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济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4:31:30 来源:济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89次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实现“五年大变样”目标,突出工业强市、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和对外开放等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四个创新”,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注1)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据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注2)达到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501.6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599.7亿元,增长1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到20979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2:41.8:50.0。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实现增加值396亿元,增长17.5%,占GDP的比重达到33%;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5.2%,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3.4%提高到25.5%。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3.8亿元,同比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3.16%,比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低位运行,物价形势相对稳定。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2%。分项目看,居住类(注3)上涨4.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6%;食品类上涨0.2%;衣着类下降5.4%;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下降4.4%;娱乐教育及服务类下降2.8%;医疗保健和个人服务类下降2.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7%。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1%,年底出现回升势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微升0.4%。

劳动就业岗位增多,社会从业人员增加。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2.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9.1万人,减少0.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独立核算单位在岗职工人数77.2万人,下降1.8%。其中国有单位51.5万人,下降1.6%;集体单位9.1万人,增长4.1%;其他单位16.7万人,减少5.3%。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1.38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9%。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职工退休养老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达7988家,参保职工75.8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58.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17.0万人。全年统筹支付养老金23.6亿元。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市49343人享受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3081.9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受灾严重,部分受灾地区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工业经济中轻工业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外向度较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物价持续低迷,农村有效需求有待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

据气象部门资料,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全市平均降水量400.5毫米,较上年同期少194.7毫米。2002年,全市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旱灾情况下,积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主要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持续增长,保证了农业经济在大灾之年的稳定发展。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9.9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8%;棉花、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7%。在粮食作物中,优质专用小麦1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0%,占小麦总面积的54.9%。全年粮食总产量189.9万吨,比上年减产20.6%;其中夏粮81.2万吨,减少20.0%。棉花产量2.8万吨,减少8.5%;油料产量3.7万吨,减少20.3%;水果产量33.6万吨,减少10.2%。

特色农业又有新的发展,蔬菜和瓜类种植面积12.9万公顷;蔬菜瓜类总产分别为633.7万吨和85.3万吨,比上年增长9.9%和17.1%;食用菌总产量7.0万吨,增长16.1%。冬暖式大棚面积1.1万公顷,增长22.2%。全年引进推广蔬菜(瓜、果)、食用菌新品种100余个。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6.7万公顷,其中有三个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获国家和省认证的“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品牌49个,改善了我市农产品的品质结构,稳定了产量,提高了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林牧渔业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植树造林面积6765公顷;幼林抚育6.1万公顷,下降24.4%。畜牧生产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畜禽品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良种率明显提高。肉牛杂交改良31.2万头,改良率达5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肉羊杂交改良44.5万只,改良率达45%,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三元杂交商品猪192.6万头,比上年增长2.6%。全市全年肉类总产量35.3万吨,增长6.3%;其中猪肉产量19.7万吨,增长7.6%;牛羊肉类总产量8.1万吨,增长2.5%;禽蛋总产量45.1万吨,增长4.9%;奶类总产量10.1万吨,增长32.4%。水产品产量3.4万吨,增长1.9%,其中名优水产养殖面积0.11万公顷,增长14.0%。

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2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24个,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饲养小区788处。农产品出口6371万美元,增长3.1%。

农业机械化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1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12.3万千瓦,增长1.2%,农用拖拉机和拖拉机田间作业配套机械拥有量分别为6.1万台、8.9万台,拖拉机与配套机械配套比达到1:1.5。农用运输车10.8万辆,比上年增长1.5%。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330.2千公顷、259.9千公顷、206.9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0.6%和增长11.3%、1.2%。新型节水灌溉又有新发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39.5千公顷,减少0.2%;节水灌溉面积68.1千公顷,增长9.5%。其中,喷、滴灌溉面积7.7千公顷,低压管灌溉面积52.0千公顷,增长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在“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带动下,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公有、非公有、混合经济共同繁荣的格局,整个工业经济出现了近年少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318.6亿元,增长20.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92.5亿元,增长20.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集体企业增加值47.4亿元,增长17.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2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14.0%。轻工业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13.5%;重工业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24.4%;轻重工业比例为32.1:67.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利税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实现利润32.1亿元,增长14.7%。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注4)为128.89%,提高10.9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3.76%,下降1.2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8981元/人(按当年价增加值计算),增长20.72%。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产品销售率97.8%,较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在重点统计的28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增长的达200种,占69%。

建筑业增速加快。2002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资质等级五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50亿元,增长8.7%;实现利税9.9亿元,增长10.0%;亏损企业亏损额0.7亿元,与去年持平;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全社会增加值计算)为28687元/人,房屋施工面积191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1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为保证“五年大变样”目标的实现,以城市建设、工业更新改造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四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02年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4.7亿元,增长17.6%,增幅高于上年5.1个百分点,是近三年投资发展最快的一年。全社会完成投资中,国有投资301.0亿元,增长22.5%,仍居主导地位;集体经济投资70.0亿元,下降1.0%;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3.7亿元,增长21.3%。在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37.5亿元,增长18.8%;更新改造投资72.6亿元,增长22.6%;房地产开发投资76.5亿元,增长22.9%;其他投资14.5亿元,增长69.7%。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27.5亿元,增长2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8%,上升了0.3个百分点;用于第二产业投资109.7亿元,增长33.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1%,上升了3.3个百分点,其中用于工业投资101.5亿元,增长3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5.1%;用于第三产业投资267.5亿元,增长11.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6.1%,下降3.6个百分点。

商品房开发投资活跃。2002年全市商品房开发投资74.6亿元(包括土地购置),增长27.5%,其中住宅投资完成64.2亿元,增长35.2%,占商品房开发完成投资的8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62.6万平方米,增长37.6%,竣工房屋价值41.2亿元,增长70.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1.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35.4亿元,分别增长48.2%和94.5%。

投资效益明显提高。2002年,新增固定资产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房屋竣工面积61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46.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5.6%和12.6%。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0.5%,项目建成投产率(不含房地产投资)46.4%。新增一大批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是:水库容量4600万立方米;载货汽车1万辆;水泥60万吨/年;移动交换机17.5万户;改扩建道路267.6公里;道路扩建面积18.6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83.3公里;城市公交车辆购置320辆;中高等学校学生席位11450个;医院病床608张。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2002年,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21.9万人,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末增长11.2%。高等教育学校70所,比上年增长11.1%,在校生38.3万人,比上年增长25.1%。其中:普通高校18所,在校生21.4万人,增长25.1%;成人高校12所,在校生12.9万人,增长158.5%;民办高校40所,增长48.1%,在校生4.0万人,增长60.0%。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6.1万人,下降3.2%,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4.0万人,下降5.8%,其中:社会力量办学1.4万人;小学在校生38.7万人,增长2.1%,其中社会力量办学0.2万人,增长6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8%;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685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3072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共实施各类科研计划286项,在新上项目中,国家级30项,省级78项。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52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9家。建立产学研基地累计达到15家。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累计达到287家;受理科技专利申请2267件,比上年增长54.1%;授权专利962件,比上年增长31.6%。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860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达140亿元。全市技贸机构189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58.6亿元。

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快速发展。2002年,全年新引进项目355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分别增长42.6%、45.8%;当年新开工面积11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8%、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增长59.7%。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4项,增长21.6%,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7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1项。

六、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较快发展。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450.5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8%,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4330.8公里,增长1.2%(高速公路189.9公里,26.5%)。全年客运量6179万人,比上年下降1.9%;货运量14018.5万吨,增长7.4%。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2.6万门(含接入网设备),增长3.3%;年末全市电话用户156.8万户,增长19.2%,其中市话(含小灵通)118.3万户,增长21.6%;农户38.6万户,增长12.5%;移动电话用户119.9万户,增长37.8%;注册拨号及宽带网用户64.4万户,增长12.7%,其中宽带网用户12.8万户,增长80.3%。

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加大,先后举办了“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欢乐泉城花车大巡游、国际艺术歌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促进了旅游业蓬勃发展。200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02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012.6万人次,增长21.2%;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10.1万人次,增长3.8%。旅游总收入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5.7亿元,增长29.4%;国际旅游创汇3607万美元,增长6.9%。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3.6亿元,增长14.1%;餐饮业零售额61.3亿元,增长26.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零售额73.7亿元,增长3.9%;集体经济零售额74.1亿元,增长3.6%;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88.6亿元,增长18.0%;其他经济零售额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在消费品零售市场竞争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147.8亿元,增长3.6%;非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298.7亿元,增长17.2%。连锁企业迅猛发展,商品销售收入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19.1%,同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33.6亿元,比上年增长4.8%。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指批发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和零售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11.1亿元,增长7.4%,其中连锁商店商品销售收入净额81.3亿元,增长24%。

八、对外经贸

出口贸易增速加快,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进口额8亿美元,下降21.1%;出口额7亿美元,增长17%。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3个,合同利用外资5.06亿美元,增长11.9%;实际利用外资5.42亿美元,增长27.4%(其中:省考核口径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增长31.8%)。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市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6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完成营业额9000万美元,增长211%。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55%,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66.25亿元,增长15.4%。全年完成税收总额151.1亿元,比上年增收12.5亿元,增长9.0%。

金融业形势稳定。2002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17.2亿元,比年初增长27.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88.0亿元,增长26.8%,其中工业贷款237.2亿元,增长16.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7.0%;现金支出2596.1亿元,增长7.2%。货币回笼继续增加,全年货币净回笼108.2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成交额446.5亿元,下降69.7%。其中受股票二级市场低迷影响,股票交易额349.4亿元,下降61.2%。

保险业持续发展,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32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其中企业财产保险增长121%,家庭财产险增长151.5%,货物运输险下降20%,养老金险下降41.7%,人身意外伤害险增长42.8%。保险业务收入21.1亿元,增长26.1%,保险业务支出5.2亿元,下降4.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新闻、宣传、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年末拥有各种艺术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34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出版报纸10.61亿份,各类杂志1.08亿册,图书3.75亿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为98.96%和98.32%,广播平均每日播出时间213:45,电视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943:45,分别增加1:35和183:2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708个,其中医院125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22100张,比上年增长0.89%;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增长0.56%。其中:医生1.68万人,比上年增长0.6%。每千人拥有病床3.84张,每千人拥有医生2.92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2002年,济南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5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204枚,银牌105枚,铜牌99枚。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2002年,我市城市建设继续围绕“五年大变样”的目标,继续实施了“造绿工程”、“蓝天工程”、“灯亮工程”,进行了“退路进厅”、户外广告整顿、人行道铺装改造等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又有新的改观。引黄以及城市应急供水、兴济河污水处理厂、绕城高速公路南线、经十东路改造、泉城路拓宽、电信无线市话扩容、车站广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燕山立交、顺河高架路北延长线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787.2万平方米,年末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7%。

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煤气、液化气供气量分别达到4400万立方米和4.85万吨,用气人口110万人;天然气供气总量3915万立方米,用气人口62万人;用气普及率达94%。全年自来水供水量2.6亿吨。公交事业继续迅速发展,年末公交汽车营运线路111条,比上年净增6条;营运线路总长度2251公里,增加16公里;年末拥有各种公交营运车辆10238辆;全年客运量4.3亿人次。年末拥有各种类型出租汽车7500辆。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2002年末,市区累计建成烟控区面积为134.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88.98平方公里;燃煤含硫量合格率达到87%。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分别为0.055毫克/立方米、0.129毫克/立方米和0.040毫克/立方米。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5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1分贝,均达到国家标准。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在控制范围内均衡增长。2002年,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575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城市化步伐加快,非农业人口285.8万人,增长13.83%。全市人口出生率10.02‰,上升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33‰,上升0.3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69‰,下降0.15个千分点。全市男女性比例为102.16:100。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改善。2002年,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395元,增长16.73%。其中:中央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113元,增长13.88%;省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965元,增长22.42%;市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383元,增长19.67%;县及县以下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046元,增长15.57%。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82元,增长14.6%。人均消费性支出7426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增长4.4%;人均生活费支出2134元,增长3.7%。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恩格尔系数(注5)32.9%,农村恩格尔系数39.8%,分别比上年减少0.2和1.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进一步增加。2002年,年末全市居民金融资产总量80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43.9亿元,比年初增长20.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2002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86.4万平方米,增长58.9%;其中个人购买151.2万平方米,个人购买比例已达81.1%。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0.6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2002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预计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03》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居住项目包括建筑材料、房租、水、电和燃料等。

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计委、经贸委确定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及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

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