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西

江西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1 11:48:24 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44次

江西省统计局

2006年4月3日

2005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56.2亿元,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0.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914.9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1.3亿元,增长10.8%。人均生产总值9439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换算,突破1000美元大关。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2:45.3:35.5调整为19.0:47.2:33.8,二产提高1.9个百分点,二三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有新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个私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6.1%。

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达425.9亿元,增长21.4%,地方财政收入252.9亿元,增长22.9%,其中,增值税33.9亿元,增长33.2%。财政总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4个,增加12个。

市场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1.7%,比上年上涨1.7%,涨幅同比低1.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2.2%。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涨2.8%,上半年上涨2.3%,前三季度上涨1.9%,物价涨幅呈逐步走低态势。分类别看,居住类上涨5.7%,食品类上涨3.1%,衣着类下降2.3%,其他类基本平稳。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0.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体制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现;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少;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省农业总产值114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情况下,粮食总产量370.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较快增长。棉花产量8.7万吨,增长2.8%;油料76.1万吨,增长2.1%;烟叶2.1万吨,增长26.2%;蚕茧0.9万吨,增长10%;茶叶1.7万吨,增长24.1%;水果130.3万吨,增长27.3%;蔬菜1145.9万吨,增长2.4%。

林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省各地把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快了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和低产林改造的步伐,森林面积扩大,覆盖率提高,林木蓄积量增加,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省实现林业产值87.4亿元,增长4.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4.3千公顷,增长10.6%;森林覆盖率高达60.05%,位居全国第二位。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省生猪出栏2333.1万头,比上年增长10.3%;牛出栏101.4万头,增长12.6%;家禽出笼3.7亿羽,增长8.2%;牛奶产量12.5万吨,增长7.8%;禽蛋产量42.1万吨,增长3.1%;肉类总产量244.8万吨,增长11.3%。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168.3万吨,比上年增加12.3万吨,增长7.9%,其中特种水产品60.4万吨,增长17.5%。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8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35.2万千瓦,增长26.2%;联合收割机达1.2万台,增长69.4%;农机原值167.4亿元,增长63.1%;农用运输车11.7万辆,增长11.7%。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129.4万吨,增长4.7%;农村用电量45.1亿千瓦小时,增长6.7%;农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4千公顷,增长5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4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28.5亿元,增长23.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32.3亿元,增长12.9%;集体企业11.8亿元,增长41.1%;股份制企业289.9亿元,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8.2亿元,增长34.3%;私营企业199.6亿元,增长53.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77.0亿元,增长37.2%;重工业增加值551.5亿元,增长21.0%。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52.5亿元,增长15.9%;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47.1亿元,增长11.6%;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28.9亿元,增长52.4%。支柱产业支撑作用突出,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7.2亿元,增长27.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8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620.8万吨,增长20.2%;发电量349.3亿千瓦小时,增长6.2%;水泥产量3477.0万吨,比上年增长17.2%;钢材产量1017.8万吨,增长32.1%;服装产量5.6亿件,增长32.6%;汽车产量20.7万辆,增长12.6%。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5.5亿元,比上年净增45.3亿元,增长64.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7.3%,提高17.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在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实现盈利,冶金、汽车和化学工业效益提高较快,对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拉动明显,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27.6亿元,增长79.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8.9亿元,增长2.5倍;汽车工业实现利润10.4亿元,增长58%;化工行业实现利润7.2亿元,增长1.5倍。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到6053家,比上年新增1006家;安置从业人数109.6万人,净增就业岗位23.1万人,增长26.7%;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53.1亿元,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7%;完成的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8.6%、42.7%、38.2%;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园区达43个,增加16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59.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43.4亿元,增长20.9%;实现利润8.7亿元,增长17.8%,税金总额20.8亿元,增长24.2%。施工房屋面积6592.4万平方米,增长6.2%;竣工房屋建筑面积3604.4万平方米,增长6.0%。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推行面继续扩大。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到83.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33.9亿元,增长30.9%。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24.0亿元,增长1.9倍,增幅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二产业725.8亿元,增长41.0%,其中工业投资721.9亿元,增长40.8%;第三产业1184.1亿元,增长24.0%。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比重提高。城镇非国有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到1067.6亿元,增长41.6%,占全省城镇投资的55.2%,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省实施重点工程项目82项,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45项,10亿元以上的项目25项。省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46.9亿元,增长16.3%。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开工建设景德镇—鹰潭、南康—大余高速公路,续建景婺黄高速公路,建成泰井、乐温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80公里,所有出省主通道和省会南昌到各设区市道路实现了高速化,硬化和改造农村公路3.4万公里。电源网点建设步伐加快,一批电厂续建扩建。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6.2亿元,增长15.0%,增幅创1997年以来新高,位居全国第五。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实现零售额651.7亿元,增长16.5%;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584.5亿元,增长13.4%,增幅比城市低3.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3.3亿元,增长18.7%,增幅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096.5亿元,增长15%。

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以住房、文体教为代表的投资型和服务型商品消费热点频显,轿车正在加速进入富裕家庭,城市手机更趋普及化,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销售活跃,数码摄像机、数字音响、高清晰度大屏幕彩电等高档家用电器持续热销。据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0.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3.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4.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55.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0%、汽车类增长10.6%。商品房销售需求较旺,全年共销售商品房面积1221万平方米,增长19.6%,其中个人购房面积1198万平方米,增长21.2%,占全部销售面积的98.1%。

新兴流通业态发展迅速。年末,全省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2395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72个,成交额达514.3亿元。限额以上连锁企业达到34个,比上年增长88.9%;连锁商业销售额221.7亿元,增长4.5倍。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亿美元,达到40.6亿美元,增长14.9%,其中,出口24.4亿美元,增长22.3%;进口16.2亿美元,增长5.4%;实现贸易顺差8.2亿美元,增长78.9%。一般贸易居主体地位,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一般贸易出口20.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83.9%;加工贸易出口3.9亿美元,增长32.2%。香港、美国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仍是我省主要出口地,同时,欧盟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全年对亚洲地区和国家出口12.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50.9%,其中,对香港和日本出口6.9亿美元,占亚洲市场的55.1%;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4.2亿美元和3.8亿美元,增长66.7%和53.1%。外贸出口质量提高。机电产品出口4.7亿美元,增长50.9%,占外贸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15.6%上升到19.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099万美元,增长61.7%。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数940个,其中新批合同外资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79个,比上年增加23个,增长41%;合同金额38.8亿美元,增长24.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4.2亿美元,增长18.0%,再创历史新高。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72.4亿元,增长23.2%。世界500强企业陆续入驻江西,全省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背景的外资项目达到21个。

外经合作步伐加快。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项目32个,合同金额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75.7%和31.6%;全年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0.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0.6亿美元,分别增长2倍和14.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7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9%。其中:铁路609亿吨公里,下降0.2%;公路183亿吨公里,增长2.3%;水运82亿吨公里,增长6.3%。完成旅客周转量605亿人公里,增长4.9%。其中:铁路386亿人公里,增长5.2%;公路204亿人公里,增长2.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增长16.5%;电信业务总量243亿元,增长27.1%。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160万门,总容量达到1082万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317万户,增加147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37.9部/百人。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超5000万人次,达到509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057.9万人次,增长23.7%;入境旅游人数37.3万人次,增长29.5%。实现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增长32.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11.5亿元,增长33%;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增长30.3%。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45.5亿元,比年初增加650.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50.2亿元,增加53.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52.9亿元,增加405.2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019.0亿元,比年初增加36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494.5亿元,增加179.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52.2亿元,增加128.3亿元。各类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59.7亿元,比年初增加54.1亿元,各类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7.4亿元,增加43.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4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1203.7亿元,增长11.3%,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273.9亿元,增长19.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7.4亿元,增长12.8%;寿险保费收入63.7亿元,增长7.9%;健康险保费收入5.9亿元,增长59.6%;意外伤害险收入2.8亿元,增长11.4%。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16.1亿元,下降3.1%。其中:产险赔款9.5亿元,增长4.4%;寿险给付3.3亿元,下降18.4%;健康险赔款和给付2.3亿元,增长26.0%;意外险赔款1亿元,下降38.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全省招收研究生4173人,比上年增加988人,在校研究生9860人,增加2377人,毕业研究生1772人,增加423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20.79万人,增加1.99万人,在校学生64.61万人,增加15.62万人,毕业生14.74万人,增加8.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学生28.05万人,增加7.75万人,在校学生64.41万人,增加15.94万人,毕业生14.74万人,增加3.02万人。普及义务教育有新进展。全省普通中学高中在校学生84.92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01.2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84.1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1%,在托儿童71.68万人。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0.1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46万人。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员达26.83万人,获得单科合格证42.23万科次数,获得本科、大专毕业证书的分别为0.93万人和0.79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7.98万人,文盲率降到1%以内。

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年末,全省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比上年增加6个;省级重点试验室35个,增加10个。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321项,增加20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1亿元,增长18.1%。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全省三种专利申请2815项,增长4.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13件,占三种专利申请总和的25.3%;专利授权数1361项,增长16.4%。

科技研究硕果喜人。全省科技成果在国家登记数量达到207项,共有5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和“年产5万吨级有机硅单体生产新技术及装备的开发研究”,是我省独立完成的两个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我省参与合作并完成的“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作物硫钙营养特性、机制与肥料高效施用技术研究”和“林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科技成果的突破和进展,成为提升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亮点。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9.8%上升为2005年的45.6%。一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末,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9个,文化馆、群艺馆113个,公共图书馆104个,博物馆82个。全省共有无线广播电台1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22%,比上年增加0.32个百分点;电视台12座,电视转播发射台347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44%,比上年增加0.54个百分点。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报纸3244种,比上年增加587种;共出版各类期刊5585万册、图书16667万册、报纸59264万份,其中期刊和报纸数量分别增加537万册和4558万份。坚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推动精神文明产品生产,一批优秀文艺、广播影视作品先后在国内外获奖。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664个(包括个体机构),比上年减少1416个,其中:医院488个,农村卫生院1519个,疗养院2个,门诊部4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5个,妇幼保健院112个,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社区卫生站8134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6万人,其中:医生4.97万人,注册护士3.57万人;在农村,有乡村医生34436人,卫生员120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我省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44枚金牌、21枚银牌和15枚铜牌,其中金牌数比上年增加11枚。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共获得12枚金牌、6枚银牌和2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创江西参加全运会以来的新纪录。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比赛。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8.2亿元,筹集体育公益金2.8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

十一、资源与环境

加强资源管理取得成效。全省水资源总量15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491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393立方米;人均用水量483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661毫米,比上年增长16.1%。年末全省253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91.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8.7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208.05亿立方米,其中第一产业用水量134.33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量54.06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量2.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5.89亿立方米,城市环境用水1.29亿立方米。水资源消耗率10.5%,比上年降低0.2%。全省基建占用耕地4530公顷,比上年减少74.7%,退耕还林3.3万公顷。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年末,全省共有县级以上环境监测站90个,比上年增加6个。在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11个城市中,有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81.8%;有2个城市达到三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18.2%。全省建成了54个城市烟尘控制区,面积达803平方公里,增长23.4%。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5个,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7.23亿元。

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省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含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3个,面积达95548.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7.8%;建成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016.3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在控制内增长。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31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99.5万人,占37.1%;乡村人口2711.7万人,占62.9%。全省男性人口为2193.5万人,女性为2117.7万人。0—14岁人口比重为25.1%,15—64岁人口比重为67.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3%,老年人口达到316.9万人。全省出生人口59.3万人,出生率为13.79‰;死亡人口25.6万人,死亡率为5.96‰;全年净增人口27.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83‰,与上年相比,上升0.21个千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20元,比上年增长14.0%,超过“十五”计划目标1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比上年增长10.6%,超过“十五”计划目标336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8平方米和34.1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加2.4平方米和2.8平方米。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年末,全省就业人员227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637.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3.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8万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8%,处于调控指标以内。全年共发放小额贷款4.8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增长84.6%,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8亿元。参加社会保险人数增加,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87.4万人、276.7万人和230.7万人。全年共为105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4.6亿元,当期发放率100%,社会化发放率100%;为10.6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8亿元,为100万城镇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3亿元;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的救助制度,共为105万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1.6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省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067个,收养人数9.3万人,提供床位10.8万张,城乡各种得到国家定期定量救济的社会救济对象达124.5万人,临时救济困难户达21.6万人次。全省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053个。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1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0.67亿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