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鹰潭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6:55:01 来源:鹰潭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49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全面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喜获丰收,呈现出建市以来最好形势,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人均财政收入达千元,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96.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6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7.37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33.34亿元,增长14.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8991元,增长16.0%。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7:47.9:36.4变化为16.2:49.2:34.6,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3%,为97年物价持续低迷以来的首次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1%,粮食价格上涨18.9%,油脂价格上涨8.4%,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18.6%,水产品价格上涨18.2%(见附表2)。

全市财政收入1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1.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9亿元,增长18.1%。财政支出10.25亿元,增长19.0%。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4万人。有5305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324人。向省外劳务输出1564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0万公顷。其中早稻4.08万公顷,增长21.1%;一季晚稻1.45万公顷,下降2.8%。全年粮食总产量56.20万吨,增长17.7%,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早稻产量21.47万吨,增长28.9%;一季晚稻9.39万吨,增长4.7%。油料总产量2.03万吨,增长5.0%;甘蔗产量2.38万吨,下降21.9%;水果总产量3.74万吨,增长37.1%;茶叶产量263吨,增长17.9%。全市农业总产值2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33公顷,森林覆盖率55.7%。

全市生猪出栏78.0万头,比上年增长6.1%;牛出栏2.25万头,增长10.2%;羊出栏1.39万头,增长16.1%;家禽出笼756.59万羽,增长3.5%。鲜蛋产量1.49万吨,增长6.6%。全年肉类总产量8.10万吨,增长4.7%,其中牛肉增长1.1%,羊肉增长14.7%。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86万吨,增长9.6%(见附表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98亿元,增长20.8%;工业总产值210亿元,按现价比增长98.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179.5亿元,增长98.4%。

重点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电解铜产量41.51万吨,增长21.0%;铜材加工产量24.18万吨,增长5.0倍;水表产量207.93万只,增长14.0%;节能灯管产量4095万支,增长32.5%;水泥产量77.4万吨,增长35.2%(见附表1)。。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89%,比上年提高45.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7.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利税总额19.89亿元,增长1.2倍,增幅快于销售收入增幅7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1.93亿元,增长1.6倍。

市属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地方铜材加工发展迅速,一批市属企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小巨人”。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41.9%;产品销售收入34.5亿元,增长103.3%;利税总额1.7亿元,同比增长41.4%。

努力推进园区产业集聚,工业园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年末全市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数87家。全年工业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6.13亿元,增长1.0倍;完成工业增加值6.98亿元,增长65%;利税总额1.6亿元,增长42.9%。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4.81亿元,增长28.0%;利润1741万元,增长266.5%;税金3555万元,增长12.2%;房屋施工面积193.1万平方米,增长13.4%;房屋竣工面积88.1万平方米,增长5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2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增幅比上年回落13.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83亿元,增长71.8%;更新改造投资14.59亿元,增长25.8%;房地产开发投资5.36亿元,增长22.9%;其他投资5.13亿元,增长28.9%。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43亿元,增长38.6%。其中,工业投资26.54亿元,增长75.2%;农林牧渔业投资9453万元,增长28.9%;批发贸易和零售业投资280万元,增长75.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7542万元,下降17.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940万元,增长32.0%。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36亿元,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面积38.06万平方米,增长48.2%;销售收入4.12亿元,增长51.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9亿元,增长15.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0亿元,增长16.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59亿元,增长11.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消费进一步激活。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5.4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2.5亿元,增长16.1%;其他行业零售额0.69亿元,增长16.2%。

全年进出口总额255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431万美元,增长17.0%;进口总额122万美元。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578万美元,增长33.6%;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3项;引进市外资金47亿元,增长49.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485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其中:公路增长4.4%,水路下降31.6%。旅客周转量53933万人公里,增长14.9%。其中公路增长14.7%,水路增长86.4%。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48亿元,增长33.0%。年末市内住宅电话用户10.49万户,移动电话全年净增用户3.5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27部/百人。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接待游客247.63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44.59万人次,367万人天,比上年增长26.9%;国外游客3.04万人次,3.47万人天,增长33.5%。全市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1%。其中旅游商品收入4.06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26.2%;旅游外汇收入445.14万美元,增长38.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2.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16亿元,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87亿元,增长17.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0.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65亿元,增长1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22亿元,下降5.5%;中长期贷款余额43.71亿元,增长18.7%。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48.93亿元,增长16.3%;现金支出242.18亿元,增长15.6%;收支相抵,净回笼6.75亿元,增长47.3%。

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7912.75万元,增长13.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845.75万元,下降5.2%;寿险保费收入23067.00万元,增长18.9%。财产险赔款金额3573.46万元,增长7.0%;寿险赔款金额2324.10万元,下降19.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990人,在校学生2694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322人,在校学生3606人;普通高中招生8458人,增招1318人,在校学生21733人;初中招生19254人,在校学生60962人,初中入学率97.46%;小学招生17342人,在校学生8984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9%;幼儿园在园幼儿16876人。

全市全年共获科技成果28项,获得各级科技奖26项,其中省级4项。全年专利申请数110项,专利授权数87项。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地方国有事业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4607人,比上年增长13.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剧场、影剧院7个,艺术表演团2个,文化馆、群艺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全市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7%,电视人口覆盖率94.0%。全年共出版报纸468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79个(包括个体机构),其中,医院29个,农村卫生院35个,疾控中心3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站4个,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护理部、村卫生室90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684人,其中,执业医生1344人,注册护师781人。医院病床2307张。

在全省少儿各项目比赛中,获金牌20枚,银牌12枚,铜牌11枚。群众参与体育事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75533人。全年出生人口15229人,人口出生率14.20‰;死亡人口6617人,死亡率6.17‰;自然增长人口86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03‰,比上年下降0.09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7387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3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65元,比上年增加548元,增长20.2%,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种植业的纯收入1028.68元,比上年增加229元,增长28.6%。农民收入增幅比城市居民收入增幅高10.1个百分点,收入之比由上年的1:2.58缩小到1:2.37。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1217元,比上年增加1450元,增长14.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0945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9291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5004人,比上年增加2602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225人,比上年增加12092人。全市共有29652名城镇居民取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695张,收养各类人员2275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5个。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9.7万元。

2004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全市加大了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全市治理工业污染投资1279万元,增长13.5%,完成工业治理项目8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5684万吨。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统计数据由部门提供(如旅游、外贸、财政、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