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上饶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7:21:07 来源:上饶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18次

2002年,上饶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部署,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核心战略,牢牢抓住扩大开放和体制创新两个关键环节,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放步伐显著加快,全市宏观经济呈现出明显加速的良好发展势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上饶在江西东部地区率先崛起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增幅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0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3.55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85.88亿元,增长14.3%。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9.8∶32.6∶37.6调整为27.0∶33.7∶3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26元,比上年增加420元,增长13.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557元/人,比上年增长13.51%。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进一步巩固,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个体户和私营企业6.96万户,比上年增长10.56%;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0.55万人,比上年增长12.33%。市场价格稳中略升。全年信州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5%,消费品价格上升0.2%。分类别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升幅最大,同比上升7.1%;其次为食品类,上升1.0%。全年信州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0%,与上年持平,其中,燃料类、服装、鞋帽类和食品类价格分别上升1.4%、0.2%和0.2%;而家用电器类价格则下降2.5%。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财政总收入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亿元,增长15.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工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增幅不大,农村市场不够活跃,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农业总产值10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5%。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57万公顷,比上年调减2.49万公顷,其中早稻15.70万公顷,减少6.42%。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217.17万吨,下降3.86%,其中早稻产量74.29万吨,下降6.12%;油料总产量10.53万吨,下降3.76%,其中油菜籽产量5.82万吨,减少6.04%;棉花产量0.21万吨,下降27.22%;麻类产量0.15万吨,增长51.16%;烟叶产量0.11万吨,下降9.21%;水果产量4.84万吨,增长11.98%;药材产量1.35万吨,增长30.92%。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各地把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快了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和低产林改造的步伐,森林面积扩大,覆盖率提高,林木蓄积量增加,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较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96倍;森林覆盖率高达55.4%。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全市生猪出栏181.44万头,比上年增长4.88%;牛出栏3.15万头,增长36.91%;家禽出笼2076.71万羽,下降13.14%;牛奶产量565吨,增长891.22%;鲜蛋产量3.08万吨,增长32.62%;肉类总产量18.34万吨,增长4.35%。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23.86万吨,比上年增加1.11万吨,增长4.87%,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33万吨。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1.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6.65万千瓦,增长0.3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61万吨,增长4.69%;农村用电量5.73亿千瓦小时,增长4.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国有及产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91亿元,增长12.4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8.55%;集体企业1.18亿元,增长5.81%;股份制企业1.65亿元,增长27.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4亿元,增长27.59%。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增长14.69%;重工业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10.27%。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05%,比上年上升0.92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和优化。有色金属、建材、食品、光学仪器、纺织、化工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影响,市场销售形势好,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增长,其中:光学仪器增长138.86%,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9.23%,轴承增长99.11%,水泥增长12.58%,白酒增长1.17%,,罐头增长117.90%,服装增长8.47%,布增长46.02%,纱增长89.28%。原煤由于实施国家关井压产的政策,产量比上年下降4.23%。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利税4.85亿元,增长3.0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7.75%,比上年提高4.4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加大扭亏力度,亏损企业亏损额有所下降。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0.74亿元,同比下降11.27%,其中:国有企业减亏19.4%;大中型企业减亏45.86%。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16亿元,增长24.72%;实现利润2842万元,比上年增长26.82%;实现税金458万元,增长33.53%。承接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228个,比上年增加492个,其中招标承包工程539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43.89%。施工房屋面积228.64万平方米,增长30.98%;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32.84万平方米,增长21.74%;实现利税3300万元,增长27.71%。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推行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为61.9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随着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投资需求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比上年增长36.90%。全市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4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44亿元,增长74.26%;更新改造投资3.82亿元,增长138.75%;房地产开发投资9.01亿元,增长116.07%;其它投资5.54亿元,增长2倍。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城市建设投资成效显著,教育文化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07%;第二产业投资13.24亿元,增长187.83%,其中轻工业投资2.89亿元,增长138.84%;纺织工业投资0.17亿元,增长7.31倍;机械工业投资2.12亿元,增长7.34倍;第三产业投资24.5亿元,增长44.71%,社会服务业投资2.08亿元,增长57.58%,教育文化艺术投资1.62亿元,增长128.17%。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强劲,商品房购销两旺。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0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96%,实现销售收入4.07亿元,增长85%,其中个人购房面积为47.14万平方米,增长63.11%,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8.62%。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梨温高速公路上饶段顺利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挂线基本建成,上分线改造基本完成;鄱阳湖防洪主体工程、市区城市防洪工程(市北堤)已基本建成。鹰潭—上饶220KV输变工程、上饶220KV变电站已经完工。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顺利实施。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水力发电15万千瓦;新建公路42公里,改建公路50公里;城市煤气生产能力2万立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8.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36万平方米,城市防洪长堤2.8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通信和住房等领域,假日消费正在成为新的亮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8亿元,增长9.58%。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累计实现零售额59.24亿元,增长10.72%;农村市场(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36.14亿元,增长7.76%,增幅比城市低2.96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9.66亿元,增长15.60%,增幅高居各行业之首;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1亿元,增长7.24%;农业生产者完成零售额20.69亿元,增长12.36%。

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消费档次明显提高。轿车正在逐步走向家庭,城市移动电话向普及化迈进,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商品房热销带动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销售活跃,家用电器类商品中摄像机、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等高科技产品倍受青睐。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外和境外资金逐渐进入我市流通领域,各种超市、连锁、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给商业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新的理念,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增强,市场建设步伐日渐加快。年末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318个,全年成交额37.74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个,成交额达5.43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14.39%。

六、对外经济

我市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全力推进大开放主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形势呈现稳步发展的局面。全年全市外贸出口额4528万美元,增长39.3%。

通过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在加快与全球经济对接及与沿海地区互动中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全市利用外资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年合同引进境外、国外资金5723万美元,同比增长1.33倍;实际利用境外、国外资金6104万美元,增长1.83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104万美元,增长1.83倍;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个,增长2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个,增长22%。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8.88亿元,同比增长3.42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网络结构进一步朝着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873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86%。其中:公路增长7.36%。完成旅客周转量192978万人公里,增长14.57%;其中:公路增长15.28%。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新型通信业务不断涌现。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18亿元,增长10.76%;电信业务总量9.07亿元,增长12.25%。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34.68万门,总容量达到96.38万门。年末全市市内住宅电话用户20.4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7.73万户,比上年增加4.93万户;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11.7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9.66万户,增加5万户,邮电通信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3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68亿元,同比增长18.02%。全年接待国外旅游者共计0.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1%;全年旅游创汇收入360万美元,增长12.2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37.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36亿元,增长19.2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7.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9亿元,增长15.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9.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9亿元,增长18.3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5.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65亿元,增长14.4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54.55亿元,增长13.61%;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4.04亿元,增长16.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57.3亿元,增长28.0%,金融机构现金支出645.64亿元,增长29.8%,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1.66亿元,比上年下降28.7%。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4.58亿元,增长40.9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9亿元,增长16.87%;人身险保费收入3.19亿元,增长54.8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3.75%,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0.69亿元,增长16.55%;人身险给付金额0.62亿元,增长93.75%。参加社会保险职工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已有273576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850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地方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7.6万人。科技活动日渐活跃。全年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34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3项,成交额4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整体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取得成果21项,有13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三种专利申请76项。专利授权数为6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20%。

科学技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逐渐加大,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一批成果,部分已被有关部门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3330人,增加1018人,在校学生8041人,增加2380人,毕业生1240人,增加44人。中等教育继续发展。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3078人,增加393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3.87万人,增加4.43万人;普及义务教育有新进展。全市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35.82万人,增加2.7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69.0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4%。在托儿童9.02万人。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8047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98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群艺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1个。全市共有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35%,比上年增加1.77个百分点;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3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23%,比上年增加1.12个百分点。坚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推动精神文明产品生产,举办了《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全国巡回展》。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8个,其中:医院66个,农村卫生院217个,门诊部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1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272人,其中:医生5071人,注册护士4016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1枚金牌。余干籍运动员朱智福为我市夺得第一个亚运会冠军。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约占全部人口的50%。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0.2亿元,其中,发行足球彩票392.6万元,比上年增长60%。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45人,市、县级环境监测站4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0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0.75亿元。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得到重视。全市建成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924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0.76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22.13万人。全年全市出生率为15.12‰;死亡率为6.99‰;,自然增长率为8.13‰,与上年相比,下降0.48个千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由于提高了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镇贫困人口保障水平,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和补贴,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信州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达6182元,比上年增长14.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27元,比上年增长6.2%。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463元,比上年增加1496元,增长14.11%。

劳动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91.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55万人;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2.6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1万人,下降11.65%。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5%,处于调控指标以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38.2%。“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都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当期发放率100%,社会化发放率99.11%。

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82个,收养人数6089人,提供床位8105张,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定期定量救济的达4.77万人,临时救济困难户达8.41万人次。全市各县(市、区)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1个,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6.23万人,比上年增加4.52万人。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228.96万元,接收社会捐赠款104.6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价值,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表示一年内生产的可用于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3)个别数字与年初的快报数略有差距,以正式公报数为准。

(4)就业人员数据根据人口和劳动力调查资料整理。

(5)私营、个体户资料为工商部门登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