岛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68次

青岛市统计局

(2006年2月13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确保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的完成。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综合

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695.5亿元,增长16.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调整为6.5:51.9:41.6。

宏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34亿元,增长3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3.06亿元,增长23.4%。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393.01亿元,增长15.1%;地税税收收入120.88亿元,增长20.0%。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年末达到130.37,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7.65。

市场物价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比上年上升2.3%,其中,食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上升2.1%、8.3%、0.4%、7.7%,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0.2%、0.7%、0.6%、1.9%。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1.39,上升1.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6.52,上升6.52%。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10.9,上升10.9%,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03.4,上升3.4%,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3.3,上升3.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社会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方面压力加重等。

二、农业

2005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业增产、增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市认真落实种粮、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粮食生产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48.88万亩,增长20.6%,亩产达到421公斤,总产量达到315.02万吨,这是从1999年以来相隔六年,我市粮食总产再次超过三百万吨。2005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42.1万公顷,减少0.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1万公顷,下降50.5%;森林覆盖率31.7%,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2.29万公顷,下降30.8%。

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突出结构调整、示范园区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加快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步伐。

渔业生产产量下降。水产品总产量127.27万吨,下降3.9%,其中,捕捞产量40.06万吨,下降8.9%;养殖产量87.21万吨,下降1.4%。海、淡水养殖面积6.47万公顷,增长1.6%。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05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5320个,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9.6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6.3万台,农用载重汽车1.16万辆;农村用电量37.26亿千瓦时,增长12.7%;地膜覆盖面积17.51万公顷,增长3.7%。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结构更趋优化。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266.79亿元,增长21.0%。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63.3亿元,增长2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17.4亿元,增长16.1%;集体企业完成147.5亿元,增长6.0%;股份制企业完成453.7亿元,增长33.4%;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318.1亿元,增长42.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46.9亿元,增长67.0%。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525亿元,重工业增加值538.3亿元,分别增长27.7%和29.4%,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9.4:50.6。

2005年,全市“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集群效应逐步呈现,有力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四大工业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233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33%;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685.86亿元,占39.2%。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实现利税总额373.3亿元,利润186.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266.8亿元,增长28.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2.55%,产品销售率为98.1%。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品为全市工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0.16%。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2.96亿元,增长9.2%。实现利税总额19.5亿元,增长3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6.6亿元,增长45.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3.3亿元,增长4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亿元,比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投资789.2亿元,增长45.9%,第三产业投资585.1亿元,增长40.7%。2005年,我市一批重量级项目步入施工阶段,带动投资增长,海湾大桥(北桥位)、滨海公路北段、浮山湾奥林匹克中心项目、青岛市即墨至平度高速公路(青银二期)、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区海尔工业园、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等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贡献明显。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617个,新开工项目4945个,竣工项目681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3243.5亿元,增长54.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11.4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12.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3.6%。

全市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378.8万平方米,下降4.5%,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811.2万平方米,增长13.1%。商品房销售面积739.9万平方米,增长2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路建设成效显著,高速公路总里程525公里。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港口吞吐量1.87亿吨,增长14.9%;外贸吞吐量1.4亿吨,增长14.8%;集装箱吞吐量631万标准箱,增长22.8%。

航空运输保持稳步增长。年末拥有国内航线72条,国际(地区)航线14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555.04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行货邮吞吐量12.34万吨,增长18.1%。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2亿元,增长32.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7亿元,增长16.2%;电信业务总量91.25亿元,增长33.6%。信函8011.83万件,增长5.97%;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84.3万户,增长27.7%,使用时长达275.6亿分钟。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0.16万门;年末市话用户达到227.48万户,其中新装电话21.9万户;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383.64万户,其中年内新增125.2万户。

旅游业强劲增长。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56.58亿元,增长23.6%,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222.59亿元,增长21.1%;国际旅游收入4.15亿美元,增长44.3%。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17.47万人次,增长13.9%;其中国内游客2449.03万人次,增长13.5%;海外游客68.44万人次,增长31.0%。

六、国内贸易

2005年,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升和旅游、会展经济的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800亿大关,达865.91亿元,增长15.8%。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668.21亿元,增长16.9%,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7.7亿元,增长12.5%。

商品交易市场规模扩大。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含集市贸易市场)830处,增加6处。其中:消费品市场763处,增加3处;生产资料市场67处,增加3处。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餐饮、汽车、文化娱乐、旅游等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5.1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达到62.3亿元,增长35%;通讯器材零售额10.9亿元,增长44.3%。

七、对外经济

2005年,全市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22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额194.22亿美元,增长23.1%,进口额136.00亿美元,增长21.4%。青岛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4.55亿美元,增长25.2%;其中,出口额175.88亿美元,进口额128.67亿美元,分别增长26.4%和23.5%。外商投资企业是全市外贸出口的主体,出口额107.25亿美元,增长20.3%,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61.0%。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93.29亿美元,增长22.1%,其中出口额395.99亿美元,进口额297.3亿美元,分别增长23.8%和19.9%。

利用外资稳步提升。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30个,增长4.4%,合同外资95.45亿美元,增长42.1%,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6.56亿美元,增长13.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2.81亿美元,增长33.5%,营业额2.73亿美元,增长32.2%;共外派人员6377人次,增长33.9%。

对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2005年全年引进内资258.75亿元,增长34.2%,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2个,实际到位内资65亿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849.24亿元,比年初增加428.15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697.54亿元,比年初增加420.9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本外币储蓄达1413.3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343.10亿元,比年初增加253.61亿元。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得到优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232.81亿元,比年初增加319.06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039.48亿元,比年初增加280.14亿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981.51亿元,比年初增加91.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07.35亿元,比年初增加123.15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9.57亿元,增长4.2%,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5.98亿元,增长16.8%;人身保费收入33.59亿元,下降0.9%。赔款支出金额14.4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27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5.14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3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71项,其中,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63项。全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2%。

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1414项,成交额4.3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5603件,授权专利2341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在校学生22.2万人,增长20.7%。中等学校395所,其中,普通中学317所,在校学生39.11万人,下降10.3%;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78所,在校学生17.81万人,增长9.5%。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6.1%。共有小学1004所,在校学生47.98万人,增长0.6%。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89处。其中,影剧院29处,电影队214个,文化馆(站)172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6.6万户,并提前完成了市区6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734万册,出版报纸54897万份。全年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420篇(件、幅),获得省以上奖励53项。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632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32处,卫生防疫机构20处,妇幼保健机构10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858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其中,医生1.5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8万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63枚,银牌227枚,铜牌179枚。共打破全国纪录2项,全省纪录3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7个,队员107人。重点体校13所,学员2374人,业余体校5所,学员7840人。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91万吨,增长8%。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2.9亿吨,增长8.8%,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23亿吨和1.67亿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105.2万户,增长13.9%。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7.95万吨,增长35.8%,供应煤制气总量16573万立方米,增长6.9%。供应天然气总量7455.6万立方米,增长175%。城市气化率达到100%。

全社会用电量193.8亿千瓦时,增长15.4%。其中,工业用电127.8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3.8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3.5%和42.9%。

全年新增供热面积683.2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2804万平方米,增长32.2%。

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187条,较上年持平。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3911辆,增长1.6%。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121辆,增长0.3%。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1978.63公里,增长12.7%。扩建、翻建道路224条。城市下水道总长度2160.3公里,增长7.9%。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1天,占90.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4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3分贝。市区共植树199.3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1140.2公顷,增长10.9%;新增公共绿地292.6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1.8平方米,增长7.2%。市区现有公园、动物园47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速加快。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40.9万人(户籍人口),增长1.3%。其中,市区265.43万人,增长2.7%;五市(县级)475.47万人,增长0.6%。全年新出生人口75530人,出生率为10.26‰;死亡人口48109人,死亡率为6.54‰;全年净增人口978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委、市政府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0元,增长16.5%;人均消费性支出9883元,增长9.8%;城市恩格尔系数37.6%,下降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806元,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37元,增长11.4%;农村恩格尔系数37.5%,下降1.2个百分点。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5616元,增长16.1%,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15元,增长15.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22.96平方米,增加1.7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54平方米,增加1.55平方米。

就业局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24.3万人,增长8.3%。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共安排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5.4万人,组织4.5万人次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6%,下降0.14个百分点。2005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5.1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8.9万人,下降8.5%。

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4371张,收养8092人。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并按照新的核算方法计算,全市2004年GDP总量调整为2270.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63.49亿元,第二产业为1149.94亿元,第三产业为956.73亿元。

4、部分工业产品产量系集团口径。

5、规模以上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

6、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包括小灵通容量。

7、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各单位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单位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各单位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

8、城乡居民住房面积分别根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取得,由于方法改变,城市居民住房面积数据与以往口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