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景德镇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4:32:57 来源:景德镇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78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一振两建”的战略定位,咬住“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克服了非典和历史罕见的干旱、高温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合

总体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140.69亿元,为全年目标值的109.3%,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比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分别快6.5和2.6个百分点,是自1995年以来的最好增长水平,较1995—2003年年均增速高3.9个百分点。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9304元,比上年增长14.7%,以上年末汇率换算达1123.7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标志我市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涨。200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9%,消费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中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二升一平五降”格局。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就业人员79.88万人,比上年增加1.3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6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6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

财政收入齐创新高。2003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1亿元,增长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6.61亿元,增长24%,增幅均是近10年来最高的年份。

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矛盾是: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能源供需关系渐趋紧张;就业压力尚未完全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等。

农业

种植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完成种植业产值97019万元,比上年下降2.3%,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3%。粮食在播面调减的情况下小幅减产,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为76881公顷,比上年减少3355公顷,调减4.18%。其中调减幅度较大的是豆类面积,减少540公顷,调减11.24%。全年粮食产量为38.7万吨,下降5.6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减少14.99%,水果增长6.56%。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13746万元,比上年增长5.94%;畜牧业产值为42878万元,增长2.33%,主要畜产品生产好转,全年肉类总产量4.24万吨,增长1.68%,生猪年末存栏42.11万头,下降0.52%,家禽存笼323万羽,下降0.31%;渔业产值12163万元,下降0.37%。

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农业领域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乐平蔬菜、浮梁茶叶、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凸现,产值大幅增长,“南菜、北茶、城郊养”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7.56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2.6亿元,增长5.70%。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80.7亿元,下降6.3%,非国有企业产值31.9亿元,增长11.5%;轻工业产值37.9亿元,增长16.0%,重工业产值74.7亿元,下降2.1%。

地方工业迅猛发展。我市地方工业从2003年2月份开始,结束了近几年来低速缓慢增长态势,生产持续提速。全年全市地方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1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5.8%,占全部产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水平提高。据快报统计,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1.62%,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为103.75%,提高7.76个百分点;市县属企业为97.28%,提高0.73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为102.83%,提高了6.45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明显改善。2003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5.2%,同比提高5.7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为16722.9万元,同比增长14.9%。

建筑业生产全面增长。据年快报统计,2003年全市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在建施工项目656个,增长37.0%。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6.8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7.5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2.5%、62.7%。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快速扩张。200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6亿元,比上年增长86.9%,增速比上年加快24.5个百分点。无论是年度投资总额还是投资增速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社会总投资对GDP贡献率由2002年的68.8%上升为72.6%,拉动GDP的增长则由2002年的8.5个百分点扩大到11.3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4.82亿元,增长50.5%,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7.5%下降至46.3%,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28.78亿元,增长1.4倍,比重由42.5%上升至53.7%,首次达到50%以上,自主增长机制正在逐渐形成。从投资领域看,基本建设投资19.84亿元,增长46.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2%,更新改造投资9.81亿元,增长65.2%,比重为18.3%;房地产开发投资17.1亿元,增长1.6倍,比重为31.9%。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倍;第二产业投资13.43亿元,增长30.3%;第三产业投资38.96亿元,增长1.2倍。

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总体向好。在建设领域投资急剧扩张,生产领域稳步增长的同时,流通领域克服“非典”影响,日渐升温。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分地区看,城市市场增长步伐快于农村市场,全年城市的零售额达30.41亿元,增长14.0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7.66亿元,增长3.9%,低于城市市场增幅10.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增幅最高,全年实现批发零售额达3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2%,增幅分别比饮食业和制造业高1.24和9.22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增速加快。2003年外贸出口喜创佳绩,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6053万美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加快10.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出口总值达1106.3万美元,同比增长1.2倍,增速最快。

利用外资成倍增加。2003年,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9个,比上年增加10个,增幅达52.6%;合同外资金额152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倍;实际利用外资102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倍。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2003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435万吨,比上年增长12.0%。受非典疫情影响,客运量有所减少,全年完成客运量1883.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24%,其中铁路客运量16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2%;公路客运量1714万人次,下降7.35%;民航客运量3.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5%。

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2003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6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4.5%。年末固定电话总用户达26.78万户,突破25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0.15万户,新增用户达1.11万户,同时新兴的信息业务有了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等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传统邮电业务有增有降,其中函件业务量增长1.2%,包件业务量增长3.0%,报刊发行量下降2.4%,长途电话业务量下降1.6%。

旅游业发展遇阻。由于受非典影响,2003年旅游总收入为14.23亿元,占GDP的10.1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为529万美元,同比下降40.12%。本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00.52万人次,同比增长14.53%,550万人天,同比增长17.8%;接待海外旅游者2.0万人次,同比下降27.2%,4.08万人天,同比下降39.19%。旅游商品收入为3.85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27.06%。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62.8%。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84亿元,增长1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2.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9%,增幅较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由上年末的66.89%上升到67.46%。企业年末存款余额达36.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合计120.24亿元,增长11.1%。其中短期贷款增长4.6%,中长期贷款增长26.9%。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全市保费收入31614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4462亿元,增长3.3倍,财产险保费收入7152亿元,下降40.5%。赔款支出6048万元,比上年增长65.7%,其中寿险赔付2137万元,增长1.7倍,财产险赔付3911万元,增长36.5%。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27.5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达10.58万人,比上年增长3.93%,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0882人,增长27.3%。2003年普通中学专任教师达5919人,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专科毕业及以上者达5748人,比上年增长2.08%,所占比重为97.11%;小学专任教师7665人,比上年下降3.15%,其中专科毕业及以上者达2661人,比上年增长17.12%,所占比重为34.22%。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03年全市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投入达177万元,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省级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33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群艺馆5个,图书馆3座,广播电台2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中波)为88.3%;电视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0.2%;《景德镇日报》发行总量374万份,比上年增长3.89%,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3年末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初步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有所提高,全市无一例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例。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个体)23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40所;拥有病床359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480人,其中执业医生1537人,注册护士1578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03年全市共举办市级各类竞赛6次,参赛运动员300人次。体育竞技水平有新的提高,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据统计,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79枚,银牌80枚,铜牌53枚。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展开。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51.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16‰,死亡率为5.95‰,自然增长率为8.2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3元,比上年增加642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2666元,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生活消费支出也稳步增长。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288元,增长12.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0.5%,恩格尔系数为38.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上升,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84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0%,恩格尔系数为53.7%。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2003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18.9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房屋面积30.71平方米,增长12.67%。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巩固和加强了“两个确保”、“一个低保”,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30元调高到140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9.81万人、9.58万人和11.46万人。在城镇13个街道(镇)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发放小额贷款871.5万元,免费为300户特困职工家庭办理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机构56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443张,收养各类人员1219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2.6万元。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力度空前,“双创”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我市在城市建设方面政府主导性投入达到30亿元,在2002年建设投入翻番的基础上再次翻番,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30平方公里;城市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有特色的新区框架基本建成,新市区形成了“生态、山水、文化”特色。道路建设快速推进,老城区主干道都已基本改造为高标准的进口沥青路面,支道及里弄道路的改造工作也已启动,中心路网已完成规划,新市区路网已经形成。豪德贸易广场、中国瓷园、国贸广场、香江中国陶瓷城等建设项目相继交付。陶瓷文化全面走上街头,昌南大道“水土宜陶”、“千年窑火”陶艺墙,金岭大道陶艺柱,迎宾路街心“神火”,里村街心花园“太平窑”城雕,石洪路、新厂路、朝阳路等瓷灯柱,营造了浓厚的瓷文化氛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03年我市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也通过了专家考核鉴定,军民共建第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保工作得到加强,生态环境继续改善。2003年我市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新增绿化面积3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倍,人均绿地面积达5.79平方米,增加18.65%,新增照明路灯28573盏,增长1.85倍,老市区95座旱厕全面改造,建成冲水公厕60座,高标准公厕4座,41条次干道、69条里弄巷道开始全面改造,环境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功能趋向完备,我市环境整治综合考核位列全省首位,空气环境质量总体继续好转,达到国家三级标准。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