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山东

山东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2 14:11:27 来源:山东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81次

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国民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继续扩大,科技、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综合

1997年,全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趋势继续得以巩固,社会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供求平衡关系仍处于基本适度区间,“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初步形成。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初步统计,1997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5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3185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2270亿元,增长14.4%。

物价涨幅在上年明显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回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仅比上年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均为近十三年来的最低涨幅。这主要得益于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工农业生产有效供给的稳定增长,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0%、47.9%、34.1%,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规模经济开始起步。数量仅占独立核算企业11%的2487家大中型企业,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占到全省的60.0%、56.6%和66.9%,对全省工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骨干作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较旺的产品增长较快,平销、滞销产品生产低速增长或下降。

投资、消费、出口保持了对经济增长的适度拉动。199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0%、28.7%和16.3%,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由单项推进向综合配套改革过渡,农业产业化经营、国有企业抓大放小、国有资产管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以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全省51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已全面推开并进入实施阶段。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等五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在推进兼并联合和资产重组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80%以上的县域企业已完成改制任务,120家大中型企业实行银企联手,8户大型企业集团得到重点扶持。企业股份制改造稳步推进,全省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已达464家,其中上市公司达36家。通过资产优化重组,强强联合、以强并弱,生产要素逐步向大企业集中,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集团。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步伐加快,金融调控体系不断完善,调控方式更加灵活,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强,并加大了对金融风险的监管。

流通体制、外经贸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突出;农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不高。资金循环减慢,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加。三是失业和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今后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二、农业

1997年,全省各级始终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大灾之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各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0.5%。农作物生产虽遭受了特大干旱和11号台风等自然灾害,但仍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4060万吨,比上年下降6.3%。其中夏粮创历史最高水平,达2243万吨,增长9.2%。棉花总产35.4万吨,油料总产240.9万吨,水果总产786.6万吨,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蔬菜及瓜类总产比上年增长13.6%。

林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1997年全省共完成成片造林1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02%。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据畜牧部门统计,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6.0%;奶类产量增长7.6%;禽蛋产量增长7.7%。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总量比上年增长4.0%,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分别增长3.3%、9.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476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46.3万千瓦,增长7.7%;农用拖拉机(混合台)为95.7万台,增长16.7%;联合收割机达17654台,增长1.2倍;农用汽车7.6万辆,增长7.0%;农村用电量169.5亿千瓦小时,增长6.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86.7万吨,增长1.1%;年末耕地面积666.2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3.7万公顷,增长0.9%,所占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各地农村通电、通车、通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有较大提高。1997年底,全省通电的农户数达到1963.2万户,比重达到98.9%;通汽车的村数达到80308个,比重由上年的89.0%上升到91.5%;通电话的村数达到72051个,比重由70.4%上升到82.1%;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37342个,比重由39.1%上升到42.5%。年末全省农村小康进程达到90.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省各地围绕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本着稳定一产、发展二产、促进三产的目标,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乡镇企业进入第二次创业期,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经济更加繁荣。

三、工业

1997年,全省工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转换机制,强化管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944.5亿元,增长7.9%;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568.2亿元,增长14.2%;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12.8%。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重工业完成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1.4%。

工业产品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降明显。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平稳增长,原盐产量753.1万吨,比上年增长17.5%;发电量840.1亿千瓦小时,增长7.7%;钢产量519.8万吨,增长17.4%;成品钢材、铜、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增长11.9%、10.2%、6.4%和27.6%;烧碱和纯碱分别增长6.0%、6.3%。机械设备类产品也有较大增长,工业锅炉产量1.6万蒸发吨,增长85.8%;交流电动机产量406.1万千瓦,增长4.9%。支农产品继续保持产销两旺势头,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拖拉机产量分别增长12.2%、14.3%、4.7%、25.1%。优质名牌消费品生产扩大,吸尘器、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房间空调器等增速都在15.7%至1.3倍之间;摩托车增长16.0%,服装增长13.3%。而自行车、缝纫机、表等“老三件”和排油烟机、电风扇等传统消费品受市场变化影响,积压限产,产量下降较大。电子及高科技产品显示了较强的增长势头,程控交换机产量增长23.1%,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2.2倍。

产销衔接有所好转。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62%,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为96.66%,重工业96.59%。在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中,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1个百分点,集体工业产销率95.87%,其他类型工业产销率为96.55%。

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有升有降。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4.77%,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利税571.3亿元,增长10.1%,其中利润232.4亿元,增长12.3%。资产负债率为66.56%,资本保值增值率113.32%,其中国有企业为110.58%。从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看,产品销售率96.62%,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9707元/人,增长14.3%;资金利税率9.19%,下降0.5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35%,下降0.0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26.46%,下降0.2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1.74次,减缓0.07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1997年,全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加强投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注重提高投资效益,投资总量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分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完成3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地方投资完成1466.0亿元,增长1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及国有控股投资974.8亿元,比上年增长9.9%;集体经济投资578.0亿元,增长23.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240.0亿元,增长18.4%。从项目种类看,基本建设投资506.1亿元,比上年增长9.7%;更新改造投资268.3亿元,增长13.1%;房地产开发投资105.6亿元,增长2.2%;其他建设投资912.8亿元,增长20.7%。

新开工项目减少,在建规模扩大。全省施工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7928个,比上年减少24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459个,减少191个。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在建总规模2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平均每个项目的建设规模由上年的2766.3万元上升为3076.2万元。

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上升,在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第一产业投资33.5亿元,比上年增长81.6%,比重由上年的1.9%上升为3.2%。用于第二产业投资568.9亿元,增长7.5%,比重由上年的55.7%降为54.6%。其中能源工业投资243.4亿元,增长16.1%;原材料工业投资112.9亿元,增长15.3%;轻纺工业投资104.7亿元,增长18.9%。用于第三产业投资440.4亿元,增长9.3%,比重为42.2%,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131.3亿元,下降3.9%;社会服务业投资38.2亿元,增长66.3%。

内涵性投资比重加大。在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新建项目投资2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3.8%降为22.4%;而用于改、扩建的内涵性投资654.0亿元,增长13.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0.8%上升为62.7%。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安排的25项省重点和9项国家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9.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建成和部分建成投产的项目14个,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原油300万吨,煤炭400万吨,水泥247万吨,玻璃纤维1万吨,高速公路13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520万吨,通信电路5.3万条,发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

建筑业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生产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过程中迈出可喜步伐。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4%。全省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438个,完成施工产值538.4亿元,其中国有建筑施工企业781个,完成产值187.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比上年增长57.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2808元/人,增长3.9%。建筑市场逐步规范,投承包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承包面达29.0%,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竣工房屋建筑面积365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43.7%。

五、运输邮电

1997年,全省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加快改革步伐,服务手段和质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综合通过能力扩大,业务量持续增加。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989公里,年末达到59260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里程46639公里,比上年增加2718公里。济德高速公路和济聊一级汽车专用路建成通车,使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期实现了我省公路发展三步走总体规划的第一个目标∶到1997年,全省“三纵三横一环”4000公里的公路主框架建成为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年末,全省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路达到834公里,比上年净增150公里。13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乡乡通油路,全省公路密度达37.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营业性汽车29.8万辆,净增1.1万辆。运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高中级客车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专用货车进一步增加。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60340万吨,增长3.6%;客运量3.9亿人次,增长8.3%。沿海地方港口新增东营港一处,新增码头泊位5个。全省港口吞吐量达13586万吨,增长12.5%。滚装和集装箱运输发展较快,渤海湾滚装运输吞吐量比上年增长23.8%,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全省远洋船舶已达54艘33万净载重吨,远洋货运量593万吨。年末全省地方铁路通车里程达370.7公里;全年发送货物562.9万吨,周转量4.1亿吨公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航空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拥有通往88个城市的航线106条,其中国际航线4条,港澳航线4条。全年航空货邮量达到5.5万吨,比上年增长12.8%;客运量达到336.3万人,增长5.3%。山东航空公司拥有B737、SAAB等13架飞机,每周有170多个航班。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6%;业务总收入完成86.3亿元,增长29.1%。年末全省长途电路6.6万路,比上年净增1.3万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29.2万路端,比上年净增5.6万路端。全省农话程控率达到97.1%。公用交换机容量达到634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6.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52部/百人。移动通讯增长迅速,年末移动电话户数已达71.7万户,其中当年新增39.6万户。

六、国内贸易

1997年,城乡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1.8%。城镇市场增幅高于农村,全省县及县以上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县以下农村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9.8亿元,增长6.1%。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14.7%和5.4%。国有经济零售额增势平稳,非国有经济零售额继续快速增长,全省国有经济零售额达4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4.8%下降为22.6%。非国有经济零售额达1476.1亿元,增长16%,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5.2%上升为77.4%。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达649.6亿元,增长16.3%,所占比重为34.1%。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1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餐饮业零售额166.8亿元,增长12%;制造业零售额236.5亿元,增长9.9%;其他行业零售额293.5亿元,增长20.2%,其中,农民对城镇居民零售额增长31.3%。吃、穿、用商品的零售额均呈增长势头,全省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达781.1亿元、318.3亿元和80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7.9%和22.7%。

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据全省50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全年共完成商品销售收入净额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商品销售费用率为5.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商品销售利润率为6.7%,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存货周转次数增加0.8次;人均销售收入增长13%。

生产资料市场商品供给充裕,市场需求平缓。全省物资流通企业生产资料购进总额达195.4亿元,比上年下降12.2%;销售总额达210.1亿元,下降11.7%。农资市场平稳,供求缓和,化肥销售价降量增。全省供销社系统实现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化肥销售1224万标准吨,增长15.1%。农机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省农机系统实现系统外销售63.9亿元,比上年增长0.3%。主要农机商品中,拖拉机销售18.7万台,增长4.4%;联合收割机销售7444台,增长1.2倍;农用运输车销售3.3万辆,增长28.2%。

集贸市场发展较快,商品成交日趋活跃。1997年底,全省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8970个,比上年增加207个。其中城市1613个,增加313个;农村7357个,减少106个。消费品市场8497个,生产资料市场达473个,分别比上年增加163个和44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由上年的242个增加到293个。全省商品交易市场保持了淡季不淡、旺季交易更加活跃的好势头。全年集贸市场商品交易成交额达23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城市1547.7亿元,增长18.7%;农村815.3亿元,增长23.6%。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1997年,全省对外经济贸易克服东南亚金融风波等不利影响,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取得了良好成绩。

对外贸易稳定快速增长。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出口总额130.85亿美元,增长20.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2.32亿美元,增长27.2%,占全部出口的47.6%。自营进出口企业已经超过1170家,全年自营出口42.95亿美元,增长29.7%。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占全部出口的72.3%,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2.60亿美元,增长32.9%,占全部出口的17.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进口总值(海关口径)66.58亿美元,下降4.6%。外贸企业实现当年盈利。全省地方外贸企业盈亏相抵盈利6397万元,比上年减亏46735万元。其中,省属外贸企业盈利5737万元,增盈20324万元;市地县外贸企业盈利660万元,减亏26411万元。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协议利用外资下降。全省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681项,协议外资金额43.6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4.4%和31.2%,实际利用外资35.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97个,协议外资金额32.8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0亿美元,分别下降26.6%、39.2%和3.5%;新批对外借款合同金额4.31亿美元,下降32.6%,实际利用国外贷款5.37亿美元,下降5.5%;新批外商其他投资合同金额6.5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其他投资5.47亿美元,分别增长1.2倍和2.1倍。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超过45家。生产性投资项目的合同外资额占总数的78.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签定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966项,合同外资额5.7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63亿美元,期末在外人员2662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8%、10.9%、25.5%和14.0%。全省在海外新办各类企业(机构)39家,对外投资2347万美元,至此我省海外企业(机构)累计达646家,对外投资累计达到1.6亿美元。

国际旅游更加活跃,国际交往日益加强。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58.50万人,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外国人34.43万人,下降5.3%;台胞10.28万人,增长18.8%。旅游外汇收入2.04亿美元,增长10.1%。友好城市结对又有新进展,全年对外新结友好城市7对,累计达到82对。

香港回归后,与我省贸易往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港澳地区货物总值15.4亿美元,增长22.7%,高于全省出口增长速度1.8个百分点。与香港的资金交流更加密切,全年共批准香港投资企业318家,合同金额10.7亿美元,实际利用6.11亿美元,分别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总数的19.9%、32.6%和24.6%。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全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的港澳同胞12.50万人,比上年增长75.5%。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超额完成预算任务,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1997年,在生产发展、效益改善,培植税源、加强征管的基础上,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加62.8亿元,达到304.5亿元,占预算的109.0%,增长26.0%,是1993年以来第5个高增长年。其中,工商税收增长21.7%,企业所得税增长32.8%,国有企业上交利润增长81.7%,亏损补贴下降21.5%。按老口径(含上划中央“两税”)计算,全省财政收入达到535亿元。县级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区)达到77个,比上年增加23个;按老口径计算,达112个,占全部县(市、区)的81%,其中超过4亿元的有17个。全省财政支出完成422.6亿元,占预算的104.3%,比上年增长17.7%。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证。农业、科技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3.1%和32.0%,大大高于总支出增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行政管理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低于总支出增幅1.2个百分点。到1997年,全省已连续11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做到了县县平衡。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58%,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1997年,全省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监管,存贷款保持稳定增加,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与经济增长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年末现金流通量(M0)为500亿元,与上年末持平;狭义货币(M1)增长18.1%;广义货币(M2)增长13.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34.6亿元,比年初增加623.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398.3亿元,比年初增加153.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61.1亿元,比年初增加408.5亿元。贷款总量适度增加,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63.7亿元,比年初增加588.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22.9亿元,比年初增加443.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69.0亿元,比年初增加30.2亿元。各项贷款中以工业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增加较多。现金回笼好于往年,全年净回笼现金84.8亿元,比上年多回笼12.2亿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有较大提高。1997年,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507项,比上年增加119项,增长3.5%。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456项,减少15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678项,增加325项。有41项重要技术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比上年增加17项。全省各类科技人员已达到240万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86人,增加9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85人,增加70人。全省专利申请量达6522件,增加397件,授权专利2907件,居全国第二位。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省级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专项经费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省级科学事业费1.45亿元,增长38.4%。各类科技开发贷款规模超过10亿元,资金落实情况好于上年。

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成果显著。全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72家,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300家。实施火炬计划项目249项,其中国家级48项,验收项目85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361项,其中国家级115项,投入资金37.8亿元。共获省科学技术星火奖117项,比上年增加23项,授予28个企业为省级星火示范企业,比上年增加4个。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2719个,比上年增加960个,增长8.2%;从业人员20.5万人,比上年增加4.8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0.2万人。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5915项,比上年增加5227项,增长25.3%;合同金额达24.2亿元,增长8.5%。

气象事业为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服务的作用继续增强,特别是全省特大干旱和11号台风预报服务工作及人工增雨工作成绩显著。全省飞机人工增雨增加降水15.9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1.59亿元。高炮、火箭增雨、防雹防护面积2.29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7.4亿立方米,防区内几乎未遭受雹灾,直接经济效益4亿元。

地质勘探工作全面完成任务,重要地质项目有较大进展。新发现矿产地7处,其中金矿产地5处,非金属2处;提交金详查基地1处,新增探明金矿储量C+D级13.7吨;预算内提交地质报告审定稿23份;完成机械岩心工钻探作量105990米。

测绘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传统测绘产业向现代化地理信息产业转变,逐步形成以“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大地卫星定位系统,R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测绘技术体系,测绘产品向电子化、多样化、普及化发展。省直测绘部门完成基础测绘平面控制测量98点,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图14049平方公里/1120幅,其中1:1万比例尺测图13952平方公里/545幅,数字化测图772MB(兆比特)/606幅,编制各种地图643幅,航空摄影41370平方公里。

技术监督职能日益强化。在强化企业技术基础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全省共制订地方标准17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5001个,有456种产品取得采标验收合格证书;全省定量包装商品抽查合格率为88%,强检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100%,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3%,有11个企业通过了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设立了11个社会计量公正行;全省已有172家企业取得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取得1267张产品认证证书。全省共抽查了992家生产企业的1060批次产品,合格率为76.2%。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1997年,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推出40个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对外出让经营权和招商引资,组建了15家共用事业股份制企业,市政、园林、环卫行业实行管理和作业职能分开;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积601.2万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达到9562辆,比上年增加了1200辆,缓解了交通拥挤状况;一批城市调整了供水、供气价格,放开了城市液化气市场,新增供气(包括煤气、液化气、天然气)能力26万立方米,新增日供水能力32.5万吨,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80.5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规模扩大,新增城市公共绿地593.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600公顷,建成了一批绿化广场和绿化样板路;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18座。

环境保护继续得到加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省辖淮河领域所有工业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小清河流域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的要求,确定了省辖淮河流域完成303家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工业废水污染源、小清河流域完成98家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的限期治理任务。经过流域内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年的艰苦努力,两流域内工业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我省辖淮河流域303家企业中,有115家通过了验收、达标排放,102家已完工、正在调试,41家关、停、并、转或破产,45家正在治理;小清河流域98家企业中,有27家通过验收、达标排放,27家已完工、正在调试,22家关、停、并、转或破产,22家正在治理。另外已关停20家万吨以下造纸厂草浆生产线。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局部区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省辖淮河流域的沂河、沭河水质有所好转,小清河水质有明显改善。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省普通高等院校全部实行并轨,总规模在上年基础上略有增加。全省共招收研究生1881人,比上年增加136人;在校研究生5239人,增加550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5.70万人,增加406人,在校生17.6万人,增长4.0%。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1056所,在校生91.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5%;普通高中在校生为74.8万人,增长10.3%;普通初中在校生为466.6万人,增长5.0%。初等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小学在校生990.2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71%,比上年提高0.75个百分点(含职业初中招生343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2%,提高0.14个百分点;在园儿童达208.9万人,下降14.6%;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6万人,减少11.5%。成人教育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网络。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6万人,在校学生18.5万人,比上年减少了4.8%;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8.8万人,减少16.3%;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847.0万人次,成人中学在校生数为1.7万人,成人初等学校在校生为28万人,扫除文盲16.1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省有各类医院及卫生院3151所,比上年增加12所;医院及卫生院病床19.4万张,增长3.4%。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9.4万人,增长2.6%,其中医生13.0万人,增长1.6%;护师52874人,比上年增加1977人;护士31093人,比上年增加1345人。中医事业发展加快,中医科病床1.96万张,比上年增长4.7%;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0万人,增长8.0%。农村卫生取得较大进展,全省113个县(市、区)完成或基本完成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占农业县(市、区)总数的87.6%,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省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艺术表演场所107个,公共图书馆13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8个;博物馆共59个,文物保护机构共93个。档案馆182个,馆藏总量598万卷(册)。全年共出版各类图书3923种,报纸100种,杂志226种。全省共有广播电台8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57座,有线电视台2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2.92%和88.7%。

竞技体育水平有很大提高。1997年,我省体育代表团在八运会上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以25枚金牌、1423分的好成绩居金牌榜第三位、团体总分第四位,男足夺得冠军,较七运会的金牌第11位、团体总分第七位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参加历届全运会的最好成绩,标志着我省竞技体育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十二、市场物价

1997年,全省各级政府继续加强对市场物价的监管和调控,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价格杠杆对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价格政策,理顺价格关系,重点调整了电、水、燃气、大中专学校收费、房租等12种类商品价格及收费标准,市场物价涨幅明显低于全年计划调控目标。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8%,均比计划调控目标低6.2个百分点,分别比1996年涨幅低6.2个和6.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全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比农村高0.8个百分点;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比农村高0.1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来看,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成为促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最主要因素。食品类价格仅比上年上升0.7%,涨幅比上年回落9.5个百分点,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影响占66.9%。其中,粮食价格下降10%,鲜菜下降6.8%,鲜蛋下降26%,油脂上涨5.8%,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4.3%。工业消费品价格有升有降,总体水平呈现平稳。衣着类上升1.9%,家庭设备及用品上升0.9%,医疗保健上升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升2.5%,交通及通讯工具下降2.9%。服务和居住价格涨幅较高。全年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1%,居住价格上涨8.9%,两项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57.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3.4%,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下降8.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0.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0.4%。

十三、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9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91元,比上年增加301元,增长6.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2292元,比上年增加206元,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41元,比上年增长7.2%。消费投向日趋多元化,食品支出略增,衣着支出平稳,耐用品、住房消费增长较大。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626元,比上年减少1.6%。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9.5平方米和23.2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提高0.3平方米和0.9平方米,住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1997年末,全省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分别为100.7台和31.4台、电冰箱96.3台和13.5台、录放机24.5台和2.0台、洗衣机86.5台和13.9台、电风扇196.3台和132.6台、照相机42.4架和3.3架、摩托车20.6辆和20.6辆。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提高。1997年末全省职工人数936.0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比上年增加5.3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51.6万人,比上年增加24.8万人。全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5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职工平均工资6346元,增长9.2%。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又有新的突破。全省17个市地驻地城区和34个县市(共82个县市区)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救助城市居民4.9万人,年投放保障金3649万元。有90个县市区建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25万贫困群众享受了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发展,全省共收取保费3亿元,积累基金总额达25亿元。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1997年,我省人口增长仍处在结构性回升期内,全省各级在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全面落实“三为主”,积极推进“三结合”,使计划生育的各项管理日趋规范,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省人口出生率11.28‰,死亡率6.65‰,人口自然增长率4.63‰。年末全省总人口为8785.1万人。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扣除家庭副业生产支出和记账补贴之后所剩余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

(3)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