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济南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4:32:44 来源:济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48次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目标,积极推进创建文明城市进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创新思路,统筹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注1)

一、综合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注2)1618.9亿元,增长15.6%。第一产业增加值118.7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742.4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757.8亿元,增长13.0%。人均生产总值2761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338.6美元),可比增长14.1%。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2004年,全市社会劳动生产率45158元/人,增长14.6%(劳动生产率按就业人口计算)。各项税收总额206.8亿元,增长18.8%,高于GDP增幅3.2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12.77%,提高0.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377.8亿元,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04亿元,可比增长20.9%(注3)。

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末的7.6:44.6:47.8变化为7.3:45.9:46.8,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04.3亿元,增长19.6%,占GDP的比重37.3%,提高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40.2%,提高3.2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15.6%,提高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28%,提高2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注4)。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9.5亿元,增长13.5%,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39.5%。旅游业增势良好。泉水持续喷涌和重大赛事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217.9万人次,增长27.6%,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0.7万人次,增长59.3%;旅游总收入94.1亿元,增长30.7%,其中国际旅游创汇3698万美元,增长54.3%。商务服务业方兴未艾。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75.0亿元,增长15.0%,其中举办展会70场,营业收入0.65亿元,增长16.1%。

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信息产业增加值210.9亿元,增长14.5%,其中软件业销售收入78.0亿元,增长30.0%;电话主线普及率43.0线/百人,增长22.4%;移动电话普及率39.7部/百人,增长32.1%;互联网普及率14.1户/百人,增长4.4%;家庭宽带网普及率19.8%,增加4.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攀升,工业品出厂价格升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5%,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居住(注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衣着类,分别上涨7.4%、4.6%、3.7%、0.8%和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2.7%、2.4%和0.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6.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6.4%。

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8.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3.3万人,增长2.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5.9万人,增长4.4%。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就业再就业11.88万人,其中安置困难群体1.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9%。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平安济南”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7408起,提高4.2%,刑事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破获经济案件450起,挽回经济损失6768.4万元,维护了经济秩序。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事故总量呈下降态势。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265起,下降9.1%,死亡496人,下降7.1%。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外向经济依然薄弱;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不协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完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

二、农业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财政向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全年市财政支农投入5.25亿元,增长46%,减免农业税1.58亿元,“三农”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农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4亿元(现行价),其中粮食占17.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蔬菜占30.3%,降低2.1个百分点;畜牧业占35.2%,提高1.4个百分点;林业占2.2%,降低0.1个百分点。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8.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1%,其中粮食418.04千公顷,增加3.3%;蔬菜120.60千公顷,减少0.2%;油料15.74千公顷,减少0.3%;棉花36.11千公顷,增长21.6%。

主要农产品产量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42.7万吨,增长10.1%;单产5807公斤/公顷,增长6.6%,总产为近五年最高水平,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1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10.1万千瓦,减少1.6%;农用拖拉机和拖拉机田间作业配套机械拥有量分别为5.8万台、8.5万台,拖拉机与配套机械配套比达到1:1.46。农用运输车11.2万辆,增长1.1%。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325.6千公顷、295.0千公顷、202.6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0.7%、增长7.6%和增长0.03%。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38.9千公顷,增长0.4%;节水灌溉面积74.7千公顷,增长2.2%。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加快。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1个,其中超亿元企业19家。建成畜牧业饲养小区936个,各类规模饲养户19150个,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生猪饲养户增长33.7%。

三、工业

工业强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战略及“2133”工程成效显著,工业生产、效益持续高位运行。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6)实现增加值556.8亿元,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1.0亿元,增长28.1%;实现利润79.6亿元,增长45.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注7)为194.4%,提高28.8个百分点。

重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3%和26.0%,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27.3:72.7变化为24.5:75.5,重工业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234.2亿元,增长28.4%,占规模以上比重42.1%,提高3.1个百分点。

大型主力企业集团作用突出,行业集中度提高。亿元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合计达121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4.8%,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三家百亿元以上企业贡献率达38.8%,提高9.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备三大支柱行业销售收入合计610.1亿元,增长41.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133”工程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6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0.5亿元,增长6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510家,净增加19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32家,增加63家。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品销售率97.62%,提高0.1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在重点统计的20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增长的达107种,占52.2%。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市具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824家,共完成增加值81亿元,增长24%;实现利税20亿元,增长43.9%;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全社会增加值计算)为4.2万元/人,房屋施工面积287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5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72.8万平方米。

房地产业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0.2亿元,增长22.7%。其中住宅投资完成87.1亿元,增长17.5%,占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79.0%。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75.4万平方米,下降6.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3万平方米,下降3.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1.3亿元,增长29.0%。在全社会完成投资中,城镇及以上单位投资547.6亿元,增长28.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66.0亿元,增长33.8%。

第二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37.3亿元,增长27.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用于第二产业投资267.2亿元,增长5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0%,提高7.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0.0%,提高8个百分点;用于第三产业投资346.9亿元,增长1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3%,下降7个百分点。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0.7%,项目建成投产率(不含房地产投资)45.3%。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城市道路扩建长度76.6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657.2万平方米,水库容量4600万立方米,移动通信基站设备5个/年,程控交换机9.15万线/年,载货汽车1.5万辆,水泥1.5万吨/年,中高等院校学生席位6.02万个,中高等院校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生铁20万吨,棉纺锭2.03万锭,化学原料药108吨,乳制品10.8万吨,电视机6.5万部。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3.6亿元,增长15.1%;餐饮业零售额87.9亿元,增长19.8%。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69.5亿元,增长19.9%。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5个,成交额245.5亿元。限额以上(注8)连锁商店商品销售总额189.6亿元,增长42.7%。

消费热点明显。据对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的24类商品销售情况统计,零售额增加的达18类,其中仅通讯器材、家电、音像器材、汽车类零售额占比重41.1%,增幅都在17%以上。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突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2%,其中出口额13.7亿美元,增长64.3%。

利用外资增加。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52个,合同利用外资7.0亿美元,增长46.5%;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3.17亿美元,增长21.5%。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进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1亿美元,增长173.8%;完成营业额2.6亿美元,增长136.4%。

八、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594.4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4553.7公里,增长1.7%。全年客运量6891.1万人,比上年增长18.6%;货运量15029.9万吨,增长4.7%。

邮政、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35.3万门(含接入网设备),增长11.0%;年末全市电话用户252.1万户,增长24.0%,其中市话(含小灵通)203.9万户,增长26.4%;农话48.2万户,增长14.2%;移动电话用户232.8万户,增长33.8%。注册拨号及宽带网用户82.8万户,增长5.9%,其中宽带网用户34.5万户,增长28.3%。

九、金融保险

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91亿元,比年初增长22.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30亿元,比年初增长10.8%,其中短期工业贷款411.6亿元,比年初增长26.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2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8%;现金支出4178.8亿元,增长30.2%。货币净回笼108.2亿元,增长24.1%。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成交额2349.2亿元,增长14.5%,其中股票交易额621.1亿元,下降2.7%。

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4856.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企业财产保险增长19.0%,运输工具及责任险增长25.1%,养老金险增长88.9%,人身意外伤害险下降11.8%。保险业务收入29.8亿元,下降14.2%;保险业务支出7.4亿元,下降18.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28.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4%。高等教育学校58所,招生16.04万人,增长45.6%;在校生44.09万人,增长37.5%。其中普通高校28所,在校生31.91万人,增长19.2%。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82万人,增长13.3%,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83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2.22万人,减少1.8%,其中社会力量办学1.42万人。小学在校生37.55万人,下降1.0%,其中社会力量办学0.42万人,减少3.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647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4273万元,共实施各类科研计划710项,在新上项目中,国家级80项,省级63项。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57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3家。建立产学研基地累计达到20家。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3家,累计达到451家;全年专利申请4096件,比上年增长36.7%;授权专利1714件,增长15%。

高新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驻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1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利税44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分别增长33%、30%、21.9%、31.6%。新引进项目962项,项目总投资77亿元,分别增长63.6%和40%。实际利用外资1772万美元,增长3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新开工项目70项,新开工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新竣工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0项,占全市项目总数的83%;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14项,占全市项目总数的8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新闻、宣传、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52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物保护单位共399处,其中国家级8处。全市文化经营单位达4457家。全年出版报纸11.47亿份,各类杂志1.13亿册,图书3.84亿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为100.0%和99.8%,广播平均每日播出时间267:03,电视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619:41,分别增加20:20和371:03。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868个,其中医院156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2.29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0%;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增长1.2%,其中执业医生1.25万人,增长1.8%。每千人拥有病床3.91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14人。

体育事业又创佳绩。2004年,济南运动员在洲际比赛中获金牌12枚,银牌5枚,铜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6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114枚,银牌63枚,铜牌70枚。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的城市规划总体方案逐步实施,“十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62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90%,开工建设道路195公里,河道整治70公里,改造背街小巷985条。城市道路养护保洁工作成效明显,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5%,城市道路保洁率达到99%。年末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1%,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提高0.4平方米。封闭单位自备井342眼,泉水复涌并达到28年来最高水位。建成区面积达到201平方公里。

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全年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3950万立方米、10万吨和13000万立方米,用气人口240万人;用气普及率达98%。集中供热面积3055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43%。全年自来水供水量2.6亿吨。公交事业继续迅速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营运车辆3000辆;全年客运量5亿人次,增长0.9%。年末拥有各种类型出租汽车7744辆。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市区累计建成烟控区面积为200.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123.2平方公里。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0.149毫克/立方米、0.045毫克/立方米和0.038毫克/立方米。良好以上天数210天。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7.4%。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8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3分贝,均达到国家标准。

十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达14615家,参保职工93.5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76.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17.5万人。参加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27.2万人,增加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1万人,增加2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2.5万人。农村卫生保健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户43.12万户,参保农民107.1万人。2004年底,全市有6.56万城镇人口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5345.4万元,有3.3万农村人口享受农村低保,发放低保金492万元。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5659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新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老年之家”30处,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0个。五保供养工作得到加强,集中供养2804人。全市老年公寓28处,床位2250个。

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6万人次,免费培训残疾人2498人,1626人实现就业;投入经费120万元,2122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学生得到救助。建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扶持资金66万元,创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210户贫困残疾人走上致富之路;建立“我的兄弟姐妹捐助便利店”,发放价值102万元的生活用品;投资330万元,对27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整座危房进行新建、翻建。残疾人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在残奥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均衡增长。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5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9%。全市男女性比例为102:100。全市人口出生率10.3‰,上升0.8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5‰,下降0.8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8‰,上升1.72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11.0‰,与去年基本持平。市区净迁入人口6.74万人,下降21%;2004年末暂住人口62.21万人,比上年增加1.5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854元,增长11.4%。其中中央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166元,增长8.1%;省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863元,增长21.6%;市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254元,增长11.1%;县及县以下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079元,增长8.8%(注9)。2004年,城市市区居民(非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05元,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98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4116元,增长13.7%,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1540元,增长19.9%,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1521元,增长12.7%,外出务工收入397元,增长16.8%。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581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71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3元,增长9.8%。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居民消费更注重消费质量,休闲娱乐享受型消费发展迅速,人均休闲娱乐等服务支出800元,增长19.7%,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9.3%,提高1.3个百分点。城市恩格尔系数(注10)32.5%,农村恩格尔系数40.9%。

城乡居民储蓄稳步增加。200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70.5亿元,比年初增长14.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9.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2.9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注:1.2004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05》为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按省财政口径统计境内财政总收入包括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比原口径统计的地域财政收入多出62.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月报数,非最终决算数据。

4.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业。

5.居住项目包括建筑材料、房租、水、电和燃料等。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经贸委确定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及计算公式计算。

8.指批发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和零售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含离岗人员。

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