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山东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4:21:55 来源:山东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28次

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2009年2月11日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  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107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幅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2.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02.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0367.2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比例为9.6:57.0:33.4。人均生产总值33083元,增长11.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749美元,增长21.6%。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统筹城乡就业试点顺利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4.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9.9万人,连续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5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3.9万人,再就业率达76.0%;组织创业培训6.2万人;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

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前高后低走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涨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6.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6.1%。食品价格上涨13.0%,回落0.6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8个百分点,仍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动力。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消费价格上涨1.2%,提高0.7个百分点。生产价格上涨较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3%,提高12.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6%,提高5.3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1%,提高8.3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0%,提高0.2个百分点。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 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5.3 104.7 106.2
食品 113 112.8 113.3
#粮食 106.3 107.3 104.8
油脂 124.2 121.5 126.5
肉禽及其制品 122.2 122.5 121.7
蛋 105.2 104.5 105.8
鲜菜 105.7 104.1 108.4
烟酒及用品 104.3 104.3 104.3
衣着 97.9 98.5 96.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 102.2 101.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2 102 102.4
交通和通信 99.9 98.8 101.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3 99.5 101.2
居住 107.3 105 110.1

 

区域经济协调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构成的“一体”生产总值占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鲁南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县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47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

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44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油气等产业稳定增长,分别实现产出1629.4亿元、1092.9亿元和118.7亿元,分别增长14.1%、18.3%和51.0%。海洋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出309.6亿元,增长54.6%。海洋资源开发稳定增长,海洋石油、原盐和烧碱产量分别达到232.2万吨、2180万吨和360万吨,分别增长2.7%、5.2%和9.7%。生态海洋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海洋特别保护区7个,各类海洋保护区达到20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15万公顷。

对口援建北川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各界为四川汶川地震捐款捐物36亿元,有力保障了抗震救灾和对口援建。围绕“再造一个新北川”目标,农村援建、乡镇援建、新县城援建、工业园区援建、人力智力援建工作扎实展开。完成了北川县19个乡镇重建规划,全部启动了建设项目。建设过渡安置板房3.3万套,已建成3.2万农户的永久性住房,正在建设1.3万农户的住房。签署了《北川—山东产业园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全境恢复了广播电视覆盖,开通了县城医疗保健中心与山东20家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年末有2000多名援建干部职工在北川建设一线。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外经贸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再就业困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农业增加值16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林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12.2%;牧业增加值702.1亿元,增长7.3%;渔业增加值423.4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16.6%。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全面增长。粮食生产连续六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260.5万吨,比上年增长2.7%。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70万亩和720万亩。

表2  2008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260.5 2.7
夏粮 万吨 2034.8 1.9
秋粮 万吨 2225.7 3.4
棉花 万吨 104.1 4
油料 万吨 340.6 3.7
蔬菜 万吨 8635 3.5
园林水果 万吨 1395.9 4.6
肉类 万吨 660.3 6.7
猪牛羊肉 万吨 425.2 5.7
禽肉 万吨 223.2 8.8
禽蛋 万吨 365 1.4
奶类 万吨 254.9 5.3


林业生态建设进展顺利。新增造林面积276.0万亩,其中,荒山造林92.7万亩;新增和完善农田林网467.0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取得积极效果,重点加强美国白蛾防控,有效防治率达到95%以上。新建湿地和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总数达到62个,总面积1470万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现代渔业建设扎实推进。水产品总产量749.1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21.7万吨,增长3.8%;淡水产品产量127.4万吨,增长11.1%。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产量达到6.1万吨和11.7万吨,分别增长13.0%和8.3%。水产品出口创汇34.9亿美元,增长2.3%。设施渔业发展顺利,海水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550万平方米,深水网箱达到2600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新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55处,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16处、无公害产品230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农机总值达到58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农机总动力10250万千瓦,增长3.3%。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7286.2万亩,增长0.4%,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113.4万亩,增长2.7%。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率为99.9%,通自来水率为85.6%,新增沼气用户45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38188家,比上年增加2896家,增长8.2%。实现增加值16718.8亿元,增长13.8%,回落7.0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3.2%,重工业增长14.1%,分别回落5.8和7.6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增加值10912.0亿元,增长17.1%,回落8.5个百分点。

表3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 省 16718.8 13.8
# 轻工业 5451.5 13.2
重工业 11267.3 14.1
# 国有企业 984.4 4.6
集体企业 826.5 8.3
股份合作企业 195.1 13.8
股份制企业 9863.2 15.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137.4 14.1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712.1 17.2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7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回落4.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836.5亿元,增长13.3%,回落17.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430.5亿元,增长18.2%,回落1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1.8,提高30.3点。企业亏损面为7.1%,扩大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3.2倍。

制造业继续保持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8.1%;实现利润2989.1亿元,增长10.9%,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77.9%。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4356.8亿元,增长1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0%提升到26.1%;实现利润916.8亿元,增长28.4%。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增幅回落。在重点统计的120种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85种,占70.8%;下降的有35种,占29.2%。

表4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4109.8 -0.3
天然原油 万吨 2799.2 3.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753.7 2.4
水泥 万吨 13887.3 -4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619.2 3.6
粗钢 万吨 4458.7 1.5
钢材 万吨 5027.4 2.1
纱 万吨 619.4 9.1
布 亿米 131.8 7.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526.9 6.9
塑料制品 万吨 377.1 21.3
合成氨 万吨 600.6 -13.3
啤酒 万千升 473.9 8.7
内燃机 万千瓦 7166.5 5.9
金属成型机床 万吨 1.5 30.7
汽车 万辆 74.5 7.8
摩托车 万辆 152.6 17.6
手机 万台 5006.4 37.4
彩色电视机 万台 864.7 -4
电子计算机 台 82665 35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314.1 125.4
#笔记本计算机 万台 169.9 69.9
集成电路 亿块 1.8 89.7
太阳能热水器 万台 259.2 60.6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定增长。全省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利税259.4亿元,增长1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0.2亿元,增长10.5%;实现利税63.5亿元,增长15.7%;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07.6亿元,增长17.1%;实现利税195.9亿元,增长1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528.4亿元,增长23.4%;农村投资完成2907.0亿元,增长22.0%。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15850.1亿元,增长23.6%,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6.1%,占到位资金的74.1%。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开工项目个数由上年的下降3.7%转为增长7.8%。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2.9:59.9:37.2调整为3.6:53.0:43.4。部分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工业行业投资明显回升,铁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业投资分别增长1.4倍、98.2%、80.3%。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7.8%、52.3%、26.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均增长1.4倍。社会民生领域投入明显增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28.3%,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增长1.8倍,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1.2倍,环境管理业投资增长1.3倍。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31.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1%,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增长55.4%,占全部住宅投资的26.6%,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20.4%,占全部住宅投资的4.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4.0%,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0.9%。房地产企业开发土地面积下降2.7%,购置土地面积下降16.6%。商品房建设规模平稳增长,施工面积17925.5万平方米,增长18.2%。商品房销售面积5011.6万平方米,下降1.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3%,增幅均创近十年新高。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30.6亿元,增长23.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9.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70.6亿元,增长25.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3.2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9715家,增长15.2%,实现零售额3734.5亿元,增长36.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467.7亿元,增长18.9%,提高3.6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仍保持主体地位。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67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市场份额达83.6%,是市场繁荣活跃的支柱力量。其中,个体私营实现零售额8471.9亿元,增长22.9%,市场份额为81.6%。

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大幅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3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1.1%。住房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0.8%,家具类增长41.5%,五金、电料类增长51.6%。汽车消费增速回落,实现零售额628.4亿元,增长26.9%,回落10.1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年对外贸易增势呈高开低走态势。实现进出口总额15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31.7亿美元,增长23.8%;进口649.7亿美元,增长37.1%。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纺织服装出口比重分别回落了1.6、1.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提高了4.3、3.4个百分点。欧盟仍然是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18.8%,其次是美国占17.3%。粮食和资源类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扩大,粮食增长1.1倍,大豆增长93.4%,铁矿砂增长86.9%,高新技术产品增长60.9%。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帐额8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利用外资质量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引进设立了9个新能源项目;新批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532个,实际到帐24.3亿美元。中国香港和澳门是主要外资来源地,两地实际到帐外资37.3亿美元,增长53.6%,占全省的45.5%。目前有14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新增12家。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新批境外企业(机构)247家,比上年增加45家。协议投资总额8.4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6.7亿美元,分别增长43.9%和67.5%;中方实际对外投资4.9亿美元,增长61.0%。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35.9亿美元,增长18.9%;外派人数4.5万人,年末在外9.1万人。以设计为龙头的EPC(设计、采购、建造)总承包成为全省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方式,全省过千万美元的EPC大项目20个。高端劳务外派规模不断扩大,外派船员、护士等占全省对外劳务人员的13.3%,提高2个百分点。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客运量18.4亿人次,增长11.5%;完成货运量22.9亿吨,增长18.8%。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公里,比上年增加252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6亿吨,增长14.3%。航空客运量1570.4万人次,增长6.0%;货邮量22.4万吨,增长12.4%。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97.3万辆,增长10.5%,其中,私人轿车170.1万辆,增长30.5%,占轿车拥有量的81.7%。

表5  2008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旅 客 货 物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亿人次) (%) (亿人公里) (%) (亿吨) (%) (亿吨公里) (%)
合计 18.4 11.5 1261.4 12.8 22.9 18.8 8239.1 30.6
公路 17.7 11.6 888.3 15.6 19.8 20.6 1369.9 28.1
铁路 0.5 9.2 365.3 6.8 1.5 5 1275.6 7.1
水路 0.2 6.8 7.7 -5.4 1.6 12.2 5593.6 38.2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1426.1亿元,增长20.9%;邮政业务总量59.4亿元,增长8.6%。光缆线路总长度34.9万公里,增长9.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52.1万户,减少5.3%;移动电话用户4611.7万户,增长23.9%。电话普及率达到76.4部/百人,增加8.2部/百人。

旅游业收入增加较快。实现旅游总收入20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3.9亿美元,增长2.9%;国内旅游收入1908.5亿元,增长23.1%。接待入境游客253.7万人次,增长1.6%,人均消费548.4美元,增加6.8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亿人次,增长18.2%,人均消费793.7元,增加31.3元。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结构趋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78.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2704.8亿元,增长19.6%。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得到加强,分别增长43.8%、21.7%、22.2%、40.4%和102.7%。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930.2亿元,比年初增加4858.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4382.2亿元,增加2944.1亿元,同比多增1864.1亿元,新增额及同比多增额均创十年新高。货币信贷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053.9亿元,增加2966.2亿元。中长期贷款持续增长,增加1223.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林牧渔业本外币贷款增加341亿元,同比多增60.7亿元;服务业本外币贷款增加783.7亿元,同比多增135亿元。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全省金融机构实现盈利484.2亿元,增长38.7%。

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年末拥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167家,证券服务部15家;期货公司6家,期货营业部35家。境内上市公司96家,境外上市公司66家,分别比上年增加8家和10家。有10家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境内再融资112.1亿元。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1.9万亿元,减少49.4%。境内上市公司在沪深两市的年末总市值3624亿元。期货市场良好发展。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6283.3万手,交易金额3.4万亿元,分别增长51.7%和62.9%。

保险业快速发展。实现保费收入673.9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4.2亿元,增长13.5%;寿险保费收入452.8亿元,增长43.3%。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98.4亿元,增长15.5%。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新增保险公司10家,总量达到51家;新增专业中介法人机构19家,总量194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大到60个县(市、区),承担种植、养殖业风险责任金额142.8亿元,受益农户21.1万户次。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6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495项。共取得科技成果2330项,其中,农业领域301项,工业领域677项,医疗、卫生领域873项,其他领域479项。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加,结构优化。专利申请量6.0万件,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4万件,增长57.1%,所占比重提高4.0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2.7万件,增长16.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845件,增长28.6%,所占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人才队伍稳定。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7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9人。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选拔山东省首席技师100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3.2万人。

信息产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企业2062家,比上年增加24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实现利润、利税215.3亿元和335.5亿元,分别增长31.4%和29.5%。软件业平稳增长,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9.7亿元,增长24.1%,利润、利税分别增长21.6%和23.3%;软件外包服务、软件业务出口分别增长33.1%和3.3%。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出口213亿美元,增长40%,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的54.6%。11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互联网网站15.0万个,增长1.1倍;上网人数1983万人,增长57.9%。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5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有3家和82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各项建设进展顺利,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投入使用。

质量兴省战略深入实施。全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7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9个,比上年增加7个;山东名牌产品1479个,增加109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03个,增加43个;山东省质量管理奖56个,增加9个。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23个,增加4个;省级质检中心50个,增加10个。全国驰名商标95个,增加14个。新制定省地方标准414项,其中节能标准30项;新增采用国际标准492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启动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创建活动,12个县被命名为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形成了省市县药品不良反应三级监测网络,检查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1.4万个。

气象地震领域技术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得到加强。新增建岸基自动气象站7个、船舶自动气象站2个、海上浮标自动气象站3个。建设市级应急移动气象台12个,建设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14套,建设GPS/MET站15个。有效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进一步提高,强震台网投入运行,测震台网实时信号接入台站达到79个。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顺利进行。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增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加快,建立了6个省级职教集团。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首次超过50万人,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表6  2008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 招生数(万人) 在校学生数(万人)
数量 增减(所) 人数 增长(%) 人数 增长(%)
研究生教育 31 -1 1.9 11.8 5.1 8.5
普通高等教育 114 3 51.4 13.5 153.4 6.5
中等职业学校 761 -21 41.8 -8.9 122 0.4
普通中学 3893 -146 160.5 -1.2 502.1 -3.5
小学 13503 -561 104.6 -6.2 633 -0.2
特殊教育学校 144 持平 0.3 持平 2 持平
幼儿园 15839 925 91.7 4.7 175.1 7.2


各类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9个,艺术表演场馆9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7个,博物馆87个,公共图书馆145个。出版各类图书8540种、报纸85种、杂志262种。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97.6%。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省拥有卫生机构7.5万所,其中,医院1324所,卫生院1760所,诊所1.0万所,村卫生室5.8万所,卫生防疫机构178所,妇幼保健机构15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9.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5.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5.1万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73家,服务人口覆盖率86.8%。1127所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项目全部建成。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十一届全运会准备工作顺利推进,其中省建场馆单体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北京奥运会上,我省55名运动员和18名教练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队,人数比上届增加26名,参赛项目增加15个。获得5枚金牌、3枚银牌和3枚铜牌,2人6次刷新4项世界纪录,1人1次创1项奥运会纪录,创我省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继续蓬勃开展。

十一、城乡建设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城镇化率达到4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修编基本完成,中心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力实施。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880万平方米,竣工410万平方米,交付住房5.1万套,新增廉租住房保障3.2万户。在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基础上,17个设区城市及75个县(市)将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4个,开展住宅性能认定项目6个。

城市载体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76亿元,比上年增长7.9%。济南奥体中心、二环东路高架工程和小清河治理工程,青岛跨海大桥工程和海底隧道工程,潍坊白浪河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9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20.8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2%,城市污水处理实现“一县一厂”。新增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2000吨,无害化处理率63%。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显著。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棚户区、小街小巷整治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村镇建设完成投资651亿元,对4000个村庄进行了整治,住宅、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共竣工8222万平方米,道路硬化率60.5%。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工业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全省淘汰钢铁产能52.8万吨,水泥熟料1458万吨,平板玻璃1.6万重量箱,焦化111万吨,电石4.5万吨,造纸33.7万吨,酒精6万吨,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1.7%,比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重点考核的千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384.5万吨标准煤;千户重点企业填报的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93.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力度不断加大,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5.4万千瓦,增长42.6%。

建设领域节能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与“禁实”,生产新型墙材305亿标块,占墙材生产总量的79%。建成节能建筑4600万平方米,占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93.6%;通过墙改建筑节能,实现利废3500万吨。城市节水取得新进展,全年城市节水4亿立方米,共有国家节水城市9个,新增省级节水城市7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取得新成绩。加强闲置土地清查确认,处置闲置土地3.2万亩,处置率为98%。整理、复垦和开发土地面积112万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26.5万亩,实现了占补平衡。设立了19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治污减排取得积极进展。新建水污染物减排项目374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448个。新建成5万千瓦及以上脱硫机组16台,脱硫装机容量592万千瓦,新增削减能力15.8万吨。全省削减化学需氧量4.12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3.03万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5.73%和7.15%。全省104个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19.4%,氨氮平均浓度下降34.0%。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605起、死亡人数5606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4.3%和10.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8人,下降25%。其中,煤矿百万吨死亡0.09人,下降35.7%;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0.92人,下降6.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3.21人,下降16.4%。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根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出生人口105.7万人,出生率11.25‰;死亡人口57.9万人,死亡率6.16‰;自然增长率5.09‰。年末常住人口9417.2万人。其中,0-14岁人口1469.1万人,占总人口的15.6%;15-64岁人口6978.1万人,占74.1%;65岁及以上人口970.0万人,占10.3%。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407元,比上年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05元,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07元,增长13.9%。其中食品支出3699元,增长16.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1.4平方米,增加1.6平方米。

表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钢琴 架 3.4 摄像机 架 8.9
微波炉 台 47.9 照相机 架 50.1
电冰箱 台 99 空调器 台 89.7
消毒碗柜 台 6.8 固定电话 部 76.1
淋浴热水器 台 85 移动电话 部 181.6
洗衣机 台 93 健身器材 套 6.3
彩色电视机 台 119.4 助力车 辆 46.6
组合音响 套 22.9 摩托车 辆 34.8
家用电脑 台 64 家用汽车 辆 12.9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1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2263元,增长16.0%;经营性收入2963元,增长9.7%;财产性收入164元,增长13.6%;转移性收入251元,增长32.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77元,增长12.6%。其中,食品支出1552元,增长13.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增加1.3平方米。

表8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微波炉 台 4.2 家用电脑 台 5
电冰箱 台 46.7 照相机 架 8.1
排油烟机 台 10.2 空调器 台 7.6
热水器 台 28.5 固定电话 部 77
洗衣机 台 64.9 移动电话 部 121.2
黑白电视机 台 8 助力车 辆 44
彩色电视机 台 106.6 摩托车 辆 69.6
影碟机 台 61.8 汽车(生活用) 辆 1.7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60.8万人、1266.2万人、864.1万人、865万人和638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净增85.9万人、150.4万人、49.2万人、120万人和74.8万人。社会保障水平提高,237.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月人均养老金1214.8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全面展开,参保居民58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由上年14个扩大到40个,参保农民2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97.0%,提高6.7个百分点。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人数61万人,月保障标准为170元至340元,人均月补助138元,比上年提高33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9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187万人,年保障标准为900元至1800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752个,总床位数达到22万张,集中供养率73.5%。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应急救助规模扩大,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65亿元,救助和资助居民111万人,分别增长17.9%和32.1%。各级安排善款1.66亿元,继续实施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五大工程。已建救助管理站30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3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031个,收养21.3万人。社会福利企业1529个,安置残疾人员4.0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字。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