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宜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7:12:55 来源:宜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27次

2003年,是宜春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高温干旱等各种灾害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是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94.22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79.98亿元,增长10.4%。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二三一产业结构格局初步形成。继2002年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三产比重再次超过一产,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构成,由上年的32.9:34.4:32.7调整为30.2:37.8:32.0。

市场物价结束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有序。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8%,衣着价格上涨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0.6%,居住价格上涨6.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0%。

财政收入跃上20亿元台阶,增幅创近八年最好水平。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3.3%。财政支出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支出增幅同比大幅下降。财政支出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主导产业不强,农业抗灾能力较弱,财政增长基础不稳,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就业供需矛盾突出,发展资金缺口较大。

二、农业

2003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主导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无公害基地、有机食品认证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在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为63.7:36.3。全年粮食产量261.59万吨,比上年减少7.1%。其中:早稻97.12万吨,减少4.6%,晚稻149.66万吨,减少8.2%;油料总产量12.1万吨,减产10.2%;麻类3713吨,减产23.8%;水果总产量4.46万吨,增长12.9%。蔬菜、瓜果类作物种植面积达79953公顷,比上年增长1.2%,中药材种植面积2479公顷,比上年增长55.7%。

以市场为导向,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止降回稳。全年生猪出栏304.3万头,增长1.5%;出售和自宰肉牛15.01万头,比上年增长8.0%。肉类总产量29.32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23.27万吨,增长1.4%;牛、羊、兔肉产量2.04万吨,增长25.9%;禽肉产量3.95万吨,比上年增长3.7%。禽蛋产量5.04万吨,下降1.9%。水产品产量达到21.01万吨,比上年增长5.1%。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旧村改造151个,乡村公路改造783公里,农村电网改造投资3.49亿元,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38亿元。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98.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9%。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8.44万千瓦,增长17.3%。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8.77万吨,减量4.9%。农药使用量8186吨,增2.5%。农村用电量56048万千瓦小时,增长13.8%。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7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9.56亿元,增长26.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7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1.12%,比上年提高29.5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2亿元,比上年增加3.99亿元;实现税金7.62亿元,比上年增加1.73亿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建筑业生产迅猛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年资质等级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4255万元。施工房屋面积402.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87.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中心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空前。2003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地方投资完成81.1亿元,增长39.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59.5亿元,增长67.3%;城乡集体投资12亿元,下降4.43%;城乡个人投资13.6亿元,下降23%。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8.5亿元,增长82%;更新改造投资5.6亿元,增长85.4%。在“迎农运,创‘三城’”活动中,改造大街小巷39条,拆除违章建筑2.5万平方米。25项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7亿元,道路改造面积18万平方米。

房地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房地产业稳步升温。200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0.7亿元,增长47.3%。其中用于商品房建设的投资6.3亿元,增长49.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达58.5%。全年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71.4万平方米,增长24.4%;商品房销售额5.6亿元,增长27.8%。

全市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产能力:中成药5307吨/年,水泥18万吨/年,胶合板2万立方米/年,粮食仓库库容2355万公斤,各类学校校舍面积22655平方米,改建公路147.85公里。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高校在校学生首次超万人。2003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4096人,在校学生11784人。增加2850人。中等教育稳步发展,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3599人。在校学生9311人;普通高中57所,招收学生29741人,在校学生80638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3216人,相当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16.39%。普及义务教育又有新进展。普通初中253所,初中学生251134人;小学1869所,小学学生43741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24%,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在园幼儿70197人。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400人。

科技队伍壮大,科研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557人,其中21599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全年取得科研成果44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42项,专利申请100项。技术贸易机构47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1项,成交额17375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运输状况进一步改善,客货运输营运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公路、水路客运量4614.5万人,其中非国有经济客运量1585万人;旅客周转量21.72亿人公里,其中非国有经济旅客周转量11.39亿人公里。公路、水路货运量3444.44万吨,增长0.8%;货物周转量26.1亿吨公里,增长2.19%。全社会营运机动车辆拥有量1.82万辆,增长7.06%,其中汽车1.64万辆;其他机动车0.18万辆。

邮电通信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9.08亿元。固定电话用户达62.3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09%,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11.97部/百人,其中住宅电话48.26万户,增长7.72%;移动电话用户59.3万户,增长20.77%,全市移动电话普及率11.3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7.4万户,增长1倍以上。邮电通信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旅游业稳步发展,靖安三爪仑森林公园被评为3A级景区。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204.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12亿元,增长1.4%;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共计2857人次,比上年下降52.7%,旅游外汇收入138.1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4%。

七、国内贸易

在宏观经济趋好、居民购买力增强、收败预期提高、消费环境改善等多因素的支持下,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稳步扩张。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3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繁荣。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3.3亿元,增长9.6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亿元,增长9.11%。城市、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分别为48.38%和51.6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9亿元,增长8.81%;餐饮业零售额12.2亿元,增长13.28%。全市消费品市场成交额83.66亿元,其中城市消费品市场成交额33.15亿元;农村消费品市场成交额50.51亿元。供销社系统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8203万元。

八、对外经济和横向经济联合

对外交往取得历史性突破。2003年,宜春市与韩国尚州市签署了开展友好往来备忘录。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据海关统计,我市200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859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进口贸易额526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4%;出口贸易额33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3%。在出口总额中,外贸企业完成1563.3万美元,增长42.9%;生产企业出口1142万美元,增长132.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19.2万美元,增长3.4%。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3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6.3%。实际引进市外资金93.2亿元,增长93%。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进展。全年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1040万美元,增长73.3%;年末实有“三资”企业474家,其中当年新登记注册“三资”企业53家。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5.69亿元,当年新增37.05亿元,增长16.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4.96亿元,当年新增7.53亿元,增长20.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18亿元,当年新增29.16亿元,增长16.2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97亿元,当年新增14.4亿元,增长8.3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3.87亿元,当年新增6.46亿元,增长4.75%。全年现金收入901亿元,支出900.56亿元,净回笼现金0.46亿元。

保险业加强服务创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6.95亿元,增长44.49%,其中财产保险1.3亿元,人身保险5.65亿元,分别增长0.78%和60.5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5474万元,下降1.53%,其中财险赔款8000万元,增长14.96%;人险给付7474万元,下降57.5%。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21.52万人;离退休人员6.1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站)20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0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4.55%。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3个。有线电视用户22.42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拥有各类医院38个,农村卫生院17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1303张,其中医院病床6662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430人。其中执业医生和助理执业医生5055人,注册护师、护士3872人,卫生防疫机构12个,人员525人;专业防治机构11个,人员278人;妇幼保健机构11个,人员47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2003年,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我市体育健儿荣获金牌73枚、银牌62枚、铜牌61枚。群众参与体育事业建设积极性明显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再掀高潮。适龄学生体育达标率稳定在85%以上,向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8名,有6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稳下降。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38‰,死亡率6.36‰,自然增长率8.02‰,年末全市人口为526.79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6元,增长4.0%;人均消费性支出4974.72元,增长9.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89.53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用支出2063.8元,增长3.4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1.9%。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604元,比上年增长12.3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306个,收养人数8086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定期定量救济的达261834人,临时救济困难户达4890人次。“两个确保”全部到位,下岗职工领取离退休费2.87亿元。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2.42万人,全年共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134万元。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342人,环境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105人。当年开工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33个,完成投资724.4万元。全市城镇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烟尘控制区面积22.5平方公里,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好转。2003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546万公顷,完成造林面积24788公顷,林木蓄积量达3503万立方米,全市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52.3%。

注: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