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上饶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5-15 19:07:26 来源:上饶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154次
2014年,在上饶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发展升级主旋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打基础、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50亿元大关,达到155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79.0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552.8亿元,增长10.0%。全市三大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4.8∶51.0∶34.2调整为14.1:50.2:35.7。人均水平进一步提高,按平均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221元,达到3780美元,比上年增加379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08.7亿元,可比增长10.3%,占GDP的比重达65.1%。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全年财政收入262.6亿元,增长13.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4.2亿元,增长18.1%。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达到76%;增值税增长8.7%,营业税下降7.6%,企业所得税增长10.8%。财政支出384.6亿元,增长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7.3%,教育支出增长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7%,环境保护支出下降4.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0.8%。县域经济整体推进。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超过10亿元,广丰县、德兴市财政总收入超30亿元,上饶县财政总收入超20亿元。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3%,涨幅低于上年0.4个百分点,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五升一跌二平”态势,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3%、2.8%、1.2%、6.2%和2.7%;烟酒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同比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6%。
 
二、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47.94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4.51%。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畜禽、渔业等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97.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4.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10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5.3千公顷。油料产量19.3万吨,增产1.34%。
 
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十一年增长,达350.3万吨,增长1.4%。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6万吨,下降1.8%。
 
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增至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至108家,市级龙头企业增至26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5.5亿元,增长5.7%,带动农户121.8万户,促进农民增收29.7亿元。
 
农业现代化经营形式继续优化。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61家,总数达到5620家。
 
农业生产区域化取得重要成果。全力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地位继续加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50亿元,达到653.00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1.36个百分点,达到83.82%。股份制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继续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服装为7151.9万件,增长4.2%;发电量为74.9万千瓦时,增长3.1%;十种有色金属为23.3吨,增长38.9%。
 
四大主导产业增势强劲。全年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0.43亿元,同比增长11.69%,占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达到70.51%。机电光学和新型建材增幅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20.71%和17.22%。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93.78%,比上年提高10.68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13.31亿元,增长8.00%;实现利税375.99亿元,增长16.60%,其中利润230.63亿元,增长20.0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税总额增长537.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55.70%,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03.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4.00%。
 
园区经济集聚效应突显。实际开发面积达到91.27平方公里,增长3.87%,实际开发面积全省第二。已投产企业达967户,同比增加9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1.00亿元,总量排全省第六位,增长7.08%,实现利税369.53亿元,安置就业人员20.57万人,分别增长16.35%和6.79%。
 
建筑业发展稳定。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22万平方米,增长51.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94.9万平方米,增长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产业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344亿元,增长15.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4.7亿元,增长18.7%;第二产业投资764.8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534.6亿元,增长28.9%。
 
重大项目投资数为历年之最。全年累计在建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286个,总投资规模为2551.0亿元,同比增长177.2%,完成投资1111.3元,同比增长195.1%。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3个,同比增长44.3%,总投资规模为556.1亿元,同比增长28.2%,完成投资360.0亿元,同比增长59.0%。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6个,较去年全年增加19个,投资规模与本年累计完成投资额分别为600.1亿元和206.2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29.1%和130.7%。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25.5亿元,增长17.5%。其中,住宅投资完成96.6亿元,同比增长25.8%;办公楼投资4889万元,同比下降16.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2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他用房投资13.3亿元,同比下降17.2%。另外,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8.1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屋销售额128.9亿元,增长28.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开工城镇建设项目833个,完成投资324亿元。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45.86%。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市中心城区开工城建项56个,完成投资6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79.8平方公里。
 
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完成了三清山机场航站楼主体土建及场道地基工程,建成了全国首个两条高铁骑跨式枢纽站。杭南长高铁正式运行,合福高铁铺轨贯通,九景衢铁路上饶段全线施工。万年港综合码头建成运营。德上高速三清山连接线、沪昆高速经开区互通及连接线、上武高速铅山县连线建成通车。完成国省道公路改造37.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35.2公里,行政村基本实现通水泥路(油路)。境内高速总里程达到618公里。新增农村公路474.812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2亿元,增长13.0%。按所在地分,城市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91.5亿元,增长12.9%;农村市场需求有所增长,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56.7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121.1亿元,增长8.9%;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65.7亿元,增长14.9%;住宿业完成零售额10.0亿元,增长9.1%;餐饮业完成零售额51.5亿元,增长10.2%。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逐步提高。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148.4亿元,增长14.4%,占贸易业的比重为27.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91.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汽车类增长16.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2.4%,家具类增长70.9%。
 
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2个,商品总成交额270.0亿元,增长36.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农家店31家,上规模的配送中心1家。
 
六、对外经济
 
全力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了全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项目,开工建设了万达广场、万里时代、星河国际等一批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和万年国际珍珠城、鄱阳湖生态水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403620万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360692万美元,增长18%;进口42928万美元,增长219%。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外贸流通企业出口20.62亿美元,增长4.3%;生产企业出口15.45亿美元,增长44%;三资企业出口6.16亿美元,增长239%。出口商品情况:纺织服装产品出口5.64亿美元,增长2.2%;农副产品1.88亿美元,增长54%;机电、高新技术产品7.1亿美元,增长29%。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0个。实际使用外资8.3912亿美元,增长10.8%。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5.6038亿美元,下降9.32%;第三产业2.2814亿美元,增长335.88%。实际引进5000万以上省外工业项目资金438.29亿元,增长18.37%。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251个,合同引资亿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165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0164.81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17.543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9712.7万人,比上年下降41.3%,货物运输量20590.1万吨,比上年增长6.7%;旅客运输周转量36972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8%,货物运输周转量3823462万吨,比上年下降2.5%。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663.5万吨,比上年增长7%。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563259辆,下降8.25%;其中个人机动车501928辆,增长26%。汽车保有量307469万辆,增长15.62%;其中个人汽车253361万辆,增长15%。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收入32.05亿元,增长9.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9.13亿元,增长10.3%;邮政业务收入2.92亿元,增长4.3%。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3万户,减少2.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0万户,增加5.75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40万户,增加4.58万户。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100%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宽带;所有自然村通上电话;90%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
 
旅游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婺源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三清山获评第二批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上饶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婺源篁岭、婺源严田、德兴大茅山、万年神农源、婺源五龙源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全市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6处,上饶成为全省4A级以上景区最多的设区市。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4处。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达到70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29.95%,旅游综合收入572.66亿元,增长32.08%;门票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25.2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5.31万人次,同比增长39.9%,旅游外汇收入1.83亿美元,增长41.5%。
 
八、金融和保险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190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1.1亿元,增长14.48%。其中,单位存款590.5亿元,增长12.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40.9亿元,增长15.9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9.2亿元,增长22.8%。其中,短期贷款569.5亿元,增长18.89%;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44.6亿元,增长28.33%。
 
2014年新增保险机构26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3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5.12亿元,增长17%;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36.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义务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健康有序,民办教育不断规范。教育民生工程有效实施,免除了94.93万名学生的学杂费并免费提高教科书,7.5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2.59万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2.42万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得到了资助,扶助3469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推进,全市2014年中小学校建投入8.83亿元,新建校舍面积66.22万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33.46万平方米。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再创佳绩,录取率达82.27%。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2.4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职高,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4.23万人。普通高中64所,在校生10.45万人。普通初中292所,在校生20.97万人。小学1444所,在校生55.00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6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14年申请专利1563件,全市专利授权733件;有4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县属科研机构24个,科技人员144人;技术合同成交额16224.1万元,技术交易额1437.7万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508家,从业人员8372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116人;民营企业和县属科研机构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25048.7万元,研究与发展经费(R&D)经费支出20469.3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为5539.1万元,技术交易额为4399.1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覆盖县、乡、村。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组织送戏下乡2713余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剧团9个,有资质的农民剧团21个,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数166万册(件),增长22%。
 
全市共有广播转播发射台9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67%,比去年同期增加0.9个百分点;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80%,比去年同期增加0.9个百分点。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2137个。有线电视用户达到91万户。
 
公共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增强。县及以下医疗机构建设全面铺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工作正式启动,累计免费治疗白内障手术31852例、白血病121例、先天性心脏病1359例,收治尿毒症患者3462人。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2个。其中,医院113个,卫生院239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2779张,其中医院1469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3.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6344人,增长8.2%。其中,执业医师8110人,注册护士1030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52人。全市医疗机构共诊疗3734.4万人次,健康检查436.93万人次。新农合农民参保人数达到581.4456万人,参合率达到99.51%。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扎实推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全市共有体育场馆25个,专业体育运动员59人,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6枚金牌和3枚银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1.85亿元。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承办了“舞出精彩梦圆中华”全民健身广场舞、全国半程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中略升。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31‰,比上年上升0.0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9‰,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02‰,比去年上升0.08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73.09万人,比上年增加13.32万人;常住人口668.8万人,净增人口2.37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6元,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13584元,增长6.8%,其中食品支出5433元,增长1.6%,交通与通讯支出1435元,增长6.3%,衣着支出1261元,增长0.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492元,增长4.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0%,比上年下跌2.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总建筑面积41.2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7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2元,比上年增长11.1%。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全市拨付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各项民生保障支出20亿元,32项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6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4050”人员就业人数748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37万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41万人。医疗保险惠及更多百姓,新农合农民参保人数达到581.4456万人,参合率达到99.51%;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51.62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到134.58万人,覆盖率达到95%。向69.97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4.95亿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27.90万人,比上年增加6.4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27.39万人,减少1.62万人;第二产业145.59万人,增加1.15万人;第三产业154.92万人,增加6.94万人。在岗职工39.88万人,增加2.0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6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4050”人员就业人数748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37万人。继续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全民创业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创业文化加快培育。全市6.17万名农村劳动力接受了培训,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3270名大学毕业生实现了就业。390名残疾人得到了公益性岗位,29.23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全年发放小额贷款14.20亿元。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加快。2014年我市13942套保障性住房全面开工,面积67.31万平方米。其中公租房12314套,廉租房1628套。截止2014年底,全市基本建成11019套,其中公租房8831套,廉租房2188套。以信州区为主体的棚户区改造已拆迁29.32万平方米。2014年全市有20738户获得了租赁补贴,一批低收入群众圆了住房梦。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137.4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32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2.3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950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91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1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018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完成水利投资15.25亿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9.4万亩。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36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解决了32.0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严格加强环境监管。全市否决了36个有污染隐患的项目,全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9.5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在二级以上,削减化学需氧量4507.5吨、二氧化硫1089.9吨、氮氧化物6946.6吨、氨氮493.4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642.4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5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468吨标准煤,下降3.94%。单位GDP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均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4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杜绝了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得到了预期控制,各分项指标数均在省政府(省安委会)给我市下达的安全生产年度控制指标范围内。全年非煤工矿商贸企业、煤矿、道路交通共发生各类事故291起,同比上升0.34%;死亡120人,同比下降2.44%,其中列入考核的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和工矿商贸领域死亡53人,同比下降26.39%,比年度控制指标少死亡15人,占年度控制指标的77.94%,其中:非煤工矿商贸企业发生死亡事故12起,死亡19人,同比分别下降33.33%和20.83%;煤矿发生死亡事故5起,死亡6人,同比分别上升25%和50%;道路交通事故274起,同比上升2.24%,死亡95人,与上年同期持平;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2‰,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9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1.58‰。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5.201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均采用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新口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