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宜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7:10:38 来源:宜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84次

宜春市统计局

2001年4月16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较好成就,胜利完成了“九五”计划。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9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64.00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59.04亿元,增长7.4%。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由上年的37.2:32.5:30.3调整为35.6:33.5:30.9。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稳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价格水平跌势趋缓。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衣着类下降1.1%。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9亿元,增长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占的比重不大,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城镇化进展缓慢,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农民增收较困难,城市就业压力大,财政增长难度大。

二、农业

2000年,农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0.95亿元,比上年增长0.08%。其中:农业产值67.24亿元,与上年持平;林业产值9.65亿元,增长9.53%;牧业产值33.30亿元,下降2.69%;渔业产值10.74亿元,增长2.87%。

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受种植面积调减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300.56万吨,比上年减产5.07%。其中早稻产量105.72万吨,减产3.16%;晚稻产量171.32万吨,减产6.42%,优质品种有所上升。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油料产量15.96万吨,比上年增长0.4%;水果2.39万吨,减产51.53%;棉花0.84万吨,减产25.4%;麻类4505吨,减产2.5%;茶叶1023吨,减产33.36%。

蔬菜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增长较快。全年种植面积达73709公顷,比上年增长7.13%。蔬菜生产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名优、新特、精细品种增加。

畜牧业生产继续下滑。全年生猪出栏355.35万头,下降3.78%。肉类总产量30.66万吨,下降6.56%。其中猪肉产量26.09万吨,下降7.15%;禽肉产量3.2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4.81万吨,下降8.56%。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8.87万吨,比上年增长3.31%。

林业生产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07公顷,退耕还林面积423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油茶籽3.6万吨,增长8.1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2.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7.83万千瓦,增长26.1%。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4.73万吨,减量25.61%。农药使用量8145吨,减量14.79%。农村用电量45099.8万千瓦小时,增长2.74%。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9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178.9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02亿元,下降2.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31.78亿元,比上年下降18.16%;集体企业完成产值6.89亿元,下降21.17%;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5.78亿元,增长17.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5.64亿元,下降6.9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4.93亿元,增长80.75%。重工业生产发展快于轻工业。重工业产值39.72亿元,增长9.33%;轻工业产值25.3亿元,下降16.94%。

工业产销衔接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13%,比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96.55%,提高0.4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52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增长20.62%,地方工业企业下降8.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虽然整体仍处净亏损状态,净亏损额0.69亿元,但比上年减亏2.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14亿元,下降44.91%;实现税金总额4.8亿元,同比增长17.07%。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资质等级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1340.8万元;税金总额950万元。施工工程1148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58个。施工房屋面积318.2万平方米,增长10.5%;竣工房屋面积150.5万平方米,下降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200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4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地方投资完成41.0亿元,增长7.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17.4亿元,下降7.01%;城乡集体投资10.7亿元,下降7.0%;城乡个人投资18.3亿元,增长8.9%。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0.1亿元,下降31.6%;更新改造投资2.9亿元,增长59.8%;房地产开发投资4.4亿元,增长1.05倍。城市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城乡电网改造取得积极成效,投资结构日趋合理。

全市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产能力;火力发电30万千瓦/年,啤酒5万吨/年,纤维板5万立方米/年,光纤通讯电缆46公里,医院病床600张,粮食仓库库容19万吨,改建公路127.64公里。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宜春学院的组建,加快了我市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2000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2169人,在校学生5266人。中等教育发展较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2979人,在校学生9756人;普通高中56所,招收学生21517人,在校学生51248人。普及义务教育取得新进展。普通初中256所,初中学生271593人;小学2424所,小学学生45704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2%,普通初中生和小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29%和2.45%。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年末共有职业中学34所,毕业学生6124人,招收新生6635人,在校学生16706人。

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012人,其中17673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86%和5.18%。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取得科研成果55项,比上年增加9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3项,专利申请44项(获批准的16项)。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64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7项,成交额4140.75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有所发展。全年公路、水路客运量4630.3万人,比上年下降0.76%,其中非交通系统客运量3282.3万人,下降0.2%;旅客周转量22.69亿人公里,增长19.91%,其中非交通系统13.20亿人公里,增长9.54%。公路、水路货运量3210.4万吨,增长6.04%;货物周转量24.36亿吨公里,增长6.71%。交通部门水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6万吨公里,下降10.6%。全社会机动车辆拥有量1.5万辆,增长5.0%,其中汽车1.2万辆,增长0.9%;其他机动车0.3万辆,增长24.8%。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加快,新型业务不断出现。200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35.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2.5%,其中住宅电话30.9万户,增长34.8%;移动电话用户15.6万户,增长1.5倍;互联网用户达1.7万户;年末邮路总长度3292公里,增长9.3%。邮电通讯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七、国内贸易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增强,市场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假日消费日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1亿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93亿元,增长13.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1.28亿元,增长6.2%;城市、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分别为32.07%和67.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3.76亿元,增长10.78%;餐饮业零售额8.77%亿元,增长13.6%。全市供销社系统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2259万元,下降58.15%。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57.5亿元,增长1.7%,其中,城市集市贸易成交额21.5亿元,增长32%;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36亿元,下降5.3%。

八、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继续增长。据海关统计,我市外贸出口总值16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6%。在出口总额中,外贸部门自营出口943万美元,增长9.8%;生产企业出口139万美元,增长115.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12万美元,增长24.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3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9%。

旅游外汇收入持续增加。全年接待来宜旅游、观光、访问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外国友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共计3349人次,比上年增长12.42%。旅游外汇收入176.61万美元,增长21.78%。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8亿元,增长7.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7.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2亿元,增长8.4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18亿元,增长6.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4.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28亿元,增长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9.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4亿元,增长4.96%。全年现金收入496.07亿元,支出495.11亿元,净回笼现金0.96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07亿元,增长7.72%,其中财产保险1.11亿元,人身保险1.96亿元,分别增长4.72%和9.3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8279.7万元,增长24.94%,其中财险支付7647万元,增长40.31%;人险支付632.7万元,下降46.24%。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19.8万人,增长2.74%;离退休人员4.46万人,增长7.2%。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站)214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0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8.12%;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3%。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50个。有线电视台11座,有线电视用户15.61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共有卫生机构585个,其中医院238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1516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258人,下降3.66%,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5887人,护师、护士4051人,分别下降4.09%和5.79%。卫生防疫机构13个,人员545人,专业防治机构13个,人员383人;妇幼保健机构9个,人员347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0年,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我市体育健儿荣获金牌80枚、银牌68枚、铜牌57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适龄学生体育达标率稳定在91%以上,向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4名,有3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十一、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4.34元,增长2.4%;人均消费性支出3691.8元,增长0.2%。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51.85元,增长0.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用支出1767.83元,下降6.13%。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241元,比上年增长12.47%。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304个,收养人数60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年共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36.6万元。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41人,环境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64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9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投资475万元,增长65.5%。全市城镇建成烟尘控制区14个,增尘控制区面积39.66平方公里,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好转。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数据全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