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潍坊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2-28 14:07:55 来源:潍坊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525次

潍坊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潍坊调查队

(2011年2月)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艰巨繁重的转型升级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三六四一”工作目标,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统筹做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平稳增长,总体发展形势积极向好。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090.9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0.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720.3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1亿元,增长16.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7.7和5.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4250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5172美元),比上年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69:55.66:33.65。

2010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50.2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123.3亿元,坊子区80.1亿元,奎文区111.1亿元,青州市346.4亿元,诸城市456.6亿元,寿光市470.3亿元,安丘市175.0亿元,高密市328.3亿元,昌邑市230.3亿元,临朐县140.6亿元,昌乐县166.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6.0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120.1亿元,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16.5亿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46.1%,企业家信心指数143.8%,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6.5个和7.3个百分点。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7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6.2%上升到57.3%;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29.6万户,增长16.7%;从业人员164.7万人,增长5.5%;注册资金1525.9亿元,增长22.4%;纳税额266.6亿元,增长29.2%,占全部税收比重72.7%。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167起,死亡407人,同比分别下降7.7%和10.7%。

二、农业

2010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运行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4.8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4.3%。

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99.3万亩,增长1.7%;粮食总产量522.6万吨,增长0.3%;棉花产量5.1万吨,减少6.6%;油料产量27万吨,增长0.1%;烤烟产量1.8万吨,减少57.9%。蔬菜产量1089.8万吨,增长8.2%;水果产量92.3万吨,减少4.8%。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完成造林43.87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4.46万亩,四旁植树3066万株,育苗12.07万亩。百处林场、北部沿海林网、荒山造林、村镇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进展迅速,建成生态林场103处,其中新建成28处。全市森林面积达536.3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516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5.2%。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总产量123.1万吨,增长7.4%;禽蛋产量26.2万吨,减少0.4%;奶类产量27.8万吨,增长24.9%。

渔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34.5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45.8万吨,增长9.0%。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30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82亿元,均增长6%;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大型农业机械快速增长,联合收获机达到1.9万台,增长21%,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7569台,增长43%。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25千公顷,机播面积981千公顷,机收面积853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柏油路通村率达到99.4%;农村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79.27万人。农房建设改造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新房13.83万户,改造危旧房2.1万户。

三、工业

2010年,全市工业系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全市工业呈现总量增长迅速、运行质量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58家,比上年增加434家;完成增加值1958.27亿元,增长15.4%。全年产品销售率为98.56%,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全市统计范围内的254种主要产品产量,有18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或持平,风力发电量、液体乳、化学试剂、电力电缆、改装汽车、发动机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5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工业投入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54.4亿元,增长20.0%。在建项目1506个,其中634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计划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14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33个,当年完成投资608.1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26.1%。

工业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83.28亿元,增长31.2%;实现利润总额477.84亿元,增长45.8%,实现利税总额725.38亿元,增长41.9%,实交税金243.67亿元,增长34.9%;工业亏损面2.64%,下降0.4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9.33亿元,下降27.5%。产成品存货265.56亿元,增长9.2%,应收账款净额338.48亿元,增长24.3%。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达143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7.57亿元、利润总额188.02亿元、利税总额254.66亿元,分别增长38.3%、57.7%、5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1个、11.9个、11.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535.62亿元,增长28.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潜力大,全市电子信息企业151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9.5亿元,增长65.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9%,实现利润总额129.3亿元,增长88.4%,利税总额156.5万元,增长84.7%,分别高于全市42.6个和42.8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全市耗能总量排在前七位的重点耗能行业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完工节能项目136个,年内实现节能量65.84万吨标准煤。有10个项目已经国家批复列入节能奖励项目计划,24个项目受到省级财政资金奖励。全市13家企业列入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目标,已全部完成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规模以上(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2304.2亿元,增长22.7%。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4110个,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3567个。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产投资完成99.6亿元,增长54.3%;二产投资完成957.81亿元,增长19.1%;三产投资完成1246.8亿元,增长25.2%。城镇投资完成1751.96亿元,增长24.8%;农村投资完成551.51亿元,增长21.2%。

“六大投入”亮点显现。“六大投入”中,先进制造业完成投资667.83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8.99%,增长112.1%,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580.4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5.2%,增长24.5%;现代农业完成投资71.44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3.1%,增长64.1%;文化产业完成投资227.0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9.9%,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投资378.4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16.4%,增长116.6%;公共服务完成投资677.77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9.4%,增长30.1%。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7.6亿元,增长37.9%,其中住宅投资270.8亿元,增长30.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12.9亿元,增长73.4%。

沿海开发工作成绩显着。北部沿海地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入413亿元,增长22%。新引进项目299个,协议总投资641亿元。在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523个,协议总投资179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81个、过10亿元项目45个、过100亿元项目6个。潍坊港中港区3个万吨级码头建成投用,3个2万吨级码头工程正在建设。滨海开发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466.9亿元,增长31.6%;全员劳动生产率15.65万元/人,增长12.3%。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8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7%,其中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3848.3万平方米,增长14.4%,占施工工程面积的72.8%。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基础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98.1亿元。改造国省道路网工程11项,新海路、平日路、潍坊港疏港公路等项目按期竣工,公路路域环境明显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00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274个。建设了潍坊汽车北站等10个客货运场站项目。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2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4.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20.25万辆,其中线路客车(含旅游和出租车)8215辆,载货汽车10.46万辆,其他机动车及拖拉机8.97万辆。海运船舶结构逐步趋于大吨位、专业化,运力达到62.8万载重吨。全市道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2.1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0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03亿吨,货物周转量64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47%、4.95%、8.36%和3.88%。水上运输完成货运量930万吨,货物周转量8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1%和30%。潍坊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11万吨,增长19.6%。航空运输完成旅客运送量14.2万人,货邮吞吐量1.93万吨,分别增长32.4%和17%,创历史新高。青临铁路完成货运量100万吨。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新口径)1.96亿元。信函4063.8万件,增长7.4%;包裹19.0万件,增长92.3%;报纸10100万份,下降1.0 %;杂志362.5万份,下降32.0%。

电信业保持持续发展。全市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64.8亿元,比上年增长9.7%。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703.4万户,增长21.4%,固定电话用户数(含小灵通)170.8万户,下降16.6%。

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104.65万芯长千米,互联网出口带宽220G,固定电话普及率23.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85.9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387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30万户,比上年增加20万户,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7.2%。

六、国内贸易与现代物流业

国内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实现751.7亿元,增长21.9%,乡村零售额实现399.4亿元,增长13.0%。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26.2亿元,增长22.8%;零售业零售额812.2亿元,增长17.7%;住宿业零售额7.28亿元,增长26.2%,餐饮业零售额105.4亿元,增长17.0%。

市场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到1386家,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124处,其中过10亿元的30处。全年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600个,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店铺统一配送率超过50%。新建12343家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投入运营,在38个社区和114个小区设立服务中心。

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物流园区发展到45个,总投资208亿元;鲁东物流中心进区项目72个,总投资超过135亿元,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实验基地之一。全年实现物流总额9400亿元以上,增长16.7%。

七、对外经贸与旅游

进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全市进出口总额1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5%;其中出口87亿美元,增长41.4%;进口30.6亿美元,增长63.1%。按企业性质划分,三资企业出口30.2亿美元,增长42%;集体、民营企业出口39.61亿美元,增长38.8%。按大类商品划分,机电产品出口25.32亿美元,增长4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1亿美元,增长113%,化工产品出口12.41亿美元,增长70.5%,纺织服装出口21.14亿美元,增长27.5%,农产品出口13.76亿美元,增长40.3%。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0个,合同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增长38.4%,实际到账外资7.2亿美元,增长6.4%。完成对外承包劳务新签合同额42.1亿美元,营业额17亿美元,分别增长45.3%和49.6%。

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967.7万人次,增长27.3%;旅游总收入247.7亿元,增长30.5%。接待国内游客2945.5万人次,增长27.3%;国内旅游收入237.0亿元,增长31.6%。国际入境游客22.2万人次,增长28.6%;国际旅游收入1.6亿美元,增长32.5%。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80.9亿元,增长27.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4亿元,增长28.2%。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个主体税种完成99.7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支出完成291亿元,增长27.8%。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48.5亿元,增长26.2%。主体税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9.3%,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共完成193.8亿元,增长29.3%,高于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大幅增加,经营效益明显提高,支持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307.7亿元,比年初增加539.5亿元,增长19.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570.8亿元,比年初增加496.4亿元,增长23.9%。货币持续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29.7亿元。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大幅增加,实现盈利67.4亿元,同比增盈14.6亿元。

资本市场较快发展。年末拥有上市公司29家,股票33只,累计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395亿元。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4家,境外上市公司15家。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8家,融资105亿元。境内上市公司年末总市值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49%。证券公司全年总交易额683亿元,实现利润1.84亿元。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272万手,实现营业收入1191万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驻潍市级保险机构,由上年的43家增加到46家;县市区保险机构由上年的220家增加到225家。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86.45亿元,同比增长33.16%;赔款支出20.35亿元,同比下降5.5%,承担社会经济风险9222.78亿元,同比增长54.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54亿元,同比增长40.73%,赔款支出12.84亿元,同比增长21.82%;人身险保费收入58.91亿元,同比增长29.89%,赔款支出7.51亿元,同比下降31.70%。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363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6项。科技成果培育迈上新台阶。全市培育科技成果409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150项,有2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家,其中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创建了潍柴、福田雷沃、沃华医药、诸城外贸等4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默锐化学、亿能光学等6个院士工作站,促进了全市科技资源向企业的有效聚集与集成。

专利工作成绩突出。全市共申请专利6520件,比上年增长19.4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31件,增长21.85%;专利授权4797件,增长35.3%。

质量技术监督和商标注册工作成效显着。紧紧围绕全市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20个产业集群,从创建优质产品基地入手,努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成功创建了3个山东省优质生产基地、6家龙头骨干企业。11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58个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10个服务项目获山东省服务名牌。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拥有31个中国名牌产品、221个山东名牌产品、27个山东省服务名牌、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拥有驰名商标50件,山东省着名商标275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14.16亿元,同比增长3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92%,比年初提高2.57个百分点。年内新增85家通过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新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电声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产业基地顺利通过专家答辩;新增省院士工作站2个、省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智慧物联网研究院、国家级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1家;全市最大的技术交易市场已经完成建设并对外提供服务。

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8万余人,组织评选第十批潍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9名,评审认定了首批2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展海内外高端人才与技术网上引进活动,发布技术、人才需求项目426项。组织执行专家项目236个,引进外国专家296人(次),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1.8万人次,考核鉴定7.5万人。全市技工院校招生达到1.4万人,连续七年招生过万人。

十、城市建设、镇村建设和环境保护

中心城区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民生东街、樱前街、新青年路等道路竣工通车,福寿街虞河桥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卧龙西街、文化路、清溪街、鸢飞路、卧龙街虞河桥、玉清街虞河桥等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二组团青少年宫、文化宫已竣工;三组团科技馆、图书馆主体完成,安装和室内装饰工程加快推进;四、五组团大剧院和音乐厅开工建设,地下施工部分已基本完成;双塔混凝土结构11月30日顺利封顶,商业连廊正在进行装饰施工;张面河以北景观初步形成。

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5亿元,小城镇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建设提升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抓好小城镇道路、路灯、供排水等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注重镇村产业发展,完成镇村产业规划编制,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向园区集聚,新增商业街(区)137个、工业园区152个、农业示范园区216个,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投产。

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环保工作围绕总量减排、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源达标排放三个目标,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4.18万吨和12.64万吨以内,超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潍坊市区空气质量良好率提高5%,全市6条污染河流全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目标,六大空气污染片区基本解决空气异味问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二氧化硫去除率达到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5%,危险废物安全收贮,处置率达到100%。受保护地区面积达2394.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1%。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高校15所,在校学生14.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3所,在校学生15万人;普通高中51所,在校学生16.2万人;初中309所,在校学生32.9万人;小学1057所,在校学生53.9万人;幼儿园1724所,在园幼儿22.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0%。圆满完成2010年校舍安全工程改造任务,改造学校981所,改造校舍40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学校489所,新建校舍350万平方米。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更加完善,2010年发放各类学校助学金1.2亿元,受助学生达到27万人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全市校园安全投入资金9674万元。在省政府年度教育督导评估中,成绩名列全省第二。

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47个,其中医院102个,床位37683张,共有专业卫生人员503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115人。卫生机构全年诊疗2790万人次,健康检查271万人次。新农合参合农民总数达到622万人,参合率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63%。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97.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6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二类以上规范化建设标准,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的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半数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标准的文化大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加快推进,全市规范化基层服务站点达到60%以上。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比国家计划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建设任务。全市国家一、二、三级图书馆分别达到5个、2个和3个。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850个,全民健身设施9389处,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80次。体育彩票发行站点650个,体育彩票发行额4.64亿元,通过彩票公益金资助和发动社会力量,新建了46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使全市90%以上的农村社区都配备了体育健身设施。

十二、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年内小幅上涨。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8.9%、1.0%、1.2%,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0.1%、0.9%、0.2%、0.9%,居住类与上年持平。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8.95%和8.4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5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6.12%。

十三、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5.1元,比上年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818.7元,增长10.7%;年末百户城区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8台,电冰箱110台,洗衣机104台,空调器96台,移动电话214部,家用电脑82台,家用汽车19辆;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4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8871.6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81.7元,增长14.2%。年末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4台,电冰箱87台,洗衣机81台,移动电话172部,摩托车72辆,生活用汽车11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8.1平方米。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79万人,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25.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29万人,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23.1%。全市连续七年实现城乡就业“双十万”目标。积极落实援企稳岗就业政策,降低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1个百分点,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为1.5%,减征企业养老保险费近8000万元,减征企业失业保险费6669万元。为404户困难企业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合计1.09亿元,惠及职工10.57万人。全市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4.8万人,“4050”等困难群体再就业6653人。全面开展就业培训,全市再就业培训4.13万人,创业培训9652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34万人。

社会保障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继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市企业五项社会保险扩面净增35万人,各项社保基金收入101亿元,支出社保基金80.85亿元,当期结余20.64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市区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市有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保试点,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77.44万人,已有23.73万人开始领取养老金。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53元,增幅13.5%,企业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126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6万元。在全省率先将市直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将860名“老工伤”人员待遇全部纳入统筹管理。失业救济金标准提高到490元,增幅达到21%。

注:

(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2011年潍坊统计年鉴》为准。

(3)由于2010年为人口普查年份,人口数据暂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