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上饶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7:23:38 来源:上饶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62次

上饶市统计局

2008-5-22

2007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功坚克难,奋力拼搏,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上饶建成江西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和“三化”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突破500亿元大关为52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42.1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18.6∶45.9∶35.5,二三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人均水平进一步提高,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227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74美元,比上年增加186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7.1亿元,增长17.2%,占GDP的比重达56.3%,提高1.7个百分点,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2007年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5280563   13.7

第一产业  983873   5.4

第二产业 2420886   20.0

工业 2000500   25.5

建筑业 420386   4.4

第三产业 1875804   10.7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308107  11.1

批发和零售业  387944   12.4

住宿和餐饮业 105993   10.7

金融保险业  117415  -1.0

房地产业  211069  -1.4

其他服务业  745276   15.5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55.4亿元,增长34.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达到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1亿元,增长26.2%。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达到84.4%;增值税增长43.9%,营业税增长17.4%,企业所得税增长94.8%。财政支出93.25亿元,增长36.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8.9%,教育支出增长4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7.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1.9%,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04.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7.3%。县域经济整体推进。实现县县超2亿元。其中,广丰县达到10.3亿元,德兴市达到9亿元,横峰县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一番,达到2.1亿元。乡镇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市财政收入超1000万元的乡镇达到61个,占乡镇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德兴泗洲镇、广丰永丰街道办、余干黄金埠镇的财政收入均超亿元。市本级财力快速壮大。由2001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2亿元。其中,上饶经济开发区财政总收入达到7531万元,三管委财政总收入达到2090万元。

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4.2%,涨幅高于上年2.4个百分点,价格变动结构性特征明显。其中食品类上涨12.5%。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上涨5.9%,油脂上涨33.3%,肉禽及制品上涨27.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类    别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4.2

食品 8.8

其中:粮食 5.9

烟酒及用品 0.9

衣着 3.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8

交通和通信 -0.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

居住 2.9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62.36万人,比上年增加14.0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9.349万人,减少4.34万人;第二产业103.837万人,增加23.977万人;第三产业119.174万人,减少5.576万人。在岗职工30.94万人,增加1.73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质量还有待提高,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人口、资源、能源的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业基础地位还有待巩固;改善民生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二、农  业

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66.37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4.1%。

农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20.0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7.2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5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9.8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80.07万吨,比上年增产5.2%,创历史最好水平。油料产量12.87万吨,增产26.2%。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80.07 5.2

油料 12.87 26.2

其中:花生 3.47 9.2

油菜籽 8.53 39.1

茶叶 0.8048 32.0

蔬菜 111.46 0.6

水果 4.35 5.7

畜牧业生产回升,渔业生产稳定。由于中央和省出台了包括良种补贴、母猪饲养补贴、疫病控制、生猪保险及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下半年全市生猪呈恢复性增长。全年肉类总产234.1万吨,增长0.6%,其中,猪肉增长1%。水产品产量38.03万吨,增长9.3%。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农业企业266家,总数达2482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155家,总数达409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0家,总数达到16家,万年贡米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农业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35个,占全省的33%;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4个。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3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7%。农用拖拉机4.8万台,增长17.1%;农用运输车2.2万辆,增长14.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1万吨,下降19.1%。农村用电量7.5亿千瓦小时,增长4.3%。有效灌溉面积236.4千公顷,新增0.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投入新农村试点建设资金6.8亿元,1599个试点村建设全面完成。以中心城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村镇建设投资26.5亿元,完成乡镇总体规划160个,开展村庄整治试点1520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现。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达到3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达126.9亿元,增长3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4.9个百分点,达到61.7%;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总计 126.91  38.10 

在总计中:国有企业 17.93  36.14 

集体企业 1.82  -6.05 

股份合作企业 3.97  13.85 

股份制企业 74.75  44.26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1.02  16.53 

其他 17.43  46.73 

在总计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31.07  24.58 

在总计中:轻工业 34.71  27.72 

重工业 92.20  42.73 

 

实施“十百千亿工程”取得成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总数达到584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37家,累计达81家。支柱和优势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均保持增长,其中:机械工业增加值为19.5亿元,增长31.5%; 建材工业为16.2亿元,增长19%;有色金属工业为41.7亿元,增长68.3%;食品工业为9.2亿元,增长14.5%;纺织服装工业为8.3亿元,增长32.4%;医药化学工业为6.2亿元,增长24.2% 。

全年新产品产值7.1亿元,下降3.5%。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服装为4294万件,增长118.7%;发电量为360384万千瓦时,增长636.4%;十种有色金属为70055吨,增长15.8% 。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比上年提高36.2个百分点,创历年最好水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48.1亿元,增长69.2%;实现利税23.9亿元,增长73.6%,其中利润8.4亿元,增长61.7%,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有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税增幅均在40%以上。

全市园区(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达到50.6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亿元,增长66.6%,上交税金16.6亿元,增长67.7%。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4.4%。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4.2亿元,增长22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2万平方米,增长18.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12.2万平方米,增长5.2%。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纱 万吨 0.64 9.17

苎麻布 万米 32.28 -8.42

化纤 万吨 1.27 5.59

白酒 亿升 0.04 -1.53

啤酒 亿升 0.29 35.66

卷烟 亿支 55.90 -6.83

原煤 万吨 101.28 -9.48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6.04 636.37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7.01 15.77

水泥 万吨 719.89 17.75

化肥 万吨 0.63 78.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增长2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312.8亿元,增长26.3%;农村投资27.1亿元,增长46.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亿元,增长30.9 %;第二产业投资105.1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投资203.5亿元,增长38.7%。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4.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1.6%。全年共安排施工项目526个,建成投产项目143个。

非国有经济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非国有经济共完成投资174.4亿元,增长35.2%,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5.8%。其中:民间投资16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非国有经济投资对我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5.9%。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62.6亿元,增长32.2%。商品房屋销售额26.7亿元,增长29.1%。其中销售住宅23亿元,增长42.6%。商品房空置面积7.8万平方米,下降44.3%。全市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46.6万平方米,总投资3.3亿元,已有1599户获得购买资格;廉租房受益总户数2034户。

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顺利。交通网络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快速推进,景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滨湖地区渡改桥工程扎实推进,鄱阳古县渡大桥、莲湖大桥建成通车。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800公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到63%。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夯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累计开工747座,完工649座,验收通过491座;余干枫富联圩、鄱阳沿河圩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11.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造地4.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能源保障显著加强。黄金埠电厂一期2×65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上饶第三回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运行。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一城三区”格局初步形成,规划控制面积扩大到1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38.5平方公里,比2002年扩大了18.5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本级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8.6亿元,市政基础设施投资5.8亿元。货场路、广信大道中段建成通车,凤凰大道西段路桥工程全部完成。市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竣工并试运行,第一期148个公交候车亭和站牌建设全部完成。市图书馆、科技馆主体工程竣工,信江书院修缮工程顺利推进。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9亿元,增长18.3%。按所在地分,城市(市级)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5亿元,增长18.6%;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有所增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7.5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66.1 亿元,增长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4亿元,增长22.9%;其他行业零售额2.5亿元,增长9.8%。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逐步提高。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17.4亿元,增长27.1%,占贸易业的比重为1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9.1倍,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5%,书报、杂志类增长53.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9.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8.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倍。

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1个,增加3个;商品总成交额53.6亿元,增长  127.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农家店885家,总数达1772家,上规模的配送中心累计达9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68.2%。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达到4.4%。其中,出口2.8亿美元,增长72%;进口0.2亿美元,增长21.3%。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外贸流通企业出口1.1亿美元,增长107%;生产企业出口1.3亿美元,增长81%;三资企业出口0.4亿美元,增长12%。出口商品情况:纺织服装产品出口0.9亿美元,增长70%;农副产品0.3亿美元,增长26%;日用杂品及其他9292万美元,增长178%。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0个。实际使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40.6%。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52.6%;第三产业0.4亿美元,增长5.9%。实际引进市外资金374.9亿元,增长38.6%。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102个,合同引资亿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27个,海螺水泥、晶科能源、梦娜袜业、金山矿业、金德铅业、婺女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上饶。上饶“无水港”项目正式启动;网上招商平台“海峡西岸网洽会?上饶馆”正式开通。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63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81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一,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749万人,货物运输量62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32.5%;旅客运输周转量260945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46338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6.1%和33.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82万吨,比上年增长12.4%。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 万人 5749 8.42

其中:公路 万人 5671 8.72

水运 万人 78 -9.67

旅客运输周转量 万人公里 260945 6.06

其中:公路 万人公里 258124 6.28

水运 万人公里 2821 -10.48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万吨 6255 32.48

其中:公路 万吨 6034 32.61

水运 万吨 221 29.02

货物运输周转量 万吨公里 463383 33.42

其中:公路 万吨公里 425579 34.44

水运 万吨公里 37804 22.91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38.1万辆,增长15%;其中个人机动车34.2万辆,增长15%。汽车保有量8.3万辆,增长17.2%;其中个人汽车4.9万辆,增长18.3%。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9亿元,增长15.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4亿元,增长16.2%;邮政业务总量2.4亿元,增长11.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9万门,比上年增加3.1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2.6万户,减少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2万户,增加15.7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24.9万户,增加3.1万户。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被批准列入全国首批26个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100%自然村通电话、93%行政村通宽带,移动通讯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覆盖率达到88%,基本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通移动电话目标。

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接待国内旅客890.2万人次,增长17.1%,国内旅游收入50.5亿元,增长26.3%;入境旅游4.3万人次,增长20.5%,旅游外汇收入1215.3万美元,增长19.9%。其中:旅游商品收入5.2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10.3%。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7 个。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加快,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已通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实地考察评估,龟峰和婺源县分别被授予“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旅游强县”称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51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2亿元,增长13.7%。其中,企业存款75.7亿元,增长2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70.5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8亿元,增长5.8%。其中,短期贷款182.6亿元,下降5.6%;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53.5亿元,增长22.5%。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1亿元,增长37.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7.1亿元,增长1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呈现新气象。全年县以上财政投入近3.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保障公用经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及免费提供教科书;93.6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被免除学杂费,93.6万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免费提供的教科书,8634名普通高中学生、21777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824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投入1.26亿元,新建改造校舍近22.13万平方米,购置课桌椅、讲台55.5万套;投入6800万元,完成了全市2680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两基”成功通过国家督导检查。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加快,职校(未含中专)在校学生4.95万人,增长13.6%。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1.7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职高,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6.96万人。普通高中101所,在校生12.85万人。普通初中364所,在校生29.7万人。小学2281所,在校生68.91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9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4%。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上报申请专利167件,有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66家,有18家民营科技企业被江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1650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40人,县属科研机构科技人员119人;民营企业和县属科研机构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203万元,研究与发展经费(R&D)经费支出2300万元。全市专利13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251.5万元,技术交易额为997.7万元。

2007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万人

指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0.6080 1.7663 0.4222

中等职业教育 2.9025 6.963 2.2345

普通高中 4.2962 12.8537 3.7152

普通初中 10.6086 29.6996 10.8025

小学 11.9948 68.9128 10.7676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荣获全国“节庆中华”示范城市称号,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拍摄励志故事片《网络妈妈》,成功举办了上饶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婺源县理坑村、汪口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9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总藏数98万册(件),增长24%。博物馆11个。全市共有广播转播发射台5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17%,比去年同期增加0.13个百分点;电视转播发射台10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34%,比去年同期增加0.13个百分点。电视转星工作全面完成。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12个疾控国债项目建设和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全面开通,市麻风病康复中心立项建设,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血防工作扎实推进,共查血防病人35万人次,治疗病人15万人次。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593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223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046张,其中医院6741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1.0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6949人,增长16.37%。其中执业医师4617人,注册护士433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0.7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67人。全市医疗机构共诊疗337万人次,健康检查27万人次。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上饶环城赛、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赛等10多项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扎实推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277个,专业体育运动员15人,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10枚金牌和2枚银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中略升。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1‰,比上年下降0.0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69‰,比上年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8.02‰,上升0.16 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4.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6万人;常住人口644万人,净增人口4.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1.5%。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837元,增长17.2%。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1元,增长15.4%。人均消费性支出7353元,增长7.4%,其中食品支出3186元,增长20.5%,交通与通讯支出511.3元,基本与去年持平,衣着支出1152.8元,增长6.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789.4元,增长7.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3%,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总建筑面积29.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1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02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2元,增长7.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4.5%,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4.6%,居住支出增长18.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28%,比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5.85平方米,增加0.47平方米。

“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4.67万人,增加8.2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2.91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1.75万人;3.6万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24万人,增加12.4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1.61万人,参保的退休人员11.63万人;43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22.2万农村困难群众、12.9万城镇困难群众得到大病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5393万元。我市被列为全国79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7.6万人,增加1.35万人。全年为6395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1.8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58万多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44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06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共有市级和县级环境监测站12个。12个县(市、区)全部完成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划定,并取缔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3个,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6个。全市地表水水质断面基本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监测的12个县区中,有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市中心城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达国家一级标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面积67.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面积51.1平方公里。

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婺源县)。全市增加自然保护区1个,已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1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12.69万公顷,增长16.26%。全年造林面积54.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7.7%,活立木总蓄积量3836.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3642.5万立方米。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3%,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为38.8%。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全年非煤工矿商贸企业、煤矿、道路交通共发生各类事故871起,同比下降了17.28%;死亡258人,比年度控制指标少死亡3人,占年度控制指标的98.85%,同比上升4.8%;其中:非煤工矿商贸企业发生死亡事故32起,死亡42人,同比分别上升88.2%和133.33%;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9起,死亡28人,同比分别上升58.33%和64.7%;道路交通事故820起,死亡181人,同比分别下降19.92%和14.2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20,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为2.1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5.94。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