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抚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7:18:49 来源:抚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88次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发展动力,大力实施“一招三化”战略,全力扩张经济总量,加大力度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构造和谐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三农工作取得实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量首破百亿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同步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连续三年超过全省平均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19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86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85.95亿元,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6894元,比上年增长14.6%。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三大产业比例由2004年的28.7:38.6:32.7调整为26.8:40.4:32.8。二三一产业结构得到巩固和发展。与上年相比,第二、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27.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分别为6.82个百分点和4.2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居住价格上涨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9%,交通和通信下跌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跌2.7%,衣着价格下跌8.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跌1.5%,烟酒及用品价格下跌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跌0.8%。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0%。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7万个,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5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7万人。

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工业经济总量小,竞争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二是城市化程度与我市所处的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偏弱。三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四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社会保障任务仍然很重。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增长。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9.3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8万公顷,增长4.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7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9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2612公顷,比上年减少430公顷;农业总产值达116.6亿元,比上年增加3.5%,为增长较快的一年。

粮食总产量239.32万吨,比上年增加8.41万吨,增长3.6%;棉花总产量为3715吨,下降5.6%;油料产量6.03万吨,增长3.2%;水果产量33.65万吨,增长41.2%(见表1)。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4.37万吨,增长2.9%。出栏肉猪256.39万头,增长2.5%。

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4家、省级7家,带动农户37.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5.2%。南丰蜜桔、黄栀子、金银花、白莲、烟叶等高效经济作物均得到较快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完成销售收入9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实现利税9.5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全市工业用电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6%。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57.35%,比上年提高28.8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快速增长。2005年我市重点培育的医药、机械、纺织、食品和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完成销售收入62.8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的65.2%、68.4%。全市二十户重点调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利税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7%、59.2%。全市实现税金上千万元的企业有江铃底盘、珍视明药业公司、博雅制药公司、临川酒业有限公司、大亚木业(江西)有限公司、江西添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10个工业园区内投产企业378家,比上年增加76家,新引进项目130个,新开工项目129个,新投产项目8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60.77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实现销售收入55.88亿元,比上年增长55.9%;实现利税5.03万元,同比增长69.3%。园区经济呈迅速崛起之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建筑业发展速度保持平稳。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为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规模继续扩大。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城镇以上投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地方投资增多。完成投资107.72亿元,比上年净增23.79亿元,占总投资的97.1%。二是国家到位资金增加。全市城镇以上投资项目国家资金到位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三是投资重点突出。投资方向主要为农村道路及城镇建设等方面。2005年农业投资2.8亿元,增长39.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

工业投资增长强劲,投资额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3.6%,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2.4%;商品房施工面积427.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6.09万平方米,分别下降9.0%、8.0%;商品房销售面积116.26万平方米,增长35.0%。

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加快。全市25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占年计划92.0%。廖坊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向莆铁路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控制性工程可望2006年内开工建设。抚八线、钟岭110千伏输变电、孝桥220千伏输变电、惠泉啤酒生产线、抚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赣东大道、玉茗大道为示范街的中心城市主干道改造等重点建设工程相继竣工。通过大力整治和建设,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城市防洪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五、批发零售贸易业

随着我市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大,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2.82亿元,增长15.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9.90亿元,增长9.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7.49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11.73亿元,增长20.0%;其他行业零售额3.51亿元,下降12.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开放型经济

招商引资成绩突出。我市不断实施大开放战略,注重招商引资实效。2006年全市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1416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02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7.3%;引进市外资金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22个,包括5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1亿元以上项目9个。一产项目224个,二产项目953个,三产项目239个。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639万美元,其中进口641万美元,出口7998万美元,出口比上年增长68.4%。发生出口实绩企业38家,其中外贸流通企业出口66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1.6%;生产企业出口12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7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3.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成绩显著。2005年完成交通公路建设投资3.5亿元,新建水泥路197公里,新建油路55公里,砂石路垫层通车14.5公里,油路置面12公里,改建危桥20座1342米。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抚州段、抚州至吉安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家计划,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建成运营;京福高速公路抚州段已正式竣工通车,临宁线和东临一级公路全线开通,抚八线顺利竣工通车,市到县、县到县全部开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突破1000公里,新增227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通达率达48%。

2005年公路货运量1644万吨,比上年增长5.5%,公路货物周转量23.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1%,公路客运量2973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公路旅客周转量20.7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5%。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2.36万户,比上年增长12.7%。

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37.29万人次,增长25.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36亿元,增长51.5%;接待入境游客10972人次,增长49.0%,旅游外汇收入362.33万美元,增长16.1%。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企业存款40.59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2.73亿元,增长16.7%。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9.4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中长期贷款44.09亿元,增长25.0%;短期贷款112.51亿元,下降9.8%;城市信用社贷款11.9亿元,增长9.4%;农村信用社贷款50.9亿元,增长12.9%。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4.61亿元,比去年减少0.4亿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37911万元,增长2.2%;财产险保费收入8152万元,下降10.8%。全年财产险赔款6139万元,伤残、医疗、死亡给付161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建立,高考录取率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普通高校录取比例达70.3%。全市共有小学1726所,在校学生34.88万人,比上年增长2.7%;普通中学232所,其中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5.81万人,比上年下降14.3%;普通高中在校学生8.7万人,比上年增长8.3%;中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学生1.8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3%。

科技推广应用取得新成绩。“科技兴农万千百工程”进展顺利,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新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省级56项,申报省科技进步奖6项。200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级54项,“南丰蜜桔优良株系杨小—26选育”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3.6亿元,技术贸易成交额6107万元,专利申请量12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抚州人民广播电台于2005年8月28日正式开播。全市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1844个,覆盖率达96%。全市有乡镇广播电视机构15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1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3.92%。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4个,比上年减少4个。其中医院39个,卫生院155个,妇幼保健院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监督所8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8587人,比上年增加137人。其中执业医师3150人,执业助理医师603人,注册护士2851人,药剂人员919人,检验人员498人,其他5661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028张,比上年增加231张。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我市3名运动员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1枚、银牌1枚和一个第6名。在全国其他一些重大赛事上,有2名运动员在全国“塞纳杯”青少年举重比赛中均荣获金牌;有1名运动员分别获第一届亚洲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和公开赛上同一级别金牌。我市在省运动会上已连续6年夺得举重团体冠军,连续7年夺得羽毛球团体总分第三名。全市以“纪念《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10周年”为主题,成功地举办了“抚州市体育文化展示大会”系列活动。我市共有27种类型体育场地1885个,标准场地868个。抚州市一中被升格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国家级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解放以来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市体校有2名运动员正式进入省级。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全市全年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总数4个,本年完成投资102.3万元;新增治理废水能力18000吨/日,治理废气1.34万标立方米/时。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4010.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3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7.8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381.31万人,出生率为14.16‰,死亡率为5.98‰,自然增长率为8.18‰。非农业人口年末达97.08万人,下降2.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2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33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4%。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55平方米,增长0.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55平方米,增长3.9%。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展,向8.7万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众发放低保金7148万元;向8.66万名救助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317万元。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实现100%发放。2005年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82万人,全年征收养老保险24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建立了市直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和医疗求助制度,2324名下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享受了医疗保险。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有各类福利单位198个,床位8718张,社区服务设施591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23万人,农村定期救济人数9.63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说明:

1、本公报所列各项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数据以《抚州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