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抚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7:19:25 来源:抚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68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力主攻两区,推进三大建设,三年确保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团结拼搏,加压奋进,经济呈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38.89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99.98亿元,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8197元,比上年增加1303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8:40.4:32.8调整为23.8:44.3:31.9,二三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3%,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9.8%。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4.8%。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年财政总收入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增幅居全省第2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3亿元,增长36.6%,增幅居全省第1位。继临川区、东乡县的地方财政收入在我市率先突破亿元后,南城县、南丰县在2006年相继进入亿元县(区)行列。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87%,居住价格上涨7.9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4.28%,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45%,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4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下跌2.47%,衣着价格下跌3.5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59%。

2006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然是: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二产比重偏低,工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再就业压力大,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二、农业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全年粮食总产达244.53万吨,增产5.21万吨,连续第三年获得丰收。棉花、烟叶总产分别达到3951吨和10568吨,比上年增长6.4%和80.9%。养殖业克服了病害及价格波动的影响,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23.51万吨,比上年下降3.5%;水产品产量11.77万吨,比上年增长4.5%(见表一)。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全市537个建设点按照“三清三改”标准,全部完成了整治任务。据统计,惠及农户2.56万户10.62万人,总投入2.11亿元,其中省扶资金4690万元,市、县(区)财政资金1342.1万元,市、县直单位帮扶资金128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4亿元,社会捐助资金1443.4万元;群众共投工投劳68.7万个工日,通过拆除空心房、破旧房、闲置猪牛栏等盘活了近30万平方米宅基地;兴建无塔供水408座,引山泉水255座,一户一泵供水6878座;兴建三格式户厕4785个,双瓮式户厕7538个,沼气式厕所1103个;硬化村内主干道31.9万米,硬化支路和入户路22.95万米,建下水道22.1万米;新建垃圾窖923个,清垃圾、污泥2.59万吨,清路障3519处;建沼气池2269个,安装有线电视1.3万户,安装电话1.26万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145台。围绕“一县一业”,在建设点积极推进“一村一品”,重点发展南丰蜜桔、白莲、生猪、麻鸡、食用菌、烟叶、黄栀子、金银花等优良品种。2006年,全市537个建设点已形成主导产业的达349个,与各县(区)优势产业的吻合度达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增幅居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7.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3%;实现利税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49.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76.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见表二、表三)。

工业园区快速增长。全市10个工业园区内投产企业464户,比上年增加86户,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87.3%,实现利税8.4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8.1%和64.5%;从业人员达到5.5万人,比上年多吸纳1.02万人。

县(区)工业快速增长。2006年11个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4亿元,比上年增长48.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其中:东乡、崇仁、黎川、乐安、宜黄、资溪增幅在60%以上。

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重点培育的医药、机械、纺织、食品和化建五大支柱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9.4亿元,实现利税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9%、30.3%。

建筑业发展速度保持平稳。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77亿元,同比增长18.1%,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合理扩张,工业投资领先增长。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6.33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三产业完成投资68.22亿元和75.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9%和29.6%。第一产业投资略有下滑,完成2.55亿元,同比下滑9.0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投资中,采矿业完成投资2.54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制造业完成投资58.37亿元,增长41.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7.31亿元,增长30.6%。在第三产业投资中,增长较快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9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9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1.2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1.1倍。

2006年,全市城镇施工项目个数为766个,比上年增加96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个数为532个,占全部施工项目的69.5%,比上年增加9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8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新开工项目的增多、规模的扩大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储备了后续力量。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批发零售贸易业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县以下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提高了3.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总额9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他行业零售额为3.26亿元,比上年下降5.3%。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实效提高。2006年,全市新签国内省外资金合同项目872个,项目履约率达100%;合同引资2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4.5亿元,项目进资率为31.4%;实际利用外资11729万美元,增长14.0%。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4个,实际到位资金27.9亿元。一产项目41个,二产项目729个,三产项目102个,项目三大产业的比例为4.7:83.6:11.7。

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0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3%,其中进口33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8.2%;出口完成127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成绩显著。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853公里,新建水泥路822公里,砂石路垫层通车210公里。全市新增农村班线9条,延伸农村客运班线23条,行政村通客车率达80.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全市重点项目工程——抚州物流中心建设进入了真正实施阶段。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抚州段、抚州至吉安高速公路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向蒲铁路正式批准立项,并有望在2007年4月底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年底或2008年初全线动工。市到县、县到县全部开通二级以上公路;建成县乡村水泥(油)路面822公里,新增131个行政村通水泥(油)路,行政村通水泥(油)路通达率达56.0%。

2006年公路货运量1747万吨,比上年增长6.3%,公路货物周转量2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5%。公路客运量3158万人,比上年增长6.2%,公路旅客周转量22.0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3%。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全市移动电话用户93.1万户,比上年增长30.9%。

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比上年增长21.2%。接待入境游客9875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15.43万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企业存款43.8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4.3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6.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中长期贷款55.56亿元,增长26.0%;短期贷款109.01亿元,比上年下降3.1%。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4.93亿元,比上年增加0.33亿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4.03亿元,比上年增长6.3%;财产险保费收入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年财产险赔款0.61亿元,伤残、医疗、死亡给付0.1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建立,高考录取率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一,2006年二本以上高校录取比例达25.31%。全市共有小学1662所,在校学生37.13万人,比上年增长6.5%;普通中学227所,比上年增加7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57万人,比上年下降4.1%,其中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4.97万人,比上年下降5.3%;普通高中在校学生8.6万人,比上年下降1%。职业高中学校38所,在校学生2.49万人,比上年增长31.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7.7%。

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9.6%提高到41.9%,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06年,全市共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省级32项,争得国家、省无偿资金941万元,比上年增长50.0%。全省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市)共9个,我市南丰、广昌两个县名列其中。2006年全市科技总投入达4.53亿元,取得科技成果64项,其中13项获市科学技术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006年,新创办了市赣东科技开发中心、资溪面包技术研究院和市中小企业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了东乡、崇仁2个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3家民营技贸机构。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01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市专利申请公开量176件,比上年增长53.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市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1844个,覆盖率达96%。全市有乡镇广播电视机构15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4.8%。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9个,比上年增加25个。其中医院44个,卫生院166个,妇幼保健院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12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8912人,比上年增加325人,其中执业医师3207人,执业助理医师588人,注册护士3083人,药剂人员925人,检验人员510人,其他599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322张,比上年增加294张。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我市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上共夺得金牌48.5枚,银牌26枚,铜牌23枚,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同时我市体育代表团还被大会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我市运动员参加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远南运动会和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均夺得44公斤级全国、世界和远南运动会该级别冠军,并打破了该项目女子青年组世界纪录,提前获得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参赛资格。我市在省运动会上已连续7年夺得举重团体冠军,羽毛球团体总分在连续7年第三名基础上前进为第二名。为庆祝申奥成功五周年,举办了抚州市全民健身活动周启动仪式暨“万达利”杯首届社区运动会,进一步唱响了“群众体育与奥运同行”这个主题,有近800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十一、环保和安全生产

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全市全年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总数11个,本年完成投资1335.5万元;新增治理废水能力9.83万吨/日,治理废气3万标立方米/时。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8666.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9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5.98%。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2006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801起,死亡185人,比上年减少26人,下降12.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74起,死亡161人,比上年下降8.0%;工矿贸商事故15起,死亡17人,比上年下降15.0%;火灾事故312起,死亡7人,比上年下降53.3%。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口为0.59人,比上年下降0.22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83.78万人,出生率为13.83‰,死亡率为5.98‰,自然增长率为7.8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2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67元,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居全省第四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比上年减少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1.3%,比上年减少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5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04%;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25万个,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1.77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600多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亿元,为9.45万人次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展。向12万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众发放低保金1.04亿元。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实现100%发放。2006年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8万人,全年征收养老保险金29456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建立了市直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和医疗求助制度,3240名下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享受了医疗保险。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有各类福利单位183个,床位2万张,社区服务设施591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03万人,农村低保人数9.63万人。

说明: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年快报数。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