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南昌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3:13:43 来源:南昌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13次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做好“两篇文章”和实现“富民强市”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崛起之路,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3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532.13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402.19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3:52.8:3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65.6%和31.9%。人均GDP突破两万元,达22390元,增长15.9%。

财政税收: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2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3亿元,增长38.1%。从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6.03亿元,增长25.9%;营业税20.14亿元,增长17.0%;企业所得税4.84亿元,增长4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79亿元,增长45.1%。其中,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科教文卫事业费分别增长29%、4.7倍、25.8%和24.5%。

物价水平: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见表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服务价格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3%。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全面发展(见图1)。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现价总产值1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46.31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1.39亿元,下降2.7%;牧业产值38.21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27.34亿元,增长8.1%。

农牧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95.16万吨,比上年增长3.3%;油料总产量7.94万吨,增长8.1%。肉类总产量24.20万吨,增长5.1%;生猪出栏数238.29万头,增长4.7%;家禽出笼3305.18万羽,增长1.7%;禽蛋总产量11.58万吨,增长6.2%;奶类总产量6.45万吨,增长5.1%。

渔业: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8.40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9.66万吨,增长7.9%。

林业:全年造林1533公顷,退耕还林还草666公顷,零星植树732万株,比上年增长11.2%。新建和完善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87.97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1%。

生产条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9.3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0.0%。年内完成机耕面积16.82万公顷、机播面积0.11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3.88万吨,增长11.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22万吨,下降6.7%。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235.78亿元,可比口径增长26.0%(见表2)。

工业产品:部分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见表3)。其中卷烟、房间空调器、彩色电视机分别增长9.1%、3.6倍和22.7%;汽车、钢材分别增长18.7%、20.2%。电力供应稳定增长,发电量增长4.3%。

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大产品制造基地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汽车基地、空调基地、医药和医疗器械基地等十大重点发展产品制造基地共完成增加值185.35亿元,增长27.4%,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的78.6%,增幅高出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空调基地、造纸基地、医药和医疗器械基地、机电产品基地分别增长5倍、8.9倍、42%和30%。

工业经济效益: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99,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3.33亿元,增长29.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5.02亿元,增长15.6%。产品销售率为98.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据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476.94亿元,增长46.5%;农村投资43.06亿元,增长18.8%(见表4)。

投资结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0.61亿元,下降39.6%;第二产业投资132.07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投资344.26亿元,增长52.6%。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0.3:31.6:68.1调整为0.1:27.7:72.2(见图2)。

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02.49亿元,增长39.7%;非国有经济投资274.35亿元,增长51.8%。国有与非国有投资比例为42.5:57.5。

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扩大,大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8.55亿元,比上年增长43.7%,总量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3.2%。其中,几个重大项目中,乐温高速公路已投资13.1亿元、西外环高速公路5.8亿元、生米大桥3.3亿元。东外环竣工通车,西外环完成路基;完成青山南路、上海路改造;阳明路东拓延伸进展顺利,机场路、南高公路、高新南大道二期基本完工;青山湖湖东路网三横二纵全面竣工。开展了第3轮百路大会战,改造小街巷路143条。玉带河西支4.7公里、主支1.8公里、北支1.8公里已竣工;东支1.9公里、南支4.7公里,正在抓紧实施。

五、外经外贸  旅游

利用外资: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全年协议合同外资金额1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9.09亿美元,增长24.4%。其中第二产业4.65亿美元,第三产业3.88亿美元,所占份额分别为51.2%和42.7%(见表5)。实际引进内资260.5亿元,增长40.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7家,内资共达成合同项目574个,其中省外项目506个。新批合同总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有33个,引资额超亿元的内资项目有34个,其中省外项目29个。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继续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南昌地区内企业(含中央、省属公司)完成进出口总额17.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海关出口总值12.4亿美元,增长15.4%,实现贸易顺差7.35亿美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718.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接待海外游客6.52万人次,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79亿元,增长18.6%;旅游创汇0.18亿美元,增长4.9%。截止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40家;拥有旅行社150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16家;旅行社组团国内游35.9万人次,增长12.7%。

六、建筑业 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我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6%。房屋施工建筑面积2451.2万平方米,增长31.9%;房屋竣工建筑面积1241万平方米,增长58.0%。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04万元/人,增长19.5%。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1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竣工面积426.5万平方米, 增长63.7%。完成商品房销售额62.47亿元,增长20.8%,其中住宅销售额57.34亿元, 增长23.9%。商品房销售面积249万平方米,增长17%,其中住宅销售233.2万平方米, 增长22.3%(见图3)。 全市二手房累计成交2.51万宗,比上年增长15.4%;成交面积251.7万平方米,增长16.9%;成交额36亿元,增长22.7%。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分销售地域看,城市实现零售额244.69亿元,增长16.8%,农村实现零售额62.80亿元,增长11.6%;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49亿元,增长16.3%。

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呈现新热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用电器等仍是居民消费的热点。全年汽车销售额2.88亿元,比上年增长6.1%;通讯器材类0.66亿元,增长1.3倍;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1.86亿元,增长9.2%;文化办公用品类0.27亿元,增长76.1%。

商贸流通:城市商贸功能进一步完善。打造了洪都大道、建德观、师大南路、绳金塔西街等一批商业特色街。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42个,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8个,成交总额达279.4亿元。其中,洪城大市场年交易额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34.8亿元,增长22.5%。城南兴发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城北白水湖物流园区已完成规划,保税物流中心第一期动工。年末,我市最大的“八大商场和六大超市”共实现零售额42.68亿元。其中百货大楼销售额15亿元,增长11.3%,跃居全国第14位。

八、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年末全市城区道路总长度达833.04公里,道路总面积1673万平方米。全市汽车保有量达16.19万辆,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载货汽车4.46万辆,增长7.3%;载客汽车10.4万辆,增长25.4%。2005年我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8.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4.4%。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分别完成128.2、21.05、8.29和1.23亿吨公里;实现旅客周转量88.79亿人公里,增长6.5%。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分别完成51.24、23.78、0.04和13.73亿人公里(详见表6)。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能力和服务功能继续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发送特快专递137.7万件,增长39.5%;发送包裹58.72万件,下降5.3%。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54万户,新增16万户。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39.11万户,新增8.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7.68万户,新增53.37万户,增长32.5%。互联网窄带接入用户41.33万户,增长0.6%。 国内长途通话量1.87亿次,国际与港澳台电话业务量41万次。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97.27万门,新增19.1万门。其中,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16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340.44万门。

九、金融保险业

银行: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27.5亿元,比年初增加173.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9.7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0.9%。中长期贷款累计投放50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9.2%。短期贷款以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为主,两者共计219.55亿元,占短期贷款的52.3%。中长期贷款以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为主,共计364.59亿元,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达7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6.65亿元,比年初增加218.0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545.13亿元,增加25.88亿元。

保险:截止2005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4家,比上年增加2家;保险中介机构34家,增加10家。全年保费收入20.4亿元,增长9.9%。其中,产险公司保费收入4.2亿元,增长9.7%;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6.2亿元,增长10.1%。全年赔款及给付合计3.4亿元,其中产险公司2.1亿元,寿险公司1.3亿元。

证券: 全市证券业法人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29家,证券机构股民累计开户数50.49万户。年内客户交易结算资金12.57亿元;A股交易额520.22亿元,B股交易额1.72亿元。

农村信用联社: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共有240家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9.55亿元,其中农业贷款29.79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农户贷款15.25亿元,增长21%。

十、民营  科技

民营经济:个私民营经济日益壮大。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个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7.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5%。目前全市个私民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累计超过12万户,从业人员近70万人。2005年共上交税金30.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4.1%,同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全市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400项,比上年增长1.7倍;成交额5.51亿元, 增长48.1%;专利申请1150件。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4项,其中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的有40项。

十一、文化  教育

文化事业: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年末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8个,综合档案馆11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1个。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全市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2座,调频广播台和传输台89座,电视转播发射台和差转台30座。全年出版报纸4.5亿份,杂志0.5亿份,各类图书1.69亿册。

基础教育: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初中入学率为98.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7%。普通高中在校生9.45万人,比上年增长8%;高考录取率为69.0%,其中一本本科院校录取率为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9.65万人,比上年增长38.9%。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4.14万人,增长56.3%;职业高中1.57万人,增长24.3%;技工学校在校生3.95万人,增长2.6%。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3.59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全年全市招收研究生3879人,比上年增加934人,在校研究生9150人,增加2209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2.27万人,增加0.61万人,在校学生39.47万人,增加10.49万人,毕业生5.32万人,增加1.72万人。

成人教育:成人高等院校在校生6.36万人。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达2.6万人,获得单科合格6.7万科次数,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9871人,大专毕业证书的14531人。

十二、卫生  体育

医疗卫生: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5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家,卫生监督所3家,妇幼卫生机构11家。全市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1.45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3.06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工作人员2.06万人,其中医生8186人,护师、护士7690人,每千人中拥有医生1.72人。人均期望寿命76.7岁。全市每十万孕产妇死亡率为37.08 ,婴儿死亡率为6.7‰。

医学科研:全市共组织申报科研课题148项,有130项列入科研计划,组织了20项科研成果的鉴定工作。

体育事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内共举办、承办市级以上比赛 23项。共参加省级以上赛事29次,市级比赛12次。我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1项世界冠军和7项亚洲冠军,在全国比赛中,共获20枚金牌,6枚银牌和6枚铜牌,蝉联省运会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

十三、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1%;区域环境噪声均值控制在56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下,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89%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标在100%;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2.0%以上;年征收市本级排污费2639万元。

环境管理与防治:实施了《南昌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办法》,对27家省属单位下达限期整改,15家市属单位列入市限期治理项目计划;围绕赣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制订实施了《赣江(南昌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加大了对赣江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对“八湖两河”沿线企业加强监管、执法,促使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针对整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建立了“专项治理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出动检查1855人次,检查企业740家,排查2批共9家。

城市园林绿化:2005年全市新增绿地232.2公顷,新铺草皮104.5万平方米,植树994.5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

十四、人口 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据公安户籍统计,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75.1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4.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9.94万人,比重为46.3%。据2005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451.6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39‰,死亡率为5.36‰,自然增长率为8.03‰。

从业人员:全市年末社会从业人员244.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8万人,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80万人,第二产业63.29万人,第三产业100.99万人。年末在岗职工53.56万人,增长4.3%,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4.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万人。

城镇再就业: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4万人,已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3.33万人,其中“4050”等困难群体0.91万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8.2万人;办理登记失业人数3.41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4%。发放小额贷款2578笔,共计9389万元,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417人。

十五、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快速增长。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一万元,达10301元,比上年增长17.8%;年人均消费性支出7064元,增长20.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879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2元,增长13.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0.4%。

住房公积金: 2005年,全市归集公积金(未含本年利息)1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2.36亿元,增长13%,发放户数8574户,增长4%。提取住房公积金3.24亿元,增长76%。

社会保险: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0.35万人,比上年增长2.7%;保险费征缴12.88亿元,增长13.2%。其中企业参保56.94万人,保 险费征缴11.86亿元,分别增长2.8%和15.6%。22.57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96.7%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失业保险参保46.5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15亿元,增长9.8%。医疗保险参保51.9万人,比上年增长7.9%。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57.41万人,增加12万人。

最低生活保障:截止年末,城市(镇)低保对象10.48万人,发放农村定期救济金1393.7万元,救济人数9.26人。

社会福利事业:截止年末,全市社会福利机构达101家,机构床位数达5119张;共完成社区老年福利项目67个;社会孤儿院、SOS村等4家,共收养842名孤儿。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南昌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06》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