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济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2-18 12:33:00 来源:济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266次

济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

2010年, 面对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克服困难中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工作,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结构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建设跨越提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注1)

一、综  合

经济发展持续平稳向好。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注2)。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

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着。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信息服务、物流、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4.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5.60:42.91:51.49调整为5.50:41.87:52.6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2.6%,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优化提升。年末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11家,其中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207家,增加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64.0亿元,增长3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54%,提高2.03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创新驱动作用增强。随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中国软件名城试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重大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当年新下达科技计划项目674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25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9家,总数达到293家。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年关停10家落后产能企业,关停并拆除了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5.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9个百分点。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1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3元,增长14.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7.7亿元,比年初增长14.4%。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企业退休、退职人员月均养老金提高160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330元提高到 36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1200元提高到不低于132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700元提高到不低于28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1700元提高到不低于18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30元,基本实现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棚户区拆迁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竣工70万平方米、新开工80万平方米。自开工建设累计投资166.0亿元,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投资75.4亿元。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5万平方米,完成实物配租1493套,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500套,向4262户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841万元。

“平安济南”建设成效显着。据济南市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被调查者感觉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占96.2%。2010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4249起,八类主要案件发案率下降。查处治安案件90271起,提高22.6%。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451起,下降13.7%,死亡306人,下降1.9%,重伤863人,下降14.3%。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2 %、13.1 %和15.8%。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7.28:45.90:46.82调整为2010年的5.50:41.87:52.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8.0%和16.4%。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3%、13.1%。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1.0417吨标煤,比2005年降低18.6%,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49279吨和82670吨,分别比2005年降低16.8%和15.0%;前四年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82.9%,完成减排目标的93%和137%,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需加强,社会事业有待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01.1万亩,增长0.9%;粮食总产289.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连续8年丰收。蔬菜产量601.4万吨,增长1.7%;畜牧业稳定增长,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2%、0.4%、3.5%;猪、牛、羊存栏分别增长1.1%、1%、2.8%;出栏量分别增长3.7%、3.3%、5.3%。水产品产量4.3万吨,增长2.9%。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果,完成造林面积19.3万亩,其中:荒山造林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0%,提高1.1个百分点。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289.4 --

棉花 万吨 2.9 -7.7

油料 万吨 5.9 -3.2

水果 万吨 47.4 2.6

蔬菜 万吨 601.4 1.7

肉类 万吨 38.1 1.2

禽蛋 万吨 36.0 0.4

奶类 万吨 31.2 3.5

水产品 万吨 4.3 2.9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注3)350家,新增50家;其中年过亿元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58家,新增305家。有55%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范畴。“三品一标”认证得到发展,全市认证无公害产品累计331个、绿色品牌75个、有机农产品1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农业机械化总动力509.7万千瓦,增长4.9%。全市各类畜牧业规模化小区(场)达到747处。

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90.7亿元,全面完成38个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任务,道路建设15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8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46所乡镇卫生院和2366个村卫生室的改造建设。自来水入村率超过95.0%,4597个村庄通了沥青(水泥)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6座,小型水库123座。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445处,户用沼气池18.4万户,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7.4万台。提升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61万平方米。改造建设市级配送中心2个,县级配送中心12个,乡镇级综合超市54个,提升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14个,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7个,改造建设连锁化标准化农家店4832个,培训农家店店长 6500人次。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回升步伐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52.4亿元,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注4)增加值1313.0亿元,增长14.4%。

工业效益向好趋势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64.1亿元,增长21.3%;实现利税515.9亿元,增长12.0%;实现利润262.9亿元,增长12.4%。企业亏损面11.3%,提高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4亿元,增长48.9%。

产品结构趋向优化。在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增长的占60.1%,提高8.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传统产品增势趋缓。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0年 比上年±%

重工业产品

原煤 万吨 265.8 -7.4

原油加工量 万吨 496.45 3.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31.45 2.1

化肥(折纯) 万吨 49.09 -15

钢 万吨 959.33 -8.8

钢材 万吨 980.28 6.8

水泥 万吨 729.79 -1.2

变压器 万千伏安 4906.03 0.9

电站锅炉 蒸发量吨 14417 31.2

金属成型机床 台 353 37.9

发电设备 万千瓦 577.47 -11.7

发动机 万千瓦 2653.2 50.7

载货汽车 万辆 19.46 60.9

轻工业产品

纱 万吨 9.66 22

布 亿米 0.82 10.1

乳制品 万吨 39.38 4.8

软饮料 万吨 101.59 13.6

啤酒 万千升 24.76 18.2

卷烟 亿支 502.91 0.6

服务器 万台 9.93 2.6

摩托车整车 万辆 95.45 -5.3

彩色电视机 万台 26.49 4.6

塑料制品 万吨 19.22 15.7

支柱行业稳定增长。全市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1001.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4.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6.3%,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装备增长34.0%,机械装备制造增长17.2%,石油化工增长15.8%,食品药品增长13.1%。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741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49家,分别增加63家和11家。

园区承载能力增强。济南出口加工区及8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5.8%,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增加值288.8亿元,增长12.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2.0%,提高2.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16.8亿元,增长1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2.6%,提高1.8个百分点。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85.0亿元,增长12.9%。新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768家,实现总产值893.3亿元,增长14.5%。

四、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平稳增长(注5)。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918.1亿元,增长12.5%;占全部第三产业比重为44.6%。

金融业发展形势稳定。全年金融业增加值288.3亿元,增长16.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01.9亿元,较年初增加1179.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035.0亿元,较年初增加834.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402.9亿元,增长11.8%;现金支出7282.2亿元,增长12.0%;货币净回笼120.7亿元,下降2.0%。银行卡消费大幅增长,本外币消费金额836.2亿元,增长75.4%。保险业快速增长。年末各类保险承保额16802亿元,增长36.8%;保险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22.3亿元,增长29.3%;保险业务支出43.8亿元,下降5.4%。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股票基金交易成交总量7865.7亿元,增长6.5%;国债交易量98.7亿元,增长57.8%。

房地产业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204.4亿元,增长14.8%(注6)。房屋施工面积2363.5万平方米,增长10.9%;其中住宅1868.4万平方米,增长6.1%;房屋新开工面积971.8万平方米,增长92.6%;竣工面积245.8万平方米,下降47.4%。商品房销售面积531.5万平方米,增长20.5%,其中住宅477.3万平方米,增长18.1%。商品房销售额332.6亿元,增长54.0%,其中住宅291.1亿元,增长50.3%。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88.3万人次,增长19.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365.2万人次,增长19.2%;接待入境游客23.1万人次,增长23.5%。实现旅游总收入313.8亿元,增长22.4%。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06.3亿元,增长22.5%;旅游外汇收入1.14亿美元,增长21.9%。

物流业、软件业、会展业发展加快。年末物流相关产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6.02万家,年营业收入2370.8亿元,增长24.1%。软件业服务业收入590亿元,增长35.6%。举办会展137场,增加7场;直接营业收入3.17亿元,增长26.8%。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增势良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5.5亿元,增长18.7%。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57.4亿元,增长18.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526家(注7),实现零售额717.3亿元,增长23.7%。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3.2亿元,增长18.7%。“家电下乡”销售33万台(件),增长63.2%;销售额7.5亿元,增长95.9%。

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

商品类别 零售额(亿元) 增幅(%)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100.3 23.8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61.0 26.4

化妆品类 12.0 18.9

金银珠宝类 17.1 37.4

日用品类 30.1 15.9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38.9 29.3

中西药品类 26.5 14.2

文化办公用品类 15.7 32.3

家具类 16.0 53.2

通讯器材类 15.3 27.4

石油及制品类 120.3 21.8

汽车类 187.8 22.5

对外经济明显回升。全年进出口总值74.10亿美元,增长31%。其中:进口33.55亿美元,增长28.6%;出口40.55亿美元,增长33.1%。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25.27亿美元,增长30.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4亿美元,增长1.1倍。新签外商投资项目87个,实现合同外资额12.09亿美元,增长10.5%;实际到账外资10.40亿美元,增长6.1%。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4.53亿美元,增长2.7%;完成营业额15.07亿美元。新设境外企业30家。对外直接投资1.57亿美元,增长37.2%。

六、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继续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1611.4公里(含村级公路),增长2.3%,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11190.8公里,增长3.4%。境内高速公路346.7公里,与上年持平。年末民用机动车拥有量123.5万辆,增长9.7%,其中民用汽车拥有量80.7万辆,增长22.5%。公交线路长度4012 公里,线路209条;公交营运车辆4239辆,全年旅客运输量8.64亿人次,增长5.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运输量

指标 单位 2010年 比上年±%

客运量 万人 16464.6 12.5

铁路 万人 3327.4 8.3

公路 万人 12758 13.4

民航 万人 379.2 17.8

客运周转量 亿人公里 562.3 8.6

铁路 亿人公里 307.9 10.7

公路 亿人公里 138.5 -4

民航 亿人公里 115.9 21.2

货运量 万吨 22945.6 10.0

铁路 万吨 9913.2 9.8

公路 万吨 13029 10.2

民航 万吨 3.37 28.6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1364.9 8.8

铁路 亿吨公里 1131.9 8.2

公路 亿吨公里 231.5 12

民航 亿吨公里 1.5 23.4

邮政通信业增势平稳。年末邮电通信业营业收入63.8亿元,增长14.7%。邮政局所211处;固定电话用户数213.3万户,下降10%;移动电话用户数857.6万户,增长47.3%;宽带网用户数117.3万户,增长10.8%。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7.4亿元,增长20.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68.1亿元,增长11.9%;第二产业投资677.3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投资1242.0亿元,增长19.4%。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3.4:34.1:62.5。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471.1亿元,增长9.3%。其中能源投资84.8亿元,增长56.2%;交通运输投资129.6亿元,增长23.3%;小清河综合治理二期完成投资13.3亿元,高铁西客站完成投资18.5亿元。工业投资增幅提高。工业投资667.3亿元,增长23.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81.9亿元,增长24.5%。在建工业投资项目1645个,增加199个。千万元及以上项目1011个,完成投资565.3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3.5%。

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4.5亿元,增长45.7%,其中住宅投资364.6亿元,增长42.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6.8亿元,增长14.4%;办公楼投资20.0亿元,增长44.9%。

八、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10,其中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70,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2010年济南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指  标   以上年价格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10

食品 107.28

烟酒及用品 104.28

衣着 95.6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7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40

交通和通信 97.9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46

居住 102.00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较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104.67。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105.00,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103.2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9.9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44.74万人,增长1.5%。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50.65万人,增长2.6%;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1.57万人,增长5.3%;普通中学在校生30.18万人,增长3.4%;小学在校生38.4万人,下降1.7%;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857人。年末专任教师8.29万人,下降0.1%,其中:普通高校专任教师2.57万人,增长0.4%;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0.45万人,下降1.4%;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19万人,增长0.9%;小学专任教师2.48万人,下降0.8%;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09人,增长2.0%。普通高校34所,招生15.53万人,与上年持平。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年专利申请总量15519件,增长13.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432件,增长14.4%。专利授权量9593件,增长5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60件,增长51.4%。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274项,增长18.0%,其中核高基、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型机床创新平台等近2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重点专项。

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全年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年末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0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48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年末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07家)。新认定国家级特色产业(成果转化)基地2家,总数达9家;新增省级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总数达25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新建产学研基地8个,总数达到66个。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2010年,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76.8亿元,增长23.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85.3亿元,增长3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45.7%。固定资产投资211.7亿元,增长42.6%。引进各类投资项目223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3个。实现出口创汇4.78亿美元,增长30.6%。新签合同利用外资项目34项,实际使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33.8%。组织企业实施各类科技项目立项193项,争取无偿资助8088万元,新认定“双软”企业19家,累计达到125家,6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收入百强企业;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17家,累计61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各类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其中省属6个,市属8个;文化馆(站)及群众艺术馆145个;电影院11家,增加2家,全年放映10.97万场,观众272.03万人次;博物馆11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12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156处,其中国家级12处。全年出版报纸16.8亿份,各类杂志0.7亿册,图书2.4亿册。年末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9.98%,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51.6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2.25万户,增长264.5%。

卫生事业发展良好。年末拥有卫生机构5086个,其中医院196个。卫生机构床位3.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5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9410人,增长2.7%;执业(助理)医师17610人,增长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3个,村卫生室2598个。每千人拥有病床5.3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果。济南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16枚,银牌141枚,其中:在世界级比赛中获金牌15枚,银牌6枚,铜牌3枚;在洲际比赛中获金牌17枚,银牌3枚,铜牌8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37枚,银牌20枚,铜牌19枚。举办较大规模全民健身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达60万人次;各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总投资1.7亿元。全年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59人,其中:一级567人,二级805人,三级167人。体彩销售量9.08亿元,增长23.7%。体育场馆运营良好,经营收入5000万元,上缴利税400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347平方公里,增加10.6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3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增长10.8%;路灯13万盏,增长5.7%。道路建设总投资45亿元,河道整治6公里。拆除违章建筑101.8万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0.5亿立方米、11.4万吨和4.3亿立方米,分别增长4.2%、28.1%和39.0%。集中供热面积7000万平方米,增长11.6%。自来水供水量2.5亿吨。

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04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27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0.117毫克/立方米。空气良好以上天数307天,占监测总天数的84.1%,较上年增加3.3个百分点。地下水水质良好;黄河(济南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鹊山、玉清湖、锦绣川和狼猫山四水库水质保持稳定;小清河源头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出境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水体水质明显改善;大明湖水质呈现轻度富养化状态,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的4a类区域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1分贝,达到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1类区域标准。

十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8.95万人,增加12.37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4.51万人,增加2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1.58万人,增加8.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9.23万人,增加12.5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27万人,增加6.13万人。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71万户、5.9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64亿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72万户、7.92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0.74亿元。

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培训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6421人次,多渠道安置2131名残疾人就业;为贫困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500余万元。实现庇护、照料残疾人971人次;筹资4000万元,购置建筑面积4686平方米的济南市智力残疾人庇护所。筹资170万元,救助1059名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保持低速均衡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604.1万人,增长1.34‰(注8)。全年人口出生率11.13‰,上升1.7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8.35‰,上升1.5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78‰,上升0.17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2.35‰。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0万人。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占33%和42%(注9)。新增城镇就业14.99万,增长4.6%,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1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3.84%,降低0.0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73.3元,增长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06.6元,增长14.2%。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1.6%,下降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6%,下降2.0个百分点(注10)。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882.4元,增长26.8%;人均交通通讯支出2645.8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88.5元,增长6.9%;人均交通通讯支出982.8元,增长31.6%。

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 单位 2010年 比上年±%

城市居民家庭

彩电 台 115.5 1.8

电冰箱 台 96.67 1.8

洗衣机 台 93.17 1.8

空调器 台 121.5 15.4

家用电脑 台 81 18.2

移动电话 部 179.67 17.8

家用汽车 辆 22.67 38.8

农村居民家庭

电冰箱 台 83.4 9.1

空调器 台 35.8 27.7

洗衣机 台 29.3 6.0

彩电 台 120.0 0.9

摩托车 台 84.9 0.1

家用电脑 台 28.3 21.4

移动电话 部 152.7 9.5

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9.7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0.2平方米,增加0.8平方米。

注:

1.2010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地域财政收入为不含预算外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口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月报数,非最终决算数据。

3.规模以上农业企业指从事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且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业。

6.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物业管理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其他房地产活动、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指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8、9.有关人口与从业人员数据以人口普查公报为准。

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