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九江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4:52:57 来源:九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81次

2000年,全市人民的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大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继续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实现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九五”时期,我市在亚洲金融危机和连续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仍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九五”时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3.44亿元,是“八五”时期增长势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51亿美元,出口商品1.93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38.8%和10.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八五”期末的31:41:28调整到19:45:36。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13.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97.9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74.66亿元,增长10.2%。

市场物价平稳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46.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8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0.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2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1.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2000年末全市有2.6万下岗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67%。全市年末登记失业人数1.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50亿元,增长7.1%。全市财政支出20.75亿元,比上年减少9.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国企改革与发展仍面临较大困难;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外向型经济发难度加大。实际利用外资下降;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增多,社会再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增收缓慢,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

二、农业

2000年,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合同农业和订单农业,农业经济保持快速恢复增长。全市农业总产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3.4%。

粮食产量基本持平,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总产量107.96万吨,比上年下降0.2%。水稻优质品率由上年的40%提高到80%。

主要经济作物稳步发展。全年棉花总产量3.93万吨,比上年增长19.7%;油料总产量12.83万吨,增长5.0%;水果总产量1.06万吨,下降3.4%;茶叶总产量2123吨,下降4.4%。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0.57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0.4%。

畜牧业生产和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量13.06万吨,比上年增长1.2%;蚕茧产量1155吨,增长34.8%。全年水产品产量22.5万吨,比上年增长3.6%。

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2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66.85亿元,增长14.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8.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0%;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5.46万千瓦,增长7.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54万吨,下降7.2%;农村用电量4.56亿千瓦小时,增长3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增幅列全省第二。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5.35亿元,增长16.0%;集体企业1.02亿元,增长13.0%;股份制企业3.11亿元,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63亿元,增长13.5%、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91亿元,增长16.1%;重工业增加值28.91亿元,增长16.4%。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8.39亿元,增长17.3%;市及市以下企业增加值12.76亿元,增长16.8%。产销衔接善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7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受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发展,工业新产品生产比上年增长53.2%,新产品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一批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减员增效、兼并破产等多项措施,摆脱困境,获得较快发展。列入国家重点脱困企业名单的12户亏损企业,已有5户实现扭亏,4户减亏,完成了省下达的减亏任务。

建筑业在投资增长的作用下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工业增加值2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年施工工程1892个,施工面积227.4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3.2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4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剔除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跨地区项目投资完成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2.29亿元,增长53.8%;更新改造投资4.58亿元,增长36.7%;房地产开发投资5.06亿元,增长23.0%。当年新开工项目321个,比上年增加2个。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用于第一产业投资6.5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第二产业投资21.44亿元,增长77.6%;第三产业投资17.01亿元,增长37.2%。一、二、三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5.6:41.7:42.7调整为14.5:47.7:37.8。

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九景高速公路及湖口大桥建成通车,昌河、亚东水泥第一期工程投产,九江发电厂三期工程、九江化纤厂2000吨粘胶长丝项目的续建,九江电子材料厂扩建700吨生产线项目的开工建设,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0年,全市交通客货运输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0.3亿公里,比上年增长2.7%。其中:铁路12.19亿吨公里,增长1.7%;公路9.99亿吨公里,增长5.7%;水运8.11亿吨公里,增长0.7%。完成旅客周转量26.6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8%。其中:铁路9.09亿人公里,增长7.6%;公路17.31亿人公里,增长4.2%;水运0.24亿人公里,下降17.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0万门,比上年增长34.1%。年末全市电话用户44.69万户,比上年增长34.9%。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7.01万户,比上年增长50.0%。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9.8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5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29167户,比上年增长10.5倍。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通过积极培育旅游市场,加大旅游投入,开展旅游促销,整治旅游环境,以及节假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1.35万人,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境外游客人数3.08万人,增长50.3%;境内游客人数428.27万人,增长12.1%。全市旅游总收入26.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旅游创汇收入702.1万美元,增长49.1%;国内旅游收入26.33亿元,增长24.6%。

六、国内贸易

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和假日经济的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91亿元,增长6.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27亿元,增长7.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6.2%,餐饮业增长9.1%,制造业增长10.8%,农业生产者增长7.6%。

市场建设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62个。其中:消费品市场252个,生产资料市场10个,在各类市场中,年成交金额超亿元的消费品市场有5个。全年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4.56亿元,比上年下降4.8%;消费品市场贸易成交额33.58亿元,增长6.6%。

七、对外经济

随着国际市场回暖以及加大对外贸易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出口,全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对外贸易(海关口径)出口总额34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8%。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425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4%;出口超百万美元的单位6家。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全年新签约外资项目39个。比上年增加21个;协议外资金额1.02亿美元,是上年的4.6倍;实际利用外资3031万美元,下降18.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持续发展。全年新签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15个,项目总投资23.3亿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7.8亿元,比上年增长64.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06亿元,比年初增加4.6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2.21亿元,减少2.3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15亿元,增加6.3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货款余额192.58亿元,比年初增加9.52亿元。其中:短期货款余额151.34亿元,增加12.90亿元;中长期货款余额32.91亿元,减少4.25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51.13亿元,增长16.3%;金融机构现金支出450.34亿元,增长13.6%。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0.80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6527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0913万元,增长55.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获市以上科技成果奖31项,其中:中船总公司第六三五四研究所开发研究的“空间精密导电滑环组件”项目和九江化纤厂开发的“00D/60F消光粘胶人造丝”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另有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7项达国内先进水平。全年代理专利48项、获授权专利3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巩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全面发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6652人,比上年扩招2119人,在校学生1503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792人,在校学生8016人;普通中学招生119453人,在校学生317513人。初中生入学率达96.65%。小学招生67635人,在校学生45886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功举办九江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并创作出一批文艺精品。童话剧《贝贝的奇遇》获全国首届“蒲公英”奖创作金奖和表演银奖;话剧《架船的人》获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创作奖。年末全年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8个。全市共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76.0%;电视台2座,有线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20.14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6.8%。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0个。其中:医院93个,农村卫生院212个,疗养院4个,门诊部(所)24个,卫生防疫机构15个,妇幼保健机构15处。拥有各类卫生机构病床1223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108人。其中:医生5366人,护师、护士377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各项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全市有超过50万的青少年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0多万人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和培训。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32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4个。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98.73平方公里。

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0个,投资107万元。市区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达40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由于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逐步落实,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1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851元,增长1.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236元,增长3.8%。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有3.34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25.9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6.71万名离退休人员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23.12万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医疗社会保险,5.8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医疗费用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有较大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12所,床位达500张,收养329人。敬老院250所,床位4501张,供养3839人。建立各种便民、利民服务项目1754个,解决下岗职工922人,残疾人就业275人,社会闲散人员561人。全市各县(市、区)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注:①公报中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②人口数据待第五次全国人品普查公报正式公布。

③公报中的数学,部分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