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上饶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7:22:18 来源:上饶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37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重大决策,紧紧围绕“建设赣浙闽皖四市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实现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幅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是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8亿元,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4787元,增加739元。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4.5:36.9:38.6调整为21.5:41:37.5,一二三产业结构得到巩固和发展。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9%,提高1.8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2%,比上年上涨4.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5.1%,消费品价格上升3.9%。从商品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8.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2.2%;居住价格上涨3.8%;烟酒日用品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0%和7.9%;全年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0%,比上年上涨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培育;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仍然很大,社会保障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构建和谐社会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全市农业总产值12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长幅度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

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粮食总产量达51.7亿斤,增长27%,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实现了三个“增长20%”。

林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实现林业产值30.25亿元,增长28.67%;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531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5%。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牧业产值实现29.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牧业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22.6万头,增长9.29%;牛出栏6.6万头,增长68.1%;家禽出笼3189万只,增长40.48%;鲜蛋产量5.4万吨,增长54.28%;肉类总产量31.6万吨,增长54.91%。

渔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实现渔业产值25.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4%;水产品总产量29.58万吨,比上年增加2.56万吨,增长13.68%,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8.52万吨,增长22.77%。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198.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53%,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89万吨,增长18.58%;农村用电6.72亿千瓦小时,增长7.1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7.64千公顷。

农业企业实现了大发展。各类农业企业新增264家,总数达到2000家,德兴异VC钠有限公司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48家;绿色食品新增50个,总数达到95个,占全省近三分之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增速比上年加快6.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8.05亿元,增长35.31%,增速比上年加快8.28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59%,比上年上升0.98个百分点。全市重点培育的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7.26亿元,增长45.99%。

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7家,新增41家。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由上年12家增加到19家。

全市总用电量35.45亿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其中:工业用电量24.8亿千瓦时,增长19%。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79.81万吨,比上年增长5.74%;服装519.88万件,增长4.45倍;水泥548.64万吨,增长38.35%;轴承897万套,增长17.87%;改装汽车523辆,增长11.04%。

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改善。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3.52%,比上年提高24.83个百分点,列入考核的7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优于上年;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利润3.73亿元,增长120.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3.53亿元,利税10.29亿元,分别增长48.24%和48.01%。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园区实际招商实际到位资金74.48亿元,园区内企业838家,比上年增加36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2.85亿元,同比增长155.5%,实现销售收入103.04亿元,同比增长147%,安排就业人数7.24万人,同比增长7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92亿元,增长51.11%。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城镇投资中,农业投资0.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工业投资完成43.34亿元,比上年增长81.68%,增幅比城镇投资增幅高30.57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到33.88%。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0.33亿元,增长48.3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65亿元,比上年增长58.64%。在城镇投资中,非国有投资72.7亿元,比上年增长60.03%,比城镇投资增幅高8.91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建设迈出新步伐。在加强宏观调控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和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全市15个工业园区整合为11个,规划面积由51.7万亩调减到6.4万亩。与此同时,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争取国家投资,推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交通建设,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宁德至上饶高速公路已经国家立项建设,昌万、白景、上广公路等建成通车,鄱余公路、三清山旅游公路等正在加紧建设,全年改建快速通道184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240公里,较上年增加590公里。电力建设,黄金埠电厂顺利开工,玉山、弋阳、余干等县22万伏输变电站基本建成,新建11万伏输变电站4座,新建、改造农网35千伏变电站66座,在建水电工程66座,新增水电装机容量8.6万千瓦时。水利建设,鄱阳湖防洪二期治理四个单项工程基本建成,饶河大堤、康山大堤等8条重点圩堤通过省级验收,枫富联圩除险加固、信州水利枢纽、高店水利枢纽以及上饶、弋阳、婺源等县城市防洪工程正在实施之中,军民、滨田、蜈蚣山等大中型水库以及157座小(二)型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基本结束。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商贸流通优势日益凸显。投资22亿元打造上饶汽车城、国际家具城、江南商贸城、万年珍珠贡米城、鄱阳湖国际水产城等23个建成和在建的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使上饶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16.1%。

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累计实现零售额32.6亿元,增长18.26%;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91.2亿元,增长15.59%,增幅比城市低2.67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5亿元,增长32.6%,增幅高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0.1亿元,增长14.4%。

消费档次明显提高。轿车正在逐步走向家庭,城市移动电话向普及化迈进,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商品房热销带动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销售活跃,家用电器类商品中摄像机、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等高科技产品倍受青睐。全年在城区居民八大消费支出中,五升三降:居住消费增幅最大,为34.16%;衣着和交通与通讯消费增幅分别为18.25%和22.06%;食品消费增长8.67%;医疗保健消费增幅最低仅为8.51%;杂项商品与服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分别下降了59.41%和14.25%;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则下降13.48%。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外和境外资金逐渐进入我市流通领域,各种超市、连锁店、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给商业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新的理念,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增强,市场建设步伐日渐加快。年末全市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个,成交额达6.25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5.0%。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进一步加快“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步伐,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3%。引进市外资金157.5亿元,增长11.28%。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82亿美元,成为全省3个利用外资和出口总额双过亿元设区市之一,同比增长89.58%,其中外贸出口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全市经济外向度达5.02%,比上年同期提高1.88个百分点。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89758万吨公里,增长0.88%,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67433万吨公里,增长0.7%,水路货物周转量22325万吨公里,增长2.17%。完成旅客周转量215604万人公里,增长6.5%,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212528万人公里,增长6.6%,水路旅客周转量3076万人公里,增长1%。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9亿元,增长6.4%;电信业务总量5.51亿元,增长19%。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3.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0.9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7.56万户,比上年增加3.36万户。

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450万人次,增长38.9%,国内旅游收入23.12亿元,增长21.9%;接待入境游客1.2万人次,增长35.5%,旅游外汇收入452万美元,增长15.9%。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26.8亿元,增长24.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24%,县级财政实力增强,12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亿元11个,其中超5亿元、3亿元各1个,超2亿元2个;财政收入超过500万元乡镇由上年31个增加到40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乡镇由14个增加到24个。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96亿元,增长23.3%,各项重点支出和应急支出得到保障。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3.03亿元,比年初增加43.63亿元,增长15.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51.75亿元,比年初增加5.91亿元,增长12.8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29.66亿元,增长14.0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6.56亿元,比年初增加47.16亿元,增长17.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77.7亿元,增长7.78%;中长期贷款余额为97.21亿元,增长37.61%。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0.24亿元,比年初增加10.65亿元,增长54.3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2.54亿元,增长1.74倍。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38.02亿元,增长8.7%,金融机构现金支出918.22亿元,增长8.8%,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9.8亿元,比上年多回笼1.37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8亿元,下降2.82%;人身险保费收入5.68亿元,增长2.34%。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41亿元,下降25.4%,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0.86亿元,下降5.49%;人身险短期赔款和给付金额0.54亿元,下降44.9%。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581人,同比增长11452人;实际缴费人数198234人,同比增长7410人。全年应缴养老保险25688万元,实际征缴24442万元,收缴率达92.4%。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94521人,全年实际支付养老金36668万元,养老金发放率100%,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保人数占职工比率8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实施一批重点科技攻关和科技推广项目,德兴市保持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称号,余干县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全年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34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3项,合同成交额7051万元,比上年增长50.79%。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整体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共鉴定科技成果34项。专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三种专利申请105项。专利授权数为55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23.21%。

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普九”攻坚取得新突破,基础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普通高中教育取得新跨跃,职业教育在困境中快速崛起,民办教育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的发展速度。全市教育结构布局日臻优化,办学方式日趋多元化,办学质量日益提高。

2004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520所,在校生1377063人,其中高校在校生22106人,比2003年增加2452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853人,增加294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7209人,增加6105人,高中在校生111654人,增加17624人,初中在校生372996人(入学率95.78%),小学在校生67336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6%),幼儿园在校生10090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文化事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创造了一大批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产品。市图书馆已开工建设。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2个。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4.8%,比上年增加1.45个百分点;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6.65%,比上年增加1.42个百分点。一批优秀文艺、广播影视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其中:赣剧《詹天佑》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儿童剧《我长大了》荣获第十七届田汉文学剧本奖。弋阳腔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医院72个,农村卫生院23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妇幼保健所(站)13个,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109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995人,其中:医生5042人,注册护士3832人;在农村,有乡村医生9439人。

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7枚金牌、3枚银牌和4枚铜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在全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取得二等奖,团体总分第三名,全省首届机关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0.21亿元,比上年增长5%。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环境质量总体基本保持了稳定。2004年上饶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1.79,比2003年降低0.61,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级别为二级。全年空气质量为优级的天数91天,优级率占25%;为良好天数为272天,良好率占74.4%。全市地表水水质状况为优,Ι∽Ⅲ类的达标水质断面比例为96.3%,比2003年上升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9分贝,达到国家1类标准值。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全市烟尘排放量1.46万吨,烟尘排放达标率89.61%;工业粉尘排放量1.63万吨,粉尘排放达标率90.47%;工业废水排放量4650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9.61%;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8.7%。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迅速。共有自然保护区10个,占地面积341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6个,占地面积592平方公里,森林公园5个,占地面积129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保护区10个,占地面积158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了10.46%。

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通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共取缔、关闭和整改违法排污企业39家,对23家老污染源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加强了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已有3家工业园区履行了环评手续;撤销了83项降低环评等级、违规审批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

环保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24个,比2003年增加23个,包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在内的各项环保投入达6.17亿元。投资1.05亿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4万吨/日)建成投运,出口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日处理5吨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中心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即将全面竣工投运。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94‰,死亡率5.99‰,自然增长率为7.95‰,与上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0.1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06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31.1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73元,增收800元,比上年增长11.81%,同比加快2.25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912元,增收529元,增长22.18%,同比加快15.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6:1。市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95元,比上年增长6.9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78元,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1.03和32.8平方米,增加0.23和0.77平方米。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361元,增长10.53%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全年共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372.7万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445.5万元。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9889人,跨市劳务输出95.4万人。全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031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573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64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35%,处于调控目标以内。

“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为9.5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6669万元,当期养老金支付率100%,社会化发放率10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费率均为100%,为8134个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887.3万元。清理并偿付拖欠劳动者工资6983元,其中清偿农民工工资6573元。从库区、偏僻山区移民6001人。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并提高了救助标准;制定了城市特困群众的救助措施,按国家统一部署,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12.3万人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7669万元,人均领取的补偿额由上年的45元提高到52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院12个,收养人数8332人,提供床位9130张;农村敬老院229个,收养人数11162人,提供床位11347张,社会救济总人数57.28万人,光荣院42所,收养人数1217人,提供床位1320张。全市城镇共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000余个,比上年增加400余个。全年销售电脑彩票2600万元,应得福利资金312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价值,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表示一年内生产的可用于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4)个别数字与年初的快报数略有差距,以正式公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