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济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4:34:45 来源:济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150次

2008-02-29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市经济运行平稳较快,运行质量继续提高,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注1)

一、综 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注2)2554.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150.3亿元,与上年持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拉动GDP增长0.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163.0亿元,增长16.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68%,拉动GDP增长6.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241.0亿元,增长17.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92%,拉动GDP增长8.6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217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7%。

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0115元/人,增长16.1%(按从业人员计算)。各项税收总额352.0亿元,增长24.9%;占生产总值比重13.8%,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实现税收172.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9.03%,增长35.5%。全市地域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58.6亿元和157.0亿元,分别增长23.1%、22.3%,地域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29.7%,提高4.5个百分点(注3);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0%,提高24.18个百分点(注4)。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6.64:45.85:47.51调整为5.89:45.53:48.58,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75、0.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19.1亿元,增长18.5%,占GDP的比重39.9%,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18.5%(注5),提高2.5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协调。(注6)城市中心区服务业主导地位巩固,第三产业增加值842.8亿元,增长17.0%,占全市三产总量的67.6%。近郊区工业集聚特征突出,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2.2%。远郊区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第二产业有所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61.1亿元,占全市一产总量的40.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占全市比重12.9%。

发展方式呈现向好转变。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增长。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011家,其中当年新增168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51.18亿元,增长36.0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38%,提高3.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减排取得成效。2007年对部分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控制,节能降耗幅度明显好于上年。重点考核的工业用能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68.3万吨标准煤。在千户企业填报的1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84.2%,在千户企业填报的55个能耗指标数据中,下降的占80.0%。全年完成重点大气污染减排项目20个,新增二氧化硫削减能力0.9万吨。其中燃煤电厂脱硫工程2个,脱硫装机容量32.6万千瓦;非电行业脱硫治理工程3个,煤改气(电)项目4个;关停小火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14.5万千瓦;淘汰水泥立窑生产线7条,产能73万吨;拆除300立方米以下炼铁小高炉5座、炼钢小转炉2座、小电炉4座,淘汰落后炼铁能力83万吨、落后炼钢能力120万吨;关停小锻造窑炉、砖瓦窑272台。完成重点水污染减排项目10个,新增化学需氧量年削减能力0.95万吨。对市区4条河道进行截污整治,新建污水管网10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量12.2万吨/日;工业点源治理工程5个,关停小淀粉加工点80家、小化工企业6家。

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还不够快,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节能降耗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工业有效增量依然不足等,这些问题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5.5亿元,按可比价与上年持平。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20.3千公顷,下降1.6%。其中粮食442千公顷,减少0.3%;蔬菜113.8千公顷,减少6.7%;油料15.9千公顷,减少1.3%;棉花31.1千公顷,减少1%。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4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11万千瓦,下降1.2%;农用拖拉机和拖拉机田间作业配套机械拥有量分别为5.7万台、8.2万台。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335.8千公顷、352.5千公顷、239.1千公顷,分别增长2.0%、13.9%和8.7%。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5家,其中过亿元企业27家。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44.3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节水灌溉面积88.6千公顷,增长7.1%;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平方公里;全年农村道路改造工程投入1.33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98.4公里,全市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已达99.1%。行政村通客车率99.7%。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9%,增长14.4个百分点;行政村通电率100%。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果,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0546公顷,其中:荒山绿化5433公顷,退耕还果194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6.6%,提高1.2个百分点。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农村新增沼气用户达到5.29万个。各项惠农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市共计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9015.0万元,拨付农村中学公用经费2272.0万元,向农村困难家庭学生拨付补助费1201.0万元,已投入校舍维修改造经费14024.0万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新型合作医疗行动,参保人数达到309.8万人,比年初增加15.8万人。年内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0处,年末乡镇、村办敬老院达到47处。全年投资1.4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48个。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07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注7)完成增加值930.3亿元,增长17.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1家,比上年末净增加15家;其中全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415家,增加49家,继济钢、重汽、中石化济南分公司之后,浪潮也突破百亿大关。

经济效益保持较好增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11.2亿元,增长23.4%;利税332.3亿元,增长27.9%;利润176.6亿元,增长30.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产能继续扩大。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继续优化。重点监测的142种工业产品中,有99种产品增长,占69.7%,其中34种产品增幅在30%以上,占23.9%。主要钢材产品中,中板、中厚板的品种板比例达到了80%以上。重汽集团“HOWO”载货汽车、浪潮计算机、数控机床、生物医药、太阳能产品、小家电等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增势良好。出口产品结构由过去依赖少数高耗能产品和传统轻纺产品,逐渐向低耗能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多元化转变,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明显增长,对工业效益的提升贡献增强。

 

骨干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415家过亿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4.64亿元,增长28.76%,占规模以上比重83.7%;实现利税278.49亿元,增长30.57%;其中利润148.02亿元,增长35.87%。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优势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9.6亿元,增长24.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4%。

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八家省级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7家,同比增加3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0.1%,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67.8亿元,同比增长3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去年的15.8%提高到18%,比重增加2.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61.4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5%,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3.3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16.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势稳定。2007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63.64亿元,增长10.6%。新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681家,完成总产值586.94亿元,增长16.0%;实现利税31.0亿元,增长14.8%;房屋施工面积3805.4万平方米,增长9.3%,房屋竣工面积1590.1万平方米,增长32.5%,其中住宅902.9万平方米,增长62.7%。

四、现代服务业

全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注8)。2007年,实现增加值543.5亿元,增长18.0%,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3.8%,提高0.6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发展稳健。金融业增加值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104.2亿元,比年初增长12.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4062.4亿元,增长12.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762.5亿元,增长12.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678.3亿元,增长11.9%。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99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现金支出5893.2亿元,增长7.4%。全年货币净回笼105.2亿元,下降3.1%。保险业快速增长。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8851.0亿元,下降13.4%;保险业务收入64.0亿元,增长19.7%;保险业务支出32.0亿元,增长37.7%。

房地产业增势基本稳定。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15.6%。房地产开发投资193.2亿元,增长20.7%,其中完成住宅开发投资162.5亿元,增长29.0%。全市商品房销售额120.6亿元,增长20.2%。

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游客2005.9万人次,增长16.5%。其中国内游客1989.8万人次,增长16.5%;接待入境游客16.1万人次,增长18.2%。旅游业务总收入177.9亿元,增长21.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2.5亿元,增长21.4%;旅游外汇收入7075万美元,增长33.1%。

现代物流业、软件业、会展业平稳增长。全年物流相关产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62043家,实现营业收入1042.4亿元,增长16.5%。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162.0亿元,增长28.9%。共举行会展120场,增加25场,直接营业收入1.05亿元,增长20.7%。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942.8亿元,增长18.0%;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4亿元,增长14.1%。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79.2亿元,增长16.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3.5亿元,增长23.7%。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939.2亿元,增长19.2%。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2个,成交额272.8亿元。限额以上(注9)连锁商店商品销售总额780.1亿元,增长6.9%。2007年,在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的18类生活消费品中,零售额同比上升的有14类,占统计商品的78%。

对外贸易增势良好。2007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出口额34.35亿美元,增长40.8%;进口额27.83亿美元,增长42.7%。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8.55亿美元,增长6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03亿美元,增长18.5%。

利用外资总量增加。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29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37亿美元,增长57.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1亿美元,增长39.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扩大。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 19.53亿美元,增长136.8%;完成营业额8.47亿美元,增长80.0%。

六、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2007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0273.1公里(含村级公路),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9717.3公里。济莱、济菏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10公里,增长59.8%。年末民用机动车拥有99.6万辆,增长1.2%,其中民用汽车46.1万辆,增长14.7%。全年客运量15147.5万人,增长4.0%;货运量17181.8万吨,增长6.1%。

 

邮政、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52.6亿元,增长6.7%。邮政局所227处,增加4处。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4.5万门(含接入网设备),下降11.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43.2万户,下降0.29%,其中市话(含小灵通)194.9万户,增长0.5%;农话48.3万户,下降3.2%;移动电话用户407.8万户,增长17.9%。互联网用户82.6万户,其中宽带用户81.2万户,增长45.0%。

七、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1.7亿元,增长23.2%。其中:用于第一产业43.35亿元,增长36.1%;用于第二产业395.1亿元,增长10.4%,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386.7亿元,增长10.7%;用于第三产业713.3亿元,增长30.8%,在第三产业投资中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470.8亿元,增长32.4%。

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共完成95.8亿元,增长34.5%,占全部投资比重的8.3%。城市建设投资增势明显。共完成投资357.3亿元,增长54.6%。社会事业投入增加。共完成投资127.3亿元,增长8.4%。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3.4亿元,增长39.6%,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0亿元,增长74.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0.9%。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输电线路长度3公里,中、高等院校学生席位6.5万个,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6.1万吨/日,啤酒30.66万吨/年,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40.2万吨/年等。

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按照全市总体部署,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召开之前完成30个棚户片区的拆迁工作,槐荫区发祥巷等18个棚户片区为市确定的重点推进项目,项目总占地约2250亩,拆迁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动迁约1.85万户。截至2007年12月底,已有17个棚户片区开始动迁,总占地2010亩,动迁居民1.2万户,其他片区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八、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食品类上涨11.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衣着类下降2.5%、居住类上涨3.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粮、油、肉、蛋、菜、果价格上涨明显。粮食上涨12.4%、油脂上涨18.0%、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0.9%,蛋类上涨14.6%,鲜菜上涨6.8%、鲜果上涨13.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扩大。2007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3.88%,涨幅比上年扩大3.64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涨幅有所回落。2007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0%,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2007年,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34.9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4%。高等教育学校39所,招生18.19万人,增长6.1%;在校生56.50万人,增长5.9%。其中:普通高校32所,在校生46.27万人,增长8.5%。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9.03万人,增长3.9%。普通中学在校生28.01万人,减少3.7%。小学在校生39.51万人,增长2.0%。年末专任教师8.10万人,下降5%,其中:普通高校2.94万人,增长8.2%;中等职业教育0.48万人,下降5.4%,普通中学2.14万人,下降1.1%,小学2.50万人,增长0.6%。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886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施各类科研计划647项,增加137项。技贸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12.0亿元,增长31.9%。受理专利申请8969件,增加746件,增长9.1%;授权专利4119件,增加1015件,增长32.7%,发明专利申请量2004件,增长19.4%,完成科技成果400项,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44项,增长10%。

高新区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按科技部统计口径,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80亿元,增长17%。按在地统计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2.7亿元,增长22.6%;工业增加值85.6亿元,增长24.2%;利税23亿元,增长31.6%;出口创汇2.4亿美元,增长50.5%。新引进项目207项,其中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实际利用外资6602万美元,增长56.2%。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增长28.1%;新开工项目70项。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8项,占全市项目总数的73%;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5项,占全市项目总数的3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年末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43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8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156处,其中国家级12处。全年出版报纸11.53亿份,各类杂志0.72亿册,图书2.07亿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9.8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1.8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6万户,增长43.3%。

医疗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300个,其中医院162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2.9万张,比上年增长4.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增长2.5%,其中:执业医生1.58万人,增长3.1%。每千人拥有病床4.79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61人。大力实施惠民医疗工程,全市启动44个惠民门诊、21个惠民病房和51个惠民社区,城区建成1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济南运动员在世界级比赛中获金牌16枚,银牌3枚,铜牌2枚;在洲际比赛中获金牌6枚,银牌3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40枚,银牌50枚,铜牌37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72枚,银牌58枚,铜牌53枚。组织大型群众体育活动近百余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的45%以上,培训社会指导员1338人。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2007年,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45亿元,开工建设道路520公里,河道整治48公里。城市道路养护保洁工作成效明显,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8.0%,城市道路保洁率达到100%。年末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平方米,增加0.1平方米。路灯5.7万盏,增加0.7万盏。全年拆除违章建筑79.5万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0.43亿立方米、4.8万吨和1.8亿立方米,用气人口286万人;市区用气普及率达98.5%,提高0.4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4256万平方米,增长9.4%,市区供热普及率达49%,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自来水供水量3.3亿吨。公交事业继续迅速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营运车辆1.28万辆,增长3.2%;全年客运量6.8亿人次(不含出租车),增长11.5%。年末拥有各种类型出租汽车8143辆,增加43辆。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90.77亿千瓦时,增长11.2%,其中居民生活用电30.23亿千瓦时,增长12.4%。

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指标有所好转。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311天(其中优15天),占全年的85.2%,比上年增加4天,提高1.1个百分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056毫克/立方米、0.118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0.023毫克/立方米,超标0.2倍。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地下水水质良好;黄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库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小清河源头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出境断面略有下降;大明湖水质呈现轻度富氧化状态,较上年有所好转。声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6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3.2分贝,达到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1类区域标准。

十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4.49万人、100.11万人、69.81万人、98.02万人和57.03万人,分别比2006年末增加9.08万人、17.5万人、3.1万人、25万人、1万人。

低收入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保障。城市低保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先后两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市内五区低保标准达到280元,针对物价上涨对困难家庭带来的影响,8月-12月对城市低保家庭按照每人每月15元的标准发放临时补贴,共发放486.6万元,开展“取暖救助活动”,为城市低保家庭每户发放300元取暖补贴,共发放782.4万元。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2007年末,全市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61万户、6.40万人,全年支付城镇低保金9304万元。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6250人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68万人,支付最低保障金1781.8万元。推出经济适用房204套,廉租房161套。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状况良好。全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老年之家”145处,改扩建农村敬老院47个。五保供养工作得到加强,集中供养10313人。全市老年公寓57处,床位4597个。

残疾人事业取得良好进展。全年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5.29万人次,免费培训残疾人2358人,1522人实现就业,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家庭子女1330人。

十三、“平安济南”建设

居民安全感保持较高水平。据抽样调查,2007年全市居民对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感觉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占92.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刑事案件立案件数32400件,增长3.6%;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4675起,增长16.7%。全市受理社会治安案件31349件,同比增长8.0%。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200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418起,死亡375人,死亡人数减少20人,下降5.1%。

十四、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均衡增长。2007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604.85万人,比上年增长2.5‰。男女性比例为101:100。全市人口出生率9.66‰,增长0.0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58‰,增长0.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08‰,下降0.03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0.76‰,下降7.12个千分点。2007年末暂住人口115.65万人。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64.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6.3万人,增长0.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9.2万人,增长1.1%。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市安置就业再就业13.31万人次,增加466人次,其中安置“4050”困难群体1.07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8%,下降0.29个百分点;登记失业人员5.43万人,比年初减少3689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2471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中央属单位人均36223元,增长20.2%;省属单位人均37281元,增长18.2%;市及市以下和其他单位人均18056元,增长18.1%。2007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8005.1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1元,增长15.0%。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389.7元,增长1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89.9元,增长11.0%。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注10)分别为31.5%、37.5%,分别下降1.1、上升2.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66.7亿元,比年初增加84.2亿元,增长7.1%。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观。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7.3平方米,增加2平方米。

注:

1.2007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 2008》为准。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月报数,非最终决算数据。

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经贸委确定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及计算公式计算。

5.经济外向度为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值,进出口总额按人民银行2007年提供的平均汇率测算:1美元=7.9718人民币元。

6.三大区域是按照各县市区的经济特性划分的经济区域,中心区包括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近郊区包括历城区、长清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章丘市;远郊区包括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8.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业。

9.指批发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和零售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