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新余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6:41:38 来源:新余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19次

新余市统计局

2004年3月20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五篇文章”的总体思路,克服非典影响和严重干旱等困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0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连续3年达到两位数增长。人均全市生产总值9922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1199美元,首次超过1000美元。从生产供给看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7.3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7.1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7:48.3:36.0调整为13.5:52.5:34.0,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

消费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2%,比上年上涨1.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0%,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1.6%,衣着价格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11.3%,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3%,居住价格上涨3.2%。

就业再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9.17万人,比上年增加1.3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3.97万人,增加1.64万人。全年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1100人,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65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

景气指数保持高位运行。年末企业景气指数(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129.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120.80%,提高7.1个百分点。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看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柱产业单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仍然不多,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6.99万亩,比上年减少9.72万亩,减7.7%;棉花播种面积9.14万亩,扩大0.35万亩,增3.9%;油料播种面积22.41万亩,减少6.92万亩,减23.6%;蔬菜播种面积21.17万亩,减少3.16万亩,减13.0%。

粮食、油料、苎麻、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减产;棉花、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39.64万吨,下降7.7%。(见表1)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55861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猪肉产量41739吨,增长3.3%;牛肉产量5382吨,增长16.9%;羊肉产量391吨,下降13.7%。牛奶产量882吨,比上年增长153.4%。全年水产品产量27493吨,增长5.3%。

林业生产形势继续看好。全年油茶籽产量5765吨,比上年增长1.2%;松脂产量1340吨,增长4.0%。全年木材采伐7.41万立方米;毛竹采伐49万根。

全年达到有效灌溉面积79.9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2.6%,为近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2.3%,集体企业增长17.1%,股份制企业增长31.4%,私营企业增长6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3%。工业产品销售率100.3%,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增长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08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8%;产品销售收入4.24亿元,增长47.7%。

能源生产增长加快。全年发电量23138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2.5%;原煤生产量122.71万吨,增长19.9%。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40.9和10.4个百分点。

主要原材料生产快速增长。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工业增加值2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87.1%。分产品看,钢产量256.74万吨,增长10.7%;钢材产量246.78万吨,增长18.7%;水泥产量126.34万吨,增长59.0%;纱产量1.98万吨,增长14.3%。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24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0765万元,增长138.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21.8%。行业盈利面扩大,2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实现盈利。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新增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113.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4.39%,比上年提高24.04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75%。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7%,实现利润3080万元,减少2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2%(见表3)。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市属投资21.4亿元,增长90.2%;基本建设投资中,市属投资12.0亿元,占98.4%,增长92.3%;更新改造投资中,市属投资3.2亿元,占22.2%,增长88.9%。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15.0万元,减少25.0%。第二产业投资17.5亿元,增长19.8%,增速回落19.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7.4亿元,增长23.6%。工业投资中,钢铁投资10.8亿元,增长23.8%;非金属矿物投资1.3亿元,增长124.7%;纺织投资1.0亿元,增长8.9倍。第三产业投资11.4亿元,增长87.7%,增速加快47.7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87.0%。商品房屋施工面积87.6万平方米,增长58.7%;竣工面积44.7万平方米,增长83.0%;销售面积35.1万平方米,增长70.4%;销售收入2.7亿元,增长93.3%。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建设项目41个,共完成投资16.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3.5%。城市防洪工程二期全面竣工;新钢转炉工程和8#高炉工程投入生产;五湖建设中的四湖已完工并承纳游人;新欣互通立交桥竣工通车,仰天大道东段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99亿元,增长1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48亿元,增长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98亿元,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4.68亿元,增长21.2%;其他行业零售额1.81亿元,增长7.6%。分地区看,市直属零售总额18.88亿元,增长13.0%;分宜县零售总额7.83亿元,增长8.8%;渝水区零售总额7.21亿元,增长7.7%;仙女湖区零售总额0.55亿元,增长20.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381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2%。其中出口额1287万美元,下降33.2%;进口额2532万美元,下降9.5%。

利用外资形势喜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6%,利用外资签约项目24个,增长33.3%。实际利用国内市外资金34.81亿元,增长79.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仓储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公路、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7325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受非典疫情的影响,旅客周转量47709万人公里,下降6.4%。新余火车站全年发送旅客96.45万人,比上年下降3.4%,发送货物383.67万吨,增长7.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765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952万元,增长17.0%;电信业务总量51813万元,增长18.3%。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67万门,总容量达到30.8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40万户,年末达到20.3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3.4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19万户,达到27.14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7.5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5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3部/百人。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8.8万人次,增长12.3%;国内旅游收入6.02亿元,增长12.8%;旅游外汇收入22.13万美元,下降12.8%;旅游总收入6.10亿元,增长12.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2.0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6亿元,增长25.11%。全年财政支出10.64亿元,增长21.7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0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65亿元,增长29.6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98亿元,增长18.94%。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8.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0.30亿元,增长11.52%;中长期贷款余额13.82亿元,增长15.22%。全部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38.50亿元,支出335.71亿元,货币净回笼2.7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66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4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15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0.5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6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0.2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07亿元;财产险赔款0.3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942人,在校生4452人,毕业生67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824人,在校生27973人,毕业生5294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8071人,在校生21834人,毕业生4691人。全市普通初中招生17444人,在校生53058人,毕业生16134人。普通小学招生14585人,在校生71119人,毕业生12787人。特殊教育招生15人,在校生124人,毕业生2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821人。全市参加普通高考学生录取率为76.2%。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教育机构198所,在校学生5.4万人。农村教育网点布局更趋合理。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40项,其中,列入国家计划4项,列入省级计划41项。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4家企业列为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五金工业园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级民营科技园。全市专利申请57件,共组织实施专利项目12项,实现产值1.9亿元。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89份,合同成交额3673.4万元。

全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中心、站)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7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档案馆5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830卷。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机1部,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2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8.9万户,入户率24.8%。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5.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0%。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一批优秀广电、文艺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举办了复市20周年大型系列庆典活动。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较大加强,抗击非典斗争取得了疫情零发生的重大胜利。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7个,妇幼保健院(所)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056张。卫生技术人员371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31人,注册护士1205人。全市防疫站3个,卫生技术人员87人。乡镇卫生院35个,床位604张,卫生技术人员1052人。

体育事业有所发展。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了1个亚洲冠军,4个全国冠军。在全省少儿系列比赛中获得金牌41枚。新建健身路径10条,健身广场1座,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低位运行。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1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1万人,城市化率45.4%。全年出生人口13414人,出生率为12.20‰;死亡人口5619人,死亡率为5.11‰;全年自然增长人口7795人,净增人口6901人,自然增长率为7.09‰。(见表5)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7元,比上年增加679元,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增长4.9%。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4.1%,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农村为53.5%,上升5.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95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其中参保的职工为10.84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3.11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31万人,减少0.10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51万人,增加1.2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0.9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2.60万人。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3.0万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100%;年末全市滞留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0.89万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支付率100%,社会保险费代缴率100%;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63人,比上年减少185人;全市共有3.3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900人;2.6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定期救济。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收容救助站。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2068张,收养各类人员206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8.8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款17.6万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年末实有耕地面积823495亩,全年净减少14931亩,其中,因国家基建占地减少6224亩;因其他基建占地减少1024亩;因退耕还林还草占地减少6935亩;因退耕还园减少147亩;因其他减少611亩。

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555.6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原煤消费量224.13万吨,增长54.0%;焦炭146.67万吨,增长20.6%;汽油2933吨,增长17.5%。全社会用电21.4亿千瓦小时,增长29.5%,其中工业用电18.58亿千瓦小时,增长25.4%。

水资源需求明显增加。全年水库供水量12655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0.3%。其中,工业供水8605万立方米,增长44.3%;城镇生活供水1340万立方米,下降19.0%。

由于季节变动和环境污染等影响使水资源供求日趋紧张。

环保工作有所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7.26%。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94%;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8.76%、88.70%、78.47%。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比上年增长18.2%。退耕还林工程完成5万亩。育林抚育实际面积9.0万亩,成林抚育面积1.74万亩,育苗面积1.64万亩。森林覆盖率53.8%。分宜县被列入全国生态示范县建设试点单位。

注:1、地区GDP的中文名称从2004年1月1日起改为“地区生产总值”,如“新余市生产总值”、“全市生产总值”和“各地生产总值”。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完成额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